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话,不艺术!》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艺术与神话的关系。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解读,作者呼吁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超越表面的形式,去探索其中的内涵和深意。这篇文章给人以启发,使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考。
无神话,不艺术!读后感第一篇
推荐指数:★★★★★
适合人群:对各国神话感兴趣的小白、有一定搜索延伸阅读能力的人、喜欢看图的人
不适合人群:神话爱好者、对神话不感兴趣的人
在作者克里斯托弗·戴尔的笔下,《无神话,不艺术!》这本书如一幅千年的画卷,追溯人类亘古思想,勾勒古老神话的辉煌。作者以对妖怪、巫术、魔法等的研究而出名,在本书中他参阅了《荷马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等26种古典文献,融汇世界各大洲文明的神话故事,谱写出一部古老而宏伟的神话学作品。
世界各地的神话中存在着一些共同性,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数大洪水了,洪水似乎承载着神对人类失望的愤怒,这一主题在亚洲、中东、希腊等地的传说中均有表现。从《圣经》的诺亚方舟到《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方舟的建造,再到希腊神话中宙斯引发的毁灭性洪水,以及印度教神话、阿兹特克神话中,也都有洪水的情节。这很难说是巧合,还是在上古时期确实发生过全球范围的灾难,或者是人类共通的文化心理的映射。
类似于大洪水的例子还有很多,包括神话中的诸神形象的建立、人类生活环境的形成、人类个体性和集体性行为的解释、神话中普遍出现的各类动物和象征性事物、英雄的传说与传奇的英雄冒险故事。作者以学术眼光筛选出82个代表性的神话主题,像是一位文明的导游,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那些古老神话的生动画面。这本书的封面采用夜光UV工艺,充足光照后置于暗处,可呈现独特的荧光效果。超大16开尺寸、高清全彩印刷,将古画的裂纹、石雕的颗粒感呈现得清晰可辨,如一场注定让人心醉的视觉盛宴。
然而,本书也存在一些缺点。对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一场神话传说大杂烩,而对于真正深爱神话的人来说,或许显得稍嫌肤浅。在作者点到为止的叙述中,文字略显匆促,我们如同博物馆中的匆匆游客,只能触及表面而无法深入。这或许是书中的一点遗憾,但在图文交织中,作者仍以丰富而美丽的画面激发着读者的好奇心,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不同谱系的神话,可以由此书延伸而去更加专业详细的著作中。
无神话,不艺术!读后感第二篇
这本书买了之后一段时间没有看,突然有一天看到它在书柜里面发光。封面用的是夜光材料,只要光照充足,晚上就会有一种在暗夜中走进神话世界的感觉,跟这本书的主题特别搭。
作者首先阐述了神话的定义,“人类讲故事的欲望一旦与我们了解周遭环境和万物起源之内在需求相结合,结果便是神话。”神话一开始就是人类对于环境和宇宙探索的反映。我们对于宇宙有无尽的畅想,苦于当时科技比较落后,这种畅想就变成了故事口口相传。
从混沌创世、到众神之战、再到人类起源、生物起源、山川湖泊,鸟兽虫鱼,从前的人类为这些深奥又难以捉摸的主题,编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后来的讲故事的人,包括作家、画家、雕塑家、剧作家等艺术工作者都是从这些故事的土壤里面汲取养分,结合自己的年代讲述不一样的故事。
为什么神话富有生命力?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原型”,在艺术创作领域有一个词叫“母题”,大概讲述的都是同一个事情。人类的情绪和面临一些事情时的反应是一致的,比如喜悦、愤怒、仇恨、悲伤、恐惧,看到蛇会觉得危险,看到尖锐的东西会自然地想躲开,看到家人会觉得温暖。这些亘古不变的人类特质,穿越了人种、地域和时间,在这么多年来都没太大的差异。而神话便是第一个反映这些人类基本属性的故事集。难怪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心理学家们都能从神话中找到启示,因为人类从古至今便是如此。
这本书里用了82个神话关键词,涵盖了“神的世界”、“人的世界”、“人类”、“神明的馈赠”、“动物”、“象征性事物”、“英雄人物”和“史诗中的找寻与历险”八个维度,收集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中的典故和物品,来阐释这些关键词在不同的故事中所代表的涵义,搭配上大开本的装帧、全彩页印刷,那些珍贵的文物、绘画、雕塑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作为一个本神话入门的检索书,趣味性和美学性兼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爱不释手。
一个个神话故事、一件件迷人的艺术品,交织成了一个瑰丽又梦幻的想象世界。
无神话,不艺术!读后感第三篇
纵观人类历史所有的文化发展,有一个核心原点是后世十分重视的,那便是“神话”的产生。一系列象征着对人类美好向往的神话形象被创造出来,无数神话故事以文字、口头、民间故事等方式流传,后世又不断加以改造,文学家们在原典的人物形象加以解读编写戏剧剧本,雕塑理念的阐述;哲学家们探索神话中的哲学启发;说书艺人们将一则则变成拍案桌上的“下回分解”……
艺术史学者、作家克里斯托弗·戴尔新作《无神话,不艺术》从书名开始便在强调这种重要性,全书直接通过82个神话关键词带领我们了解那些你熟悉与陌生的神话原型,他们在神话中的故事形象以及与他们相关的图片。此书涵盖丰富,包含了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东亚流传的民间传说等各个地域的神话故事。实际编排中又考虑部分神话存在同源或时间争议性话题,索性直接选择了那些反复出现的形象,以此分章节对这些形象、世界起源、人类诞生进行相关解读。
首先便是诸神的概念,大多数的神话中是多神存在的,由于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存在,这些神又会繁衍后代形成一幅诸神群像,这些神话的争端便是神话故事的核心,如希腊奥林匹亚诸神、北欧阿萨神族等。如同人类一样,这些神仙里面也需要一个领袖统领,咱中国神话里还有玉皇大帝,印度有“梵”、北欧猪神奥丁都是如此,而且神话里大多是男性主宰,能够掌管雷电。这个我猜测还是农业文明的大背景有关,雷电气候与降水总是密切相关的能够掌管雷电意味着农业的命脉在天神领袖之手。
有趣的神——彩虹神。神话里神的职能分工是相对明确的,人类不可知的自然现象、社会目标都会以由某个神来掌管,熟悉的雷神打雷,龙王管雨,有一个神的存在便是十分有趣,那便是彩虹。有的神话会将彩虹作为某位神的象征比如在希腊神话里彩虹是信使女神伊里斯的象征。又因其颜色五彩缤纷,又不可轻易探知,于是人们只能根据其形态联想到桥,于是海姆达尔这位守护桥的神便诞生了……中国神话里我倒是没寻见相关的,只发现李白那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跟这个沾点边。
因自然实体产生的神。书中还有一些因我们熟悉的海洋、河流而命名的神,如北欧海神巨人埃吉尔,日本海神绵津见、尼罗河上的哈比神、恒河上的恒河女神等。综上这些神的载体近乎就是人类早期对自然的所有理解,当时的人类对神的渴望实则是期待万事万物能从混沌中走向秩序,走向文明。几千年过去,当古人类所需要的秩序一一存在且历经数百年的实验过后,新的秩序又何在?21实际人类的神话故事又在那里,我想一切蕴含在人类命运发展之中。
无神话,不艺术!读后感第四篇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藏在艺术史里的82个神话关键词”,全书分成八章,梳理了“神话”的方方面面,包括神话与世界的起源,神话与世界地理结构的关系,神话与人类的关系,神话里的动物,神话里的象征,神话里的英雄以及史诗中的历险等内容。每个部分都列出了一些关键词,比如第2章“人的世界”中包含开天辟地、世界之轴、山峦、洪水、海洋、河流、泉水、岛屿、树木,每个关键词都有对应的各民族的神话,在这里,我们会发现各民族在神话模式上如此相似。
书中收录的内容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居多,而关于凯尔特、印度文化就很少,这大概因为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资料完备且成体系,而其他的神话就很少有那么完整的。作者说,在中国、日本,神话已经融进了历史当中,很难区分开,在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神话故事,而不是真实的人完成的事情。
神话包含着人类原初的元素,约瑟夫·坎贝尔曾说,神话是我们所谓的别人的宗教。神话的神祇很显然是具备宗教功能的,这一点即便在今天阅读神话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出来。神话当中,除了对世界的起源、人类的起源的解释,还有一部分是关于人性的。而贡布里奇也讲过,艺术的起源往往也是宗教功能。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收罗了古往今来的世界名画,对应到一个个神话关键词中。这既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神话,也能让我们在心上艺术的时候,有所对应,不会将艺术和美视为镜花水月,而神话是什么呢,神话不过是升华为英雄事迹的日常生活。
无神话,不艺术!读后感第五篇
《无神话,不艺术!》,光看书名就很诱人。从封面可以看出来,它的原书名只是mythology——神话,听起来平平无奇。新的中文书名就很直观了,因为神话与艺术本来就互相交织,试问哪一种神话没有艺术性,哪一种艺术不涉及神话呢!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收集了大量的图像。除了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波提切利的《春》,丁托列托的《达娜厄》,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更多的非常难得一见的作品。每一幅都值得慢慢品味。
封面“众神打架”,关灯之后有夜光效果!
手机直接拍的哦
在古埃及,“画蛇添足”不成立啊哈哈
无神话,不艺术!读后感第六篇
-
阅读神话:创世记、祖先造人、大洪水、族群繁衍……咦?为什么这些故事都差不多呢?
-
《无神话,不艺术》,(英) 克里斯托弗·戴尔,@理想国
作者整理了“藏在艺术史里的82个神话关键词”,精选世界艺术史中的400余件作品,铜版纸高清印刷,图文并茂,利用主题辞典式阐释法,清晰地呈现了各族群神话的异同点,以及符号和图像里包含的意义。
-
这部作品可以单纯当作图册欣赏,对于渴望求知的读者来说,也有一些学术意义。
-
该书序言和正文几次谈及“神话-原型”问题,这是神话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延伸阅读叶舒宪主编的《神话-原型批评》:原型(archtype)又作“原始模型”或“民话雏型”,出自希腊文。荣格确定完善了这个概念: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可分割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神话学研究称之为“母题”。
换句话说,本书82个关键词实际就是神话“母题”的呈现,它展示给我们神话的思维*方式,它们以象征的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着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
书中屡次谈及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该书自1949年出版以来,影响深远,是神话学研究领域的扛鼎巨作,《时代周刊》评价为“20世纪蕞重要的100本书之一。” 乔治·卢卡斯和J·K·罗琳都说过《星球大战》、《哈利·波特》带着《千面英雄》的影子。
-
坎贝尔概括神话的基本模式:启程-启蒙-回归。英雄离开日常生活的世界进入一个超自然的奇特境地;在那里遇到惊人的敌对力量,在帮助者的引导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英雄从这神秘的探险中回归,为他的黎民臣属带来恩赐。
英雄带着使命上路,那是他人畏怯缩退的,而英雄注定成为英雄的缘由。普罗米修斯盗天火、伊阿宋取金羊毛、吉尔伽美什寻找长生药、天照大神重临人间、黄帝与蚩尤大战……都是如此。所有的细节差异都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象征的表面,母题的一致性意味着它们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
回到本书。神话就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识线索;神话学就是一张内在体验的地图。
82个关键词,82把钥匙,打开同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