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之巅读后感篇一
断断续续读了半个月,书中刻画人物较多,一时忘记人物关系,每个人物都很真实、贴近生活、接地气,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和命运,只是数量多了起来,主角便略显单薄了些,不过刻画群像的小说,也许主角本就不是某个单一的人,而是芸芸众生、时代变迁、社会画像、作者的愁丝……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对丧葬礼仪的描述,让我看到了新旧交替之中,那种中间地带的人们的难以割舍却又不得不为的无奈和复杂。
群山之巅读后感篇二
2024第24本书《群山之巅》
像是在爬一座很巍峨很险峻的山,山里的每个生命都在托风传信,说去看一看吧,那个蜷缩在群山之间被大自然庇护的北境小镇。去听一听吧,那个被岁月风葬在大兴安岭深处的古老传说。
林间有雪,山谷有风。大自然主宰的村庄,散落的人略显孤寂,在群山凝视中来去匆匆。尤以抗战“逃兵”辛家、英雄后裔安家、只手遮天陈家三大家族为支撑,撑起了龙盏镇的脊骨,又以众多平头老百姓为画像,群像式的填满龙盏镇的肌骨,丰满血肉。“每个故事都有回忆”,让每个性格迥异有棱有角的小人物被注入了生命,顺势巍峨了起来。再渺小再卑微的生命也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前行。我更像是穿梭在作者的回忆里,去敬畏大自然的傲慢,去临近小镇人的命运。这大概是我对边陲小镇心驰神往的一种自我疗愈吧。
其实要说《群山之巅》,我觉得作者是贪心的。从小镇的生活琐碎,女性的困境,到社会发展与民俗的延续,新闻事件的体现,作者无疑在撒一个很大网,想兜住龙盏镇的一切。而正是这样的“面面俱到”让龙盏镇的血管里流动着温暖的血液,让每个凡人的欢笑和眼泪都被理解,都被原谅。
民族乡的隔绝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发展的迫切又是不可阻挡的。现代进步的力量大力敲打着古老文明的内核,人们的野心在与大自然进行抢夺,让人对这样一个静谧无声的小镇心生怜悯。
大雪掩盖人性的幽暗,群山之巅自有神明审判。
#读书打卡#
群山之巅读后感篇三
群山之巅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悲苦世界的底层众生相,大家都在时代的洪流里面,被亲缘、金钱、宗教、情欲所裹挟。唐眉,安雪儿,辛开溜等等人物,从小说里面单独拎出一个人,都有她自身的可恨,可悲,可怜。真正的做到了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辛开溜,作为丈夫,无疑是不合格的,但是他对妻子的爱,确实真实的。妻子的离去后,他的找寻,总是那么情真意切。但是之前禁锢妻子的自由,搁在现在,早就被键盘侠喷的体无完肤了吧。想到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童年阴影不为过的画面,那种畸形的爱和控制欲,会让你我胆寒吧。但是里面真的没有爱了吗?如果没有爱的话,早就是对待陌生人一样了吧?
也正如现在的你我,好与坏的界限已经分不清,仅存的良知驱使着大家做着自认为的好事。我们会被道德、法律,以及良知所束缚,背负着我们无法忍受的压力前行。或许抛开外界给我们施加的压迫或定义,我们会回归到纯粹的兽性,那才是我们真实的自己,为了活而活着,为了吃饱而活着,为了不被吃掉而活着。
我们要逃离这一切,已经是不可能了。抛弃不掉的亲缘关系,割舍不掉的世俗欲望,就是我们无法回归本质的根源。或许在终南山上隐居的隐者更能接触的到生命的根源吧。远离现代社会,回归自然,从虚无中来,回归到虚无中去。或许,他们追求的,才是人性最根源的东西。
此刻,真想有一个面对隐者的机会,了解他内心的世界,是如何的平静。他所追求的世界,又是何种的瑰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哪最远处的风景,跳出世俗的界限。我觉得,最接近“巨人”的生意人是马斯克。在这么一个纷繁的世界,有这么一个人,想跳出地球,跳出太阳系,在宇宙中找寻不一样的价值。生意都是生意,但是生意却又不一样的价值。理想化的人,总是要被迫受到生活的毒打,但是如果没有理想化的他们,我们的思想就会被永远的禁锢在原地。碌碌无为,虚度光阴,真的是很可怕的事。
生活在现在,肉体已经被世俗的欲望所禁锢,那思想再不找到缝隙逃逸,那得多么绝望。
印度的苦行者,神山下的朝圣者,钟南山上的隐者,内心应该是最平静的了。
作为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人,总归要被生活的鞭子驱使着前行,麻木、机械的生活。但是偶尔,我们也要抬起头,看看自己,看看远处的风景。就算是在岁月的洪流里面随波逐流,两岸,总会有盛开的野花。旁边的苦船上,肯定会有抬起头看向两岸的那个人,目光交织、相视一笑的刹那,我们就会觉得不会孤单。
阅读,是我们和作者思维发生碰撞的机会,我们经历的苦难越多,碰撞出火花的可能就越大,就越能在生活的苦难中找到共鸣者。和朋友谈心,也是一样,类似的经历越多,就能找到类似平衡时空中的另外一个自己,就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脆弱,迷茫。情感的共鸣,可以让自己了解自己吧。
珍惜知己,珍惜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