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讲述了一位神秘的杀手,他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灵魂离体。通过灵魂离体,他可以在不同的身体中穿梭,实施完美的犯罪。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充满了悬疑和惊悚,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狡猾和勇敢所折服。
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一篇
窃以为谋杀、犯罪、推理,存不存在无所谓。
如果再加入一些BL和莉莉的情节,再加入一些若有若无的情爱描写,出版社再加大宣传,将其包装成为“横行日本的女性爱恨大作”,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么好的题材和想法。写成小众的推理小说浪费了!
1/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二篇
忘了书名了,反正是岛田杀人事件里的一件,也是通过暗藏听凶手说话,来破案的,那个好在近似诱供,这个完全是两个凶手自己从头把案件复述一遍==有些牵强,
像他以往的风格制造了诡异的气氛,但诡计太平庸,巧合也太多,倒是对社会问题造成人性的扭曲有了一定的描写,
通过这些推理小说了解不少日本的情况,呵呵
2/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三篇
这本书我在书店地板上坐了2个小时就看完了,实在看的晕晕乎乎,两个女人、一个男人,闺蜜之间的嫉妒心和无尽的欲望成了这本书运用的诡计。诡计乏善可陈,跟踪男最后给出的答案让读者感到相当牵强,这是岛田作品经常出现的问题。
总结:凡是出现2个女主角二人转的岛田作品,吉敷基本成背景.......
3/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四篇
如果仅仅是闺蜜互相妒忌,绝对走不动不惜杀死对方的地步,一定有更深刻的伤害存在,但作者没有挖掘到,明明已经撕开了伤口,但没见到骨头,非常可惜;吉敷竹史可有可无;故弄玄虚太多:吉敷竹史和杜夫一面之缘,杜夫和醉鬼一面之缘;洗衣工出场太突兀,没有半分伏笔;津本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警察应该调查了津本治吧,这是这起诡计的终极核心人物,但是这个人物只是个道具,完全没有立场,从他的角度更能让挖掘阳子和辉子的心理深度……总之,男人写闺蜜戏还没见过写的过瘾的,天生不擅长吧。
4/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五篇
故事的结构太散了,前部和中端没啥关联,到最后,才使劲地吐出他们之间的关联,像是很刻意样。为了使之成为推理而推理。
书的中间段大量描写了两个女人之间的对话和心理,挺琐碎的,也不知与案件有无关联,有看不下去的感觉。直到最后才通上电,这样的写法,也让人感觉分裂。最后一段,居然说阳子是人格分裂。这点还蛮莫名的。
第一次看岛田的小说,有些失望,也许这本不是最好的,下次看看别的吧。
5/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六篇
和高山杀人行那个是完全同一个诡计嘛。
不知道两个故事谁先谁后,但是这个好像要成熟一些,而且也更像岛田的风格。
小说中的辉子我觉得比阳子更不正常,开始的时候她像个受虐狂,后来她果然是个受虐狂,难怪阳子就吃定她了。
读高山行那本的时候,我就奇怪,日本人是都有脸盲症吗?穿同样的衣服就能混认,高山行里的两个女人好歹都还戴个墨镜什么,这本里果然都是脸盲症了,面对面都能不知道谁是谁。还是他们只认衣裳不认人,看见个狐皮大衣就懵得顾不上看脸。
我还是比较欣赏斜屋犯罪,真是绝顶的智慧啊,虽然其实我也没太看明白那个屋子到底啥样。
6/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七篇
我原以为我幸运,找到了一般合集里没有的单行本,2/2和灵魂离体,看完这两部我才知道,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幸——才看了多少本岛田啊,就连看到了他两部渣作——怪不得这几部渣作都不收录到合集里。
2/2也就算了,灵魂离体事件实在是让我无力吐槽,看了大半集,都没看出要讲什么,没有一点推理小说的样子,倒像伦理剧本,尽是家庭妇女在扯淡。对女性心理的着墨及以女性为第一人称的写法,大师是想表现自己对女人心的了解深度吗?后边案子出来了,也没怎么推理,没多少字后,结果就出来了。
还有了,你好好一个本格推理大师,不写本格,要去写社会派,又写得不四像的,实在是失败中的失败。
7/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八篇
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曾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同时我又是一个“标题党”,看到《灵魂立体杀人事件》特地从图书馆借来看。失望。 第二章、第三章全部都在描写辉子和阳子两个女人之间的小心思,全书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辉子对中学同学津本治多年的暗恋。过于繁琐,篇幅太多。尤其是辉子和阳子两个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让人读到心生厌烦。 警察的用处几乎没有展现,尤其是杀人手法是有凶手自己说出来,警察只是起了一个记录证据的作用。
但亦有出彩的地方,辉子在被阳子暗算,精神恍惚在岸边被害一段描写很有感觉。作者对于两个女人的心思描写也很细致,最后辉子和丈夫之间的对话也显现出社会的现实问题。
8/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九篇
描写女人之间的心理战争还是有点意思的,整本书的重点放在了在惺惺相惜和嫉妒不满之间寻求平衡的友情上,能影射到很多闺蜜之间的关系啊~到书尾女主和丈夫之间的争论以及女主和闺蜜孩子的电话给整个故事提色不少。
吉敷存在感极低,干吗要把这种渣故事安在吉敷身上啊!作为推理小说的剧情展开太少,二三四三章基本上全是第一人称的心理描写,到后期心理描写也十分混乱,让人有赶紧读完就完的拖沓感。第五章案情揭底得莫名其妙,突然间凶手就自白了,吉敷就破案了,转换得太快让人感觉草草了事。
另外说说诡计,两个人穿着一样的衣服一整条街的人就全认混了,整条街的人都是近视吗!最终凶手因为害怕鬼魂而招认,这是少年包青天吗!作为一本推理小说来说,不能算佳作。
9/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十篇
跟高山杀人行是一个模子,当事人都迷迷糊糊的跟精神分裂了似得,看的读者都觉得精神分裂了,然后事实结果却是...这样的!
自己生活的状态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不必要羡慕他人,要知足常乐,一家人一起努力,自尊自爱,相互肯定,相互支持,构建一个温馨的家庭是件美好的事情,万一有别的人或者别的事插足自己的圈子,确实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
女人啊,还是少在外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家庭,不要让人对自己的老公,孩子,家人评头论足,多多少少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谐是福。
自甘堕落,依靠他人,就难得过上自己满意的充实的生活,自己奋斗,一步一步接近自己可实现的目标,心态自然也比较会积极向上 。
这不小说是日本女人的悲剧 !
10/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十一篇
大概是因为吉敷一直在打酱油的缘故,作案过程也是由凶手口述,所以读完感觉完全不像推理小说,更像是在批判家庭关系和社会现象。
没想到岛田将女人之间的战争和心理动向揣摩得如此到位,辉子与阳子竭力维持得微妙的平衡感想必能引起许多读者共鸣,文中特意强调的“LV包”、“青狐皮大衣”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
全书精华和高潮并非在解密,而在最后借森冈夫妇之口,揭露时代动荡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尴尬之处和社会价值观的堕落腐朽。 凶手及受害人在不觉间都变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但退一步说,腐朽的价值观和畸形的家庭关系或许是悲剧的源头,但悲剧本身并不是由这二者引起的,完全将责任推到大背景头上还是有失偏颇,凶手自身存在的性格缺陷和在犯罪后妄图逃脱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才接连给他人造成不幸。无论身处哪个年代什么样的环境,无视自身的过错,将不幸的缘由完全推至旁人身上,实在是有失正道。
成书年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距今已有近三十年,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现象,其中对社会价值和女性地位的讨论对当代中国也不乏一定的现实意义。
11/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十二篇
男人交朋友一般话不投机半句多,女人不这样,女人本质上是不能忍受孤独的,她必须得聊天,女人的“交流”需要更像是一种生理需要。“闺蜜”这概念在女人字典里到底什么意思很少有男人能懂,岛田能懂,这和男人说的“朋友”“哥们”完全不是一回事,两个女人可以煲电话粥煲十年,互相却是一种相恨相杀的关系,说到底,很多人并不需要真实的亲密关系。
有时候我觉着,这些推理作家要是他们写着写着忽然一拐弯,说这本我不写成推理了,我写个四不像给你看看,岂不更让读者跌破眼镜,大呼过瘾?
前四章完全可以不把它当推理小说看,就写两个女人的关系,娓娓道来,生动有趣,令人坐立不安~~后边开始破案子了反倒没意思了,岛田写得也着急忙慌的,明显他自己对破案也不感兴趣,没什么可破的,事先想好了的本来就没什么可破的嘛(推理小说的本质)~~破完以后,岛田意犹未尽,又饶了一段“文学”,对被害人这个中产阶级女性,也就是他的读者,假装很同情的样子~~
岛田能以第一人称写女性,写女人之间的关系,写得这么丝丝入扣,这个男人他了解女人啊~他一点也不厌女,他对女性的了解真是这本小说了不起,这本小说真厉害!
岛田这个家伙绝对能跟女人像女人一样聊天。
这本完全改变了我对岛田的看法,主要是一点也不“本格”,豆瓣打分低是因为从推理角度说智商不高,我就喜欢看智商低的~~
写女人的推理小说,排行榜,目前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是阿婆《死亡约会》,另一本就是这本~~
12/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十三篇
对书名的解释是杀人手法是伪装成被害者杀人和自杀,“自杀”是目的,“杀人”是意外。其次展现出来的灵魂离体是被害者醉酒后恍恍惚惚的状态,真实和虚构混在一起把自己给搞懵了,也把我搞懵了。书的内容是很吸引我的,从受害者辉子的视觉看着整个事件,跟着她一起走知道她应该是无辜的但就是没办法证明,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故事中很想知道事实的真相。最后整个故事串联起来恍然大悟,又感悟人性的丑陋。
很多侦探故事最后留给大家的都是对人性的唏嘘。这本书描述的对友情和家庭方面的疑问比较多。阳子和辉子间的友情到底算什么,辉子丈夫对辉子的态度是社会造成的还是他自己的问题。书中一直以辉子角度看待阳子这个女性有多糟糕,作为一个妻子不支持鼓励丈夫,作为一个母亲不照顾儿子,作为朋友只会索取不懂回报。阳子这么糟糕为什么辉子又要一直跟她在一起?无法离开怕寂寞或许只是借口,一段关系的维持一定是互惠互利或惺惺相惜的,这个具体也无法从书中给予的信息回答出来。
家庭问题是双方的问题。现在来说婚姻已经比以往自由,可以自己选择做决定。婚姻也不像工作,不工作就没法活下去,因此即使自己不喜欢还得逼迫自己做下去。婚姻的话倒宽松得多,不婚或离婚已经不是世间不容或会威胁到自身生存的事了。这种情况下找到自己心甘情愿的对象是更具价值的吧,毕竟一生都要跟对方朝夕相对呢。特别是对于一直处于劣势的女性,能获得决定权是我们更重视的条件啊。
回到书中,情节不复杂,虽然最后破解方法是凶手自曝这么随便的形式,但不影响整个过程的阅读爽感(不,其实看到这种熟人作案家人不体贴社会处处藏有私欲偏见还是让人很不爽的)。但作者写了很多点,显得主次不分剧情稍乱,还有纯粹想看推理破案的可能会失望,很烦女性那种剪不断理还乱以感情为生的男性也可能会失望。我个人来说作为休闲放松的书还是不错的选择。
13/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十四篇
庆祝!吉敷系列渣作三连发终于凑齐
其实看完这部《灵魂离体杀人事件》之后,应该开瓶茅台庆祝一下。继岛田老师的为了吉敷出场而精心创作的分数三连发(1/60、7/8、2/3)之后,终于吉敷系列渣作三连发也全部凑齐(2/2、Y之构造及这部)。
小说开始部分提到了一件杀人案之后,马上转入到两个女人的心理战争上面去了,以至于上半部小说读起来波澜不惊,可到了下半部在女角去会见昔日的情人之后,案情却变化得太快。根本还没有摸清怎么回事呢,案件过程就完了。同时,案件解决得也过快,吉敷虽然出场,却像走过场一样露个脸,而且作案过程竟然是凶手自白(那还要你吉敷出场做甚?)。读起来感觉就是整体节奏失调。即使小说中扯上神叨叨的灵魂离体,也没法挽回劣势,却让小说读来感觉更加坑爹。
全文读完,感觉极其坑爹。似乎岛田老师为了向脑科学这一块“神的领域”进发,以至于多部小说里的人物大脑好像都有问题(要么就是神经错乱)。不止如此,日本人好像都是脸盲,只要身形差不多,再穿件相似的衣服,基本上就可以将之认定是同一个人。——对于这种诡计,岛田老师还真是百用不厌啊。或许这是继脑子有病、荡绳之后,岛田老师最爱的三种方法之一吧。
因此,以至于读完了这部小说之后,个人感觉怎么这么倒霉,竟然花了两本书的钱看了同一个故事。这部小说完全是***那本书的翻版。虽然说抄袭别人不对,但也不能自我复制啊。难道认为这么好的情节用在非系列上可惜了,就拿过来用在吉敷系列上吗?岛田老师你还真够偏心的。
在《奇想》之前发表的这部小说实在烂得可以,似乎岛田老师在为《奇想》中吉敷华丽的出场在憋大招,以至于把这部小说憋成了二级残废。(还是说岛田老师偷懒了,把这部小说写了一半写成烂尾了?)原本这段时期的吉敷系列是要讨论日本国民的劣根性的,结果小说写完让人印象不够深刻,竟然成就了渣作三连发。这部小说最后一部分女猪脚和她丈夫之间的对话及背后的社会批判让人印象深刻,算是稍稍挽回了一点失分。
不过,这部小说倒是有可取之处,就是那种无休止的女人战争以及女性心理的把握。岛田在很多部小说中都展现出这一神奇的技能,竟然把女性心理描绘的如此真实。像7/8、水晶特快、卖毒的女人、1/2、搜索杀人来电等女人之间的战争,还有犬坊里美的冒险、泪流不止、X之门等女性的性心理等,都有详尽的描写。不得不肯定,岛田老师您的爱好果然是我们这些屁民们所难及之万一,衷心拜服。
14/15页灵魂离体杀人事件读后感第十五篇
撇开有些离奇并且存在Bug的案件发展过程,岛田大神探讨了女性之间相处关系和人在这物质的世界所应追求的东西。如果以本格小说来论,这或许不是上佳之作,但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岛田把浓重的笔墨放在对女性内心深处的探寻,进而对人性的复杂性作了注解,可谓精细入微了。
对于女人之间的龃龉,一般男人是没有兴趣,也不屑去了解的。那些火遍大江四海的宫斗剧,让女性观众如痴如醉,气血贲张,仿佛自己就身处“刀光剑影”的后宫中,大呼过瘾。而男人则觉得莫名其妙,在男人的世界里,在背后捅刀子,耍阴谋伎俩,尔虞我诈是不耻的。而同性之间的关系,男性要么誓同生死,要么管宁割席,绝不会出现什么塑料姐妹花之类的朋友存在现象。但像小说里的辉子和阳子这样貌似闺蜜,却一生都在攀比竞争的女性关系还真不少见。岛田认为是时代、社会以及孩提时代的遭遇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对女性正常的心理发展造成扭曲。笔者着重谈一下父母的影响,尤其是母亲本身作为女性个体对女孩成长的导向性。大部分情况底下,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就是女孩的行为举止、价值观和母亲所表现出的女性形象如出一辙。近日吃饭碰到邻桌一对母女,小姑娘也就初中生模样,长得挺好看;而这母亲却胖的像只河马,一举一动气势恢宏。手上戴着数个戒指,粗粗手指上的横肉直欲爆裂而出。这样一对母女,又是在无聊吃饭的间隙,实在是很好的观察对象。然而接下去这对母女的谈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主要的是那小姑娘的话:“我想买这双5000块的鞋已经很久了,某某某男朋友给她送了双,但她家里是吃低保的,就是穿戴上奢侈品,也是满身寒酸气。”接着闷声喝汤的“河马”从腹腔里憋出一个霸气的“好”,声若洪钟,吓得我筷子都要掉了。我实在不敢相信从一个那么可爱的初中女生口中,听到如此言语,满含着铜臭味、攀比和蔑视贫穷的观念。这样的价值观绝对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而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品性最大的因素。
而一旦成为了上述的空洞皮囊,结合女性本身善妒,又及其敏感的特性,在柔弱的外表下,需要有某些东西来支撑起身上这副虚空的架子。除去要花费无数化妆品来折腾自己的脸,丈夫、孩子、财富无一不成了她们用来防卫和攻击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浅薄的虚荣心。于是,阳子和辉子这样的女性,就不断涌现。前不久,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的一番话引起了轩然大波,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中国女生找男人的标准是必须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如果说所有的女生都说中国男人就是要他赚钱,至于说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的中国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是赚钱很多的男人,这正是现在中国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在女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这个话是不太严谨的,因为把国家兴亡的责任都推到女性身上,而男性全身而退,显得中国男性特别软弱无用。但是光把俞老师关于女性价值观的堕落这看法择出来,是值得去思考的。现在中国女性的价值观两级分化的很严重,一种是完全物质化,只要能获得物质层面的提高,不惜利用一切女性的青春资本来换取男性的“注资”;另一种是完全的独立,追求女性依靠自身努力实现价值,巾帼不让须眉。当然,其余的就介于这二者之间。所谓的堕落,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拜金主义,如按上述价值观来区分,那么就是低俗的拜金主义和过激的拜金主义。就连前几年涌现的虚伪的文艺女青年(比较不文明的称法诸位也心知肚明)现在好像都消声灭迹,似乎觉得连表面功夫的遮掩也没有必要了,赤裸裸的向着金钱而去了。没有房子,票子,车子,你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她也不屑一顾。还是按岛田的话来说,这是时代、社会和教育造成的。
最后,用辉子对秀和的话来完结本篇乱七八糟的评论,也回应俞洪敏老师关于女性引导男性价值观的这个看法。 “但是,秀和,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找到符合自己的正确的生活方式。作为男子汉,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挺起胸膛走自己的路。”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