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7 01:40:24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4-27 01:40:24   小编: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这篇文章讲述了人生中的各种化学反应,比喻了人际关系和情感的不同变化。通过化学的概念,作者生动地描述了爱情、友情和亲情带来的喜悦、惊喜和痛苦。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让读者在阅读中领悟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读后感(一)

作为一名科普书籍的爱好者,我读的科普书籍,不说汗牛充栋,也至少是略有耳闻,但第一次看到一本书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讨论人的成长与发展。

尤其是一开篇,就说,人的第一口呼吸就是化学反应。

一开始还愣住了,后来一想,不正是如此吗?吸入的空气对比呼出的空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增加了。

这似乎又回到了化学的第一课。老师在台上自问自答,化学和物理的区别在哪里?化学反应,物质发生了变化,物理,则没有。

因此,吸入和呼出之间,就是一次化学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化。

当然,作为一名专家,作者不仅仅是讨论呼吸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作者的干货还包括了,不要嫌弃稀薄的氧气,尽管在空气中,氧气的占比很少,绝大部分是无用的氮气,但要知道,如果氧气过多时,身体就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造成的伤害可是致命的。

而如果用化学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其实你会发现你完全会颠覆你日常的认知。

比如,你首先吃块水果糖,然后再去吃苹果,你会觉得苹果会比较酸。

我以前一直认为,那是因为对比反应,比如同样20摄氏度的水,你先将双手伸入冰水中,再放进去,你会觉得水很暖和,但如果你时先将手放入热水中,这时候你再伸手感受一下20摄氏度的水,你会觉得水是冷的。

但作者告诉我,不对,那是因为人的甜味受体暂时无法工作的结果:

水果糖的分子与甜味受体结合,再两者分离之前,甜味受体很难再次感受到其他分子的甜味。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吃大鱼大肉的时候为什么会来点酒。不仅仅是酒好喝,更因为,酒中的乙醇是一种比水溶解力更强的物质,它可以有效地将干扰分子从味觉细胞中脱除。这大概就是佐餐酒的真正作用吧。

当然,作者也说到了,比起佐餐来,作为核心的酒文化还是社交。而这也是因为化学,酒醉后,神经系统麻痹,肢体开始不听使唤,但是多巴胺的分泌却更加活泼,于是人们也开始变得畅所欲言,甚至酒后失言。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孙亚飞老师。孙老师2010年开始从事科普工作,2012年加入科学松鼠会。在“得到”开通的课程《化学通识30讲》广受好评。同时,在知乎、果壳、丁香医生、《博物》杂志等媒体平台发表《你好,门捷列夫》《读懂食品安全》等各类作品逾百万字。其中的《元素与人类文明》是获得过文津奖的图书,所以,不必担心太过晦涩,实际上,在知识点和趣味性上,孙老师把握得十分恰当,总会让你有种如沐春风的阅读感。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读后感(二)

人生远比你想象得更有意思。

人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爱喝苦咖啡?

人在第一次呼吸、第一次排泄、第一次视觉识别时,身体内会有怎样的反应?

在本书作者看来,人的一生时刻都离不开复杂而规律的化学反应。他在书中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人的一生从孕育、出生到死亡的漫长过程中,身体经历的各种化学反应对人们生活中的影响,从中向我们普及化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生物等知识,让我们认识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了解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的趋势和人体的本能。

人的一生中,在学习、运动、工作、恋爱、生育、旅行等各种活动背后都有神秘的物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化学反应。书中为我们介绍了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这些基本的感觉系统如何以化学的方式交汇,从而让人与世界产生联系。同时还讲解痛觉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重要而复杂的生理机制发挥作用时,给人体带来的好处、副作用及其对人的情绪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比如,如果人的身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视黄醛分泌不足,进而影响双眼对弱光的敏感性。九成以上动物的维生素A是储藏在肝脏中,食用动物的肝脏也成了补充维生素A最佳选择。吃啥补啥,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

又比如,我们若理解了尿液和粪便的产生过程以及它们对身体的意义,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常规体检尝尝使用这些排泄物进行检测。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依靠化学反应而生存的。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大熔炉,所有的生理活动都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的作用。本书没有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为了避免文字过于琐碎,对一些术语名词不作过多的解释。作者用浅显平实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介绍,让我们能在保持较快阅读节奏的情况下,理解生理过程背后一连串化学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

科学在不断地发展,人类也在对自身展开越来越深入的探究。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人成长的过程是身体各个组织对未知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过程。认识人体中各种美妙的化学反应,能认识到自身的特点与不足之处,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启示,帮助我们找到应对工作和生活的各种挑战的方式方法,更好地珍惜与享受生活。

你一生的化学反应读后感(三)

这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科普通识读物,“文津图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孙亚飞用妙趣横生的笔法,讲述了一个虚拟的人物自生命的第一声啼哭起,从成长到衰老,从生到死,一生的化学反应。

啼哭声中,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呼吸;啼哭声中,一次次的呼吸将空气吸入,然后再呼出,在这一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经由肺部进入了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将其中的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红细胞用着这种方式,将氧气运往了全身,又将二氧化碳运出了身体。作者如此写道,“呼吸,可能是你唯一一件会做一辈子且永不停歇的事情。”一呼一吸之中,简单的化学反应,让你与这个世界相连,啼哭声,开启了一个人的“化学人生”。

呼吸,只是人生的开端,在之后的人生里面,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化学反应的帮助——第一次排泄、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第一次品尝母乳外的食物……每一个“第一次”,每次新的体验,都有着化学反应的引导。

睁开眼睛,看到世界,刹那就完成。但是,在生物的演变史上,这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却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变。三十亿年前的蓝藻,历经漫长的演变,将叶绿素纳入了自己的体内,就此成为了地球历史上第一种能“看”到光的生物,蓝藻迈出的这一步,在后世被称为“光合作用”。这小小的一步,历经亿万斯年,引向了如今我们熟知的这个世界——自此以后,感光性成为了几乎每种生物的“标配”,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气,正是动物诞生的基础——我们熟知的今天的世界,正源自三十亿年前小小藻类想看见光的渴望。

不过,蓝藻具有的感光性,只能让它们看到光本身,而我们熟知的绚丽多彩的世界,则要归功于我们眼底的视蛋白,当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球时,光线所携带的能量让视蛋白的整体形态发生了改变,这一复杂的化学反应,让这束光的信号得以通过神经系统传向大脑,在我们的脑海中转化成我们所见的风景。

尽管视觉是我们认识世界最常见的方式,但显然,我们认识世界绝不仅仅只用视觉,在睁眼看世界之前,我们先学会的是聆听世界。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分辨各种声音,得益于我们耳中蛋白质的魔法——鼓膜。这是一层巧妙而坚韧的蛋白质薄膜,氨基酸依靠肽键与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蛋白质结构,声音通过鼓膜的振动,让我们得以感受声音的微小变化。

读罢此书,我不由得想起了科学松鼠会的一句名言:“科学是一种冷冰冰的浪漫。”科学不是冰冷的纯粹理性,而是一种对知识的浪漫渴求,用理性去探索,用激情去感受。

该书作者孙亚飞正是科学松鼠会的一员,这种科学精神同样在他身上得以体现。作者通过一个虚构人物“颜如玉”的人生历程展开了围绕着人体、围绕着人的认知的科普介绍。这原本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播,然而,作者却对他笔下的人物动了感情,他写她的出生,写她的成长,写她的衰老,当他写及人必然的死亡时,竟产生了怅然若失之感。

如果以一种理性的浪漫,去看待这必然的死亡,那么死亡本身,也是浪漫的,不必为之感到恐惧的——当人活着的时候,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让我们得以认识这个世界,也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我们的痕迹;而人死后,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组成我们人体的每一个原子,都将重归于自然,在热力学的必然规律之下,向着世界的每一个边角而去。没有痕迹能够永远存在于世,你我都将离去,但我们却又能够永恒地存在,在一次次的变化之中,向着每一个未知前进。

无尽的未知吸引着我们,人生有限,所以我们寄托于下一代,我们一代代地重复着认识新的未知的过程,但对于未知的渴望与探索,却从未改变。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