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3 03:30:13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03 03:30:13   小编: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是一篇读后感,通过对这篇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作者深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文章探讨了作品中所表达的对自然、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抱怨和对未来的期望。作者认为这篇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优美的诗歌表达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深思熟虑的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一

我们现在用《楚辞》,最多的是起名字,堪称新手爸妈的起名圣典。可不要认为楚辞只能这么用,溯本清源,《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和骚体类文章总集,因为运用屈原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才叫“楚”辞的,它可是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诗篇的先河。 抛却语文考试各种背诵解析不说,越来越觉得,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诗,在诗经和楚辞里面,这些作品,无拘无束,自在挥洒。唐诗比宋诗好,宋诗又胜于明清史。只因后来人,对格式注重了,对诗情看轻了。 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本《仰观楚辞》, 收录了最经典的“离骚”“九歌”两篇经典之作。快来一起看看惊艳千年的中国式浪漫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二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楚辞•离骚》 这两句出自先秦·屈原《楚辞·离骚》。木兰坠露滴滴香,早上饮了做早餐;秋菊之花缤纷落下,拾起花瓣为晚饭。 这些诗句,让一个独立不羁的清流者形象顿时跃然纸上,让人觉得孤寂又高洁。。。 作为“百代辞章之祖”,国人对屈原先生的敬仰,还有对他诗词的喜爱由来已久。但是很多人或许读过诗经,却因为其阅读门槛较高而错过《楚辞》。这本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让我又一次阅读经典,如仰望星空,感受千年诗意的璀璨与深邃。 楚辞之美,美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浪漫,充满了奇幻的想象、绚丽的文采和浓郁的情感。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和夸张手法,将自然景象、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让读者感受诗意的美好。 这本书由“鲁迅版画奖”杨永青先生绘著,采用传统18描的手法,绘制《楚辞图》,给读者打开了一道栩栩如生的楚地风情。黄晓丹博士诗意注释《离骚》,韦婷博士以诗易赋,注译《九歌》,用词严谨,感受丰盈。用现代语言带我们轻松走进楚人浪漫的精神世界。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深入挖掘楚地歌谣的精髓,将这些民间艺术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此后,楚辞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离骚》 前半部分多次述说他对楚国前途和民生福祉的深切忧虑,表达了他对政治革新的热切期盼,以及即便遭遇重重困境也决不向反对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他神游天界、追求理想,以及在理想破灭后愿以身殉国的悲壮陈述,深刻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热爱。 《九歌》 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充满了深切的思念与所求未得的忧伤。此外,屈原也通过这些诗篇,表达了对为楚国捐躯的英勇将士的深深悼念与崇高颂赞,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沉情感与无尽忠诚。 在过往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对以上屈原的两个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们不仅努力翻译这两部作品中的文字,还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主题与深意。然而,对于经典作品来说,不同的思想阐释往往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述。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译文: 我是远古大德高阳大帝的子孙, 辉煌伟大的伯雍是我生身父亲。 天上太岁在寅,地上正月始春, 寅年寅月寅日,正是我的生辰。 本书的译者和绘者互相配合,用生动的插图和精准的译文共同呈现了书中的精彩内容。书中丰富的插图,都是绘者依据诗意精心绘制而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充满传统国风之美的楚辞画卷。这些插图与原文和译文相互辉映,使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四

如果问我学生年代,对谁的情感最复杂,那必然是屈原了。他的诗歌《离骚》真的背的我怀疑人生,我在想这个人写的东西怎么就这么复杂呢?但是他又用生命给我们每年挣了一天端午假期,实在是了不起。 随着时光渐渐流淌,这些情愫都变成了敬仰,虽然时隔几千年,但是屈夫子的爱国、高洁的精神,深深根植在了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

这本书是选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两部作品,以诗译赋,带我们领略楚辞的超然意境。结合作品意境,由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获得者,“鲁迅版画奖”获得者杨永清先生绘就百幅精美插画,简约却别有风情。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时也开创了“香草美人”比兴手法,利用“香草美人”来象征自己,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就如同兰花一样高洁孤傲。 例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芷、兰都是香草,这是说自己修身清洁,所以取江离与辟芷以为衣被,索秋兰以为佩饰。以这些香草的美好,博采众善,来自我比拟,也自我约束。

《诗经》是开创了我国文学社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它的浪漫体现在选材上,它糅合了大量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且想象瑰丽,直抒胸怀。如诗人写他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五

如果问我学生年代,对谁的情感最复杂,那必然是屈原了。他的诗歌《离骚》真的背的我怀疑人生,我在想这个人写的东西怎么就这么复杂呢?但是他又用生命给我们每年挣了一天端午假期,实在是了不起。 随着时光渐渐流淌,这些情愫都变成了敬仰,虽然时隔几千年,但是屈夫子的爱国、高洁的精神,深深根植在了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

这本书是选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两部作品,以诗译赋,带我们领略楚辞的超然意境。结合作品意境,由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获得者,“鲁迅版画奖”获得者杨永清先生绘就百幅精美插画,简约却别有风情。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时也开创了“香草美人”比兴手法,利用“香草美人”来象征自己,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就如同兰花一样高洁孤傲。 例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芷、兰都是香草,这是说自己修身清洁,所以取江离与辟芷以为衣被,索秋兰以为佩饰。以这些香草的美好,博采众善,来自我比拟,也自我约束。

《诗经》是开创了我国文学社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它的浪漫体现在选材上,它糅合了大量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且想象瑰丽,直抒胸怀。如诗人写他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六

中国的诗词从《诗经》和《楚辞》开始真正的形成体系,也真正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楚辞中的代表作品《离骚》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楚国的士大夫喜欢写词,也善于写词,这其中最为我们所孰知的就是屈原,知道他不只是与端午节,赛龙舟有关,还有那些流传千年,有着梦幻色彩的《离骚》和《九歌》。屈原的这两部作品也代表就楚辞的巅峰之作。

第一次读《楚辞》我承认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幸好编者对很多字有注释,也让我们读的时候更顺畅一些。《仰观楚辞》收录的便是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离骚》和《九歌》,也是传唱度最广的两篇,我想即使你没有完整的读过《离骚》和《九歌》,两篇词最开始的两句你也会吟唱。《离骚》和《九歌》是辞,辞为赋,也更便于吟唱。《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用简短的文字描述着时间的流逝,四季的更替,感叹着草木的枯零,美人的迟暮。《离骚》中也有着大量的警世名言和人生真谛,我们常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便是出自这里。

《九歌》则描述了中国的神话故事,让那些传说中的人物更为鲜活起来。《九歌》的阅读会给你带来美感,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其中的《山鬼》和《湘夫人》是我们所孰知的,《山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缠绵悱恻的爱情让人心神向往。屈原的浪漫在这篇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楚辞》也是常读常新,于很多人而言,提笔忘字是常有的事,然而在《仰观楚辞》中你可以放心阅读,书中生僻字有着拼音标注,并且每一句辞都有着编者的解读,也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原句的意思。阅读的同时也有着美图的欣赏,这是一件幸福的事。书中的插画很多,几乎一段辞就配有一篇插画,插画和辞相得益彰,让文字的视觉效果更为突出。

《仰观楚辞》带我们走进就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那里有着上古神话中的众神,有着凄美婉转的爱情,也有着人类最诚挚的感情,中国传统神话带来的震撼。人类文化的至宝,最为璀璨的作品之一。关于楚辞,读屈原或许就够了。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七

这是一本中华经典读物,它是一本可以涂色的楚辞书,生僻字都做了拼音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通读过程流畅无碍。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听楚语、观楚人、知地貌、晓风俗,和古人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之旅吧,它是精神与艺术滋养的源头,它是一本真正的经典好书。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出了作者坚持理想,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的陈述,反映了其爱国热情。它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诗篇,也是文化艺术史上的传奇佳作。

整首诗歌从独白以及自我形象的出现开始,叙述着作者对楚怀王的期望,希望他明修法度,驾上骏马向前奔驰,而诗人自己也愿意舍生赴死,为楚国的变法图新作一个开路的先驱者。

但是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又是残酷的。在没有是非曲直的社会里,忠贞不会见容于世,甚至会遭来杀身之祸。作者不愿意随波逐流,于是,便向超现实的境界去追求真理。

《九歌》则是屈原为国家祭祀创作的歌词,是他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写的抒情诗,一共有十一篇,里面创造了一个人神共存的世界,屈原在其中颂扬了很多的神,比如东皇太一、云中君等等。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作为祭歌,由于它每一章所祭得对象不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如《东皇太一》较为肃穆,《国殇》更为壮烈。

《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唱出了山川神祇和自然界的万种风情,它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基调,抒发了自己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

这是一本汇集浪漫主义文化色彩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之作,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出发,带我们穿越千年,去感受楚辞的魅力。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八

给学生差不多讲完《诗》了,寻思着这学期能不能稍微留些课时来讲楚辞~

相对于对诗的各种学术研究,楚辞的研究了解得很少~很难能可贵保留了先秦那些对“诗”美好而梦幻的印象。

毫无疑问楚辞的语言是晦涩的,但是那些语言上的晦涩更加带来了朦胧的幻想;而相对于被历代儒家和《古代汉语》教材神化、刻板化的《诗经》,楚辞给人的感觉是瑰丽而奇诡的。

该书是一部楚辞画集,画风和翻译都比较好的保留了楚辞的文本带给我们的一惯感觉。

.

除了篇首的几幅图,文中的图都是黑白线图,线图没有色彩,更加考研绘画者的功底。

从印刷残留的笔触看,作者应当是用纸质本绘画,而不像现在的画手一样用板子。

黑白的线图,那些宽袍大袖的古人,仙风道骨,神态迥异,很有小时候看连环画的感觉。

看了作者简介,杨永青先生(1928-2011)是一位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果然是这个样子,有那个年代的古典却朴素的画风~

.

译者一位是叶嘉莹先生的学生;另一位是毕业于吉大古籍所中国史的博士,现在也是青椒,从事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新证研究,俨然一位“于老传人”呀!

因为楚辞比较晦涩,翻译起来难度比较大,翻了一遍觉得译者翻译还是很不错的~

.

最近看这本书,重新读了《离骚》和《九歌》,加之今天去了植物园,看兰花展,真的是感觉体验了一把楚辞式的世界呀~

去逛了温室兰花展,才真正感受到,楚辞中描绘的那样梦幻而瑰丽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除了视觉上的盛宴,事实上“馨香”“芬芳”也是极大的冲击。

本科时日常穿lo,就很能与屈原共情,都是反叛的“穿搭博主”呀!现在年纪大了,心态淡薄了许多,倒是读离骚不再过多矫情而满怀愤慨了。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九

中国是诗的国度。提到诗词,人们习惯把唐诗宋词视为中国诗歌的高峰。但早在先秦,就已出现《诗经》和《楚辞》两本杰出的诗歌总集。

特别是《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文人创作的真正觉醒,使文学真正迈入了“个体自觉”的时代。楚辞,即楚人之辞,习惯上专指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色,华丽、奇幻而富于激情。因其中《离骚》最为著名,亦被称为“骚体”。

屈原像一位仗剑浪迹江湖的悲情侠客,用自己的激情和生命书写传世之作《离骚》,成就了《诗经》之后第二座高峰。《离骚》,一说“离”,罹也;“骚”,忧也,离骚即遭逢忧患。一说两字为“别”与“愁”,言己被放逐离别而愁思。本篇是屈原政治失意后的作品。是时,楚国政治混乱,内部派系冲突剧烈,在与秦国对抗中又屡次兵败地削。国危之时,屈原却遭谗毁和放逐。伤己忧国,悲愤无比,因此写下了这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抒情长篇。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原文古奥、艰深,容易令人却步。这本《仰观楚辞:离骚•九歌》广泛参考历代注疏,结合最新出土文献,采用增译、减译、显译等多种翻译方法,用现代诗意的语言加上精美生动的图像,带领读者轻松走进楚人浪漫的精神世界。

《楚辞》写“香草美人”,写忠君爱国,言辞意境非常美。难得的是,这本书的翻译也特别美。《楚辞》到底有多美,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日月疾速过往,光阴绝不迟疑。春秋代谢有时,一季又是一季。静静思量,时时刻刻草木凋零,暗暗惊心,岁岁年年美人老去。)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忍不住地叹息,擦不干的热泪,面对苦难的人间,我唯有哀悼。)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追求美善,若为心中认定之事,我便心甘情愿,何惧永恒之死?)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路漫漫,要比遥远更加遥远,为了求索,我愿行遍苍穹处处。)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十

在中学阶段,我们就会接触到屈原的作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然这些文字距离我们比较久远,但我读起来仍然觉得朗朗上口。

最近我读了《仰观楚辞》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对《楚辞》中的两个部分——《离骚》与《九歌》进行了现代化的翻译与解读。

虽然人们往往都认可屈原的历史地位,也了解他有这些作品,但由于这些作品在当下的环境中在理解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离骚》包含大量神话和历史人物,一般需要借助注释阅读,并且由于它是文言文的形式,那么较为通俗易懂的现代化解释就显得很有必要。

《楚辞》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就是与屈原相关的作品,那么我们来回顾这些经典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对屈原本人有更多的认识,也可以对屈原所处的时代有更多的了解。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而《离骚》这部分内容又可以看做是《楚辞》中非常经典的一部分,也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曾经在我的中学时代也带给了我非常多的鼓励。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善,若为心中认定之事,我便心甘情愿,何惧永恒之死?

屈原之伟大,其中一方面就在于他敢于忠于自己的内心,哪怕面临死亡的威胁,也不会轻易地妥协。

“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虽然自己胸怀天下,却依旧得不到重用,壮志未酬,在这样的情景下,他当然可能会有一些遗憾,有一些不甘心。然而正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处境中,才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这本书中还为屈原的作品绘制了诗意图,让整本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此非常值得一看。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十一

我们可以读不懂经典的原文,这不影响我们去读经典,重要的是要去读经典,要去领悟经典所传达的精神内涵。翻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这本《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到《离骚》的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那十几年前印刻在脑海里的记忆便一一涌现。经典,是不会被遗忘的。

本书里收录了屈原的《离骚》和《九歌》两大名作,就算没读过,至少也听说过。同时还请“鲁迅版画奖”获得者杨永青先生为本书绘制了大量插图,每一页都有一幅与诗文对应的插画,让人在品味优美的诗文和译文之时,还能将脑海里的画面与纸上的绘图对应起来。古文本就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插图算是另一种注释,大大丰富了古文的内容。

学生时代读《离骚》,和现在读《离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就像我们十几岁的时候,理解的喜欢,和现在理解的喜欢,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读课本上的《离骚》时,只感受到其中的新鲜感,为文字的优美所动容。如今再读,才发现,原来屈原在创作《离骚》之时,心情是悲凉的,心中的苦痛远非文字所能表达的。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这一句翻译过来是,还记得当初,你与我盟约初成,后来你翻悔,将信物转赠他人。这其中的悲痛之情,穿越千年时光,依旧能直击人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本来屈原和君主之间是多么信任,却因为谗言,日渐疏远。都说忠言逆耳,人与人相处,谁都喜欢听好话,但不好听的话我们有时候更要听。总是被好话包围,人就难免会被蒙蔽,变得自大,变得看不清眼前的事实,变得一意孤行,反而被有心之人利用。 再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翻译过来是,追求美善,若为心中认定之事,我便心甘情愿,何惧永恒之死。屈原内心高洁由此可见,多少人在威逼利诱之下放弃了心中的善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有些人,心中所认定的对的事,便是名利。但屈原,始终坚持善良,就算不被理解也要坚持自己所坚持的。 读《九歌》时,相对来说心情就没有那么沉重了。书中所绘东君的形象最是耐人寻味,东君是太阳神,驾着马车拉着太阳。这个形象倒是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有些类似。那个时候应该是还没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却冥冥之中有这样的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是要读的,先贤是不能忘的。纵使我们做不到屈原那样以身明志,至少也要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就算世道艰难,单靠情怀早已无法生存,我们还是可以坚持一下。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十二

原先提起楚辞、离骚、屈原,除了那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也说不出第.二句来了。

什么东西,一被“誉为经典”,仿佛就高深起来,不敢轻易触碰。

清明假期读了这本《仰观楚辞》,简直要笑出鹅叫,太好读了!原来屈原的《离骚》《九歌》一点都不难懂嘛!

.

《仰观楚辞》

黄晓丹、韦婷

黄晓丹师从叶嘉莹先生,韦婷是中国史博士。

两位作者将《离骚》《九歌》翻译成现代白话诗歌,同时将繁杂的注释都融入正文,既省去了来回翻阅的麻烦,又保留了楚辞原本的音韵感。妙哉妙哉~

书中还配有国风水墨插画,均由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者,“鲁迅版画奖”获得者杨永青老先生绘制。

.

启蒙期小童,光是看图画,听父母讲故事,也是好的。

小学中高年级,可以看翻译过来的白话诗歌,理解意思,欣赏美文。

初中年级,可以对照着屈原的原文,字字对译,训练文言诗歌赏析的能力。

总之真是让人无法拒绝啊~

.

来看看我的收获:

两千多年前,屈原劝谏不成,还反被构陷,两次流放。他将自己的身世、遭遇、心志,全都写进了《离骚》。

他感慨自己的品行与才能,

他将疑惑抛给美人和卜婆,

他幻想自己能够驾龙驭凤,

他无奈只得孤独栖身水底。

.

屈原用“香草”比喻忠贞,用“美人”代指君王。

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论情怀,屈原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挚爱真诚的的情感;

论才学,屈原引领着中.国.诗歌进入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原来提《离骚》,只记得总也背不下来的苦恼。

现在聊《离骚》,却总有几分感慨,几分敬佩。

.

「虽九死其犹未悔。」

活过一生,这或许是一句最高评价。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十三

一提到屈原,我们脑子里率先冒出的会是爱国诗人、“楚辞”、自沉汨罗江等。可是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影响力远不止如此。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我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和古巴的何塞·马蒂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号召各国举办纪念活动。这一年已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

屈原可以去国高就却选择了故土流浪,眼观世情却心在九天,本为名相却化身诗魂。他用诗歌鞭挞世间的污浊,奏响了那个时代以及此后千百个时代蕞明亮的乐章。

秦时明月不复见,楚韵离骚犹在耳。今天的我们只能通过“楚辞”去寻找屈原心中的申椒兰桂、蕙草兰芷,去感受韶乐怎样舞起、九歌如何唱响。

在已经有众多优秀译本的情况下,清华大学出版社仍然出版了这本由黄晓丹、韦婷翻译的译本。两位译者分别为古代文学、中国史博士,前者师从叶嘉莹先生,后者则根据新出土的楚简重新解读《九歌》。

除了在译法上的认真处理之外,两位译者还在各自翻译部分的导读和后记中阐释了对作品的理解,对我们读者领悟楚辞之美很有帮助。

比如对于《离骚》,汉代王逸、宋代朱熹等均持“以儒诠骚”的立场,认为《离骚》全文都是忠君爱国的隐喻,这就使得其中的激烈的情感、绚丽的设色和奇诡的想象力渐渐流失。

译者黄晓丹则选取了陈世骧的观点,将《离骚》读成在绝望局促之境对于人类尊严的重新确立,读成了一曲人类追求理想时可以无限接近却终难实现的时间之歌。

屈原坚定理想的信念,挚爱真诚的情怀,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瑰宝,是值得珍视和传承的文化资本。

他用生命奏响的动人乐章将会继续响彻天地,响彻更远的时代。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十四

提到楚辞,大家是不是就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那两句诗,就再也无法进展。因为它实在是太难懂了…… 读了《仰观楚辞》这部文学经典。 无论您是对《楚辞》略有了解,还是初次接触,这本书都能为您打开一扇通向楚辞世界的大门。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例证,将楚辞中深奥的意象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您在阅读中感受到楚辞的魅力。 这本书的内容 楚,辞,二字分开。楚,地方;辞,文学作品《离骚》《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辞为赋,取义“不歌而诵谓之赋”。楚辞摆脱了歌谣的形式,才能使用繁丽的文辞,容纳复杂的内涵,表现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楚辞中神话传说、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分析,在这本书里能了解到楚国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不仅丰富了文学知识,还能拓宽文化视野。 《楚辞》在表述自身情感时,也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飘游六合九州,给人以神秘之感。至战国时代,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仰观楚辞》通过对楚辞中诗歌形式、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的赏析,让您领略到楚辞的艺术之美。书中的精美插图和精心排版,也为您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精美的绘画展现了《离骚》《九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引领读者驰骋在楚辞浓厚的神话色彩中,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楚辞不仅是文学的杰作,也是历史的见证。 这本书通过对楚辞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探讨,让您了解到楚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反映了楚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

仰观楚辞:离骚·九歌读后感篇十五

相信大家对《楚辞》并不陌生,但真正能读懂的没几个。这样一本经典书籍,我们该如何读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呢?

这本《仰观楚辞:离骚·九歌》真的是绝美收藏级!

我们先了解一下《离骚》和《九歌》。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以其雄浑的笔触、深沉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诗人形象。

屈原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为题材,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而九歌,则是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的诗篇。它以神话故事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而在这本《仰观楚辞:离骚·九歌》中,我们有幸看到的是由杨永青为我们带来的插画。说到杨永青,这里真的要重点介绍一下这位现代著名画家,他出生于1926年,从小便在绘画上表现出了独特的天赋。解放后,他创作的儿童图画书达到了220余种,其中20余种以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全面提高了儿童的艺术素养。

同时,杨永青还特别擅长传统人物画线描,这本书中收录的,便是他的代表作《屈原九歌长卷》等。

再来看看译者黄晓丹和韦婷,她们都是中国文学和史学博士,全书采用一页一图一文一译的形式,让我们边看图边看文,不仅感受到了古诗之美,还通过图画,看到楚国人当时的生活场景,更有利于我们读懂诗词,读懂历史。

可以骄傲地说,《仰观楚辞:离骚·九歌》不仅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更是一部历史文化的瑰宝。它让我们看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风貌、文化特征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屈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作为中国人,我真的建议人手一本,大家都应该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孩子一起共读,共同感受经典文化之美!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