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对作文的向往和热爱,作者渴望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追求文字的准确和精美。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写作的热情和追求,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和练习,能够在作文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第一篇
小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像七年级的大姐姐一样,脑海里拥有更多知识,能有更多的漂亮衣服穿,可是现在,我又开始向往更高一层的“长大”。
那天正逢星期天,妈妈在家休息,而我也写完了作业,妈妈就跟我说“我们去逛街吧,走,正好帮你买几件衣服!”我也好久没有出去逛了,想出去放松放松心情,也便答应了。
走在街上,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服饰,我眼花缭乱了。妈妈带我走进了一家服装店,挑了一件类似于运动服的衣服给我,让我试一下。可她哪里知道,我根本一点都不喜欢运动服类似的衣服。但是看着妈妈那期待的眼神,我还是去试了试,等我从试衣间里出来时,妈妈瞧着觉得还不错,就想帮我买了。我立马婉言拒绝,然后,妈妈带着失望的眼神离开了那家服装店,又开始寻找着适合我穿的衣服。
又是一家运动品牌的服装店,不过至少比上一家要好一些,不会全是傻傻的运动服,相对比起来更有一点小女生的味道。我一眼就看中了一件上半身是牛仔,下半身是雪纺的连衣裙。妈妈接着就问工作人员哪里有学生穿的衣服,那位女工作人员就一边指了指几款适合我穿的衣服,一边介绍着衣服的质量与款式,其中就有我喜欢的那条裙子,我当时心里就像开了花儿一样,可是妈妈却一口否绝了,还说小孩子不能穿那种裙子,我顿时有一种从空中一下子掉到万丈深渊的感觉。
当我走出那家服装店的时候,我决定以后就让妈妈随便帮我买衣服好了,省得我老是会有不愉快的心情。
我真的渴望能够“长大”,也希望妈妈看到我的渴望。每当看到同龄人都穿着自己心爱的衣服,我就会想起妈妈给我买衣服时的情景。我真的很渴望“长大”,在妈妈的心里长大。什么时候我才能穿上美丽的雪纺连衣裙呀。
第二篇
王小波曾说过:“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向往的生活,有诗,且有远方。
诗意
我向往的生活,萦绕在诗意当中。
掬一捧月色,揽一本好书,时间静静流淌,蓦地走过千古时光。我向往着这样充满郁郁书香气息的生活,用心发现美好,用书陶冶情操。我是多么向往,在放下繁杂琐事后,我能静心体会书中诗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并非是向往隐居避世,我向往的是,在喧嚣的生活中,我内心能拥有一片陶渊明般的“南山”。用积极的心态迎接风雨,以淡泊的心境来享受诗意生活。经过紧张的学习后,在操场上走走;心里有波澜,写成一首小诗;假期闲暇之余,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岂不美哉?诗意的生活,是心灵荒漠的一片绿洲,令我神往。
我向往诗意的生活,我追求诗意的生活。有一种诗意,需要我去眺望远方的烟雨朦胧。
远方
我向往的生活,有着明日可达的远方。
踏过万千风尘,昂首眺望远方。我向往的生活,待我亲自用脚步丈量。我心底曾生出太多太多美丽的梦想,我在探索,在追寻,成为大学教师的梦想在我的脑海日渐清晰。我也立下决心,为之奋斗努力。在我看来,远方是不曾断送的信念,是对未来无穷的期望。我希望,在我从今往后的生活中,从不放弃对自己的期望。今日的磨难背后,我还有明天,还有阳光,还有清风,还有从不缺席的温暖,还有值得追寻的远方。远方的生活始终值得我向往。
我向往有远方的生活,有来日可期的幸福,有繁华的一切。当然,诗意也蕴藏其中;我向往的生活,有诗和远方,似一曲悠扬的笙歌,萦绕在心头。
我知道,我向往的诗和远方,待我去争取。我也坚信,我向往的生活,离我并不遥远。诗和远方,来日方长。
第三篇
“丁零零,丁零零”熟悉的闹钟声在我耳边响起,“妈妈,再让我睡会儿!”说完扭头就开始继续睡。在梦中,我似乎听到有人说:“谁是你妈妈啊!再不起来食堂就要关门了!”听到这儿,我一下就清醒,从床上坐起来,心想:呀!我怎么忘了,我已经升初一了!想着便开口说:“小唐,现在几点了?”小唐说:“你别这么一惊一乍的好不好,现在7点零5分,你快点啊!”说完,她便转身去收拾了。
我们收拾好后,已经7点半了。我们俩背上书包,从宿舍跑向食堂。食堂里,一样样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摆在取餐桌上,虽然来这里很久了,可看见这些食物,我还是不禁咽了咽口水。
吃完饭,我们发现还有很久才上课,我们静静地走在绿树浓荫的小路上,看着那偌大的操场和小路旁偶尔出现的小松鼠,心中十分高兴,因为这比小学时那小巧、迷你的操场大多了。
第一节课是体育课,这里的体育运动有很多,学校也时不时举行球类比赛和运动竞技,更好的激发同学们对体育的热爱。
在这里,虽然语文、数学、英语占大部分课,但老师们不会给我们布置过多的作业,只要不边做边玩,一般都是做得完的。
这里,也和我的小学一样,有许多特色课,如辩论、卡通……。辩论课一周一次,是由语文老师任课,把同学们分成两组,对一个道理或一个事物做辩论,每个月学校都会组织一场辩论大赛。卡通是美术课的提高,老师教我们画卡通人物。
这里,也依然有很多社团,如果有想创立一个新社团的同学,可以像学校申请,这里的社团长都是学生哦!
“起床啦,起床啦!”在妈妈的声音中,我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妈妈见我醒了,便走出了我的房间继续做早饭。我心想:原来这就是我向往的初中生活呀!
第四篇
生命是什么?大家的答案一定五花八门。是一次挑战?一条路?一个过程?……我认为,生命就是自由!
自由是每个人;每个动物甚至每株植物都想要的东西。自由是什么?是不被拘束,不被限制!接下来,就来看看我们家小青蛙追求”自由”记吧
在四月中旬左右,我去吴山广场捞了几只小蝌蚪。还花了一百多元买了很多东西和2条小金鱼。
到家后,我把鱼和小蝌蚪放进了装满净化水的水缸里。这些小东西有点“水土不服”,都躲在鱼缸的角落里。小蝌蚪黑黑的,后面的尾巴周围还有一层”薄纱”。之后,它们越长越大,先长前腿,再长后腿,接着去掉尾巴,最后变成了2只小青蛙。
这2只青蛙在我养在鱼缸上的吊兰里跳来跳去,(吊兰在水面上)好像在打量这个世界。后来有一只不见了,我十分着急。这只小青蛙毕竟是我养大的啊!一天一天过去了,它还是没有回来。到了第三天,它回来了。它比之前胖了一点,背上还有一个小树叶包。它立刻跳入水中,树叶包就浮在水面上。它用前脚抓住树叶包,跳到水草上,用舌头舔一下树叶包,树叶包打开了,里面有一只小虫子。哦,原来是它带回来的粮食。它是去干吗了?去找妈妈?学本领?捕食去了?还是去玩?……一切都不知道。我十分生气,谁让它擅自离开的?我把它“关“在一个杯子里。它拼命跳,连我放进去的虫子也不理睬。过了2天,我去”探监’时,发现它不见了。突然看见水中的吊兰上它和另一只青蛙在“捉迷藏”呢!我哭笑不得,好一个“越狱高手”!看来它对自由很向往啊!几天后,2只小青蛙都离开了这个”小小水族馆”。我希望它们是去找妈妈,因为妈妈能给它们一切。
在2只青蛙身上,我理解了一个人;动物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谁都有自由的权利,谁都可以为自由而战。在这件事中,2只小青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自由就是生命!
第五篇
“叽咕”听到这清脆的鸟叫声,我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又是邻居家救过的那只麻雀带着它的宝宝来看邻居了。
想必你肯定很好奇:为什么这只麻雀要带着它的宝宝去看邻居呢?这当然是有缘由的。在8月底的时候,那褐色的大麻雀飞到邻居家的窗台上玩耍。它西瞧瞧,东看看,打量着沙发、电视这些新奇的东西,还时不时地跳在花盆里,啄一啄叶子,翻一翻土,好像是在找蚯蚓。
过了一会儿,麻雀准备离开了,它站在花盆边沿,扇动着翅膀,正要飞离窗台时,抓着花盆边的爪子一滑,身体重心不稳,一个踉跄摔了下去。结果,它的脚扭伤了,走路一瘸一拐的,身体也总是一边倒,它伤心地叫着,趴在阳台上。不久,邻居便发现了这只麻雀,便把它带进屋里养伤,起初,它还很惧怕邻居,一直哆哆嗦嗦不敢去碰邻居的手,但它发现邻居没有恶意之后,就轻轻的用嘴啄他的手,用翅膀去碰下他的指甲。很快,他们关系熟络起来,邻居一直在用棉签、碘酒给麻雀治伤,还找来一个鸟笼子,把麻雀放了进去。
麻雀也很喜欢和邻居一起玩耍,时常飞上他的肩,用嘴替邻居理理耳边的碎发,或是很欢乐地唱歌。显然,经过长时间相处,麻雀已经将邻居当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朋友。邻居对这只麻雀也非常亲近,每过三四天,他都会为麻雀清洗羽毛。就这样过去了三四个星期,因为麻雀经常待在笼子里,所以它两眼忧愁地望着天空,悲凉地叫着,那声音如泣如诉,邻居一下便听出它是想回到天空了,便恋恋不舍地打开笼子,把麻雀放在地上。麻雀也亲吻着邻居的手,对邻居做最后的告别。
所以,每过一段时间,这只麻雀就会带着它的宝宝来领居家,一起嬉戏。
第六篇
久伫繁华的心,太累!
——题 记
90后的我们,担负的太多太多。家长的殷切期望,老师的孜孜教悔,社会的无情筛选……种种的无奈将我们禁锢在了这个繁华但冰冷的钢铁世界中。世俗的繁华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闭塞了我们的心胸。我们不堪重负的心灵,也感到累了……
又是一个星期天,放学铃已经响过好一会儿了,但是我们的教室里还没有一个人离去,静谧的教室里只有“沙沙”的写字声。我轻轻地打开教室门,轻轻地走出去,又轻轻将门关上,生怕打破这份静谧。
微凉的秋风掀起我的衣襟,使我感到无限的惬意。这条鲜有人问津的小路,此时此刻,它是属于我的,我的单车可以肆意驰骋。和煦的阳光,飘逸的白云,是一个“出逃”的好日子。
这里,已远离了那喧嚣的城市。这里,没有秀挺的名山,没有辽阔的草原,也没有深沉的大海。有的只是那简单的山,那普通的河,但是,这些足够了。它,属于真自然。满心的欢喜让我沉浸于其中。远离了乱耳的丝竹和劳心的案牍,在这里,独守心灵的那份静谧。于是,风有了声音,阳光有了颜色,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的完美。咀嚼着这原汁原味的大自然,久违的清香萦绕于齿间。
就这样,静静地躺着,不再去想那枯燥的A、B、C,不再去琢磨那无聊的X、Y、Z,只想就这样静静的躺着,静静地待着,去享受那难得的静谧,去体会那心灵的愉悦。
美好,永远是短暂的。人生的种种无奈还需我们去面对。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去了,那永远做不完的试卷还在等着我。支起单车,再次回头,也许,种种的无奈让我们不会有再次的相逢,但是,这次美妙的邂逅,将在我的心底深藏,使我的心灵虽处繁华,但不再寂寞,不再沉沦。
别了,心灵的憩息地——大自然。
第七篇
小学六年的时间一恍而过,我们将要升入新的中学。这所中学就是我们心中那所最向往的中学。
虽然同在九年教育计划,但从小学到中学环境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心中向往的中学,一定是被茫茫林海所包围,一定有着幽静的树林,清清的湖水;同样也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有科学的,有生物的等等。中学的教室也一定与小学有所不同。教室里有大电视机,有展示台,还有电子黑板。
在小学我们认识了一些老师同学,到了中学也一定是这样。只不过同学已不像小学时那样打打闹闹,而是显得更稳重了。同学们个个都有向上的学习心。团结互助。老师也变得更有学识,懂得更多。但个个都会像小学老师一样爱护自己的学生。
在我向往的中学,不单是老师同学变了,就连课程也有所改变。增加了生物、物理、历史、地理,这些都能让我们懂得的知识更多更广。同时这也让我们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在小学我们都是进行的所谓的走读,而到了中学。走读可能就变成了住校。这样我们的在校时间就更长了,同时也意谓着我们大部分生活都在学校渡过了。每天放学后我们也许就会成群结队地走出宿舍,一起吃住。到时候我一定能和室友打与一片,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帮助。
在小升初的这段关健时间,我们一定要认真复习,为了升入自己所向往的中学努力!
第八篇
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似乎都在离我远去,因为我即将结束我的小学生活,跨入中学生活的大门,而小学时代的纯真将不复存在。
如果让我选择一所中学,我会选择一所这样的中学:校园内春意黯然,美丽的花儿含苞待放,一旁的小树刚刚抽出嫩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走进教室,放眼望去,洁白的墙壁,墨绿的黑板,发亮的地面……更重要的是,教室后面那一排排引人入胜的图书,还有那和蔼可亲的老师。
我向往的中学里,可以没有名校那么堂皇,可以没有名校那么热闹,但是我向往的学校里一定要有充满神秘的书籍,和学生间没有任何隔阂的老师:他们可以和学生们无所不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更可以和学生一起在运动场上跳跃,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倾诉自己的苦恼。
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中学呢?因为我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阅读。一批批的作业接连不断,只有挤出来的那么一点时间来看书。对于我这种“大师”级的“书虫”来说,这点时间根本不够。如果可以我愿整天在树的海洋里遨游。
其次,我们的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来找一些同学谈话,我们也总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心里有一大堆话想向别人倾诉,但面对老师,我们只是想说却不敢说,总觉得师生之间有一层隔阂,这么也打不开。
我向往的学校就是这样的,你呢?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幻想中的学校能成为现实,那该多好啊!
第九篇
星期天,我们班去了木坵山庄放松放松。
路途不像老师说的那样遥远,我们在山庄里玩得也很开心,然而,就在下山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看,那儿一只小鸟!”老师惊喜地喊。同学们个个都停住了脚步,围了过来。
山壁上有个不深不浅的大坑,一只灰扑扑的小麻雀在里面蹿来蹿去,怎么也出不来。
或许是鸟妈妈去觅食了,半大的小麻雀出于好动的本性,跳出了鸟巢,不慎掉了下来,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
不管原因如何,这么可爱的小麻雀同学们都想养,于是,大家想方设法要使小麻雀下来。
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是五花八门!有的扔泥块、有的学鸟叫、有的用伞柄赶……
最后,小麻雀被伞柄从山壁上副了下来,确切说是滚了下来,正巧滚向了小凡,小凡连忙接住了小麻雀,却不料小麻雀扑腾着翅膀,连飞带爬到了小鸿肩上,这时小麻雀一晃,摔在了地上,小凡小心翼翼地捧起它,因为怕小麻雀受伤,所以没用抓。可出乎意料的事又发生了,小麻雀挣扎着飞向“悬崖”,我愣住了。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可以说是卑微的生命竟如此渴望自由,冒死逃离被人类供养起来的优越、舒适。
我猛地回忆起一件尘封已久的往事……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老麻雀在啄食一片烂白菜叶,不知是不是因为吃得太高兴忘乎所以,竟没发现我正在悄悄逼近,以至于被我捉住。
我高兴地把它放进了笼子,给它倒了些小米和水便出去玩了。晚上,我听到一些声响,发现竟是那只老麻雀在撞笼子,那咚咚的响有一下没一下的,我的心被揪住了,不用为了食物四处奔波,难道不好吗?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把它放走了。
哪怕是卑微的麻雀,也是十分向往自由的!
第十篇
有人说生活是一首歌,我想说,一声声的挥剑交锋便是最动听的旋律;有人说生活是一片海,我想说,一次次的挥汗如雨便是最美的浪花;有人说,生活是一片森林,我想说,击剑队员们挺拔潇洒的身姿便是那最美丽的风景线。
向往那份美好
一直记得那一天,两位个子高挑,精神抖擞的击剑教练走进了班级,我怀着好奇与莫名的激动加入了击剑队。因着那份向往,我开始了美好的旅程。从此,击剑运动成为我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击剑运动成为我的好朋友!每天的刻苦训练,让我从一个懵懂天真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位潇洒独立的“剑客”!
突破方能前进
一向要强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击剑训练初期,我一直在“原地踏步”。我充满困惑和沮丧。华教练悉心地指导我:“娉婷,你太温柔了,出剑要果断!”让我顿悟:原来是“温柔善良的性格”惹的祸啊!每次训练,我都提醒自己:“勇敢!坚决!”果然有效,突破自身的局限后,我才真正领略了“剑客”的别样风情!
坚持赢得胜利
2012年全国击剑俱乐部联赛首站在我校举行,我怀着获胜的期待参加了比赛。没想到,首局就败下阵来,我不由泪流满面。这时,顾教练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我默默地擦去泪水,暗暗鼓劲:娉婷,你要坚持,决不放弃!拼搏的过程是艰辛的,我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获得了女子花剑儿童组第三名的好成绩。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抹着泪水与汗水,我尝到了坚持的甜蜜。
“……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拔剑扬眉豪情快慰,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击剑运动,让我更美丽!
第十一篇
童年,是一个美好又梦幻的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童年回忆,它是人们心中的乐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时光荏苒,匆匆离去,冷酷地,不曾留下一个回眸,但却给我们留下来所谓童年。
我的童年,不似人们口中的一样,只单单逍遥快活了几年,便不再可爱……
在我五岁那年,父母开始吵架,冷战。那时起,我的童年便黯然失色,就像是一盏闪亮又给人温暖的灯,灭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钻在被窝里抽泣的情景,那时我哭着问妈妈:“你们会离婚吗?我不要你们离婚。”我的声音是无力的,但又很坚决。但我无法阻止大人们——他们离婚了,离得很干脆,没有我期待的拖泥带水。
后来啊,父亲经常会看我,带我去游乐园,给我买我最爱吃的东西,宠着我。当我以为他和母亲会和好的时候,命运又一次捉弄了我,他不见了,突然不见了,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他结婚了,他和妈妈永远不会像从前一样了。
我慢慢长大,到了七八岁,开始上小学。看见课本里一家三口在客厅里看电视的插图,我心里酸酸的。看见同学们骄傲地展示父亲送自己的礼物,我总是假装不在意,可心里却委屈。看见别人的父亲接孩子回家,我总是投去羡慕的目光。接我的一直都是我的舅舅,一直都是。即使妈妈对我很好,我也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可看见她那么辛苦地工作,又当爸爸又当妈的,我就心疼,装作已经忘却父亲的样子。但是,我想父亲了。
我向往的童年,并不奢侈,只是想多一个人在我身边,只是想拥有一份父爱……我向往拥有父亲的童年,我向往一个完整的家。
第十二篇
最美妙与奇特的事情,不过是在那个偏远、陌生的地方隐没着一座令人向往的故乡,在那座故乡中,我找到了归属于相伴的爱。
——题记
次年夏天,我离开了车水马龙、红灯闪烁的城市中心,回到了心神已久的故乡。故乡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用砖头砌成的石墙上又长满了几丛青苔吧,只不过是屋檐下又多了几个燕子窝;只不过是门前的那棵大杨树又长了几丛枝叶吧。一切的一切,都饱含着太多太多的回忆。
站立在这幢用砖头砌成的石墙前,仿佛看到了童年时,与我朝夕相处的玩伴的身影。我们在石墙那儿一起堵过老鼠洞,享受着童年的纯真;一起玩过捉迷藏,享受着童年的乐趣;一起观察过“蚂蚁搬家”、“蟋蟀弹琴”,享受着童年的美好。这石墙上的斑驳的痕迹,仿佛诉说岁月的沧桑,又仿佛是在与我谈天,谈着我小时候的回忆。谢谢你,石墙,谢谢你与我相伴。
走进一层层的青石台阶,伫立在门前,每次的第一件事不是推门而入,而是抬起头,看着这已经黄的发黑的屋顶上,是否又来了几只燕子“安居乐业”?是否又会唱起童年那清脆的歌谣?是否又会每年春天都来准时报道?望向那燕子窝,内心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我偷偷地将奶奶做棉纺的大椅子拿来,放在地上,然后踩在椅子上,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往燕子窝中掏一掏,总会欣喜地想象会掏出什么东西来。可这时,奶奶总会吼着嗓子大喊道:“宝儿,不许掏,再掏晚上会啄你的嘴巴咧!”
我总会吓得再也不敢去掏那个燕子窝了,只是会每每走到门前屋下,静静地欣赏一番生命的奇妙与美好。谢谢你,燕子窝,谢谢你与我相伴。
总喜欢在门前院子里的我,总喜欢在那棵大杨树下玩闹。与伙伴们玩着“捉人”的游戏,围着大杨树跑着,闹着,乐着,笑着。夏天,我喜欢在大杨树下乘凉,那树伸展着自己的绿叶与枝干,给我们带来一片清凉与舒心,让夏日的炎热都烟消云散了。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果真,在这棵大杨树下,不用扇扇子,就能感受到夏天的阵阵清风沁入人心。大杨树的树皮,皱巴巴的,但却又是岁月的痕迹,向我倾诉,倾诉着儿时的无知。谢谢你,杨树,谢谢你伴我成长。
不知不觉中,晚霞已经在天边燃烧起片片火焰。晚风微熏,夕阳照向大杨树,杨树的影子错落有致地映在地面上;燕子也忙碌了一天回到温暖的窝中;石墙在夕阳的渲染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大杨树,燕子窝,老石墙早已占据了我的心灵。谢谢你们,与我相伴;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相伴的爱。
第十三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天伴着磨砚的清脆,墨香的阵阵扑鼻,提笔写字的坚定悄然而至。我和春天,还差一个写春联的故事。
腊月二十五,鸟儿啾啾声声作响,溪水的潺潺流动,描绘着一天的好心情。我挽起袖子,捂着嘴呵了一口雾气,伸手向河水去探去。即使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河水还是逃不过那冰冷的温度。我急忙将手缩回口袋,转头向坐在岸边的爷爷笑了笑。我摸了摸头,拿着水桶向河里捞去,“噗”,水桶拍打着河面,打上一桶水,坐在岸边,和爷爷洗着带灰尘的毛笔,洗净后轻轻的将它甩干。当天晚上,整套的笔墨纸砚放好,心满意足地拍拍手。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
腊月二十六,坐在门堤上,我昏沉沉地阅读着一本陈旧的《春联大全》。啊!周公终于要和我约会了,正当我要与书面来个亲密的接触时,“啪”地一声,一个“爆栗”轻轻地落在我的头上,只见妈妈“怒目圆睁”地说:“你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啊!快点好好看,不然就把你藏在爷爷书房的零食收起来了。”说罢,扬长而去。空气中只留下我的一阵哀号。
腊月二十七,爷爷坐在椅子上,我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桌子上,原应是一副大展雄风之势,可是却变了样,“千”子再写大一点,那个“树”再向左边过去一点,那个“梨”下笔重一点,要抑扬顿挫!爷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敲拐杖,我俯身提笔在宣纸上“斗争”着,额头上冒着薄薄的细汗,宣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成品却寥寥无几,我有些窘迫,爷爷心平气和地说:“写毛笔字追求一个静字”,心静,写出来的字就不敷衍,我们不追求速度,只追求质量。”恍然大悟,我关掉嘈杂的电视,关掉最爱听的歌曲,深深将心中的念想叹出,一遍又一遍,终于大功告成……放下笔,搬把小板凳坐在小巷子中,等待着风,静待着春天隆重地来临。
正月二十九月,爬上阳台,将写好的春联搞搞贴起,倒数着春节的来临,忽而之间发现阳台上的迎春花开了,春天来了。
我和春天还差一个未编写的故事。
第十四篇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1)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是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即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所看到和听到当时一幕幕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为背景,文中较大篇幅叙写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如何的一丝不苟和对先生的欣赏,只是在鲁迅先生看来: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医学所能拯救的。文章从一个侧面描述了鲁迅先生强烈爱国意识的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文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依旧振聋发聩。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遗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精神胜利法”的渊源,读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