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书单》是一本关于著名作家毛姆的阅读清单和阅读心得的书籍。作者通过毛姆的作品和阅读经历,分享了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体会。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毛姆的文学品味和阅读习惯,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阅读的启发和指导。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一篇
写得不好。为什么?因为毛姆评论的许多书,我没读过。因为时间和文化的差距,没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感受不到马克吐温对美国文学的贡献,没有中文功底,读《水浒》就是看热闹。毛姆的书单,主要是讲给英语读者。我甚至很多没听说过。我可能学识不够,阅读量不足,所以看本书一知半解。但我认同毛姆书中的一个观点,一本书对应一个时代,即便是经典,也有时代性,时过境迁。如果不是专业文学研究,我不会去读巴尔扎克,不会去读托尔斯泰(烦死人的俄罗斯名字)。我也认同,读书是为了享受。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二篇
这本书非常类似各种作家的私生活大赏,而且看完以后滤镜几乎都碎掉了。而且这本书和《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只有几章不一样,我不理解这书为什么还要出版两遍。 前面的阅读与人生是我觉得还算有趣的意思,大概就是讲了一下我唯一赞同保姆的一个点,就是他说他也会同时看几本书,心情不一样境况不一样阅读也是不一样的。 当我看到毛姆自己说他自己看书也会跳读的时候,我对这本书同样也也开始了跳读。 有些部分在他的描写当中有一些厌女,我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他原文就是这个意思,总之这个时代的作家无论是毛姆笔下写的托尔斯泰,狄更斯,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还是毛姆自己都有很多我不能接受的私生活部分。当我认为看一个人的作品也要看他的人品的时候,毛姆自己也会说:作品和人是要分开看的。同时,我也发现我没有办法将两个分开来看。 读完以后我觉得这本书过誉了,毛姆有些评价主观和浅显,分析并算不上深入,可以算是对于某些名著阅读的入门介绍。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三篇
坚持读书已有一年半,很喜欢这种沉浸在书籍里的感觉,这种在阅读中忘记自己,融入书中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中的感觉。2021年9月,第一次参加共读,自那时起,书籍就真的成了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带我远离了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恰如毛姆所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好比为自己构筑了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让你忘却生命中所有的不幸”。 毛姆在“阅读与人生”的章节里提到的阅读认知、阅读和写作方式、哲学与善恶,恰好概括了我在读书中遇到的疑惑和收获:读书到底应该精读还是随心所欲的粗读?应该有始有终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还是可以按照心情同开几本?很认同毛姆所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的观念,徜徉在文字海洋中,体验着不同时代丰富的人文情怀、玩味前人哲思的火花、思索善与恶这个人类的永恒主题,在书籍中,确有一种”此间乐,不思蜀“之感。 毛姆罗列的书单中,只读过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果断加入阅读计划中。关于毛姆对著名作家人生经历和人品的客观阐述,总觉得多少有点迎合大众娱乐八卦的心态,虽然他有强调“作家的品性以及他的私生活与读者毫无关系,我们应当关注他的作品。“但是,如果他真的认为无关,又为何不仅仅只是写书评呢?详细的介绍作家们的私生活岂不累赘了? 阅读,无关他人,只与自己息息相关,享受阅读,享受生活。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四篇
今年的第十本书,也是从四月底看到五月的一本书,来自于毛姆的《毛姆的书单》。说实话以前看过这本书,而且我更喜欢那个版本的书名——《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算是被这本书的名字蒙蔽了吧,我想可能也是出版社为了增加销量,随着这些年毛姆的火爆,一本关于毛姆书单的书籍,的确很大程度上更让读者愿意掏腰包去一探究竟。
不过书读两遍,还是会有新的收获的。对于这本书,其实我还是很喜欢的,而且我很喜欢毛姆关于阅读的那种态度,阅读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且是少有的可以一个人独立就可以享受到乐趣的事情,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其他题材,阅读对于我们来说必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不是一个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阅读。
当然,浩瀚书海,我们如何选择,毛姆在这里交给了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便是去阅读那些经历过时间筛选的经典。毫无疑问,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尽管年代不同,背景不同,但是在这些经典中,你还是可以体会到那些阅读的快乐。
无论是欧洲文学还是美洲文学,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短暂的诗歌,阅读经典,毫无疑问是不会踩雷的。
我喜欢毛姆的那个说法,阅读就是一座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所以今后养成一个习惯,到哪里的时候还是带一本书吧。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五篇
话说:英国的文艺界有三宝,分别是——莎翁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毛姆的毒舌!
如果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曾经戳中你,那么这本拯救书荒的《毛姆的书单》也强烈推荐给你。
这是一个聪明男人毫无保留的阅读指南,也是一位天才小说家犀利有趣的文学洞见!
幽默又睿智的毛姆,除了在这本书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书单和写作心得,还以诙谐幽默的口吻,解读了13位文学巨匠和45部世界经典,那些隐藏在名人背后的八卦和趣事。
阅读过程中,被毛姆整理八卦的能力彻底逗笑,他真的太有才了;每个让我们敬仰和崇拜的文学巨匠,在他诙谐幽默的笔下,多了些可爱和任性!
他谈英国文学,还不忘调侃简·奥斯汀;因为这个睿智的女人,每次和姐姐通信,也总是八卦和取笑周围的人:比如谁家的丈夫很丑,谁的妻子既奢侈又愚蠢……
他谈法国文学;顺便还提了被债务危机逼出才华的巴尔扎克;据说巴尔扎克一生负债累累,对母亲亨氏冷漠自私,但只有债主登门时,他才能创作出经典文学作品。
在他的笔下,这些传说中的文学巨匠们,多了几分烟火的真实感;轻巧、幽默并且外带三分邪诞的语言,总是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
如果你正为选择经典书籍而头疼,毛姆的这些书单,绝对会让你惊喜百倍!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六篇
冲着毛姆的名头看了这本书。一开始的时候很多地方就很想放弃,主要是好久没有读过如此长的纯文字的章节了。动辄十页以上的文字还是比较挑战读者的脑容量的,到后面会慢慢好一点,但是还是比较难适应。这个就是专业读者和一般读者的区别吧。我想这种感觉在毛姆读《追忆似水年华》也是这种感受,但是即使难受,读者也不愿意放弃去读其他的作品。
毛姆认为阅读就是一种享受,体验,以及放松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种任务。只有在这种心态下读书,你才会放弃你自己,把自己融进故事里面去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和经历,不啻于体验另一个人生的沉浸式体验。
当然毛姆这里的书单可谓是文学经典中的经典,从章节的安排来看,他比较喜欢狄更斯,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唐吉可德》,《蒙田随笔》,巴尔扎克(《高老头》),《富兰克林自传》,《白鲸》,《草叶集》,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当中关于托尔斯泰这个人,作者也是用了30页的篇幅来介绍。关于托尔斯泰的经历,才华,以及后来对于自己的心灵追求和现实落差的痛苦。
经典之所以经典,主要还是其能够经受住时代的考验。不过作者说的这些经典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更不要说那些名字拗口的百年前作者了。想想也是,毛姆离开我们已经快60年了。所以书中很多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无感的。不过毛姆的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他就像一个向导,给我们展示那些百年前的经典,带我们进入一个尘封已久的世界。
想想作者提到的近百本的经典书单,自己只看过一本,本来有点失落和自责。不过另外一个角度去想,这仿佛是个契机,让自己能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体验一下百年前的生活和世界也是个很不错的开始。确实是时候去读些文学经典了。
本书对于大部分来说是种阅读,也是种测试,如果你能通个测试,我觉得你可以在阅读经典的路上继续下去,如果不能,还是换个方向吧。给四颗星,推荐给大家!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七篇
毛姆博学、风趣、妙语连珠,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或许是:阅读是为了享受。
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阅读与人生」,主要是毛姆个人关于阅读的看法以及对好小说和哲学的思考。金句频出,比如:
1.“我曾经仔细研读过许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巨著,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生的目的仅仅是追求自身的快乐,那些舍己为人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自我幻想,他们以为自己所追求的就是作为一个奉献者所得到的满足感。”
2.“我不相信艺术的美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我更倾向于认为,如果艺术只对一小部分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才有意义,那么这种艺术就像它为数不多的受众一样不值一提。”
第二部分是「毛姆的书单」
他从英国文学开始谈起——狄更斯、简·奥斯汀、亨利·菲尔丁,又聊到法国文学——伏尔泰、巴尔扎克、卢梭、司汤达还有福楼拜,最后聊到了美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读的过程中,仿佛和他面对面在聊天,评论作家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一生,同时还带上了很多他们的八卦。
他这么喜欢简·奥斯汀我是没有想到的,甚至给出了“大多数小说家都会有高峰和低谷状态,而奥斯汀小姐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例外,她证明了只有平庸之人才会维持平均水平。她永远保持着最佳状态。”这么高的评价,这导致本来以厌女出名的毛姆也顿时面目可爱了起来。
然而他对华兹华斯的评价是“在英国文学史上,济慈的英年早逝和华兹华斯的长寿都可视为不幸……”
更让我意外的是巴尔扎克的生平,以前了解得不多,在这本书里算是看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巴尔扎克,高产、想象力丰富、直率,然而吃相极丑(字面意思)、虚荣、挥霍无度,一个立体的巴尔扎克出现了。
毛姆一来很会写人的生平,二来很会骂人,三来又很会夸人,除了前面夸简·奥斯汀那句之外,还有一句也极为经典,他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如浪漫主义不存在,巴尔扎克也会创造出浪漫主义。他的观察力敏锐且精确,这也是他丰富想象力的基础。”谁要是被这么夸上一句,简直终生难忘吧。
在毛姆的安利下把很多书加入了书单,他不会有一味地夸某个作家某部作品非常好,只会摘出其中最好的部分来和读者分享,该批评的地方还是批评,让人觉得很真诚。毛姆要是一名网红,写软文绝对赚翻,做五年网红入住汤臣一品。
三星半。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八篇
疫情之前,我经常去读书会,有的时候会主动聊下最近看的书,但是更常见的状态,是听读书会的几位大神,博古通今,中外结合的讲一本书,可以从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知识面中,迁针引线的发表一篇读书的感想,每每这种时候,我就特别享受当一名听众,很多信息都被他们从脑海深处翻出来,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读,富兰克林和曾国藩之间还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而《毛姆的书单》,读过之后,给我的也是这样的享受...
这本书的整体架构特别的清晰,第一部分是毛姆本人的阅读观,第二部分则是毛姆的书单。个人来说,很喜欢第二部分,读了一遍之后,按照书中的推荐,下单了一沙发的“杂书”,毛姆如果作为一名书籍销售的话,肯定是销冠级别的~
读书观这种跟个人成长经历生存年代性格相关,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观念,很难做到完全一致,特别是所著之书受到两级评价的毛姆,不过作为毛姆的书粉,对于本书第一部分阅读和人生,有关于个人哲学体系的建立,还是能给一些新鲜的点来的,会让你开始审视自己有没有一套哲学体系,同时,也更加理解了,毛姆笔下那些特色人物的塑造根源。
第二部分是最让我享受的,就像你在跟毛姆一起参加了读书会,想想看,一名专业的作家,跟你剖析那些你耳熟能详的作家和他们的著作,不止是从专业性,还从吃瓜群众的方向,贡献了很多新的信息~离文学更近了一些,同时也离作家的生活更近了一些,这是从一般的书单推荐中很少能get到的“专业性”。
而这一部分,从毛姆对于作家的分析,对于他们书里人物的品鉴,反而更能理解他在第一部分,建议搭建个人哲学体系的重要性,只有当你可以完整的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他的性格语言和登场情节的匹配完成度,你才能真正的了解你自己的性格,你的人生情节,你登场的各个故事中,你自己想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一点是本书带给我,除了吃瓜的享受之外,最大的感受。
读书的乐趣,一部分在于你是观众,看别人的生生死死,痛苦与快乐,感受作为一名观众的感受,另一部分,在于,当你粉墨登场的时候,你可以从哪一幕戏哪一位角身上,模仿到什么。这也是小说,相较于电影电视剧,更为厚重的地方吧
我在看他解读第一位作家的时候,就开始下单毛姆推荐的书籍,直到这本书读完,我新下单的书已经铺满了我的小沙发。。所以最怕专业的人用专业技巧推荐你本专业的GOODS,关键就是买完书,还很享受——感觉自己下完单就开始更有文化了呢~(然鹅并未)
总而言之,与其说这是一本书单推荐,不如说是毛姆写了一本名为书单的小说,小说的主角有简·奥斯汀,司汤达,福楼拜,狄更斯等,想想这样的阵容就让人激动,5分为满分的话,第一部分给3分,第二部分给10分,强烈推荐!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九篇
某日与朋友等电梯,聊起读书,我说“读书其实是一种被高估的美德”,我那酷爱健身的朋友紧跟着来一句“对,健身是一种被夸大的自律”。
“是啊,我们在读书或健身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应该是享受和沉浸其中的快乐,只是一种比刷短视频时的昏睡式呆看更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而已,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旋即旁边一位不相识的、也在等电梯的女生关掉了手机中播放短视频的页面,并在心里狠狠的将我俩鄙视和问候了一番。
我们并非不喜欢读书与健身,只是部分人将读书与美德、健身与自律进行了过度的绑定,甚至还有人因为自己读过更多的书和坚持健身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道德优越感。而读书也好、健身也好,不应是个人品质的映射,甚至连正相关都算不上,他们最大的价值应当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人的快乐。除却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去读的书之外,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好比为自己构筑了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让你忘却生命中所有的不幸。”
毛姆在 「人生的枷锁」书中就表达过人生其实是没有所谓的意义的,人生的目的仅仅是追求自身的快乐,那些舍己为人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自我幻想,他们以为自己所追求的就是作为一个奉献者所得到的满足感。所以我们说完全利他是违背人性的,要“通过利他来利己、通过奉献来索取”。而阅读和健身无疑是让自己更加快乐的有效方式啊:在走出校门之后,我们可以不带有任何目的、也没有任何限制的去肆意阅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却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毫不相干的书,我们可以跳读、略读、详读抑或是反复读,我们不需要交出任何答卷,不需要向任何人交代。相反,我们在书籍里探究的可能是一个故事的草蛇灰线,探索的可能是书中人物的性格命运,追寻的可能是一种美或是一个答案。
关于美,毛姆还有一个表述,让我看到为之一震,他说美是一个完整的句号。“当我想到那些美好的事物时,我发现自己能够做的只有注视和赞赏,它们对我情感的触动固然妙不可言,但这种感觉既无法保持,也无法复制。即便是世上最美的事物,也终究会令我感到厌倦。”真正的美是高山之巅,当你到达了那里,能做的就只有下山了。虽然我们似乎穷尽一生在追求完美,但还是不要实现为好。萧伯纳说“人生最大的两个悲剧是踌躇满志和万念俱灰”,过高的期待和过于完美的结局,往往都是悲剧的幕起。
回到文初的对话,我不会认为读书是美德,不会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一个不读书的人,我也不会追寻在书中找到什么意义非凡的人生旨意或是炫目的美。我只是因为自己开心而读书,也是为了我可以写出一些东西来,“那些不读书的人没有什么可思考的,便也没有什么可表达的。”而表达是比阅读更深一个层次的自我治愈,连海明威都会说“打字机是我的心理医生”,阅读、思考、写作,就是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了。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十篇
如何提升文笔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话吧。
是不是觉得这几句话看似平平无奇,但就是让你回味无穷。
是的,这就是天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高级的文笔。
如何提升文笔?那肯定是要从阅读入手的。正所谓,没有输入,哪来的输出。
毛姆在《毛姆的书单》深刻解读了13位文学巨匠和45部经典佳作,毫无保留地袒露了他的阅读与写作心得。
毛姆的书单
7.5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 2020 / 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阅读与人生”,第二部分是“毛姆的书单”。
一、跳跃式阅读
“那些聪明的读者如果能学会跳跃式阅读,他们就能从阅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
在读小说时不要把它当作是任务,而要把它当作享受。
把自己带入其中,去感受作者营造的场景、描绘的细节、设计的故事情节,让自己成为书中的角色,与角色同喜共悲。
当在读到令自己疲累的地方时,完全可以跳过去,继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再次沉浸其中。
也许你会害怕因为跳读而错过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但实际上,如果你并非作为专业小说评论员或者作家对这本小说进行细致入微的解剖研究,略过那些索然无味的的部分,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因为,即使是像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么伟大的作品,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那么有价值。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该怎样跳跃式阅读。
你可以直接选择精简版的小说。
精简版小说将所有的细节描写删除,只保留作者想要叙述的故事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人物性格等最有价值的内容,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也更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如何写出好的小说
想要写出好的小说,首先你应该了解什么是好的小说。
毛姆给出了几个好小说必须具备的特点。
1.主题要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你写的主题要能让大多数读者接受,并能够引起长时间的兴趣,不是自嗨也不是针对小众而写的。
2.故事情节要合情合理。故事情节要围绕主题展开,也要在故事中形成。
3.人物的个性要鲜明。你小说中的人物要让读者感到“恩,这个事确实是他(她)能够做出来的”。当然,如果这些人物能够趣一点会更好,比如,有固定的口头禅,或者标志性的打扮,亦或者有习惯性的动作等。
4.人物的语言、行为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你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一定要和他(她)的身份相称,而不是用作者的口吻去表现。小说中的对话要服务于人物的刻画和对故事情节的推动。
5.小说要能娱乐读者。这个特点虽然被毛姆放在了最后,但他人物小说的娱乐性是最基础的,没有娱乐性小说便失去的意义。
三、毛姆的书单
毛姆有三“很会”:很会写人的生平,很会骂人,很会夸人。如果放在现在,他一定能成为坐拥千万粉丝的读书博主。
他这样夸简·奥斯汀“大多数小说家都会有高峰和低谷状态,而奥斯汀小姐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例外,她证明了只有平庸之人才会维持平均水平。她永远保持着最佳状态。”
然而,他又这样评价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济慈的英年早逝和华兹华斯的长寿都可视为不幸……”
在毛姆真诚的安利下我把很多书加入了书单,最后也与你分享一下。
笛福:《摩尔·弗兰德斯》
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项狄传》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简奥斯汀:《曼斯菲尔德庄园》《傲慢与偏见》
萨克雷:《名利场》
勃朗特:《呼啸山庄》
帕格雷夫:《英诗全库》《牛津诗选》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蒙田:《蒙田随笔》
伏尔泰:《忏悔录》
巴尔扎克:《高老头》
司汤达:《红与黑》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本文内容整理自毛姆的《毛姆的书单》。
毛姆的书单读后感第十一篇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 编辑部
配图:Online
《毛姆的书单》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近来一本奇书出版,让人再次品味了一番毛姆的毒舌和信息搜集能力,读完这本书后,我愣是觉得倘若文学界有狗仔队,那么毛姆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狗仔。
很多时候,现代人愿意引用毛姆,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阅读毛姆的作品,而是因为毛姆作品里尖酸刻薄的金句特别多,而且毛姆似乎也不怕得罪人,因此写得特别大胆。
本来读《毛姆的书单》只是为了参看一下他对于世界文学作品的看法,但是没想到还是被引到了他的「文坛八卦」上来了。
整部作品其实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他的漫谈年轻人该如何阅读,而第二部分则主要选取了英、美、法、俄四国文学作品,并从中选取了具体的几位知名作家,将他们与他们的杰作放在一起评价。
在文本一开始,毛姆就指出了自己阅读的理由:为了娱乐自己。
当然这个娱乐也并非我们理解的,从生理上让自己的得到满足,毛姆所指的娱乐应该是一种深度的精神消费,在某种意义上这也说明了毛姆那个时代精神消费需求的发展。
但是在指出这一点的同时,他也不忘引用别人的话来挪揄那些不阅读的人:「不阅读的人没什么可思考的,亦没什么可以表达的。」
虽然这带着知识分子的傲慢,但是毛姆的真正意图却是劝人阅读。
可是在劝人阅读的同时,他又不失睿智地指出,人的时间有限而文字作品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一些有意思的作品去读,甚至需要训练自己的跳读能力,由此来应对一些作家的陈词滥调。
除此之外,他在开始讲述自己的八卦故事时,同样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那一部分篇幅略长且有些啰嗦,但是总结下来便是一句话:
我们要保持阅读的习惯,但不要过分崇拜一个作家,要培养阅读的能力,特别是跳读,但是同样也要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在劝说了一番之后,毛姆便进入正题,变身成正儿八经的文坛八卦小报记者,一边推荐自己的私藏书单,一边开始讲述这些闻名遐迩的大作家的轶事。
码字天王 - 狄更斯
首先就是狄更斯的故事,虽然毛姆推崇狄更斯和他的《大卫·科波菲尔》,但是他也尖锐地指出,狄更斯描绘下层人士有一手,但是在描绘上层人士时往往非常尴尬,人物容易失真。
对此,毛姆的看法是,狄更斯出身下层人士,之后虽然靠写作成了暴发户,但是还是不能经常接触到真正的上层人士,所以他写的下层人比较真实,而写的上层人则有些假。
简单的阐述,毛姆觉得可能还有点不彻底,连忙又引用亨利·菲尔丁的话说:
「不幸的是,具备这些资格的人很少愿意从事写作这项倒霉的职业(写作);通常,下层和贫穷的人才会从事这项职业,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个职业是不需要什么准备就可以从事的。」
但是毛姆总是忍不住毒舌,看到菲尔丁的毒舌之后,他似乎也起了兴,继续深挖狄更斯的八卦。
在他的叙述中,狄更斯更具人性,非常喜欢花钱但是却常常陷入经济困境,负债累累。由此毛姆说,狄更斯创办了杂志《汉普雷老爷的钟》其实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抵消巨额的开支,不过狄更斯的一部佳作《老古玩店》就是在那里连载的,算是给这本杂志开了好头。
聊八卦之余,毛姆还喜欢批评狄更斯的创作,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点评倒也中肯,比如说,毛姆从狄更斯自身的经历出发,认为狄更斯小说中的欢喜是真实的,但是里面表现出来的悲伤情节虽然颇有匠心,但是并不自然,这是因为他创作时已然生活奢华,日日逍遥快活,甚至能与女演员暗生情愫,而儿时的惨痛经历其实只是被放大了放进了作品,本质上并非真的那么痛苦。
顺带毛姆还黑了一波那个时代的小说家,在文中他如此写道: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是以写作为生的工人。他们不得不按照合同的要求,为十八、二十或者二十四期报纸创作出一定篇幅的文章,并且不得不巧妙地为每期设计一个结尾,以吸引读者购买下一期。
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创作造就了狄更斯的成就,但是如果放在今天,或许称他为码字天王显得更为贴切一点。
说完狄更斯,毛姆又来聊奥斯丁,只不过可能因为奥斯丁是女性,他的讽刺便相对温和了一些。
在毛姆看来,奥斯丁不过是一个可爱的恋姐狂,常常喜欢给自己的姐姐写信,然后疯狂地吐槽别人,有些话甚至非常刻薄,但是却也透着十足的幽默(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奥斯丁和毛姆倒有相似之处)。
毛姆随便引用了一些奥斯丁给姐姐的信,里面尽是些讽刺的话:
「单身女人都容易走向贫困,这就是人们支持婚姻的有力证据
不敢想象,霍尔德太太就要死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她做了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人们再也不能诋毁她了。
由于惊吓过度,舍伯恩的黑尔太太早产了好几个星期,昨天她生下了一个死婴。我猜是由于她无意中看了自己的丈夫一眼。」
如果把这些话放在她的作品里,读者应该也不会觉得膈应。
正如《傲慢与偏见》的开头一样:在常人看来,有钱的男人总是想娶一位太太。
毛姆在书中也坦言,在奥斯丁的作品中,他最喜欢的还是《傲慢与偏见》。
他说:《傲慢与偏见》的开端恰到好处,两位年轻男子对伊丽莎白和她姐姐简的爱慕为整部小说提供了情节,结尾也恰到好处地以他们的婚姻作为结束,这是传统的幸福结局。
当然,毛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写的都是一些日常的琐事,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她的生活处在英国上流社会的边缘,全然不像狄更斯那样。
接下来聊的人物是亨利·菲尔丁,毛姆对于他的作品似乎倍加推崇。
菲尔丁是爱出风头的戏剧作家,他的戏剧类型融合了歌舞、时事短剧、对公众人物的滑稽模仿和暗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量产(两三个早晨,一部滑稽戏就诞生了)。
但是虽说是量产,但是质量上毛姆却没多挑毛病,反而指出菲尔丁创作的讽刺剧最终让当时的英国出台了《许可证法》,也就是说,剧院经理必须获得宫务大臣的许可证才能公演一出戏剧。由此菲尔丁的剧作家之路算是断了。
不过,从戏剧转行到小说是有优势的,菲尔丁在创作方面还是顺风顺水的。
在毛姆笔下几乎许多作家都是虚荣慷慨且挥霍无度,最终债台高筑的,菲尔丁也是如此,由于有了钱总是会挥霍一空,而妻子则因为焦虑最终早逝。
但是毛姆笔锋一转,说菲尔丁虽然对此非常伤感,但是为了有人可以照顾她,他竟然娶了妻子的女佣,这使得他在社会上饱受诟病。
不过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样,他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在文中,有那么一句话我颇为认同,菲尔丁没有刻意创造完美的模范人物,而是刻画了普通的人性,宁愿粗鄙而非优雅,宁愿自然而非捏造。他的意图是实现绝对的真实,没有找借口,也没有掩盖缺点和不足。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便足以称得上是一位作家。
除此之外,毛姆还提到了蒙田的散文、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夫王妃》、《曼侬·雷斯戈》、伏尔泰《老实人》以及卢梭的《忏悔录》,
对于卢梭的《忏悔录》,毛姆的评价也有为中肯:
这本书卢梭真实地展现了自我,毫无顾忌地控诉自己的忘恩负义、不知廉耻、狡诈善变、卑鄙下流。
而且他所引用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颇为恰当:
「这本书似对所有人的自我优越感都会造成打击,而在艰难的现实世界,这种自我优越感正是我们的一层保护伞」。
若是要聊法国作家的八卦,毛姆绝对不会放过巴尔扎克,在漫谈时,毛姆便已然把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列入自己的必读书单之中,而且他也为巴尔扎克的作品辩护:
人们常常指责他笔下的人物太过戏剧化,但是那些卓越不凡的人物怎能平庸地活在一个循规蹈矩的世界里呢?这就如同暴风雨需要高山和大海的映衬,才能彰显其壮丽。
不过刚开始毛姆还算正经,他写道:
「巴尔扎克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而浪漫主义源于对古典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者认为每天的生活乏味平凡,试图逃离现实世界,他们追求的是意外和冒险,渴望惊喜。」
但是很快他的刻薄劲儿又上来了。
他诚挚但又十分傲慢,他嗜酒如命但是又极端沉迷于写作;在情感方面,他又表现得非常理智,追求现实但又不失浪漫,信赖他人又懂得戒备,他的一切行为让人觉得他既简单又复杂。
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他因为懒散而被辞退了。
可以说他内心极力想成为一位作家,由此他用60法郎1年的价格租了一间阁楼,在里面放置了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一张床、一个衣柜,以及一个可以充当烛台的空瓶子,并在二十岁的时候获得了自由。
第一部悲剧出来的时候,他带回家去给家人看,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他的剧作一文不值,而且被送到教授手上之后,教授的反馈是,这位作者可以做任何喜欢做的事情,除了写作。
可以说青年时代,巴尔扎克就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但是这没能让他意志消沉,反而让他更积极地写作,回到巴黎后的巴尔扎克想着,自己不能成为一名悲剧诗人,那就做一位小说家。
但是前期的巴尔扎克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在失败中他学习了一点经验,那就是抓住读者的激情,激情可能是卑微、琐碎或者不自然的,但如果足够强烈,也会带有一丝高贵。
后来母亲给了他巨款做生意,但是非常尴尬的是,生意同样失败了,他的公司倒闭,而巴尔扎克的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实在不成器,但是也不能不管,于是又给了他五万法郎还债。
巴尔扎克虚荣庸俗,由此债台高筑,纵使后来成名也是如此,而他的母亲也因为给儿女置办家产,经济上陷入窘境,不得不向儿子要钱,但是巴尔扎克却依旧没有动容。
毛姆最狠的地方就是描绘巴尔扎克的艳史,并且毫不留情地指出巴尔扎克傍富婆的目的,他一生在不少富贵的女粉丝间游走,并为了对方的财色而不依不饶。
更绝的是毛姆最后评价巴尔扎克的一段话:
「从一开始他的目标就是过上奢华的生活,住进一栋漂亮的房子,拥有一群佣人、马车、几个情妇和一个富裕的太太,后来他实现了这个目标,我想巴尔扎克从不认为这个目标是庸俗的。」
接下来毛姆又谈及了几本作品,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毛姆说司汤达能敏锐地洞察人们的内心世界而且他最为欣赏的是人们做事的干劲。
毛姆尤其推崇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毛姆宁愿读普鲁斯特的作品直到心生厌倦,也不会为了取乐去读其他作家的书。虽然他也会绝对里面有些累赘的语句和篇章。
对于美国文学,毛姆没有过多赘述,只是提了《富兰克林自传》、霍桑的《红字》、《白鲸》以及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但是在这里他没有保留英国绅士的风度,直接批评了徒有虚表的艾米丽·狄金森。
「诗歌是文学的冠冕,我们有权利拒绝那些徒有虚表的点缀。美国会有真正伟大的诗人(事实上,我认为这样的人或许已经出现),他会让所有人明白,艾米丽·狄金森获得的溢美之词实在太多了。」
在众多美国文学作品中,他认为最具有本土风格的还是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
毛姆认为这是一部适合在任何环境下阅读的集子。读者可以随意控制阅读的时间,读累了就合上书页,下次再翻开任何一页继续阅读。
他甚至认真地评价说惠特曼激发了美国文学的自我意识。
说到俄国文学,毛姆似乎也没有留出太多篇幅,只是提到了三个巨头,以及他们的作品,屠格涅夫《父与子》、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不过毛姆的重点「打击」对象还是托尔斯泰。而且他先来了一个先扬后抑的手法。
首先他引用了斯特拉霍夫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
「(这是)一幅人生的完整写照,一幅当时俄国的完整写照,一幅人类历史与奋斗的完整写照,一幅能够让人发现幸福与伟大、悲伤与耻辱的完整写照。这便是《战争与和平》。」
但是很快,毛姆的八卦猛料就来了。
托尔斯泰身为贵族,背景显赫,但是却因为外貌而担忧,他一心想要变帅,曾如此写道:
「我很清楚,我的长相并不出众,我曾一度感到非常绝望,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像我一样长着宽鼻子、厚嘴唇以及一双灰色小眼睛的人,是不会幸福的。我祈求上帝让奇迹降临,让我变得英俊,我宁愿付出自己当时以及未来所拥有的一切,只为换来一副英俊的容貌。」
而且,毛姆的猛料不断,他说托尔斯泰和其他年轻军官一样,沉迷赌博,同样也热衷性,甚至因此染过梅毒。
顺便他还黑了一波俄罗斯人。
他说:似乎性、打牌以及和吉普赛人狂欢是俄罗斯男人最为常见的取乐方式,虽然托尔斯泰这样做常常会悔恨、自责,但一有机会,这样的事情便又会在他的身上重演。
而且毛姆对他的性格缺陷一点也不留情面。
他引用屠格涅夫的话说:
「他从未见过比托尔斯泰拷问式的神情更令人不安的东西,再加上几句尖酸刻薄的言辞,一下就能激怒别人。他性格暴躁,反复无常,而且态度极其傲慢,甚至一旦发现有人批评自己就会不顾一切地与别人决斗。」
而且对于托尔斯泰一些迷惑行为,他也不放过,比如托尔斯泰一心想要解放农奴,但是之后他与一位农奴发生关系生下了私生子,最后的私生子还以农奴身份成为了他们家的马车夫。
这位世界文学巨匠为了防止自己的意志受到妻子干预而出逃,最终竟死在了火车站,并被世界各国记者争相报道。
可以说毛姆的这本书值得一读的并非是他对于这些作者的评价,因为这类漫谈式的作品很容易诙谐睿智但流于表面。
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在意毛姆的大胆和搞笑,比如这句:在英国文学史上,济慈的英年早逝与华兹华斯的长寿都可视为不幸。
可以说这种搞笑有那么一丝丝刻薄甚至残忍,但也正是这种典型的英国黑色幽默成就了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