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深感受益匪浅。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孙子兵法》,剖析其中的智慧和战略思想。通过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战技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原理和策略,实现智慧应用于实践的转化。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一篇
毕竟是一个商人,不是学者,全篇很多故事堆砌,可能对于部分人的观念来说是好理解,但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也被打散的稀烂,引入了一些商业理念SWOT,太功利,也拉低了全书的视界、落脚点,可以大概读一读,好的书一定是引人思考,而不是过多地引经据典,我不是读故事会,我要读三国,楚汉,我大可以去读别的书,作为一本青少年读物又觉得太商业化,总体来说一般。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二篇
孙子兵法讲求的核心是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以不战胜战。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三篇
我20年的时候,在河东图书馆借阅过此书,只不过版本不同,之前是橘红色封皮,中华书局版本的,时隔多年,没想到因为某部电视剧,这本书竟出现在“大众视野”了,但凡看过的都知道,你会“大失所望”,内容“字大行稀”,没什么意思,尤其中华书局出的版本,纯粹的“古文翻译”,对于没看过历史书籍的人,你压根儿就理解不了它讲的是什么道理,华杉这个版本好就好在,讲的有意思,通俗易懂,但涉及的历史又是多方面的,没看过《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战国策》等书籍……的人,也容易听不明白,因为作者有点“东扯西扯”,纯粹卖弄“见多识广”,连国外文学《小王子》还有日本史、二战史……都扯进来了,再加上“华杉”本身是一位企业老板,又有投资从商的经验,实战性强,但不适合全面性的了解历史,缺乏历史的严谨性,所以说,他顶多算是一个做生意的“历史爱好者”罢了。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四篇
华杉老师所谓的“讲透”,主要包括两件事:第一,将孙子兵法的原文以及十一家注解翻译成了白话文;第二,融入了现代管理学的一些知识来分析佐证。
于是全书总共有两条叙述线索,一条就孙子兵法十三章的逐次展开顺序,另一条就是作者自己的分析视角与框架。不过这两条线索实际上都不太有逻辑、缺少建构性。
也就是说,单拎出其中任意一个章节来看,都是内容丰富、视角独特的;但如果把多个章节连起来看,就会发现前后重复的内容很多,解说角度也是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
进而整体读下来,阅读体验并不算很好,尤其读到后半部分,就越来越不耐烦了。想要了解书中核心结论的话,看看目录就好了。随意从目录的任一章节开始阅读正文,都是可以的。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五篇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不胜不战”。在自己不够强大之时,等待是最佳策略,因为焦虑而动作与赌无异,往往落得满盘皆输。兵法并非奇谋巧计,讲的是功在平日,一战而定。战前的行军之法,树立威望,观察地形,知己知彼,收买间谍都是为了谋先胜。《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真英雄,没故事,因为平日准备得当就不会有铤而走险,险中求胜的精彩。练军要赏罚分明,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滥赏无度,大家拿了还不感激你;滥罚无度呢,人人愤恨,你也没有威信。用西点军校的名言就是:“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让他知道。”,这般才能练出精兵。到了战场,也不能打光所有的牌,要留一张手牌,也就是奇兵。奇,是奇偶的奇,出奇制胜,这张牌要留到关键时刻才能得胜。《孙子兵法》更多的不是教你胜,而是告诉你接受现实甚至接受失败,无胜算无动作。厚积薄发,多简单的道理,叹之。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六篇
阅读《孙子兵法》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
这本书前后开始了两次阅读,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抱着期待,古往今来被封为奇书的孙子兵法,是不是看完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实际上并没有,讲的并没有理想中的大道理那般令人发省,于是中途便暂停了。第二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渴望追求成功,觉得读这本书就好像能像武侠世界中从一个神秘洞穴得到秘法一般,快速进步快速发展,这是读书的“胜心”。
“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在书中的前几章,就已经把真正的秘法讲的透彻清晰了,那便是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足够强大,正确面对失败。这本书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政治家或者军事家并不好战,最好不战,要战必胜,胜且全敌。 初读全书,已觉震撼,千百年前的智慧,至今仍然受用,值得反复品尝!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七篇
刚开始读的时候可以给到五星,读完只能给四星了。不过对于想研读孙子兵法的书友,还是建议用这本书作为辅助阅读的。
这本书的优点是,它涵盖自古以来的名人注解,以及很多真实发生的战争案例加以佐证。作者本人也会借孙子兵法诠释现代商业以及企业用人管理的方法,其中有很多精彩独到的见解。因此对我来说是一本常翻常新的书。
不太喜欢的地方是,里面的案例会反复拿出来讲,有些会出现好几遍,读到后面有些疲劳。另外对于作者对一些名人的评价以及商业上的观点不是很苟同,感觉有失客观公允。但转念一想,读书如果只读到自己,那收获也是有限的。
总之还是比较推荐这本书的。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八篇
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得通读过孙子兵法。
这本书纠正了部分民间误读。比如:
1。是“以正和、以奇(jī)胜”,不是“以正和、以奇(qí)胜”。 不是奇谋诡计,而是奇兵分战。
这一点顿悟了之前红军长征抗战时候的军事部署。
2、兵法的“计”也不是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
这一点才更有运筹帷幄的意味。
3、 不是以少胜多,而是以多胜少;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
另外,作者把历史上11家的解读摘录进来,详细得辩读各家注解,这是值得肯定且极为难得的行为。
一点突发奇想:
以现代战争的视角解读孙子兵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九篇
哇,这本书真的非常推荐了,整体读下来就是两个字,舒适!我直接给一个10分!!! 为什么舒适呢?我就说两点吧,第一点,每一篇完了以后,作者还把全文附在最后,你看完了整篇的解释再统一看一遍全文,两个字:舒适!第二点,这本书完了之后,甚至作者还帮你提点精华,再次说一下整本的关键,就两个字:舒适! 真的,一开始我看这个作者,我看他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简历,唯一出彩的就是他和我是老乡,居然都是遵义人,我没报很大的期待,结果读下来真的太舒服了,内容上也是深入浅出,结构上也是让人觉得无比的舒服,很让人惊喜,感觉发现了宝藏作者。 而且作者每一章的小标题都很有意义,完全就是用心了的,这本书真的很好,我很挑剔,我也给他10分,我都想再读读华彬老师解读的其他书了,真好。 最后我把华彬老师提出来的九个关键点复制一下,确实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反思的这几点,方便日后记忆: 1.要以强胜弱,不要以弱胜强;2.打的赢也要计算代价;3.先胜后战,赢了再打;4.要能等待,能忍耐;5.一战而定;6.以正合,以奇胜;7.跪道不重要;8.知己知彼,关键在知己;9.孙子兵法首先是教你认输。 然后我自作主张加上一个10.要先给人恩,才能训人。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十篇
孙子兵法蕴藏着多少的智慧呀: 1. 基本面最重要,对于个人而言,投资自己使自己强大是立命之本。 2. 先胜后战,不胜不战。只打有把握的仗。人生也一样,创业、投资先考虑风险,再考虑利益。 3.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随时做好准备,抓好基本工作,等待机会。 4. 百战百胜不可能,也并不一定就有利。要一战而定。正如巴菲特所言,你只要富裕一次就足够了。几番富贵又破产,利弗莫尔的下场如何? 5. 知己知彼,知己比知彼更重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圈,认识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盲目的找臆想中的敌人。 6. 以正合,以奇胜。永远要留一张底牌,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出。 7.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先衡量损失是否可以接受再出击。 8. 赏罚分明,与兵同卧同食。战场如此,管理亦如此。 9. 各司其职,听命令。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 10. 纸上谈兵最易,战场瞬息万变。不要听一个人夸夸其谈方法论,看他大局上的表现,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判断。 11. 遇空城计看情况退军乃上策。要站在当时立场上想问题而不是以结果论。战争的前提是不输,保全自己为要。 兵法里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跟投资、管理、为人甚至心理、博弈之类的知识相通。你会发现殊途同归。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十一篇
文章摘录:
01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
02 人性的弱点,就是好大喜功,不光统治者好大喜功,小老百姓做了炮灰填了万人坑,被搞得家破人亡,他还是崇拜迷恋那好大喜功的统治者。
03 一次把事情做对,一定搞定,不返工,就是最高效率。看来做任何事的道理都一样。李世民能打,主要是他知道什么时候不能打。李世民最猛,是他知道在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他就猛了。而且都不打第二仗,一次就收拾干净,都给他算绝了。
04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05 君臣之间,不要讲感情、报恩、爱戴之类,但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角色责任,忠于职守和游戏规则。在机制设计上假设每个人都是坏人,让坏人为了自己利益也只能做好事。在道德品质是提倡每个人都做好人,让好人好上加好再加分。这就能上下同欲者胜了。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十二篇
【粗读三篇,摘记感受深、警醒大的片段章句于此。自勉之。】
■孙子兵法,讲计,但不是诡计的计,而是计算的计。战前计算好了,才兴师动众,并能一战而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所计算的对象是,双方的道、天、地、将、法,比较的结果有: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兵法庙算,就是算上述的“五事七计”。算的都是基本面、实力面、战略面,算赢了再打,才能全胜。
而所有的诡计,都是为了调动敌人,不是自己的基本面。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获得胜利地位,获得取胜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冲上去就打,企图在战斗中捕捉机会侥幸获胜。
比如你大学毕业,进入一个行业,你扎扎实实努力学习努力干,十五年后,你就是行尊,你就是高手了。这时候你就立于传说中的不败之地。。。但谁愿意等十五年呢?创业吧。。。换上三个行业,这社会基本跟你没关系了,你哪个圈子的人也不是,就被社会边缘化了。
【读时常常想到股市投资的若干学习,是否能贯彻施行之,诚惶诚恐之中。】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十三篇
【华杉,《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微信读书p419】
“以正合,以奇胜”,书中讲的很有道理,孙武当时写的时候,真实的意思应该就是这个。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胜利的关键必须要有正和奇,且是正、奇的变化是决胜关键。正奇顺序的先后,意味变化无穷无尽。就比如计算机领域,一个简单的0和1,就能完成几乎所有的编程工作。而且变化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先后顺序而已,没有那么复杂。包括生命体也是几个碱基的排列组合,很简单却又能创造很复杂的生物。就像书中所提到的声、色、味就那么几种,却能创造出优美的音乐,美丽的色彩,好吃的美食。奇招并不多,是固定的元素,固定的套路,但用起来,就千变万化了!
细想人生活在这世上也是一样的,也很简单就是男人和女人,是很久远时间的变化和发展,才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变化在人生才是主旋律,变化才是一直不变的真理,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也没有永远稳定的状态。作为个人,也不要把追求稳定,追求不变的生活当成目标,因为那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十四篇
醍醐灌顶!真是大智慧!
本书在开篇重新定义了“战胜”,确立了学习兵法的终极目标。
“战胜”并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奇谋妙计和以少胜多。因为它们只是“取巧”的诡计,是一种无法复制的幸存者偏差,常人无法追求。“战胜”也不是所谓的百战百胜。因为战争劳命伤财,伴随巨大的代价。真正的“战胜”应当作为一种收复敌人、平定天下的手段,而非根本目的。它首先应当是“善战者无赫赫战功”的不战而胜,其次是一战而定,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确保真正的胜利呢?(战略)
大道至简。综合实力的强大是胜利最好的保障。先计算和比较敌我双方的实力(SWOT),确保我方不败,有胜算再行动,绝不要抱“先战再胜”的侥幸心理。
那具体该如何取胜呢?(战术)
首先,自己做好万全准备,减少自己的失误,如永远留有“奇兵”等。其次,“多方以误之”,诱导敌人失误,抓住敌人失误,取得战机。本质还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创造我强敌弱的“形”。
那知道了这么多,一定能胜利吗?
非也。“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判断和分析,灵活运用。
最重要的准备和等待,还需要在实践中真正习得。尤其是等待:我们总不希望落于人后,总在被焦虑驱动着拼、抢、争。我们最重视的应当是行动前理性判断是否真正有利,还是焦虑在干扰我们的头脑。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修订版)读后感第十五篇
加了一些现代例子,不如原著大气磅礴,开头几篇写的还比较精彩。三十六计是奇谋巧计,是兵不厌诈;孙子兵法是屈人之兵,是不战之法。更新一些有注解后的touch:
上下同欲:如果下属觉得换不换领导都一样,这就是“君臣异利”。
胜可知,而不可为:没有把握的时候,等待是最好的策略。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靠概率和运气赢而流传的“神话”,不是长久之道,鼓励的应该是“胜已败者也”。
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主场作战。比如出差,比如做客。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真英雄,没故事。
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击空虚也,整陈而行。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死地则战:进入死地之后,不能追求生,而是追求必死。死地死地,进入的人多了,都死了,才叫死地。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人们会相信一些事情,只不过因为他们希望那是真的。所有的骗术,核心都是找到你最想要的。
其他:
学习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兵法,学习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博弈论。
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大人物身边地位低的人,最能帮你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