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是一本儿童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描绘了小象为什么拥有如此长鼻子的原因。故事中,小象用它长长的鼻子解决了许多问题,展现了它的聪明和善良。这本书不仅寓教于乐,还传达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寓意。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读后感(一)
这是是一本成人看了都觉得有趣、治愈的书籍。虽然是绘本形式、其中的字数也比较少,但是故事却十分的生动,将小象的历程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最终的结局面前嫣然一笑,说不上别的,只觉得美好。
封面
拿到书籍的那一刻,我的第一感觉是高档,黑色烫金的封面设计,色彩搭配也舒服科学。
骆驼,你背着两个大包,这样健康吗?
宝宝看到这本书十分开心,在我还没有给他读故事之前,就自己翻看了起来,镂空的设计、鲜艳的色彩激发了他的浓烈兴趣。
变成了宝宝的玩具
和宝宝共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这本书的设计理念很棒,很多小细节处理的很静心,一些小动物的表情简直萌到家了。
表情细节处理地很好
在小象的鼻子被鳄鱼拉长的部分采用了长页的设计,把故事展现的更为生动有趣。在小象长长的鼻子上面还站立着许多小动物哦,只要细心观察,总能发现作者留给我们的惊喜。
鼻子上面的小动物
虽然小象的鼻子被鳄鱼拉的长长的,但是他发现长鼻子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差,反而对于他喝水、吃饭和洗澡来说都变得超级有用。所以我教育宝宝,有的时候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不要沮丧,很多时候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哦。
好想有个可以当淋浴头的长鼻子呀。
最后小象们排队来找鳄鱼,拉长皮子的画面也太有趣了,简直是个彩蛋结尾。
排队拉长鼻子。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知识是必要的,但是保持孩子的创造性、童趣和创造力更为重要。
这个有趣的故事一定会帮助宝宝发挥创造力,快购买小象立体艺术绘本,让宝宝大开眼界吧。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读后感(二)
你有多久没有提问了?你有被问到答不上来吗?你最近有独立思考吗?
好的问题代表思考的质量。不思考就没有进步。小朋友在问问题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小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故事从小象的鼻子还没有现在这么长,因为他是个好奇的宝宝开始。
它想知道鼹鼠在地底下是怎么呼吸的,它看到骆驼的形状很奇特,觉得它背上的两个大包会不会是长了什么东西不健康?它看到瓢虫在树林里飞来飞去,能够倒立行走感到非常的疑惑。它对长颈蓝色舌头感到好奇,对螃蟹横着走有兴趣……最后,它遇到了在水塘边上休息的鳄鱼。鳄鱼睁只眼闭只眼在养神。于是小象过来问,什么是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呢?鳄鱼宝宝睁开眼,露出牙齿微微一笑,然后说你真想知道吗?那就再靠近一点儿吧。于是小象向前一步,鳄鱼趁机伸出了嘴巴,用它那一排排长着锋利的牙齿嘴巴咬住了小象的鼻子。小象突然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拼命往后拽,大声呼喊救命。
丛林里的动物听到了于是纷纷过来帮助小象。瓢虫、啄木鸟、长颈鹿、骆驼、大花豹等等听到了也过来帮忙。拉了很久,小象的鼻子变成一条长长的小桥,最后鳄鱼在这么多动物的拉扯下,精疲力尽,不堪一击,就松开了牙齿,重重的跌倒在地上。那些帮助小象往后拽的动物们也都摔了个四仰八叉,纷纷躺在了地上。最后小象发现自己的鼻子被拽长了,不能缩回去了。
尽管这样,它站起来发现鼻子能够勾树上很长很长枝条上的果实,可以伸进池塘去喝水,还可以用鼻子吸到的水来给自己当喷泉洗澡,甚至能把鼻子当成长长的号角吹起来,让猴子们感到害怕。顺便它还用长长的鼻子当吸管学会了游泳,赶跑可恶的蚊子以及吃到地上小小的花生。于是小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它的伙伴们,整个象群都知道了。小象的鼻子变长了。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作者是荷兰的罗伊斯.里帕根。故事是来源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丛林故事》作者鲁德亚德·吉卜林写给女儿的睡前故事《原来如此的故事》,罗伊斯·里帕根根据其中第六篇“大象为什么鼻子长”改编成新的绘本《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立体剪裁有触感的书
这是一本立体裁剪的彩色绘本。里面的内容通过画画裁剪拼贴,然后组成画面的,打开的画面是不规则有层次的,比较有立体感。还有一个长长的大拉页,能够形象地看到鼻子被拽长双方对立的这样的情况。整本书做工比较精致,采用的是厚的卡纸,每张翻开像照片,不太容易翻烂,小朋友动手触摸,比较容易感受到形状。
凡事是有得有失的
小象因为好奇,在遇到前面的动物产生到了很多的问题,得到了很多的答案这是它的收获,同时它因为好奇鳄鱼宝宝最喜欢吃什么,所以被鳄鱼夹住了鼻子,最后在好多动物的帮助下才得以解脱,然而它在在逃脱的过程中鼻子被拉长了。它付出的代价就是鼻子被拉长了,但是捡回了一条命。这件事告诉我们,探索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虽然有未知,可能是危险的,但也会让我们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故事课?数学课?社会课?怎样玩看你的想象力
这本《小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文字精炼,用不到150字,却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可以用来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做互动,可以锻炼他们很多的想象。比如说可以数数图中有多少种动物,它们都是什么?它们身上的颜色有哪些?甚至这些动物是怎么叫的?还可以让小朋友扮演一种动物,模仿一下它的行为和表情,跟其他的动物做互动。这些都可以很好的启发和引导小朋友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本《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可以变成一堂生物课,了解里边有多少种动物和动物的特性;可以变成一堂数学课,数一数里面的动物和植物有多少种,多少种颜色,形状;还可以变成一堂社会学课,理解和表演模仿动物之间是如何合作的。
好奇心害死猫?你不需要所有的问题都去做一遍,可以来翻书听故事呀。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读后感(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丛林故事》作者鲁德亚德·吉卜林写给女儿的睡前故事《原来如此的故事》深受全世界的孩子喜爱,相信很多朋友也都看过,全文由12篇引人入胜的短篇故事组成。这本书出版于1902年,已经有一百多年。罗伊斯·里帕根根据其中第六篇“大象为什么鼻子长”改编成新的绘本《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罗伊斯·里帕根改编之后的《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获奖多项国际大奖:
罗伊斯·里帕根是荷兰著名的儿童插画大师,她的作品有《超级英雄》、《倒霉先生》、《宠物当家》、《黄色大象》,作品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了。
拿到书的第一印象就是罗伊斯·里帕根的《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太高大上了,像一个漂亮的相框,黑色烫金的封面上出现了一只欢乐的小象,除了星星点点隐藏在丛林里的彩色,层层叠叠的丛林都是灰色,看起来就像一幅画。
在丛林中,有一只“好奇宝宝”一样的小象,它的小脑袋装满了问题。
它问鼹鼠:“你在地底下怎么呼吸呢?”
它问骆驼:“背着两个大包,你这样健康吗?”
它问小虫子:“你们怎么能倒立行走?”
它问长颈鹿:“呀,你的舌头怎么是蓝色的?”
它问螃蟹:“你为什么要横着走?怎么不直直地朝前走?”
它问啄木鸟:“这声音不让你头疼吗?”
最后它问鳄鱼:“什么是你的食物?”
于是鳄鱼笑着让小象凑近一点,于是天真的小象走向了鳄鱼的身边。没想到,可恶的鳄鱼张开嘴巴,想要一口吃掉小象,没想到刚好咬住了小象的鼻子。
听到小象的呼救,丛林里的动物们都来了,它们拉着小象,像拔河一样想要从鳄鱼嘴里救出小象,噢不,是小象的鼻子。
在大家的合力帮助下,小象终于得救了。
没想到,小巷的鼻子变得老长老长。
其他的大象听说这件事情后,都排队来请鳄鱼帮忙拉长鼻子。
原来这就是小象的鼻子变长的原因。
是不是很搞笑呢?
好奇心是成长的翅膀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里的这只小象是一个“好奇宝宝”,它对丛林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其实,它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十万个为什么”的小朋友嘛。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小象打破砂锅问到底,只不过这个好奇心把它引向了凶恶的鳄鱼。小象只想知道鳄鱼的食物是什么,没想到自己差点就变成了鳄鱼的食物。
小象的好奇心在它的朋友们看来,是非常没有用的东西。毕竟在他们看来,原本就存在的东西,为什么要去追根究底呢。
可是,保持好奇心对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保护好奇心,就是给孩子的成长插上了翅膀。家长朋友千万不要厌烦小朋友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否则就是无情地扼杀了孩子们宝贵的好奇心。
乐观给生活带来乐趣
当小象从鳄鱼口中脱险,发现自己鼻子变长时,并没有难过,却惊喜地发现,长鼻子太有用了。长鼻子可以去摘树上的果实,可以吸水给自己冲凉,可以驱赶蚊子,这是之前的短鼻子玩玩做不到的。
而丛林里其他的大象听到了这个消息,纷纷排队来请鳄鱼拉长鼻子,因为长鼻子太方便。当然,大象们全部都忘了,它们可是鳄鱼的午餐呀。
正是因为小象们的乐观,才能轻易就发现长鼻子的好处,而完全无视了被鳄鱼吃掉的危险。虽然有时候这样的乐观有点危险,但是拥有长鼻子才是最重要的。
不就是这种“摔倒了趴地上躺会儿”的傻劲才可爱嘛!
我以前看过的绘本,一般都是全彩或者黑白,然而《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却是在黑白的背景里,主角用了彩色。这样颜色的对比冲突,就突出了画面中的主角,每次打开绘本,最先吸引到我的就是这只蓝色的小象。特别是当小象的鼻子被鳄鱼咬住,大家都来帮忙时,所有的动物都变成了彩色,那一刻,整个画面都亮了。
这种颜色明暗的对比,可以让小朋友在看绘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我在看绘本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藏在暗处的动物们找出来。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隐藏在暗处的动物,随着故事的发展,表情也是不同的。
一般好绘本没有唯一的标准,但是却一定有个好故事。好故事并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让你去思考。而孩子们在《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里除了获取乐趣,还能从这只小象身上学习到,保持好奇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读后感(四)
文/夏天
我看到一本童书,爱不释手。
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想把它裱个框,装起来。
你看,作者是不是故意这样——将封面设计成了相框的样子,黑底色,金边框,搭配着 镂空剪影的图画。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封面及剪影效果
再仔细一看,封面的曲线框,竟然是小象的鼻子,而另一端在鳄鱼的嘴里,这个设计也挺有趣!
翻开相框似的封面,犹如开启一扇神奇的门,第一眼就看到蓝色小象步履轻盈的走在木头上。像极了一个电影镜头,配着欢快的音乐带我们进入小象的世界。
而事实也真的如此,内页中的剪纸让图画变得立体起来,也有了代入感,仿佛我们就在小象身旁,看这个宝宝在做什么。
哦,原来,小象是个好奇宝宝,喜欢问问题。
它遇到鼹鼠,问:“你在地底下怎么呼吸?”
它遇到骆驼,问:“背着两个大包,你这样健康吗?”
它遇到啄木鸟,问:“这声音不让你头疼吗?”......
小象遇到鼹鼠
小象遇到骆驼
小象遇到啄木鸟
这些问题,看看“当事人”的反应就知道,有点尴尬。
这像不像我们的孩子,经常问这问那,问得人头大。
“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有时让我们抓狂——怎么那么多问题;有时因为自己回答不上来而恼火。
但,提问对于孩子来说终归是好事,这说明他在思考。
我想起前几天,给两岁半的儿子读《儿童百科全书》,说到了火山会喷发出像火一样的东西(为了便于小孩子理解)。
而《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的绘本,给了孩子更多提问的角度,恰恰符合孩子爱探索,有好奇心的天性。
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猫咪走路为什么没有声音?”......
由此,可以编出很多脑洞大开的故事。孩子如果大一点,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找到正确的答案,引发孩子了解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动力。而这些,便是一本提问之书的价值所在。
哦,对了,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说到底还是小象太有好奇心了。后来,小象好奇的问鳄鱼:“你喜欢吃什么食物?”
鳄鱼要小象靠近一些就告诉它,谁料鳄鱼竟然突然咬住了小象的鼻子。围观的小动物都下来帮助小象,拉扯鳄鱼。鳄鱼被扯断了才松口,但小象的鼻子却变长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好笑,佩服作者的脑洞。现在再看封面,发现这里已经揭晓了答案,只是当时并未多想。
当然,除了提问、编故事,我们还可以和孩子做些别的。
1、 和孩子找动物
小象遇到鳄鱼前,每页都会出现一种小动物,它是彩色的。其他的小动物都是黑白的,可以和孩子找每一页的小动物。尤其,有的小动物出现在树洞里,等着孩子去发现。
2、引导孩子观察细节
3、告诉孩子如何积极看待问题
小象的鼻子变长后,它并不接受这个变化。但当它发现长鼻子能够到树上的果子、能向身上喷水、能驱赶蚊虫…..有这么多好处时,它欣然接受了鼻子长的事实。并且,它的同伴们也都赶来找鳄鱼拉长鼻子……
小象的变化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动物版,当孩子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说这句话他不一定能理解,但当我们用小象鼻子变长的事情讲给孩子的时候,他更能理解,积极的看待出现的问题对自己的影响。这就是绘本的魅力——用孩子的语言,告诉孩子如何生活的更美好。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这本绘本让人爱不释手,源于图画与设计的艺术之美。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审美要从小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花费很多金钱和时间,观看美术展览等,也可以选择绘本这种高性价比的方式。
色彩:这本书的色彩搭配是孩子们喜欢的,每页出现的动物主角颜色鲜艳亮丽,但又因单一色块,显得清新醒目,一下子从黑白色的背景中凸显出来,对比明显。
光影:随着小象不停发问,森林中树木的颜色由浅变深,光影的变化说明小象因为太过好奇,向森林深处走去,也似乎预示着小象在走向危险。
质感:每页的黑白背景,有照片的质感,加上剪影镂空的效果,整本绘本都像在看一部高清的动画电影。通过看美的绘本,孩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逐渐学会分辨出哪些是美的,并不亚于艺术展,而且孩子在家就可以接触到。
没想到这本书我和孩子都非常喜爱。孩子让我连着读了3遍,后来自己又看了会。
我便禁不住去了解作者是谁。
原来图画是荷兰非常著名的童书插画家罗伊斯·里帕根。
她从小在农场中长大,与动物为伴,所以很多绘本也是以动物为主角,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
凭借超强的设计能力,独特的插画风格,她的作品已斩获多次国际大奖。
让人欣喜的是她的书几乎所有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了。
我想接下来,我会找她其他的绘本看。
当然,这并不妨碍《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成为我眼中最美的绘本。
图画作者 罗伊斯·里帕根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读后感(五)
30年代末,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因为在原子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而获得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回忆童年时,他说:“我母亲在无意间把我变成了科学家。”因为几乎每位住在布鲁克林的犹太教母亲都会在孩子放学后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但他母亲不是,她会问:“小伊西多,你今天问了好问题么?”就是这点不同,也就是问好问题让拉比变成了科学家。
小时候我们爱提问题是因为对世界报有好奇,长大后我们提出问题是因为敢于质疑,好奇是孩子们打开世界的第一把钥匙,质疑是成人探索世界的有效工具,而长大后质疑的胆识和能力就来自于小时候喜爱提问的个性和习惯,也许伊西多的妈妈正是领悟到这一点所以才总是问儿子“你今天问了好问题么?”。
和小伊西多一样,有一只蓝色的小象也总爱问很多问题,在《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这本书中,小象成为所有“好奇宝宝”的形象代表: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满脸问号的看着你,期待着问题的答案。
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为他的小女儿约瑟芬创作了童话故事书:《原来如此的故事》,在书中吉卜林以幽默风趣、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讲述了神话创世以及万物缘起。
全书由12个小故事组成,比如犀牛皮为什么有褶皱?豹子皮为什么有斑点?猫儿为什么总是独行?第一封信是怎样写出的?字母表是怎样造出来的?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就是荷兰著名儿童插画大师罗伊斯·里帕根根据其中一则故事改编而成。
故事中的小象是典型的好奇宝宝,他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疑问。他好奇鼹鼠在地下怎么呼吸?小甲虫能不能倒立行走?长颈鹿长颈鹿的舌头为什么是蓝色的?螃蟹为什么总是横着走?直到他遇见了一条绿色的大鳄鱼,被一口咬住了鼻子,于是大家一起来拯救小象,最后营救成功,而小象也收获了一根前所未有的长鼻子。
这本《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一经面世就成功斩获了多项大奖:
★ 2018年全球插画奖入围(Honorary Mention winner of the Global Illustration Award 2018)
★ 2016年欧洲设计奖银奖(Winner of the Silver European Design Award 2016)
★ 香港印制大奖(First place at the Hong Kong Print Awards)
★ 2016年金风车插画奖优秀奖
这本书能够成为奖项收割机并不只是因为优秀的内容,精致新颖的艺术设计更胜一筹,艺术和故事的完美结合给小朋友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
1、 独特的镂空设计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两个孩子都都惊喜得跳了起来,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封面,与其说是封面,不如说是一个精美的相框。
相框里的镂空剪纸层层叠叠,遮遮掩掩,由近及远,通过丰富的层次和大量的细节添加,将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微缩森林世界赫然展现出来,既新颖又震撼,让孩子们爱不释手。
2、 高超的色彩运用
作为插图大师,罗伊斯·里帕根将色彩玩转的游刃有余。
他知道镂空设计的优点在于立体的视觉感受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缺点在于容易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可能读着读着就被一片漂亮的树叶或者丛林后隐藏的一双眼睛给吸引走了。如何在既不影响专注力的情形下,又能使画面更富有表现力呢?
聪明的里帕根打起了色彩的主意。当小象遇到鼹鼠的时候,小象和晏鼠被涂上鲜艳的色彩,而场景中其余事物一概被处理成黑白灰,由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角色的主导地位,瞬间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当大家一起帮助小象脱离鳄鱼的大嘴巴时,里帕根又大方的给所有动物都穿上了花衣服:蓝色的大象,金底黑斑的花豹,黄橙橙的长颈鹿、红彤彤的大螃蟹、黑毛红脸的瘦猴子……颜色像突然炸开来一样,乱糟糟、晕乎乎,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里帕根以色彩为载体,传递出多样的信息,或是美观画面,或是渲染氛围、或是聚焦主题,而处于视觉敏感期的孩子能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和学习色彩的力量,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
3、神奇的模切投影
茂密的灌木、叶缘整齐的倒刺、小路上的碎石、树枝上的果实等等都是首先通过模切技术切割出模型,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粘贴出场景画面,再利用光影效果投射出生动的立体感。
尤其是小象最后用长鼻子喷出水花洗澡的时候,每一道水花都用模切投影的方法制作粘贴,我儿子看到这里就不断用小手搓那水花,总以为那是能扣下来的纸片儿。
美国凯迪克绘本大奖评选优秀绘本的标准中,头一条就是“是否使用优秀的艺术技巧?”。艺术技巧除了最基本的绘画,剪纸,拓印,折纸、雕刻、摄影等等都可以作为绘本创作的源泉。因为不同的艺术技巧会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孩子会在差异中逐渐体会艺术的力量,找到自我表达的渠道。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通篇不过150个字,几乎全部都是小象的问题,因为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多提问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议题。
“提问”是一个对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之后产生质疑,进而提出疑问的过程。因此有提问就有思考,而思考就是锻炼大脑最直接的方法。研究表明,喜欢提问的孩子大脑更灵活,思维更敏捷,这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大脑经常锻炼的结果。
现在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质疑精神。比如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升旗仪式上,李同学做升旗演讲时就对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提出了问题;福州12345网站上一位中学生就初高中强制统一发型提出了质疑。这些以往难得一见的事件现在被频频曝出,说明学生的质疑精神正在崛起,教师家长和社会也更加开放和包容。
其实我们很早就已经具备质疑的能力了。小时候,我们会问为什么太阳那么亮?为什么天空那么蓝?为什么公鸡不会飞?我们都和小象一样是好奇宝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宝宝会逐渐被制度、框架和权威塑造成只会听讲不会提问的好学生。
1、首先父母要营造开放的提问环境。
这个故事并没有交代小象的父母、老师和朋友,小象是以单独的角色出现在故事中,因而他可以自由自在的提各种荒诞可笑的问题而不受到嘲笑和责难。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营造这样自由开放的环境:允许孩子提问,不拿借口搪塞。绝不要说“这不是你该问的问题。” “你有空在这问,不如多看一本书。” “这个问题不需要你关心。” “没有为什么,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2、其次父母要学会机智答题。
很多孩子提出问题以后就会追着父母要答案,但孩子的问题大多刁钻古怪,很难给出一本正经的答案,为了不让孩子失望,父母们需要一点机智。
● 幽默作答
幽默是应对一切的法宝。比如吉卜林所在《原来如此的故事》中就对很多看似荒诞的问题作出幽默的解答。
犀牛皮为什么有褶皱?因为沾了蛋糕屑呀。豹子皮为什么有斑点?因为有埃塞俄比亚人的指头印呀。小象宝宝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是被鳄鱼拖出来的。
有的家长担心这样幽默的作答会误导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其实幽默和知识并不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会对事物产生正确的认知,而幽默带来的情绪效应会让孩子对提问这件事留下积极的印象,这比正确答案更为重要。
● 以问题回答问题
有一次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人的屁股是两半儿呢?” 我顿时傻了眼,转而灵机一动反问他:“如果屁股不是两半而是一整块儿的话,会怎么样啊?”他立马大叫一声:“那就拉不出粑粑啦!” 然后自己嘿嘿的笑了一个下午。
有时候当我们无法给出正面解答时,可以用反问的方式把孩子引入另一条思考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孩子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 提供其他解答途径,鼓励自主解决
家长很容易掉入解救陷阱,认为替孩子解决问题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都会第1个站出来充当扫清障碍的角色。
比如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提供多样解决途径或建议,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网络搜寻、图书馆查阅或者直接询问专业人士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既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又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和压力。
记住,孩子们不需要全能的家长,他们更需要能和自己共同成长的家长。
那么你现在知道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了么?不知道的话就多问几个问题吧!比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更需要让自己对这个世界仍然保持好奇。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读后感(六)
原文阅读
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丛林故事》作者鲁德亚德·吉卜林写给女儿的睡前故事《原来如此的故事》一经出版便得到了读者的喜爱。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至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荷兰著名儿童插画大师罗伊斯·里帕根根据第六篇《大象为什么鼻子长》改编了全新的绘本《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在这本书中,作者将4500字的故事缩减为150个字,除了简单的对话,没有更多的文字。
插画家罗伊斯·里帕根的作品画风以欢快、执着著称,她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畅销多国。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因其精妙的设计、强烈的艺术技巧,博得了多项国际插画设计大奖:
这本书适合孩童阅读,也适合作为礼物赠送。优秀的绘本总能在阅读之后回味无穷。
书籍设计感很强
拿到这本书时,映入眼帘的是镂空剪影、相框设计,你永远不知道同一种形状之后的背面是怎样的设计构造。
书籍翻到后面,你会看到这本书的设计不再是直接的绘画,而是拼贴、剪纸、绘画等的结合,立体、质感、活灵活现、非常可爱,符合整个森林动物的调调。
翻开书籍,每一个主题对话的时候,只有故事的主角是色彩鲜明的,其他小动物以及森林都是黑灰为主的颜色,直到所有的小伙伴前来帮助小象时,所有的动物全部都被赋予了色彩。不同的场景下,小动物的表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色彩的变化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这也是大人阅读时常常容易忽略掉的一点。
保持好奇心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
如何让孩子保持正确的好奇心?我们先来看看150字后的故事。
很久以前,小象的鼻子没有这么长,后来变长完全是因为好奇宝宝小象的举动。
小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是有很多问题去问小伙伴。
他问鼹鼠:你在地底下怎么呼吸?
他问骆驼:你背着两个大包,这样健康吗?
他问长颈鹿:你的舌头为什么是蓝色的?
问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
...
后来,遇见鳄鱼,他好奇的问道:“什么是你最喜欢吃的食物?”
我们都知道鳄鱼是肉食性动物,遇到小象这等美味自然不想放过。
狡猾的鳄鱼面露诡异的笑容,回答:“你真想知道,那就再靠近一点。”
呆萌的小象果真朝着鳄鱼的方向靠过去,谁知鳄鱼用他那长长的嘴巴一把咬住了小象的鼻子,小象连忙喊到:救命啊!
森林里的小伙伴全部赶了过来(所有动物的颜色都变得鲜艳起来),一部分帮助小象,一部分拽鳄鱼,尝试将两人分开,小象的鼻子被扯长。
小象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这里的好奇心指的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发掘身边的不同,但答案的寻找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作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方法或者寻找答案的技能,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换一种角度看问题
小象的鼻子变长之后,摸着自己已经变化的鼻子,小象很懊恼,在地上打滚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后来他发现长鼻子可以够到树上的水果,可以戏水,可以轻松游泳,他感叹道“也没有那么差劲嘛,长鼻子超有用”。
于是所有的小象排着队前来找鳄鱼帮忙。
生活中小朋友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时候事情没有按照既定的模式发展,孩子可能会出现沮丧等状况,家长应该及时疏导,提前引导孩子,凡事多角度看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同大家耳熟能详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多角度看问题会有意想不同的收获。
看到这样一句话:好的绘本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 绘本最值得强调的就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优秀的绘本总能在细节处见分晓,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多元化发展。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读后感(七)
1907年凭借作品《基姆》,鲁德亚德·吉卜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他拥有“细致的观察、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
在此之前,鲁德亚德·吉卜林已经写了很多故事。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正是他的一个经典故事的特别改编版。这本书就是《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原作名叫做《How the Elephant Got His Trunk》。创作至今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了,有多个故事集收录了这个可爱的故事。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
评价人数不足
[荷] 罗伊斯·里帕根 / 2019 /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如果是为了看故事,我们直接看原作好了,鲁德亚德·吉卜林出过好多书呢,但这个改编版之所以特别推荐,除了因为是后浪的书之外,最重要的是它的改编方式太特别了。
荷兰著名儿童插画大师罗伊斯·里帕根,将这个大约4500字的故事缩减为约150个字(之前一条微博的限制是140个字,你可以试着用这一数字来缩写一个故事)。除了前半部分的对话之外,你再看不到更多文字,所有省掉的字都变成了精彩的图画。
罗伊斯·里帕根让整个故事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气息。
她高超的艺术技巧,打动了很多人,因此这本书揽获了多项国际插画设计大奖:
那么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1.镂空剪影营造神秘感、层次感和无与伦比的光影效果。
这本书的封面本身就是“破”的,相框设计,内文前面的部分借鉴了剪影艺术,读者可以直接看到影影绰绰的“森林”,给人感觉像埋藏了很多秘密,让读者充满期待。
还没有仔细看书,就让人感受到了森林的层层叠叠。故事发生地的层次感,以逼真的视觉化的形式展示在了人们眼前。这本书的独特因此而一目了然。
不过展现它的精美并不容易,这需要捧在手里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翻书刹那页面抖动产生的细微光影效果,更令人爱不释手。
2.采用剪纸+绘画+拼贴+实拍的独特方式来讲故事。
这样非直接手绘的方式,让整本书显示出很不一样的质感。
无论是动物,还是背景里的植物,甚至土地和水池都是剪纸剪出来的。
在剪纸作品上作者用绘画来丰富细节:象鼻的褶皱,树叶的脉络,猎豹的花斑,鳄鱼的皮纹,小草的阴影和水的波纹等等,是画出来的。
接着就是各种有趣的拼贴,动植物并不是一个整体的,而是由一些小元素块组成的,动物的五官、四肢、翅膀等等都是几块元素拼贴而成,尤其是眼睛,大部分眼睛均由大块的眼白加两个黑点组成,看起来特别可爱。
最后神态各异的动物,各具特色的植物根据剧情被组合在了一个白板上,作者将它们平拍下来,这就是我们在书上看到的样子。
3.巧妙运用色彩,令故事的焦点更集中。
为了让整本书充满戏剧性,作者除了设置了夸张可爱的造型之外,他还利用颜色的力量。
每一个跨页里的主角,被单独上了色。蓝色的小象与粉爪鼹鼠、橙色骆驼、黑点红瓢虫、蓝舌黄黑斑纹长颈鹿、红色螃蟹、黄嘴红翎啄木鸟还有绿色鳄鱼,组成了前半本的对应关系,而其他的动植物都是黑白灰色作为背景。这样一来,读者一眼就能看到一场又一场的对角戏。
而在后半部分,剧情进入高潮以后,除了植物还是黑白灰之外,所有动物们都有了颜色。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别开生面,渐入佳境。
4.随“形”所欲,因地制宜利用纸张特性。
利用步骤1和3中提及的镂空技术及色彩,艺术家创造出具有游戏性的情节,不翻开前面那一页,你看不到被上色的是什么动物。通过露出的带颜色的局部,来猜一猜后面的动物是谁,让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趣味。
这些视觉线索,与剧情高度相关,引导我们关注故事主体。但正是这些设置也正好提醒我们关注背景中那些同样藏起来的动物朋友。
在故事的后半程,大跨页的部分是全书的高潮,热闹而人物繁多的场面,却并不凌乱。利用折页的过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我们似乎感受到了被拉长的时间。
5.用表情和动作直接传递情感。
开始背景中的小动物表情是好奇,它们甚至有点冷漠,各司其职,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随着小象与鳄鱼的见面,旁观的动物开始吃惊,并且有点担心,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张大嘴巴,而且动作也比之前更戒备。
等到小象被咬住的时候,大家惊呆了,捂着嘴巴瞪大眼睛,仿佛在说:吓死个人!等到拉架时,大家一个个都十分愤怒!等到事儿结束后,大家看着小象,又显得有点无奈。而等一切安静下来以后,所有动物的表情又跟最开始差不多了。
活灵活现,精彩绝伦。
读到这里,你差不多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小小的书能打动那么多专业评委了吧。
这故事的亮点在最后,具体怎么样,就给大家留个悬念吧。总之,出其不意的结局,令人捧腹,发人深省。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精彩,加上如此艺术的改编,让这本书脱颖而出。
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原作中,那只好奇满满的小象,经常被人踢来踢去。而在这本《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中,它的运气要好得多。虽然有人声称好奇会害死猫,但也不得不承认,好奇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愿这本艺术气息浓厚的精彩故事,能随时提醒你对生活保持好奇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