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一种新颖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将答案隐藏在画里,通过观察画作找出古诗的答案,从而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这种学习方法的魅力所在,使读者感受到了渐入诗境的愉悦和乐趣。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让人倍感新奇,值得一试。
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捉迷藏 渐入诗境读后感篇一
十二SHOU古诗以图画、谜语的形式呈现,真是大大地吸引了小朋友的阅读兴趣,也是亲子共读的好教材。读诗圈画、赏画填字、读诗解谜,答案在画中、诗中,正如书名《跟古诗玩捉迷藏》。小朋友们蕞喜欢在游戏中学习。
诗画结合的展示,让孩子对古诗印象深刻,借助图画,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交流每句诗歌对应的内容,从而引出“诗外有识”,如什么鸟被称作“环保鸟”;“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古代男子也穿裙子?”……简简单单的诗歌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诗中有意”这部分好像是扩句,结合图画,孩子更能清晰地理解诗歌了,多读读,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这即是本古诗书,又是本图画书,更是本百科全书。
十二SHOU古诗的选择让人佩服编者的巧思。有元日、清明的节日;有春夏秋四季里的鸭子、荷花、枫叶;有洞庭湖的美景和夜间渔船的微光。在诗中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
36个课外知识的讲解让人佩服编者的联想。有高山积雪常年不化的地理现象;有秦始皇要求“车同轨”的历史记载;有猿猴为什么啼叫、如何区别鸳鸯的生物科学。
薄薄的小册子蕴含着多多的知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好像是幅大平面的地图,等待我们仔细研读。
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捉迷藏 渐入诗境读后感篇二
拒绝死记硬背,让学古诗不止学古诗古诗是最能体现中国式的浪漫,它就像一块一块晶莹剔透的琥珀,透过它,我们可以感受是古人感性与理性,文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玩捉迷藏》系列丛书,将百科、插画、古诗三者巧妙地结合了在了一起,以古诗为载体延伸出百科知识,引导孩子们从多个维度来品读古诗,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更多了解到生活百科。
《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玩捉迷藏·渐入诗境》书中选取了12首古诗,包括《绝句》《所见》《洞庭湖》《早发白帝城》《三衢道中》《舟夜书所见》等名诗,每首诗又通过答案在画、诗中有意、诗外有识这三个环节,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让孩子们拒绝了死记硬背,花同样的时间,学习的不止是古诗。
01 读诗圈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鹂和白鹭,长得一样吗?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是什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中的芙蓉是什么?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鸳和鸯有什么不一样吗?
……·
02 诗外有识
梅子为什么是酸的?
树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吗?
鞭炮为什么会爆炸?
鹅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燕子为什么喜欢在屋簷下筑巢?
河豚为什么会鼓起肚子?
梅花和杏花如何分辨?
……·
和孩子们一起跟古诗玩捉迷藏吧,在画中寻线索,在诗中涨知识。
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捉迷藏 渐入诗境读后感篇三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词玩捉迷藏》系列中的其中一本,叫做《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词玩捉迷藏 渐入诗境》。
这本书的内容设计很奇妙,不仅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而且还有在书本中玩捉迷藏的互动游戏,你看图示——
这是一首袁枚的《所见》,在这首诗里少了一个字,是什么字?
家长别急着告诉孩子答案,先让孩子自己探索,答案在画里,看着左边的这幅画,孩子给你的答案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如果孩子没找到或者找错了,鼓励下孩子或者给予提示,让孩子确定答案。
这样的探索过程就如同我们在玩捉迷藏时兜兜转转终于找到了藏着的那个人,心中会很有成就感。
知识的积累就是在这样充满乐趣的氛围中一点一滴累积起来。
而且这本书还有参考答案,如果遇到一首 家长也不清楚的古诗,可以查看末尾的参考答案。
这本书并不厚,一共有50页,包含了11首古诗,每首古诗除了有诗画的捉迷藏互动游戏,还设有“诗中有识”、“诗中有意”小栏目,让孩子更充 分地了解一首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以及古诗中的一些“为什么”小知识。
孩子的想象力很发散,就比如还是袁枚的《所见》这首古诗——
孩子看到这首古诗中有“蝉”,那么可能会想到关于蝉的话题。
比如,这个蝉是怎样长大的?知了是不是就是蝉?蝉为什么会唱歌……
如果只是让孩子学习和背诵古诗的意思和意境,也许会因为太机械而失去一些乐趣
但如果让孩子对这首古诗充满了好奇,对古诗相关的知识也很有探索欲,那么孩子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很积极,而且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更加灵学灵用而且富有创意。
这本书还可以听,与其让孩子把一首古诗背好几遍,不如让孩子跟这首古诗多玩几次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答案在画里 跟古诗捉迷藏 渐入诗境
评价人数不足
郑治民 / 2023 / 湖北九通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