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恋爱中的骗子》通过描绘主人公们在爱情中的迷茫和欺骗,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曲折。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动人。读后让人深思,引发对爱情和人性的思考,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小说。
《恋爱中的骗子》读后感(一)
把生命的体验归结于生活的本身,不露痕迹的在这一望无际的真实世界中,在个人的命运交错与人与人的交往与际遇中,描刻出种种喜怒哀乐。走过了四季人生,似乎又什么都没有留下。
理查德·耶茨的中短篇小说《恋爱中的骗子》收入七个短篇,完美地展示了耶茨高人一等的洞察力和描述力。在兼具艺术美感的文学语言与接地气的情节转换中,理查德·耶茨用细腻的琐碎式的现实生活为基底,处处流淌出人生的置身其中的无奈与沉浮。
小说中这些主人公面对的种种遭遇与人生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中那些平凡又挣扎的灵魂。书中有失败的艺术家、艰难生活的单身母亲,有为了理想而追求自己幸福的恋爱脑,有服兵役期间探寻妈妈和妹妹的生活,各种看似平凡却充满无奈的人物背后,满是被捉弄的灵魂在游荡。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生活的碎片,拼凑出美国“小人物”的众生相。亲情的疏离、婚姻的破裂、梦想的虚幻,这些元素在耶茨的笔下真实得让人心疼。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描述力,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些人物的生活中。
这部作品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理查德·耶茨对于人性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洞察,理查德·耶茨胜在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那些淡然的愁绪,无望的孤独、数不尽的困惑和挣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人们总是幻想着激烈的人生,但又不甘于平静的日常,在拥有的时候表现出的种种不安感与欲望的丛生中,渐渐迷失。理查德·耶茨人物中的孤独感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与人的交集,仿佛也永远不可能解决内心的彷徨与孤单,或许也只能这样,孤勇的走下去了。
《恋爱中的骗子》读后感(二)
读完《复活节游行》,紧接着我就开始读《恋爱中的骗子》,坦诚说我早就听说了理查德·耶茨的名号,但这才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复活节游行》是一个中长篇,我一下子就被他的文字给迷住了,一边安利自己身边的小伙伴读,自己又找了一本继续。
《恋爱中的骗子》是一个短篇集,同名篇也很有看头。我特别喜欢结尾,老太太说的那句话“当你老了,你就特别希望你爱的人能幸福。”这句话有点温暖也有点戳心,兜兜转转这个故事里的夫妻俩又将和好。而男人的那一段“恋爱”也在彼此的谎言中告终。我觉得这是个好故事,作者写得相当细致,虽然是短篇,但是人物却写得很真实。
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各有各的烦恼,妻子对婚姻不满意,决定分居,带着女儿离开了男人。一个被妻子遗弃的男人是孤独的,他也渴望一些温暖,但并不容易。他在一场看似“恋爱”的关系中,一直觉得那个女的在骗自己,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在骗对方。他们总在喝酒,总是夸张的说“爱”这个字眼,他们迫切地从对方身上汲取温度,仿佛这样就能赶走孤独。
可是现实的问题能逃避一时,却无法一直逃避下去。当老太太听到男人的那通电话之后,他在这种压力中真正和女人断了关系,此时妻子又给他写信,让他回家。这个结局,算是不错的,有一种男人迷途知返的感觉。但或许作者想要呈现给我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与恋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有一些男人的内心想法并没有真的说出来,往往说出来的话语又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这就是这个故事很细节的部分,也是作品很迷人的部分,足以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这一篇,其他篇我也挺喜欢看的。比如第二篇,里面有好多观点,作者借着人物说出来,都让我觉得很有共鸣。这句,“她这么聪明,根本不会成为一个浪荡子,就像她这么诚实,绝不能跟自己不再爱的男人继续生活一样。”作者通过作品呈现了许多的不同的恋爱观,有些是很有独立思想的,有些也是荒谬的。当我作为看客的时候,有时我也会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找对标,总能找到一些人的影子。
我越来越喜欢他的作品了,真是太适合我们的现代人去思考爱情了。
《恋爱中的骗子》读后感(三)
读耶茨,源于《革命之路》,从那部“如果Jack没有死”的电影,到原著小说。
他的故事是那么平静,就像每一个最普通的人的生活,但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让人内心深处充满着一种强烈的呐喊欲望——就像April与Frank吵架时的那种歇斯底里。
《恋爱中的骗子》是理查德·耶茨的短篇集,收录了《唉,约瑟夫,我太累了》、《本色女孩》、《选拔赛》、《恋爱中的骗子》、《探亲假》、《代为问好》、《告别萨莉》共七篇中短篇作品。
初读耶茨的短篇会有一点不适应,《唉,约瑟夫,我太累了》读来让我有些不明所以,到了《本色女孩》才扳回一城。中途我先去读完了《复活节流行》(因为通勤路上把书拿错了,索性先读完长篇再回头),再来读短篇,意外发现状态好了许多。
但不管怎么样,耶茨的长篇在我看来是更完美一些的,短篇总让我觉得意犹未尽。而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本色女孩》、《探亲假》、《代为问好》。
苏珊·安德鲁斯在故事的第一句便抓住了我的心,以至于我马上停了下来转身去问一旁的金鱼叔叔;“如果有一天闺女对你说,她不再爱你了,会怎么样?”
他先是一愣,说:“那命都要没了!”后来想了想,又补充,“但我相信我的闺女会永远都爱我的。”
无疑苏珊是一个有魅力的女孩——到之后也是个有魅力的女人,她可以做任何遵从自己内心的事情,而不用考虑太多伤害他人的歉意。我欣赏她的这一份诚实,但也同情她身边的男人,尤其是那个卑微的父亲。
他所有的爱意表达,或许在那个春天断送了,剩下的只有谨小慎微,而还有什么会比这更让一个父亲/母亲感到难过呢?
前线年轻战士的寻根(更多是回忆吧)之旅,它记录的是亲情的疏离,或许也能适用于更多的场景。
保罗记忆中的泡泡、纸娃娃、枫树,代表着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那些回忆也真实地保存在玛茜娅的脑海之中,他希望再看到自己的童年,却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十一岁的男孩。
人生中很多人和事都是如此,逐渐少了来往的亲戚,以及渐渐少了联系的朋友。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会让一切变得疏离,虽有着同样美好的回忆,但不可否认的是,熟悉的人已经变成了陌生。
坦白来说,后一篇的《告别萨莉》似乎比这篇精彩,但《革命之路》的滤镜,让我不得不偏爱《代为问好》多一些。
艾琳和比尔,像极了另一个时空的April和Frank,所以我愿意相信那是革命之路的另一种结局——一种可以停留在那个美好早餐时刻的结局。或者说,艾琳让我看到了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演员之梦的April,而比尔实现了Frank的巴黎之梦。
当然,这个故事中另一个困于生活的男人丹,是故事的另一层魅力所在。
耶茨的短篇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美国,也跨越时空奇迹般与当下的生活贴切——同样充斥了焦虑与空虚。而在这样焦虑与空虚的环境下,我们这群底层人民,除了庸碌,剩下的似乎只有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