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傀儡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傀儡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3 12:05:56
《傀儡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03 12:05:56   小编:

傀儡花读后感第一篇

小说与正史,本非天然对立,文以载史,可能比御用文人写的正史更正。这部小说脱离中土史观和本土史观,以原住民史观建构台湾的近代史。从这个角度出发,台湾的近代史应发端于1867年的“罗妹号事件”,地点在今天的恒春半岛垦丁国家公园,而不是7年后的“牡丹社事件”。所谓“生番”,之于台湾史,就像印第安人之于美国史,是基因,也是原罪。小说里虚构的人物“蝶妹”是原住民部落面对新时代进行转型的象征,也是部落时代与近代化的粘合剂。她与真实人物潘文杰,共同构成原住民近代化的一体两面。“蝶妹”的失身,是原住民部落无力对抗时代的“失身”,是台湾对西方列强的“失身”,是东亚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失身”,比起小说里“失身”的耻辱,历史上东西方文明的碰撞更加血腥残酷。“蝶妹”最终的人生归宿,连同作者赋予“她”的宗教观,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小说人物的人生观,也是作者的历史观:台湾,是原住民的台湾,大清、国府、日本,对于这个历史建构来说,都是外来者,都是殖民者。但是,不被承认的历史建构就像失败的民族发明(斯拉夫民族?)一样,沦为历史虚无。民族是个体的集合,它面对时代的大潮,不做到无奈,是最大的无奈。

傀儡花读后感第二篇

烦请各位red guard先做到看过小说再来打分可好? 原住民区本来就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某岛国际博弈的主舞台(之一),原住民自然而然也是主角,觉得这很别扭,应该以清官府或汉人为主角的人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不是急着指责他人。从角色来看,主角蝶妹作为原住民与汉人的混血,在史实上和象征意义上都是非常合理的。至于男主李仙德,也是以一个野心勃勃外国殖民者的形象登场的,对李仙德后面为日本策划侵台,日本侵台恶行都有交代。可以说作品的主视角和主要角色没有太大的问题。 从涉及的几个势力来看,书中清官府的形象很负面,事实上近代史上,无论在广州、厦门、天津、东北云云,清官府都不怎么能以正面形象出现,拜托有些人不要代入感那么强,代入清官府这样拉胯的角色。闽客有械斗但共存着,原住民相对强势牵制着两派汉人。西方既武力侵略,结果狼狈败退,又意图殖民。也无太大问题。 小说想展现的是当时某岛复杂的族群关系和处于政治真空的困境。这种政治真空是历史事实,不是扯什么“自古以来”就能解决的,当然也不能为美、日殖民者的侵略提供合法性依据。但罗妹号事件完全暴露了清朝在原住民区完全没有尽到一个主权国家的责任,这种无能令殖民者发现有机可乘,日本侵台后清官府才真正开始积极填补之前的政治真空,这不仅是历史事实也是两岸史学界的共识。岛民虽然可能缺乏写宏大史诗的能力,不过能把小岛演义写得精彩也是不错的。

傀儡花读后感第三篇

第一次讀清領時期的台灣歷史小說,體驗新鮮之餘,也強烈感受到作者以文載史的書寫風格,其優缺作者已在後記言明,為遵循史實,降低了小說的藝術性與流暢性,內文不少的文獻引用可見一斑,有時會感到劇情中斷,前後銜接上略感斷裂。但優點是反映了時代的歷史觀與認同感,幾乎所有角色都談及身分認同問題,就像一直以來的台灣一樣,很難有台灣人能完全置身事外,而書中角色的架構在這一點上,呈現出大家的游離和凝聚,儘管各族成見已深,結局卻走向了文化大熔爐的歡樂氣氛,欣慰之外,稍感遺憾。

遺憾的是尾聲突然跳過三十年以上,除了文杰和李讓禮,其他人均交待不清,蝶妹和松仔結婚後,只借旁人之口述說兩人之後應是幸福快樂,而且融入了漢族社會。但完全沒著墨蝶妹與文杰的狀況,這兄妹之情自第十三章離散以後,可說無甚看點,甚至可以說文杰跟其他平地人幾無交集,因杭特夫人的交涉而產生的互動也頗各為其主,沒能多加描寫各自立場的掙扎周折,人物之間的情緒張力本可以此戲劇化些,頗為可惜。

綜觀而論,作者擘畫了台灣1867年的風土民情,其考據令人激賞,但小說的娛樂性不足,人物形象不夠鮮明,太為史實而存在,反而少了些個性。 然而以目前台灣歷史小說的質量來說,這本書的對清領時期台灣風貌的呈現地位應是有所份量,何況也已籌備改拍電視劇了,能一窺嚴謹史實架構出的歷史樣貌多少令人欣喜。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