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07 16:55:21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7-07 16:55:21   小编: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写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风貌,展现了主人公盖茨比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法实现的理想主义。作者透过描写盖茨比与黛西之间的感情纠葛,深刻揭示了财富、社会阶层和虚荣心对人性的影响。这部小说引人深思,令人感慨万千。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一)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原作,我总觉得很拗口,语意连接不上。以至于我无法读懂到底讲了什么,艰涩难懂。最后只记得大概情节,却也没从中感受到什么。。。现在物欲横流社会的冷漠,这一篇我好像读完也没从中感受到什么。盖茨比纯净心灵吧,我反倒是从中读出好几处感觉他爱上黛西反而是更像爱上他向往的另一个世界,住在公主房上流社会。他把那个世界的美好投射到黛西身上,“她在那样的世界里长大一定很美好”,而黛西确实破坏了他的美梦是一个不愿舍弃汤姆现有的生活,又迷恋盖茨比的财富。其他角色我也没读出多么精彩,尼克全程就像一个摄像头和他开头一样表述自己不对所有事情进行评价,所以我们从始至终都只看到一个讲故事的人没有多少自己的感受。却在知道真相后忽然和盖茨比关系很亲,来评价另外三个加起来都不如盖茨比,但他全程都很疏离我并没看出他对盖茨比感情多深,包括他对乔丹的感情,若有若无,我看不懂作者又想表达什么这些内容的作用又是什么。

所有的叙述都是为了盖茨比的结局嘛?塑造一个纯正向上的青年富豪,安排他的热闹后幻梦破灭,树倒猢狲散嘛?结局是很悲凉,物欲社会的冷漠无情。但确实没给我留下多少深刻印象,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确实让我对这本书有所失望。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二)

最开始读的微读上一个24章的版本,与纸质书的9章不同,而且内容明显割裂,往往话还没说完了,一章就结束了,于是又在微读上找了一个9章的版本来读(但附了一个名为《富家子弟》的短篇)。两个版本前面都有导读,侧重点不同,前者重在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后者侧重于介绍书中所用的象征手法。很久以前在自学《英美文学选读》时也了解过这本书,现在能记得的唯一一点就是这本书所讲的是“美国梦的破灭”。

所谓的美国梦,按导言中总结的,“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梦幻,认为在这块充满机会和财富的土地上,人们只要遵循一组明确的行为准则去生活,就有理由实现物质的成功”。梦是一种缺乏逻辑且不切实际的生理现象,而且时间一到,就会从梦中醒来,于是破灭性似乎成了梦的本质属性,而这一属性又往往能从生理梦扩展到引申梦。然而追梦的过程却是快乐的,有梦想支撑的人生也是幸福的,盖茨比的悲剧主要还是在于选错了梦想的终点,而并不是所有梦的终点,都如黛西一般,与他的幻想有如此大的鸿沟。

故事发生在距今一百年之前。一战之后,“美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展,顺利地晋升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并成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发源地”,而消费主义社会的特征,则是“把消费品视为人格的外在符号”,本书的伟大之处,其一就在于在故事的开篇,就对那刚刚萌芽的消费主义社会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一百年后的今天,消费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似乎不再由他的行为而定义,而是成为了消费品的附属品。时至今日,这本书仍有很大的意义,它告诫我们要透过消费品看本质,而不是去做那将金钱视为灯光而盲目追逐的飞蛾。

故事借助叙述者尼克和广告牌上的T.J.艾克尔伯格医生的眼睛注视着这个金钱至上的虚伪而又冷漠世界。盖茨比的豪宅,在他生前的星光璀璨与死后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死掉的盖茨比,在飞蛾眼中也远远比不上一双网球鞋重要。看到最后一章盖茨比的作息表与个人决心清单,有着相似生活模式的我颇能感同身受,而且心疼得要落下眼泪。他的努力奋斗是没有错的,但他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明灯,一个契合自己,跟自己有相近的价值观,并且能在灵魂层面进行深入交流的明灯。

“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面前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明朗的早晨……”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三)

“当我坐在那里对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思索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对岸黛西家码头上那盏绿灯时,他是多么的惊奇。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色原野在夜色中滚滚向前伸展。

盖茨比相信那盏绿色的灯,它是一年一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那个美好未来的象征。从前它从我们面前溜走,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将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远……总有一个明朗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

又读到了这个结尾,感觉眼泪又抑制不住。从2016年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后,这个结尾时不时在我失意或者思绪被搅乱的时候,被我翻出来看一遍,又看一遍。盖茨比的悲剧仿佛一场不可避免的宿命,生于爱情死于爱情,生于幻想死于虚妄。

Daisy永远是朵绽放的、娇贵的、可人的小雏菊,而他也永远无法摆脱詹姆斯•盖兹那个穷小子。在旧式贵族阶级已经达到顶峰转而衰落,新式贵族凭借机遇与能力慢慢走向社会舞台中央的时期,前者对于后者财富上的嫉妒被装点为对后者暴发户气质的蔑视以维系其阶级自尊,而后者一面通过挥霍炫耀张扬自己的所得又一面企图通过短暂的物质成就东施效颦于前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盖茨比的悲剧就是注定的,这不单单是他与Daisy的爱情,而是两个阶级的碰撞与冲突。daisy是旧式贵族式微下的缩影,想维系富裕的物质生活,希望更富裕的物质生活,也有着这个阶级的无知、懒惰与虚伪;而盖茨比奋力想向daisy的阶级与世界逆水行舟而去,daisy不过是他年少初探那个对他而言的美丽新世界里最亮眼的明珠,是他所有幻想与憧憬的投影,他聪明甚至狡黠、勤奋而自律、目标坚定以致可以不择手段。相比之下,本身就是因为意外而相爱的他们俩,在相别五年后,人格上的距离自然也就会越来越远。最后在物理时空上的相遇,也不过是盖茨比苦心经营与强行安排罢了。

无疑,盖茨比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他在个人事业成就上呼应了那个时代的“美国梦”;在爱情上,夜以继日地宴请宾客只为了在某天能够吸引到心上人能踏足他为她精心设计的城堡中来,又最后成为了Daisy和Tom这个粉饰太平之家的牺牲品。盖茨比以自己的生命献祭爱情,即使他在死亡前一刻大抵已经在理智上清楚这份爱情他终究无法获得—Daisy并不爱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他永远真挚与坚定,这便是他一个人便能抵过其他所有人之处,也是他的了不起之处。可是大家看到的只是朝歌夜弦、春光融融、烟斜雾横、明星荧荧,没有人真正地想走进过盖茨比(除了Nick),没有人真正在意过盖茨比,即使是Daisy,她也只不过:把头埋进衬衫堆里,号啕大哭起来。“这些衬衫多美!”她呜咽地说,她的声音在厚厚的衣堆里变得闷声闷气的,“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美的衬衫。”

再附上我2016年看的时候的书评:

有时候觉得盖茨比很可悲,他苦心经营的一切,到最后都是虚妄,黛西没有真正爱过他。又有时候觉得他很幸福,他是全书中最有信仰的人——绿光,他一直活在对绿光的憧憬于向往中,活在对黛西的爱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菲茨杰拉德的文笔细腻得不像话,很想读读原汁原味的原著,再感受一番。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四)

如果今天,一个年轻、英俊的畅销书作家,混迹于社交圈,专写富家子弟和名媛的爱情纠葛,你会不会不屑一顾?

但菲茨杰拉德对纵情欢乐的“爵士时代”,“既陶醉又厌恶,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他努力写作赚钱,维持和妻子奢侈的生活,又敏锐地嗅到繁荣下的危机——传统信念败给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他把盖茨比小小的爱情故事写成了对整个时代的隐喻。

人文社版内页的菲茨杰拉德照片

菲茨杰拉德和妻子Zelda,20世纪20年代

F(以下菲茨杰拉德都简称F)在普林斯顿念大学时就想“既写畅销书,又写具有永恒价值的书”。他做到了。

这本薄薄的书越读越厚,干脆只摘几条“文学史彩蛋”放在这里。

.

1⃣初版《盖茨比》1925年由 Scribner 出版社出版,封面实在称不上好看(见下图)。

海明威说:

“那咄咄逼人、俗气不堪和滑溜溜的外观曾使我感到别扭。它看起来像一本蹩脚的科幻小说的护封。我取下了护封才读这本书。”

.

F委托艺术家Francis Cugat画了这个封面,画名叫Celestial Eye,1924年就完成了,它又反过来给了F灵感,创作了书中那块眼科大夫的广告牌。F为这幅画支付了100美元酬劳,相当于今天的超过1500美元。

各个版本的《盖茨比》封面

2⃣《盖茨比》出版前几易其名。

起初叫《在灰烬堆与百万富翁之中》(Among the Ash Heaps and Millionaires)。

F喜欢《西卵的特里马尔乔》(Trimalchio in West Egg),特里马尔乔是古罗马作家佩特罗尼乌斯小说《萨蒂利孔》中的人物,他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了财富和权力,以慷慨大方、热情好客著称。编辑珀金斯否决,叫他“孤立地判断书名的价值”。

临印刷时F还想改成《戴金帽的盖茨比》(Gold-Hatted Gatsby),又被否:用暗示性不那么强的书名,讽刺有力得多。

.

书定稿前,F在珀金斯的建议下进行了大幅修改,如把披露盖茨比过去经历的内容拆散到各个章节,删除几个对故事主线无关紧要的场景,第六章推倒重来,增加占整个新稿篇幅15%的段落等。

3⃣比尔·盖茨和盖茨比真的有联系。《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盖茨最爱的小说之一,他把终章的一句话刻在自己华盛顿的宅邸Xanadu 2.0的家庭图书馆天花板上:

He had come a long way to this blue lawn, and his dream must have seemed so close that he could hardly fail to grasp it.

(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

4.菲茨杰拉德(以下简称F)的墓志铭同样来自《盖茨比》终章:

And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于是,我们奋力搏击,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冲退,回到了过去。)

人们在他的墓前放上酒、钱币甚至自己的文稿和廉价首饰。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