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书香余韵》读后感100字

《书香余韵》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8 07:10:37
《书香余韵》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18 07:10:37   小编:

《书香余韵》是一篇读后感文章,作者通过对书籍中的感悟和思考,展现了阅读对人们心灵的滋养和启迪。文章中提到了阅读带来的愉悦和启发,以及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阅读让人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留下的是深深的书香和余韵。

《书香余韵》读后感(篇一)

《书香余韵》是全国读书年会第一次在年会结束以后推出的文集,也是读书年会的成果展现,对于研究全国读书年会,自然有其应有的价值。

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迄今已举行十二届。

钟叔河、流沙河、陈子善、王稼句、薛冰、徐雁、董宁文、龚明德、桑农、张阿泉、冯传友、阿滢、萧金鉴、阿滢、谭宗远等先生都是年会的参与者,亲历了民间读书的风风雨雨。

读书民间刊物从1990年代萌芽,成为中国民刊当中最主要的队伍,对于培养读书种子,推动全民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全国读书刊物(包括港台),有一百余种。这样的持续发力、推动阅读的活动,在全国也是少见的。比时下所提倡的“全民阅读”还要提早若干年。

《书香余韵》读后感(篇二)

后 记

金秋十月转眼就到了烟花三月。桂花香还在脑际,桃花红又在眼前。

2014年10月23日至26日,适逢第八届株洲读书月期间,第十二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株洲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近百名爱书人、藏书家、读书民刊主编参会。书人济济一堂,大会交流,小会探讨,书摊流连,讲坛抒发,到炎帝陵晋谒,到茶陵游览,到曾国藩故居造访,会议丰富多彩。

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阳卫国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说“我们有一个心愿:希望株洲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和记忆,同时希望各位能将在株洲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感、所思,用你们的生花妙笔写成锦绣文章,如果达到一定数量,我们将结集公开出版。这将是这次读书年会的珍贵记录。”

感谢各位方家的鼎力支持,会后,锦绣文章纷沓而至。感谢《天涯读书周刊》的辛勤工作,率先在网上发表。征得《天涯读书周刊》的同意,我们在《天涯读书周刊》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文章,调整了一些归类,结集公开出版。

全书分为致辞、散记、人物、报道、名录五个部分,凡15万余字。文章编排“致辞”篇以发言先后为序;“散记”“人物”分专题集中,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报道”按发表时间为序;“名录”按姓氏笔画为序。每位作者选入的文章以一至两篇为准。

株洲市文广新局吴安浩局长主持了全书编辑工作,曹敬庄先生负责统稿,舒凡女士负责组稿,高凌先生负责联络。特别感谢朱晓剑先生为本书的编辑工作付出的辛勤的劳动。感谢聂鑫森先生为本书作序。感谢王稼句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在此我们一并致以由衷的谢意。

甚喜枝头红果靓,最嘉叶下惠风和。全民阅读,春意盎然。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编 者

2015年3月

《书香余韵》读后感(篇三)

可堪回首是株洲

文|聂鑫森

2014年10月下旬,第十二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有幸在株洲举行,来自天南地北的书友,翩然而至这座素负盛名的江南工业重镇传经送宝。正如清人梁巘的书斋联云:“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

在此之前,陈子善、周立民、董宁文三兄,不辞辛苦亲临株洲考察年会准备情况,我有幸叨陪末座。那几天虽雨丝纷飞,却是一个好兆头,为即将莅临的旧雨、新雨——老朋友、新朋友,营造出一种亲和而儒雅的气氛。到年会正式拉开序幕,天气放晴,丹桂飘香,菊黄枫红,热情的株洲喜何以堪!我在《浣溪莎》一词中,表述了难言的快意:“丹桂吹香晴满城,湘流绕岸叶初红。八方文友喜相逢。 热酿民间书卷气,彩描心底草根情。山南水北世风清。”

莅会的文友,对我而言,有的是久别重逢,有的是初识订交。但在以往岁月里,经常在各种报、刊拜读过他们关于评书、鉴书、读书、购书、藏书、写书的大文,或者购藏过他们的佳著,受益良多。如文洁若、陈子善、周立民、董宁文、罗文华、王振良、安武林、谭宗远、王稼句、陈克希、杨栋、朱晓剑、张阿泉、马国兴、黄妙轩、金实秋、阿滢、自牧、姜晓铭、甘建华……诸君,他们都是视书如命、淡泊名利的人物。“开卷直游千载上;闭门如在万山中”(清•张照联语)。此次年会自然离不开一个“书”字,大会、小会与私秘交流,邀请客人到基层讲学,各有真知灼见,互陈情怀心曲,无“书”不成话,无话不谈“书”。这种亲稔的书香书味,也使株洲众多的书友,受到感染和启迪,使株洲原本浓郁的读书氛围,又添许多难得的养分,此情缱绻,不可名状。

为了让书友对株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除了市委阳卫国副书记在会上作热情介绍外,又组织书友到湘江风光带、神农城、书店、旧书摊等处采风,赴茶陵游览工农兵政府旧址、洣江书院,去炎陵谒访炎帝陵,再到湘乡参观“曾国藩故居”。城市风景、山水姿仪、书声画韵,让书友留下真切而难忘的印象。

欢笑声中,年会划上了一个句号,书友揖别株洲,回到各自的栖息地。我活剥宋代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句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株洲读书节。”书友都是词章的行家里手,忆及在株洲停留的种种情状,纷纷命笔抒怀,或诗辞歌赋,或散文、日记、评述,文采风流,“多情”而多才。于是株洲东道主将其编之为集,以为永久纪念。

有专家称,所有的文学作品,除科幻作品是“未来”时态的摹写外,皆是“过去”时态的描述。株洲年会佳期已成“过去”,书友的诗文成了一种美好的追忆。舒凡女史将文集的打印稿送来后,我一一细读,梦绕神牵。罗文华《在湘江边逛旧书摊》,安武林《读书人的盛宴》,黄岳年《书梦成真会株洲》,朱晓剑《读书年会之株洲行》,李树德《文洁若的“范儿”》,迭戈《与稼句老师的近距离接触》,阿滢《古城株洲尽书香》、杨栋新诗《到株洲去》……还有不少佳篇,恕不能一一列举。这些作品,或写书人,或记书事,或涉笔城市、乡村的瑰丽景观,或抒发独特的情愫、意旨,平实,真切、自然、生动,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同时字里行间洋溢出浓浓的书卷气,可窥探出作者平时在读书上铸就的学养与品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特别要感谢的,是书友在株洲驻停的短暂时日里,对其经济、政治、文化、城建、生态宜居环境及读书风气的辛勤探访、深入观察、认真思考,然后又形诸于文字,留下一份弥足珍重的精神财富,将化作新鲜的动力,促使株洲走向更佳的境地!

下一个年会的举办地是天津,那个书友欢聚的盛会,眼下正是等待中的“未来”时态,令人神往。而“现在”——“我(们)在此一刻的呈现”的含意,就变得格外给力,所有的书友正在书声书色书香书味中争分惜秒,耕耘不息,以迎接又一个民间读书年会的盛大节日!

是为序。

2015年1月于株洲无暇居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