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可笑的思维谬误读后感摘抄

可笑的思维谬误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6 18:20:08
可笑的思维谬误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2-26 18:20:08   小编:

这篇文章讲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犯的一些思维谬误,如先入为主、偏见等。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这些谬误的危害性和影响。文章提醒读者要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被错误的思维模式所左右,以免影响判断和决策。

《可笑的思维谬误》读后感(一)

台湾人的书,台版的叫《逻辑谬误鉴识班》,书名更土一些,内容还是不错的。我感觉比国外的类似的书让人更好懂一些,也更系统。分类更清晰。

看过《如何提问》,<思考的艺术》,《清醒思考的艺术》,这些书更喜欢提出一些现来讨论,没有象作者将浏问题归纳。这本书,给我介绍了更多思考时所需要的逻辑

《可笑的思维谬误》读后感(二)

市面上讲思维的书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故事来说明逻辑推理的书,另一类是教授怎么样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的书。

今天才刚看完的这本《可笑的思维谬误》属于后者,我看过的这类书中第一本是NeilBrowne和Stuart M. Keeley合作的《学会提问》,那本书写得挺不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区别于以往的特殊体验,从那本书我开始真正了解到批判性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原来可以这么用。在读那本书以前看过一些逻辑学方面的书,系统学习的由金岳霖的书,后来想看看例子又找了点MBA和公务员考试的逻辑学书 来看,总感觉不得要领,所以说有幸看到《学会提问》那本书会突然觉得眼前一亮,然后对中国的关于思维应用的书就不以为然了。

但是冀剑制 的这本书却让我燃起了对中国将思维引用的书的希望。总体来说这本书写的不错,虽然第二章初级查错神经占用的篇幅过大且都是拾人牙慧,但是作为一本思维运用的入门书来说却还是写的引人入胜的,作者大抵的思路是介绍概念性的东西,然后举些与之相关的例子,最后再出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我相信那些方法是确实是作者以前经历过,或者至少是他思考过的,带入性很强。

全书的亮点集中在高级查错神经一章和最后一章的情绪障碍一节,这两处可以认真的读一读,对沟通和自我反思有一定的帮助。

《可笑的思维谬误》读后感(三)

《可笑的逻辑谬误》一书把我带回到2004年备考MBA的时代。我能有机会再次重温那段岁月,倍感温暖。要知道正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备考,2005年1月我才能在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中胜出,从此开始了改变命运之旅。北大门外的上海小吃,从农大骑到中央党校的日子永远都是借得回忆的美好岁月。

全书整体看来三个部分,先是谈逻辑谬误,再有一章讲的是形式逻辑,最后讲查错机制(我理解就是提升逻辑能力的基本方法)。其中托福、GRE和国内MBA考试都会涉及到相关内容,所以考生拿来读读还是有用的。书引文里那个笔和橡皮的题我是用二元一次议程组解出来的,还是费了一些功夫。

书中一点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是跳出思维框架。书里举个例子,在香蕉里放药给老鼠吃。开始的试验只给吃香蕉,被试吃完了不舒服,下次就不再吃香蕉了;第二次先吃香蕉,再吃其他食物,被试总是把自己不舒服这个问题归因于后吃的东西,而不会怀疑是香蕉有问题,所以香蕉照样吃。这就是思维框架的问题。别以为只有被试的动物才有这个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犯类似毛病。不少人把自己薪水低归因于自己怀才不遇,外加老板有眼无珠,从而陷入了自己的既定思维框架里——凡事都是别人的问题,自己没问题。反正在我看来,能这么想的人多半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要么是心态,要么是能力。但恰是这种人抱着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放,总是无法透过逻辑认事本质,换来的结果就是一次次地跳啊跳的。

如果不能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创新性地想问题。我们是很难有什么长足进步的。有时候,否定自己是非常需要勇气的。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逻辑思考的方法。想成事,有方法之外,再慢一些,也许更有希望。

《可笑的思维谬误》读后感(四)

这几年养成一个读书习惯:同时看一个主题的几本书。这本书是和《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一块看的。《好好讲道理》强调智识风格的12个原则,第5个是善意原则。而这本书中的很多例子分析违反了善意原则,感觉是故意挑刺,鸡蛋里挑骨头。

日常生活中的对话,精确性不足,隐含着很多没讲明的背景信息。单独拿出来,“深入研究”,肯定能分析出思维谬误。但是这种分析,实在无法让我信服。

例如,226页,

---------------------------------------原文引用--------------------------------------

小刘:小陈昨天被车撞到送医院了,肇事者被测出喝了酒。

阿呆:唉,无论怎么倡导还是有人要酒后开车,撞到人后再后悔都没用了。

---------------------------------------引用完--------------------------------------

注:如果没看过,请分析下有什么思维谬误。

作者一开始说有个隐藏语意“车祸的主因是喝酒”,接下来反驳“车祸的原因未必是喝酒,所以这是一个‘轻率联结因果’的谬误”。强调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了车祸。问题是,原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已知信息,肇事者因喝酒导致车祸是最合理、可能性最高的推测。作者非要挑小概率的事情说。阿呆只是感叹了下,第一句是事实陈述,第二句是合理推测。如果这都叫轻率,那生活中的对话几乎没有不轻率了。

232页,小王:陈先生真是个会自我反省的人。

只是一句话,硬能解读出“以偏概全”的谬误。这解读能力,真的太强了!

252页,解释了小王与小玉的儿子为什么叫老万,作为“突破思想框架很困难”的例证。可以作为例子,问题是父母与子女的名字这种思想框架没有不合情理的,没有必要改变呀。这种做法简直是故意挑衅读者。

更挑衅读者的是故意在书中留下一些谬误,让阅读者自行寻找。一本讲逻辑的书,刻意犯错误,还说是帮助读者!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