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少女症》是一部描写少女成长困惑的小说。主人公小彤在17岁遇到了种种烦恼,包括学业、友情、爱情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情感起伏和成长历程,小彤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少女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困惑,引人深思。
《17·少女症》读后感(一)
关于17少女症
是也在很多年前听说过17seventeen,只是那时候的我对于饶雪漫的印象还只停留在“作家”层面,而“17岁”还是一个不可知的年纪
是过了很多年的现在,饶雪漫的书也经由好友的推荐看过几本,而17岁早已成为被抛在时光后面的过去式,日渐模糊起来了
所以再次看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是无不从心里又生出少女的冲动,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感谢饶雪漫,在这纷繁的世间,还能有这样一本书,在关注着青春文学,在书写着那些青春往事的
在这些阵容里,有熟悉的名字,就一定存在着陌生的名字
张躲躲是很喜欢的作者,她的文笔精湛而老道,对于情感的细腻描写和不留余地的刻画始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宇昆的名字我曾在某本杂志里窥见过……而还想问的是,在全书的最后的一个环节“少女们的日常”里为数不多的少年是如何好好存活下来的(喂……)
好看的封面用了少女喜欢的粉色和干净的白色和蓝色,有一种很恬静的美,内页的插图却是五花八门,有特别奇幻的,有特别逼真的,有特别深沉的,有不明觉厉的(喂),有意境特别深远的,也有带有忧伤气息的青春的(只是想和编辑说下一次选图可以选择风格统一一点的吗这是一本很少女的书啊)
《17·少女症》读后感(二)
作为饶雪漫的铁粉,她的每本书都细细品读过,每个故事都深入人心,都让我无法自拔的对号入座..
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17岁那年我们怀揣的是什么样的梦?那时候的爱情是那么的纯粹,喜欢一个人,只要每天可以看着他就觉得很幸福,或许就连喜欢他的理由都只是因为他长的还不错,完全不在乎他是好人或是坏人。朦胧的美,但不会很久,因为雾总会散,人也一样。不过我觉得那时候的爱情挺美,没杂质,不复杂。未来,管他干什么。
这本17少女症,说的都是那些简单的爱情,有幸福美满的结局,有无能为力的遗憾。但不论怎样,过程都很美。12个小故事,每一个都那么温暖。最喜欢那篇《苏醒》,爱情真的很伟大,可以感化一切,即便是曾经没有思想的橱窗里的人形模特也会因为一段感情而苏醒,也能让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爱上她,这就是爱。那些年的你,有多少次的遗憾后悔?有多少次因为一次无理取闹,因为一件本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导致的分手?《吃猫粮的女孩》里的女主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争吵过后,会有勇气去主动拾回值得珍惜的感情,也恰巧男主也一直在等着她,这就是幸福,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没有遗憾就好,不论结果如何。
17岁,我们真挚的幻想爱情,我们勇敢的承诺天长地久,我们寄予爱最美的回忆。孰不知,17岁,我们太年轻,太懵懂,太不懂得珍惜,所以太容易留下悲伤。不过正因为那17岁,才让我们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
《17·少女症》读后感(三)
看过很多饶雪漫的书,印象中最深的,是《左耳》,那本书我上高中的时候,全班同学都疯传,以至于我们把那本书撕成了好多份,看完一份,会找对应页数的下一份。饶雪漫的书,贯穿了我的整个高中时代,那一年,我们也都十七八岁。
《17少女症》的作者也都如饶雪漫一样,会讲故事,爱讲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一个配角都能讲的很活灵活现,是我喜欢的文风。
这本书中收录了12个短篇故事,有些作者我本来就很熟悉,比如饶雪漫,比如张躲躲。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吃猫粮的少女》,我觉得这个故事浓缩了我们的17岁最大的性格特性,就是害怕把自己丑陋或者说弱势的一面给爱情中的对方看。陈燕妮和春生是真心相爱,但在那个年纪,我们都单纯的像个孩子,出去玩住帐篷,燕妮因为没有安全感,拒绝了春生一起睡的请求,并骂他说思想不纯洁。突然想起十八九岁的自己,也曾有过一次不得不留宿外面的经历,当时的男朋友跟我说,你放心睡吧,我什么都不会做。那一刻真的是心安和忐忑并存。所以我理解燕妮,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爱情中,更会患得患失。我以为燕妮和春生会因此而走散在他们17岁的青春里,意外的是,他们真心相爱,最终还是走到一起了。但燕妮始终都没有告诉春生,为何她那么没有安全感,为何她会在爱情中表现的那么拘束,好在春生一心一意爱她,从不计较这些,她不说,他也不问。17岁的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的吧?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自尊和子啊对方心里完美无缺的形象,任何坏的事情都不想告诉对方,只想把幸福给对方一起分享。
印象最深的人,是丛平平写的故事里的女主角,她从小就喜欢她的邻居哥哥,可邻居哥哥只把她当妹妹看待,终于她通过努力去了他所在的城市上大学,却得知他有了女朋友。她不甘心,费尽心思摧毁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开心。17岁的时候,爱情来得快,来得也热烈,任何人都挡不住那颗跳动的红心似得,以为只要是爱,都是对的,殊不知这样做,可能会伤害别人。
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17岁,感谢17岁那年出现的人,感谢发生在17岁的事情,感谢饶雪漫领衔11位作家一起携手为我们讲了一场关于青春,关于17岁的故事。
《17·少女症》读后感(四)
从最开始的《漫girl》、《漫女生》、《最女生》、到最后的《17seventeen》都躺在家里的书橱里。强迫症患者就是喜欢收集全套的。这些杂志也是跟着我一起上完了高中啊。
雪漫的书一本本看过来,在上海的活动也是基本上每场都去。
喜欢一个人就喜欢了,也就持续到现在了。
初次见面的09年冬天,到14年夏天在雍和宫的偶遇。
当第一次看到我写的字印在杂志上,是第一期的《最女生》blog单元,当时简直拿到杂志看到这篇文章简直是高兴坏了。哎,可惜,现在完全没有天赋了...
所以说,除了能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嘛。
好吧,现在说说这本书。
12篇短篇。围绕着少女症。看完之后好想回到高中再过一遍。
印象最深的就是冷莹那篇《爱你就是段独行路》。
女主花枝丸,什么事情都能替男友完成,随叫随到。可是在别的见习期间呢,各种兼职,各种学习,各种考证。直到最后,即使被男友甩了,也没有遗憾,而是可以很潇洒地离开,因为他,不是让我堕落,而是他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事。
“他们不会知道,朝辉之于我的意义,不是一场懵懂初恋,他是我人生的一束光,告诉我生活本有更美的方式所在,人生可有更多出口,我要奋力去追求。如果说年轻时爱上的那个人对你的生命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朝辉给我的意义是所有可能里最好的之一。”这才是积极向上的恋爱啊。
还有躲躲那篇《最好的时光》中的巨蟹男主。
就因为我是巨蟹啊,我谨小慎微啊,所以,你不向我表白,我也不会主动说喜欢你,最后,还是错过了啊。但是,那段相处的时光,还是最美好的。那些在篮球场上练篮球的日子。
有些人,即使最后没有在一起。
但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短短的那段时光,带给过我们快乐,也就够了。那就是命啊。
最后,雪漫问 17岁做过最疯狂的事是什么。
我想想,我的17岁简直过得平淡的是一杯白开水。
如果重新再来一遍呢?既然感情上完全没有收获,那时就应该认真刻苦努力学习的啊!
以前《17》中印象最深的作者就是圈外点和果子李啦。好羡慕会写字更会说故事的人。
之后的几期里面可不可以让我们怀怀旧呀?哈哈。
最后,这次的封面简直是棒呆了!~~
《17·少女症》读后感(五)
17岁那年我在做什么?
鼓足勇气向暗恋的人表白被拒,一向自以为傲的成绩一落千丈,因报考学校与父母意见不和而大吵大闹,曾经那些最崩溃的画面依稀可见,犹如还在昨天,那个最叛逆狂妄的少女,有着与全世界对立的勇气,却敌不过年纪。
在呼啸而过的时光里,我患上了少女症。自以为是他人生命中的主角,却不曾想到只是自导自演的独角戏罢了。
时间可以消磨一切,让我们渐渐懂得如何与这个社会融洽地相处。慢慢地,我学会了毫无规律的人际交往,繁冗复杂的算术难题,甚至可以坦言自己也算自强独立的一员。
但我却格外地想念我最青葱的那年,一个人听着音乐哼着歌,谁也不看;把最爱的少年放在心间,化为一封封信笺;盲目地崇拜个性鲜明的差生,还为他们的旷课记录做掩盖……
王若虚的短篇集《在逃》里有这段话:“当你在教室里做着亡命天涯的梦,你不知道朝夕相处的朋友也会各奔东西。你不会知道,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同样有无言的喜欢,一个万众瞩目的女孩对存在感的偏执,一个金发少年与校规的对抗,一个平凡少女最大胆最卑微的秘密,以及每个男人女人都曾经历十七岁的蜕变。”
多多少少,在17岁那年,总会有一些蜕变。
《17•少女症》这本书是由著名青春文学作家饶雪漫领衔,11位畅销书作者共同创作的12篇青春题材的故事组成。读这本书,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省下一笔生活费,从报刊亭买来最新出刊的青春读物,熄灯后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慢慢看。那些“偷偷摸摸”的小确幸,想想虽辛酸却甘甜。而陪伴过我们青春的作家,她们的文字日益成熟,很庆幸能够看到她们的才华和我们一起成长。
在这本书里,有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有情人,比如《吃猫粮的少女》中的陈燕妮和春生。还有女倒追男未果却蜕变成魅力女生的花枝丸,还有因不敢大胆表白而错失良缘的三分男……似乎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曾经的影子。
青涩的记忆里,心动与疯狂,错失和成长,故事似乎有些雷同,但感受却是大相径庭。那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独家记忆,哪怕至死,都不会忘记。
八月长安在《最好的我们》中提到:很多我们以为是最坏的日子,回头来看也许反而是最好的日子。只是坏日子里面的苦难消磨了很多可贵的温柔,轻松的好日子来临时,我们却没有多余的勇气了。
没有人永远17岁,但永远有人17岁。少女症这种病不单单出现在少年时期,也偶尔会在我们的成长岁月里,因为我们一直都保留着这种病源:勇敢爱。
《17·少女症》读后感(六)
少女情怀
文/泊南
期望每天都有好吃的糖果,喜欢放学后聚在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人,做梦都会梦见白马王子和美丽的衣裳。会为自己稍显丰腴的身材自卑,会因为上课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觉得丢脸,会因为暗恋的人一句无意的话而红了脸颊。青春里的少女情怀,回忆里都是粉红色的泡泡。
17岁,这样一个懵懂而美好的年华。对未来稍显无知,却又天真烂漫。对过去淌着鼻涕的自己,嗤之以鼻。梦想是牵着心上人的那个姑娘,忐忑而又惊喜。17岁,有着与众不同的鲜亮笑容,有着力求沉稳的世故沧桑,也有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少女心。
17岁,对于少女,是一个缤纷年华的礼物。可以肆意张扬,可以内敛低沉。可以是仅仅是追逐逝去的岁月的勇敢冒险者,就像陈安妮。可以是怀念爱恋的人就吃猫粮的少女,如陈燕妮。还可以是坐车坐过站而豁然开朗的伤怀小孩儿,和艾樱一样。也可以是在喜欢的人面前卑微的像一个乞丐,与花枝丸如出一辙。总之,这样的一个礼物,少女亦是欢喜,亦是难过。
刘若英曾经唱过“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想要过将就一点,却发现将就更难。”少女的情怀,恰如其分。在这个年纪谈爱,也是沉重的。奚文博也许是不是蒋丽莎最好的选择,只是在这个年纪里相遇。身份的不匹配,社会残酷的生存规则,家长里短的琐事,无人可依的世态炎凉,被金钱所困的人情冷暖,每一个细小的缝隙,都会因为某一句无心之语而无限扩大。蒋丽莎有好的选择,只是时间不对,在最容易倾心的年纪遇上奚文博,他是青春里那颗最闪亮的星星,吸引了她全部的目光。
女孩的心事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17岁,恋人未满的年纪,如色彩斑斓的画笔,将心事涂满这个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