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逃避自由》读后感精选

《逃避自由》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6 09:20:15
《逃避自由》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1-16 09:20:15   小编:

《逃避自由》是一部由弗洛姆所著的心理学著作,探讨了现代社会下人们对自由的恐惧和逃避。作者认为,人们过度追求安全感和群体认同,却忽视了自由所带来的责任和挑战。只有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才能真正拥抱自由并找到真正的幸福。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一)

首先,自由是什么。听过一句话讲何为自由: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用做什么。在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敢说自己不想做什么就不做?

该书是读的弗洛姆大师著作的第二本,第一本是《爱的艺术》,这两本主要叙述的都是,正常人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二)

壹心理上大部分提问都是怎么办?二桥也经常屁事问我怎么办?

怎么办?这是期望青天大老爷的奴性心理和渴望诸葛孔明锦囊妙计的懒惰心理,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再也没有比这个更脑残的行为了。

有暴君总比成为一盘散沙强,说得很符合伊拉克的德行,可见乌合之众们的愚蠢的奴性,一帮垃圾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三)

生命有它自己的内在动力,它要生长,要得到表达,要生存下去。似乎一旦这种倾向受到阻碍,生命的能量就会分解,就会转化为破坏能。换句话说,生命欲与破坏欲并非各自独立的,相反,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生命欲受阻越严重,破坏欲就越强烈;生命越得到实现,破坏欲就越小。破坏欲是生命未能得到实现的后果。p.121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四)

消灭自我,一方面是要克服无法忍受的无能为力。同时也是企图使自己成为某个更强大整体的一部分,分享它的荣耀与力量。在外在权威面前,不会再困惑,不用怀疑自己的意义,以自由为代价,“他得救了”。自由不仅仅是摆脱束缚,同时也会导致孤独与无力,如果自己软弱无力,再多自由又有何用?无力者在个体化进程中倾向于倒向强权,泯灭自我,强迫自己。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五)

我不知道那些大段深刻感悟的评论是怎么来的,这本书的真实内容怎样我不清楚,因为翻译实在是太烂了,如果只是行文句式不够通畅倒也能接受,可明明翻译的意思都错了甚至是相反的意思!根本无法领略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想法。难道你们都是看的原文版?

无法忍受,这么多人推荐的书,我相信一定是值得拜读的经典,到底是被翻译给毁了。期待哪天能有大神从新翻译一下,真的没法看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六)

社会的分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阶级矛盾加剧。使人们追求权利或者臣服于权利。宗教神学对自我的毁灭使人们臣服于上帝。个人的孤独,焦虑无能无力感使人们趋同于大众群体。人们逃避自由或许是因为没能认清自我这一内核,加之外界大环境的干扰。自我的丧失或许是人们不自由的根本前提之一。由于只是大致阅读可能理解不够深刻甚至错误也有可能,待自己阅读水平有所提升,一定要精读此书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七)

现代性使得人从原有的农业封建社会的血缘、地缘关系束缚中解脱出来,同时又使得大量的人没有获得权力和财富,从而使得现代社会中的“原子化”个人独自面对无边无际的世界。从而引发了个人对于自由的放弃倾向。个人把自由交给抽象化数字,交给“特定的交换”(消费),交给宗教。作者在描述15、16世纪社会和经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可以类比于当代社会中从传统乡村来到大城市的人。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八)

曾经孤独一人生活过,真的是比死还可怕,所以我相信弗洛姆的话,孤独是致命的。我也体验过作为社会异类想要追求自由,却逃避了自由的无奈处境。

看完弗洛姆的书我觉得人类其实挺可悲的,我们是整齐划一的机器人,作为工业社会的零部件,我们自认为自由,却是被操纵的。连我们的爱情、快乐、悲伤大部分都是操纵出来的。社会不让我们感受到的情绪,我们就压抑下去。这还不可悲吗?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九)

我们从逃离“原始关系”开始,就像从一个坑跳到另外一个坑。人真的不能既要也要还要:既想走大众路线,还想抬起高贵的头颅…孤独在作者笔下全是褒义,独立思考是精神健全的一部分~这是技术活。社会角色与人格角色要统一不要扮演,要找到真正热爱,而不是像佛洛依德简单推诿于xing,想起《猜火车》的结尾。刹那间发现的自发行为,或许才是找到自己的必由之路,有点感动。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十)

受虐者在内心深处往往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不能也不愿意去为自己承担责任。他们时常怀疑自己的选择,焦虑于选择可能带来后果。受虐者意识到,如果他们能将自己贬低得十分渺小,如果能放弃个人的独立,就可以把自己从责任带来的恐惧与自我怀疑中解脱出来。因为一旦他们交出自我,他们就不用再承担责任的重负,无需再去思考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是谁,Ta自己的痛苦与欢乐都将由Ta依附的对象来决定(p.111)。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十一)

真的是好久没有读过这么启发人的书了。

每天三四个小时,就看20-30页,时不时停下来想一下书中的点,只觉得前半辈子都是在为本书积累反例,细思极恐。

建议对于,年少时,压抑,强迫,迷茫,自虐,盲从,自恋,生病了不吃药,累到了还继续工作的人群,看看此书。

看着了这书我再也不想当演员了,而是想把自己活出来。

很久没有这么说话自然不装逼了,像润了肠一样顺畅。

对我有用,希望对你有用。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十二)

1.如果人类个人话过程中所依赖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环境,不能作为实现个人化的基础,而人们又已经失去了给予他们安全的某些关系,那么这种脱节现象将使得自由成为一项不可忍受的负担。于是自由就变成和怀疑相同的东西,也表示一种没有意义和方向的生活。这时,便产生了有力的倾向,想要逃避某种自由,屈服于某种权威之下,或与他人、世界建立某种联系,使他解脱不安之感,虽然这种屈服或者关系会剥夺他的自由。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十三)

现代人所有的人际关系特征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孤立及无能为力感。一个人与他人的具体人际关系已失去了其直接性与人情味特征,而呈现出一种操纵精神与工具性的特点。

市场规律是所有社会及人际关系的准则。

不但经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具有这种异化特征,它呈现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特征,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工具精神与异化现象最重要最危险的方面或许在个人与自我的关系上。

文字带来的醒悟,如此恐怖,以至于不敢深想。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十四)

人本应是自由的!但人在现实的社会中是不存在自由的,或者用宗教学家的话来描述现代人的自由便是“命运是无法决定的,你或是被上帝拖着走,或者跟在上帝的身后,当是后者时,你就是自由的。”而现代人所要做的仅仅是将命运和上帝换成其他的名词去理解而矣。

所以,人们逃避自由并不是其他的原因,实质上不外乎是内心的欺骗感,同样的不自由,如果别无选择我宁愿选择公开的不自由。否则,我们也许会在罪恶的民主下永远的牺牲了我们的自由。

《逃避自由》读后感(篇十五)

从孤独谈起,人是社群动物,自古人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生存下来。随着人慢慢成长带来了两方面,其一个人力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孤独感日益加剧。不断加深的孤独感使有的人选择臣服于他人,通过消灭自我来摆脱孤独感,而有的人选择爱与劳动来减少孤独感。与通过权威主义和破坏来逃避孤独感相比,现代人更多的选择机械趋同。想得都是别人所想的,做外部社会要求的我们,伪自我取代了真自我,通过打击个人思考,个人决策以及破坏人们对世界的整体感知来破坏批判性思考。我们个人应当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促进自我成长,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