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一书通过深入浅出的叙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中华先祖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作者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节点和演变过程,让读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读后感第一篇
这本书有个缺点,就是没有把各个事件的发生时间点和和各帝王在位时间按照按照顺序画一个时间线表格给读者,所以读者看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像是在看乱糟糟的故事的感觉。既然书本身的信息量都这么少了,那明显就是给小白看的,小白读者会有时间自己去画时间表吗。既然如此,作者就应该为读者做到这一点,连这点都做不到,书还写的这么粗略。
《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读后感第二篇
正如个人会对自己的出生,对自己幼时的成长故事感兴趣一样,人类社会对自己生活的这片故土。这个社会产生的源头感到迷惑并由此而去探索、发现,于是产生了历史。历史,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应该好好正视的根本所在。小到个人大到宇宙,正视才会有正见,正见才会避免悲剧的产生。
华夏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中国通史》,会让每位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得到系统的学习,避免了各种混乱,让历史的脉络变得清晰明了。视角广阔,述作宏富,文笔精炼,配图选取得当,史学大学的撰笔具有强烈的震悍人心的力量。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生,随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学生时代熟读过的这首朝代歌谣在读此书的过程中又浮现脑际。书是如书,关键在于读书的人从中看出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先祖是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与猛兽与自然灾害,与他族艰苦奋战、斗智斗勇而历经困苦生存繁衍的过往,不忘过往是为了更好的现在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的先祖可以如此为了生存而战,如今的我们难道还比不上曾经的祖辈?在《中国通史·壹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这本书里,你会深深的感受到文明的产生、发展与流传是多么的不易,精美的书画作品也好、精雕细琢的青铜器具也好,或是美仑美奂的金银制品.....所有这些文明的遗迹,无不告诉我们此时代的人,珍惜历史,珍惜现在,不忘先祖,勇往直前,不负祖先,无愧于天地。
一本好的史书,必然有翔实的文字史料及各种经过严格考证的器物、遗迹、文史资料佐证才能具有说服力,《中国通史壹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有许多的出土文物,竹简,青銅器,金器等的珍貴照片,这些照片与文字一,带我们走进历史的浩渺之中,在这文明的光芒里,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精妙绝伦。
读完这本书,深深为先祖的文明高度所折服,生存虽不易,但有颗求实上进的心,必然会在人类的社会里留下应有的价值。
《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读后感第三篇
似乎,从有人类历史开始,人类就一直关注着历史。尤其是在当代,信息空前发达,人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更广阔更有深度的去了解历史。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多了解历史,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兴趣的释放,更多的还是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天及未来的生活做指导。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但是,您有没有感觉到,现在的很多历史,变味了呢?
曾经有一段时期,荧屏上连续集中的展示了若干近代的帝王。那是一段中国历史跌宕起伏的时期,本身确实很精彩,演员表演也很到位。只是,看过之后感觉很是困惑:这些皇帝,都这么伟大吗?虽有些小毛病,但为事业、为国家、为人民的劲儿,足够达到优秀xxxx的标准。这真实吗?
还有那么一类作品,可能是荧屏上,也可能是书里,看过亦是困惑。难道我们的历史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只有宫廷里那些尔虞我诈、你倾我压的事吗?
至于说那些“戏说”之类,不值一提。
对于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完备的历史学基础,公众传媒上广为宣传的,往往就会当成真实来传播。于是各种“秘闻”大行其道。更有甚者,小孩子们、中孩子们、大孩子们看着满屏的大辫子,沉浸其中,美其名曰学习历史。不禁让人为我们的民族未来担忧。
但这就是信息爆炸的结果,良莠齐来。
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能体现真正史学研究者的价值。可能,面对上面那些荒唐的现实,史学家们往往报之以苦笑,但是,他们也可以用实际行动去扭转。比如,这本《中国通史》。为还原真正的历史面目,引领正确的历史观,中国最为权威的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们监制并撰写的这部史学著作,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代兴衰的经验和教训、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和辉煌三条主线,为我们做了系统的梳理。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毕竟,每个人经历不同、经验不同、积累不同,看问题,自然会有自己的角度,那么在解释历史的时候,就会体现出不同的看法。
但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再怎么打扮,也都是外表,作为小姑娘这个本质不会变。那就是历史的史实。
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历史。这个历史姑娘,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涂抹。如果没有明辨的眼光,往往会被表面的面纱所迷惑、所误导。在这本书中,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虽然是简史,但是绝不在史料上含糊其辞,让人做到真正的开卷有益。
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这几千年中,历经沧桑,但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虽然世事变迁,但历史总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那就是我们独有的宝贵的财富。
《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读后感第四篇
拨开历史的迷雾
——评《中国通史》卷一 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是什么造就了我们?想必是每位中国人都曾有过的迷惑。所以,我们都在不断找寻,试图了解着历史的真相,追溯民族的起源。社科院的这本《中国通史》就是解开我们迷惑的钥匙,指引着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被时光掩埋的真实。
本书不同吕思勉、范文澜、白寿彝等学术性较强版本的《中国通史》,是以由广电总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监制的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为底稿重新创作的,所以内容相对浅显易懂,适合入门者对历史概况有初步了解的入门级历史书,相对而言更像是内容更丰富充实一些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卷一的副标题为“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顾名思义此卷从人种起源讲到战国时期。以丰富的考古发现和充足的史料为我们展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迹,历数着文明起源、农业发展、国家形成的初期过程。
上半部分起于“中华先祖”,止于“商代文明”,由赵春青撰写,为上古史料较少的时期,所以用出土文物、考古发现为主,辅以史料、传说,互为印证、两项参照,为我们寻根溯源,找寻点亮文明的星火。
此部分为我们展示了很多新的考古发现和解读,带我们了解仰韶、大汶口、河姆渡、龙山、海岱、二里头等文化的特征和关系,描绘了中国多元的文化起源,以及演化发展过程。展现了注入蛋壳黑陶、绿松石龙等稀世珍宝,更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为我们更新了很多观念,比如“司母戊鼎”改叫“后母戊鼎”,使大家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统一性和多元性。
下半部分始于“武王克商”,终于“诸子百家”,属于历史资料相对丰富的时期,由邵蓓撰写,为我们描绘了周朝从兴起到衰亡的过程,解释了分封制的起因和发展,记述了周朝后期王室衰微,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崛起过程,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思想的源头——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看完第一卷再找来纪录片看了一下,发现本书适合和纪录片一起看,纪录片解说词每集不到6000字,许多精彩的内容不得不舍弃,而且纪录片的内容是以画面来推动的,学者原文的精深解读不得不转换为比较浅显的文字,轻松有之而厚重不足。
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主要是近千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许多是首次与大众读者见面,而且本书并不是简单采用电视片的截图,而是采用了专业文物摄影师专为本书拍摄的文物图片,画面精致,与文字配合紧密,图文并茂。
但是再好的文章都会有瑕疵,这部历史书也有着自己的缺点。一是社科院的这部《中国通史》毕竟是以纪录片为蓝本,更注重知识的普及和画面的展现,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政治、经济、军事的沿袭,文化的传承变化的解读不够,让读者无法形成整体的印象,对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二是部分观念有待商榷,第一册开头主要论点——中国的人种独立起源得不到科学的证实,泥河湾古人类距今200万年,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北京周口店人距今80-20万年,这些现在科学界分类为直立人,书中把他们都叫做我们的祖先,现有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足以否定这个结论。三是很多事件存在争议,比如《史记》描述的周公辅成王,尧舜禅让等历史事件与《竹书纪年》的描述就有很大冲突,但是片子不加分辨地采信《史记》的描述,甚至不会提到别的史书的不同观点。还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商纣王酒池肉林等逻辑上不能自洽的事件,仅出自某一本史书就被采用是不是也过于草率了。四是没有分析客观规律,对于夏、商、周的形成只侧重于人的作用,没分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发展改变了权利的关系,没解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鲁国相地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原有的生产关系趋于解体,以鲁国相地而衰征开始,标志着土地私有化取代的奴隶主的公田制,封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的过程。五是缺少注音和注释,例如书中引用的“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这句,好多生僻字需要查询,更过分的是x方(上工下口),我查了半天仍然不知道这个字该读什么。
简而言之,社科院版的《中国通史》是我们获取历史知识、认识历史过程一本优秀书籍,他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存在着诸如思路分散而不统一,解读较少无法让读者理解文明发展脉络,相关论证不严谨等问题,但仍不失为入门筑基的选择。至于想深入学习中国历史的,不建议阅读此书。
星云敬上
201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