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100字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7 14:35:17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0-07 14:35:17   小编:

《丰子恺散文》是一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幽默感的作品,通过作者独特的笔触和观察力,展现了丰子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文中的散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整体而言,读后让人深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一)

丰子恺老先生既是漫画家,又是散文家、翻译家、教育家,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大师。这本《丰子恺散文集——活着本单纯》中记录了一些老先生的生活片段,他对人事物的看法无不秉承着这样的人生态度——活着本单纯,正如本书的副标题。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二)

此中有真意

这本《丰子恺散文:活着本来单纯》装帧清新别致,用色干净,浅浅的蓝色封面,上有一处小鱼跃起的留白,封套上暗隐了山水,真是浑然一体。古人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说:“虎归山岗,鱼跃大海”,符合老先生一辈子崇尚与世无争,快乐自在的心态,也展现了先生怡然自得、宠辱不惊的天性,这出版者,也是真正懂先生之人。

闲暇时分,于南窗下,捧起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简单淳朴的文字,读来意趣横生,让人顿觉窗外的阳光灿烂,照得心底也似乎亮堂了几分。

全书一共分为“带点笑容”“山水间的生活”“不惑之礼”“我的苦学经验”四辑,收录了包括抒情、叙事、释理等多方面数十篇经典散文,这些散文条理清晰、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题材多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自己经历的一些所见所想,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不一样的乐趣,以自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这种平淡家常的叙述,读来颇有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散淡,简单的事物里,却也包含了人生的哲学,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低头沉思。

丰子恺先生不仅是散文家,还是中外闻名,受世人敬仰的漫画家。书中随处可见小桢漫画,寥寥几笔,却生动诙谐,特别是旁边充满机锋的短语或段落,或讽刺、或幽默、或俏皮、或温馨,精辟得淋漓尽致。浮漾在他粗旷线条间的,正是童稚、喜悦和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率真。

林语堂曾经说过:“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面对命运赐予的种种磨难,先生秉承一贯的风趣幽默来化解,尔后泰然处之。透过繁华纷纭的世间万物,先生的字里行间,依旧是经历过风雨之后的简单质朴,尤其真诚的难能可贵。这种气度让我们不由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在这个无论什么都快速消费的世界,先生如此通透地告诉人们:“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生活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万物皆是外因,唯有此心,是一切的根源。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三)

丰子恺先生在《谈自己的画》一篇中提到,有时他会化身为二人,其一人做了这社会里的一分子,体验着现实生活的辛味;另一人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些状态,看到了可惊可喜可悲可哂的种种世间相。多数人只做到第一种,忙忙碌碌而不自知,少数人做到第二种,却坠入了故步自封的困局。能兼顾局中人与局外人的,实在难得。

身为局中人的丰先生,是顾家的丈夫、慈爱的父亲、知心的朋友、刻苦的学生、用心的作家……而身为局外人的丰先生,怀着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 ,思慕着家乡、童真、旧时光,只能对这混沌现世,轻轻叹息。

丰先生有一双明慧的眼,总能在生活中寻找兴味。在人体姿态、物件布置里寻找自然之美,在儿童游戏、风俗节日里探究人情人性,把平淡的小日子过成一首明快乐曲。而通读全书,我印象最深的也最困惑的还是他对孩童生活的痴迷。

丰先生相信儿童是预言家,儿童的游戏有左右天下大势之力。比如游戏答非所问,现今的世间是非颠倒,已近于游戏;未来的世间的是非也许可以完全同这游戏中的一样。对此我表示怀疑。我觉得是成人的行为影响了儿童,而今日的儿童长成成人后,会在未来继续延续并传递这些行为。这是个循环演进的问题,恶起源于何处?谁也不知道。再往前推,也是性本善与性本恶的永久论战,与预言无关。

丰先生写过很多关于他的小儿女的文章,字里行间里充溢着对孩子纯真心灵的企慕。而到了最后一篇,写到长大的孩子,笔中却透着浓浓的哀伤叹惋。丰先生叹息他们由天真烂漫的儿童渐渐变成拘谨驯服的少年少女,人生的黄金时代终于幻灭。看到这我真的无法保持淡定了。那些“拘谨驯服”只是表面,深层次原因是代沟,身怀赤子之心的丰先生在儿女身上再也看不见他渴慕的纯真(我更愿意称之为naive),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觉醒的儿女不解于父亲的怀旧,因自己曾经的幼稚而难堪。作为一个停留在漫长青春期的大龄女青年,我真心觉得现在才是我的黄金时代。每当父辈屡屡提起我幼年囧事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难堪,比起翻老账,请多给现在的我一些鼓励好吗?

父辈多希望儿女不要长大,他们在儿女身上寄托了自己远离时局的梦。。而当他们看见儿女步入现实的局时,仿佛也看见了自己的梦碎。

膝下的儿女,终是要长大;再长的美梦,终是要醒来。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四)

大师丰子恺的盛名不得不说享誉整个中国,乃至于名扬天下。时至今日,他那中西融合画法创作的漫画和质朴之下却别有深意的散文着实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每当看到有这位大师的作品书籍,我总会迫不及待地翻看和收藏。最近我又如获至宝地收罗入手了一册《丰子恺散文---活着本来单纯》的散文文集。一如他以往惯有的散文风格,书中的作品文笔手法细腻,结构顺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流畅优美。对于读者而言,品读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思想精神上的极佳熏陶。

正如本书副标题备注的,这本散文书中的主线紧紧地围绕着单纯人生展开。尽管世事无常,但是丰子恺老先生巧妙地借用着叙述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向书外的读者娓娓道来着“活着本来单纯”人生哲理。在如今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我们太多的人们时常会身不由己地沦陷于繁杂不堪的事物中不可自拔。这不仅让人们减弱着人生的幸福感;这同样也让人们过度地弥足深陷于强烈的无力感中。借助着活着本来单纯为中心的《丰子恺散文》,我个人觉得仿佛拨开云雾见日出般地豁然开朗。大师就是大师。书中汇总的作品题材尽管源自于生活小事,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着大师的文字创作感悟着对这些琐碎小事和经历的参透。看似不经意,却实则由此及彼地时刻有着诸多的寓意和感叹。不得不说的是本书的亮点就是集结汇总了这些处处散发着丰子恺思想精粹的光辉------感悟在当下,品单纯人生。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于本书的字里行间得以深切地诠释和表达。带点笑容,山水间的生活,不惑之礼和我的苦学经验四个部分组成。类似于《惜春》这篇散文,我觉得其中的内容着实让我受益匪浅。虽然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题目,但是我们却可以一窥丰子恺老先生对于珍惜时间的精辟分享。从赞赏垂条的杨柳,丰子恺由此切入话题探讨着惜春,更引发着惜时的探讨。作为一代的大师级别人物,丰子恺都会对时光的飞逝有着如此深刻的人生体会。这何尝不是同样地激烈着书外的你我需要静下心来,珍惜人生的每一寸光阴呢!

除了本册散文书中的散文精品荟萃,我们读者还可以看到的一大精彩便是书中时而穿插入了丰子恺先生的生动绘画作品。简单几笔的勾勒却是无限生动的视觉分享。不得不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单纯之下的生动。让人在读书的同时,更有着那种直观的画面鉴赏。着实也是本书的一道美丽景致!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五)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丰老这句话,深得我心。

读丰子恺的散文,彻底被艺术家的赤子之心感动了。以前极少接触丰子恺的漫画,散文更甚。记忆中对丰子恺的印象,只停留在他是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得力学生,其余了解甚微。此次接触丰子恺的散文,却感慨相见恨晚。

丰子恺实在是一个可爱极了的艺术家。

从他漫画的笔调、散文的文风可略见一斑。

特别是读到《我的苦学经历》这一篇,深深感慨我等学渣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年英语还是没办法读懂一本英文小说的原因。作者在文中写了他精通一门学问所用的“机械的笨方法”,我觉得对于大多数的求学者都是受用的,除非你是天才。但天才若没有苦练也难成气候,且看贝多芬、但丁等人。在学业上总做无用功的学生,或许这篇散文对其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

所以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不容小觑,前提是努力的方法得对。连大师此等有天赋的人都如此努力,我们又还有什么理由在学习上可以偷懒呢?

《惜春》这篇文章,则颇有趣味。丰子恺求学时,在放寒暑假的前几天,总会十分开心,因为他也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假期来临之前踌躇满志,做了一大堆的计划,例如阅读平日里修学而无暇阅读的书籍、钻研在教科书里看到的各种科学玩意儿,满心期待在假期完成蜕变。这样的经历,大多数人都有过,而假期却总被蹉跎浪费掉,计划总会落空,在重复了几次这种经历后,丰子恺终于悟到预期的不可靠与事实的无可奈何。

于是以后,他预备玩过一暑假,却不意在暑假中也看完了几部小说。开学时回顾,好像得了一笔意外的收入,格外愉快。

所以,凡事需要现在努力工作,与其费心于未来的预期,不如现在拿这点功夫来用功。丰子恺借惜春以警励青年们当下努力的重要性。可不是吗,我们总认为计划泡汤是由于自己自制力太差,于是总会陷入自我责备的循环中难以自拔,干脆破罐子破摔,索性什么也不做了。其实哪有人能真的完美地执行计划呢,成功的人只不过是善于把握每一个当下罢了。丰子恺所说的“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大概就是对活在当下最好的诠释吧。

从丰子恺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丰老的感性且慈悲。在闲暇时读一读丰老的散文,夹杂着书中的一幅幅小漫画,时而醍醐灌顶,时而莞尔一笑,真真有趣!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六)

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怎样的人生才算活得有价值?说到底,这个问题还需要自己来解答,毕竟每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是不同的,只有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才会觉得开心幸福,而这对于我来说大概也就足够了吧。读《丰子恺散文:活着本来单纯》,看一代文豪丰子恺如何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发现它的不简单之处。

其实,对于单纯这样的字眼,从内心我是排斥而又向往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他人的时候,往往是贬义词,意味着傻、天真、实在,但与此同时我又渴望人性不要那么复杂,那么人相处起来就要简单得多了。

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由此看来,人本单纯,只是在经历过一番世俗的摧残后,在攸关自我利益的抉择下,自然而然地有了私心,从而发生了诸多的改变,说到底还是贪婪和欲望惹的祸。不过也有些人却能始终保持本心,丰子恺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起初,最早熟知丰子恺,是因为他的漫画,被众多的人追捧称颂。不过在看过这本散文集之后却有了很大改观。正所谓,从画中看性情,文字中断人品,从本书他的诸多漫画和散文中,我已经深切的感受到那些细腻的情感,以及对生活、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入描写。

丰子恺说:“我们好比乘坐火车,自己似觉静静地坐着,不曾走动一步,车子却载了你在那里飞奔。不知不觉之间,时时刻刻在那里简短你的前程。”用这个比喻用来形容时间的消逝实在再恰当不过了,也正因如此,才有更加的珍惜,珍惜现在的一切,把握当下并好好努力。

又是一年过去了,面对匆匆而过的新年,似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新年已经不像是“新年”了。虽然如今什么都有,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终究如丰子恺在书中《新年怀旧》中所表达的那样少了些年味,万事皆非昔比了。

无论是丰子恺的漫画,还是他的散文,每一幅、每一篇都离不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入情入景,有故事,又有内涵,这样把日子过得如散文一样优美,富有诗意,甚至难得。借用他的散文《谈自己的画》中所说的那样,谈画必须谈生活,谈生活就是谈画,这句话在他的散文中也同样适用。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要知道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活着本来就很单纯,只是人想复杂了而已。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七)

世间的作家大抵都认为散文易做而小说难为的,想来是因为散文多是篇幅不限,且在散文中可以随意纵笔写出心中所感。我想读者也大概会更愿意读喜爱作家的散文吧,因为在散文中,无疑更能见出作家的想法与真性情。那么我想在丰子恺先生这本散文集《活着本来单纯》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位文艺大师的质朴之心。

先生的文字总是信手写来,具有一种质朴的美,读来却令人感到一种舒缓与放松。在作者对于身边事物以及感受描写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天,可以看到活泼的蝌蚪,可以看到四时景色,可以看到稚气却自由的儿童,但是同样在这些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破败的家国,可以看到人性的阴暗,可以看到生活的苦闷,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也能看出作者对于艺术与人生的体会。应该说作者通过文字与绘画,描绘的其实是自己的生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所思所感,在书中穿插的漫画中,有些有稚趣,有些却十足沉重以至于令人泪落,令人看来与先生的文字一般令人感慨万千。

在丰子恺先生的文字中,我们还可以见出作者的稚子之心,他对于幼儿行为描写的细致入微,让人读了不自禁扬起嘴角,他对于儿女的喜爱,充溢于文字间,他对于幼儿的天地,满腹真心的歆羡喜爱,而同样,对于他们即将离分的这个自由世界,又充满了怀念。他的漫画作品,多是描摹自己的生活、自己幼儿幼女的生活,而他所有的创作,无不贯穿着这种幼儿的好奇之心、自由之气,对于所见之物的好奇。即使我们都已经远离了那个格外自由而又广阔的天地,我却敢说,丰子恺先生则是既具有洞明世事的学问,又拥有幼儿的单纯,所以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天性结合在一人身上,才能锤炼出这样练达至纯的文字与易感的心灵。

在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文学与艺术之间的相通,对于绘画的喜爱,会不自觉应用于生活中,房屋摆设的布置,生活中的美学,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才能让身边所处环境更具美感,在对于一事一物中的观察中发现欣喜惊奇,丰子恺先生的生活是多么令人可喜啊。

在书中,我们仿若与作者亲切交谈,也仿佛作者如一位师长般尊尊教诲,教会我们如何学习语言,如何对待学习,如何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以对生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享受美。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八)

丰老是文学界和绘画界的泰斗,这话不为过。他以散文见长,以一手融合了中西画法的水墨漫画脍炙人口。除此,他还是书法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这些年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叫“美盲”,倘若丰老健在,他就可以来给大家扫一扫美盲。如今文盲已不多,倒是美盲不少。但是出生在上上世纪,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丰老却是“美”界的老师,堪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也是我一直敬仰于他的原因。

读丰老的散文,温和平易;看丰老的漫画,童趣恬静;想起他那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眼前浮现这位白胡子老爷爷伏案写字画画的样子。

这本《丰子恺散文》精心选录了丰老三十篇经典散文,按“带点笑容”、“山水间的生活”、“不惑之礼”、“我的苦学经验” 这四块主题分门别类,而这四辑的主题也都是他的散文题目。第一辑带点笑容下的散文内容都是相对比较轻松幽默的,但也是认真的,告诉我们对待生活对待任何事情不妨带点笑容,处在春暖花开中也要懂得珍惜时光,等等;丰老是个热爱自然的人,山水间的生活,虽然有众多不便,但是丰老却觉得那是有意义的,他爱自然,爱身边的事物,他说“爱一物,是兼爱它的阴暗两方面。”他亦爱孩子、爱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文艺界的人士好像清高得很,超乎于家庭琐碎外的生活着,看似儒雅,但事实上却不接地气。而丰老相反,平平淡淡的生活对他来说就是根,他爱着根,也始终扎着根,所以我们会在他的文字中,在他的画里深切地感受到源自生活的淡泊、自然。

“活着本来单纯”,丰老的文字如此,他的画作亦如此。在这本书里,就穿插着丰老的不少简笔漫画。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秋来见月多归思,晓起开笼放鹡鸰。”里,有对家的眷恋,有对自然的向往,有恬静的生活态度。“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更见丰老的宽容之心,即使是人人喊打、人人驱赶的老鼠、麻雀,丰老都希望能与它们分享丰收的果实。

小时候每每在报刊上看到丰老的画总要剪下来贴起来这;前些年去看丰老的护生画集展,更是打心底里欢喜。如今,这本有丰老经典画作的散文集,又将是我珍藏之物。时来翻来,时来念怀,时来勉励自己。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九)

——评《丰子恺散文》

文/蓦烟如雪

因为竹久梦二,我知道了酷爱他作品的丰子恺,想当年,丰子恺买到《春之卷》,对他的作品爱不忍释,为了收集到《春》《夏》《秋》《冬》四本画集,他花了许多时日,最后让朋友从东京转送到上海,这其中辗转曲折,这股锲而不舍的劲头,让我记忆犹新,甚至当初看他写的《阿咪》时,与猫的点滴过往,也让我很深刻,作为中国文学大师,他热爱生活,热爱绘画,对我而言,他就是一个真性情的化身。

记得在《艺术的逃难》中,家人曾反对他画图,但是他说,“‘’中我承认我的画都是毒草,然而世间有一种人视毒草为香花,什袭珍藏。对此种人,我还是乐意给他们珍藏。”他或许在众人眼中是异类,但如今在我们眼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朱光潜曾说丰子恺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记得他看到一群学生在校园看抗日宣传画展板前能咯咯发笑,能镇定自若的说妇人头颅被炸,他是失望的,他内心痛斥着国人的麻木,他希冀人有“同情之心”甚至是“童真之心”,当一个人的疾呼找不到共鸣,他会渴望寻找放逐心灵。

丰子恺也许在国人眼中,是很光鲜的,他的名号很多,比如现代散文家、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作为一个文艺大师,他的成就可圈可点,但是在我眼中,因他有多舛、无奈的一面,同时他也有独立的一面。

这本新版丰子恺散文,收录了四章内容,从《带点笑容》到《山水间的生活》从《不惑之礼》到《我的苦学经验》,这里有不少经典旧作,如《儿女》《给我的孩子们》等。这本书里不仅有他的作品30篇,还有不少他的插画,编辑的用心之处,随处可见。

当然,这本书里的散文,笔调散漫,却自带一种天然之气,在《带点笑容》中,他曾说,我并不主张照相时应该板脸孔,也不一定嫌恶装笑脸的照相。但觉照相者强迫镜头前的人“带点笑容”,是可笑的,可耻,又可悲的。

丰子恺常常会在自己的文中,透着自己的主观思想,他既有叙事,也有抒情,比如《惜春》中, 他写道,我也曾经立意要不费时间,躲在床角里不动。然而璧上时辰钟“的格的格”地告诉我,时间管自在那里耗费。于是我想,做了人真像“骑虎之势”,无法退缩或停留,只有努力地惜时光,积极地向前奋斗,知道时间的大限的到来。

丰子恺是很感性的人,他的文笔很细腻,也许初看,会觉得他很随意,但是细看,就会发现他条理清晰,对自己所感,都会徐徐道来。

他是一个用心过生活的人,在他眼中,猫是家人,他的孩子是他的伙伴,一年四季,都是他的灵感来源,但是他也有甘苦悲欣之时,他说,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对于“死”的体感。

面对花开花落,人世无常,他对事物已不像初见世面的青年少女为花的幻姿所诱惑而赞之,叹之,怜之,惜之了。况且天地万物,没有一件逃得出荣枯,盛衰,生灭……

作者的文章,鞭辟入里,字字深得我心,也许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是很细微,但是细微之处见真章,他的感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文字是一个人的心声,我看见童真的丰子恺,他是单纯世界里,难得的单纯人。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十)

提起丰子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漫画,其后才是他的文章。他描摹了生活中的许多场景,用日常写字的毛笔画下来,发表出去,得了人们送赠的漫画二字。于他本人而言,画画也好,写文字也好,原不过是些自然而然的单纯之事,漫画也好,散文也罢,都只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怀。

丰子恺的散文我也看过一些,这本散文集以带点笑容,山水间的生活,不惑之礼和我的苦学经验为总摄分了四辑,选录了丰子恺先生的30篇散文。在这散文之中还穿插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笔调粗疏放达,但细品都别有一番风致和意趣。

丰子恺的散文总带着一点天真的意味,同时又夹杂些困惑与不解。而他的困惑和不解正是因了他的天真。比如在《大账簿》一文里,丰子恺设想着每一枚铜板的历程,一瓣花一粒米一颗沙的由来,他关注着落水的不倒翁,丢弃的树枝,写坏的字纸,他想知道这些东西会有个怎么样的将来,这些想法本该是天真儿童才会有的痴念,却在他一个成年人的心中反复出现。在《两个?》这一文里,丰子恺先生又对时间和空间的尽头有了无尽的追想,他总能保有如此强烈的好奇心,总能看到想到这世界里为大众忽略的东西,观察它们,猜想它们,也书写它们。在这些散文里,丰子恺先生文字中保留的天真可见一斑,这也正是艺术家们灵感的来源,永葆赤子之心,永葆精神的青春。

丰子恺先生的文字虽有着天真单纯的一面,但他却并非不知人间疾苦之人,恰好相反,在他的文字里,常有一种担荷人间苦难的执着。在他的散文《新年怀旧》中,吸引人的固然有那些存于他的回忆中的新年乐事,但在结尾里,他那种对于如今因为战乱和灾害导致的经济凋敝生活困苦的感叹更为引人感怀。昔日的快乐与今朝暗淡的新年两相对比,让人怎么能不去思考这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呢?在《车厢社会》里对那些霸占位置的人讽刺劝喻,在《云霓》里对望天求雨的人们的怜惜无奈,他的文字从来都不曾离开生活。虽说丰子恺的散文常有那种想要担荷人间疾苦的感觉,但在他的笔下,总不致人完全的灰心,生活便有苦难也总包含着希望。

这希望就是儿童和年轻人。对于儿童丰子恺曾反复的描摹过他的几个儿女,瞻瞻新郎官,软软新娘子,宝姊姊做媒人。他写过这些曾见的场景,也画下过这些让他感动欣喜的时刻。在丰子恺的心中,儿童的天地才是无尽大,而他们的创造力也是无尽大。不知是否因了他的这种想法,他的笔调里才能始终保有一丝纯真之意。对青年,丰子恺先生则是寄予厚望,提出了许多鼓励和劝勉。在《惜春》里,他希望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能够爱惜时间,在《我的苦学经验里》,他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对年轻人卧在眠床,坐在花树下的学习态度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和建议。丰子恺先生除了是画家,散文家,他还是个教育家,因此他很关注青年人的学习和发展,在他的漫画和散文中,总能看到他对青年人的勉励和以一个过来人的指导。

丰子恺在抗战期间还写过有关逃亡之路,抗战艰辛以及战争终于胜利的一系列文字,那些文章读来也都是非常动人的。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丰子恺先生总也能苦中作乐,便是在他的文字里写着那苦难的日子,里面也总有让人怀念感动的细节在。可惜的是本书限于篇幅没能选录,顺境的日子总是好过,然而在逆境里才最能见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

活着本来单纯,生活永不简单。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十一)

读书最快乐之处就在于,我们总能在书中找到那个被隐藏起来的自己。有许多想法,有许多样子,都在时光中一闪即逝,但那些时光或许最接近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们读书时蓦然遇到那个深处的自己,那份欣喜,又如何为外人道?

近日在读三本大师级别的散文,丰子恺,汪曾琪,季羡林。三位大师的文字各有千秋,风格不一而同。在阅读的快乐中,我想我最为喜爱的当是这位又单纯又可爱却又不乏思想与深度的大师丰子恺。

喜欢他的漫画是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没有什么书可以读,但是报纸上却常常零星地欣赏到那寥寥几笔带来的人间趣味,纵使还是孩子,纵使对人间况味没有足够的品尝,但是莫名的喜欢仿佛迎着清晨的光一般,打开了孩子的人生滋味。或许,我们的心一直都知道,我们在寻找什么,我们想要喜欢什么,它自己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扑进了我们的日子里。

而现在的时代是多么幸运,那些年少时不曾读到的,时光里被错过的好书好文字好的写作者,一一地出现了。那个曾光彩夺目的年代里被掩盖住的光芒,也终于尽情地回归了读书人的世界。而你想要认识的大师们,也终于在经历了岁月的波折后,与我们倾心交谈,握住了后辈的双手。读到这样的书,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啊。

《丰子恺散文》收录了大师三十篇文字,分为四辑。大师的文字要如何形容呢?我认为其最重要的特征当属趣味二字。在《家》(093页)这篇文章中,大师说“趣味,在我是生活上的一种养料,其重要性几近于面包。别人都在为了获得面包而牺牲趣味,或者为了规程法币而抑制趣味。我现在幸而没有走了这两种行径,还可省下半只面包来换得一点趣味。”

或许,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师的一部分心境,他的一生都是以如此心态来画作并生活着的,无论生活是何种样子,他始终以一颗孩子般天真的心态来对待,所以才会有他与孩子的亲近,所以才会有他那篇著名的〈给我的孩子们〉。他读得懂孩子的纯,孩子的真,但也知道这样的世界并非永远,故此欣喜中带着悲哀,所以要为孩子们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作纪念。我想,这样的心境是许多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父母们的普遍之心。

大师的赤子之心还表现在,他虽然洞察了人世间的各种状态,却始终以一种“趣味”之心去表达,调侃却不刻薄,戏谑却不尖刻,他的文字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我想这可能是某些历经了磨难而心态不够豁达的作家们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部分。文字其实就是人心,人心就是性格。文字里往往带出了作家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可以说,丰子恺的文字放在今天也一点儿不过时,他的文字是具有永恒流传的价值的。我想,我们读他的书,不光是读那写文章的方法,同时更多的学到的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而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又不由地不叹,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必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我的苦学经验》是他关于自学的一些方法。因为嫌先生教得慢,自己总要想办法自学。自学的方法无非就是苦读,一遍又一遍地去研究,但研究也有一定的方法,重复也要讲究时效。在今天看来,这和到处泛滥着的学习方法类书籍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想大师当年是根本看不到这一类学习方法工具书的,但因为好学,人家自己就总结出来这样的方法,到今天再看仍然非常实用。

有篇文字真真是写出了中国人的普遍模样,《作客者言》写中国人好客,却喜欢以热情绑架客人的选择。读这篇文字时,真是只想叫一声好,写得好!

大师的书,不能透露太多。只想说,如若不读,你当然不觉得有所损失,但读了之后你就会明白,如果你不读,将会是多么大的损失。正如人间美味一般,没有尝过就没有发言权,尝过后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丰子恺散文》读后感(篇十二)

看丰子恺先生的散文 根本停不下来……

把他的文章大段摘抄虽然耗时但这是值得的。

真的是个懂得生活美学的有趣的老头子。

但是我也一直记得 老师说

的时候 他每天早上会被拉出去批斗折磨

但是他会坚持在凌晨四五点起来 关在屋子里偷偷写作 谈艺术 谈人生 独独不谈他当时的悲惨境遇 字里行间依旧清新 没有抱怨 对生活抱有善意……多不容易。

我当时听完 觉得 诶 好可悲。

这样一个超脱的他 我当然不会忘 所以看他的散文 会觉得 先生真了不起 于是怀着愉快且敬重的心情读

真能读出几分韵味 但不愿读出背后的悲凉。

他说唯有艺术可以永恒。

这么说来 他认为困难痛苦是暂时的。

不浮于表面 也不故作深沉

常怀慈悲之心对待万物 对孩子喜爱有加

友好对待世界 坦诚对待自己的内心

常常跳脱出自己的视野去看自己的行为和这个世界的荒谬 其中散发着哲思。

就是那种 不刻意追求深刻 但是读罢停下来想想 觉得太有道理了 甚至会觉得 天啊他居然跟我有一样的想法 太奇妙了。

他说一个车厢就是一个社会

给了同样的车票钱 蛮不讲理的人心安理得 被占座的人无可奈何。

他说当儿女弄乱他桌面时

他会生气地想要打他们的脸颊

然而当他突然意识到孩子是天真且健全的 成人是残废的的时候 那一巴掌会自然而然地变成脸颊上的温柔爱抚。

他说他确信宇宙中有一本大账簿 记录着他不小心掉到河里的不倒翁最终去了哪里 记录着被他烧掉的白纸黑字化作尘土后最终飞入谁家成为了哪株植物的养分。

他怜悯困在洋瓷面盘里的蝌蚪再也变不成青蛙 所以和孩子们一起在墙角挖了个小池塘养它们……

他的散文皆深得我心 不止是它内容中透露出来的善 还有它文字的纯与趣。

毕竟能笑着看完的书并不多。

散文最后一篇《谈自己的画》,里面的一段内容,让我深思:

“昔日我在上海的小家庭中所观察欣赏而描写的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现在早已不在人间了!他们现在都已疏远家庭,做了学校的学生。他们的生活都受着校规的约束,社会制度的限制,和世智的拘束,他们的世界不复像昔日那样广大自由,他们早巳不做房子没有屋顶和眠床里种花草的梦了。他们已不复是“快活的劳动者”,正在为分数而劳动,为名誉而劳动,为知识而劳动,为生活而劳动了。”

“我的心早已失了占据者。我带了这虚空而寂寥的心,彷徨在十字街头,观看他们所转入的社会,我想象这里面的人,个个是从那天真烂漫、广大自由的儿童世界里转出来的。但这里没有“花生米不满足”的人,却有许多面包不满足的人。这里没有“快活的劳动者”,只见锁着眉头的引车者,无食无衣的耕织者,挑着重担的颁白者,挂着白须的行乞者。这里面没有像孩子世界里所闻的号啕的哭声,只有细弱的呻吟,吞声的呜咽,幽默的冷笑,和愤慨的沉默。这里面没有像孩子世界中所见的不屈不挠的大丈夫气,却充满了顺从,屈服,消沉,悲哀,和诈伪,险恶,卑怯的状态。我看到这种状态,又同昔日带了一叠书和一包食物回家,而在弄堂门口看见我妻提携了瞻瞻和阿宝等候着那时一样,自己立刻化身为二人。其一人做了这社会里的一分子,体验着现实生活的辛味,另一人远远地站出来,从旁观察这些状态,看到了可惊可喜可悲可哂的种种世间相。然而这情形和昔日不同:昔日的儿童生活相能“占据”我的心,能使我归顺它们,现在的世间相却只是常来“袭击”我这空虚寂寥的心,而不能占据,不能使我归顺。因此我的生活的册子中,至今还是继续着空白的页,不知道下文是什么。也许空白到底,亦未可知啊。”

他说的不仅仅是他的儿女,也是正在长大、衰老的我们。一路走来,我们得到了什么,丢失了什么,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我们以为这些改变是成长的代价。可是有时候我觉得,这代价有些太沉重了。

虽然对美术一窍不通 不会画画

但就欣赏的角度来讲 印象派 特别是莫奈的画 是真的好看 于是看了丰子恺的「如何看懂印象派」一书

认识了印象派的起源高潮没落 对印象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发现 除了莫奈以外 塞尚的画也很好看~

丰子恺的叙述深入浅出 他的文笔也跟印象派很接近

总之 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 慈悲乐观的心 是我喜欢的。

希望自己的心里常住着一个丰子恺。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