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1000字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6 20:40:26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9-16 20:40:26   小编:

小说《最长的一天》描写了一对年轻夫妇在一天内发生的一系列悲喜交加的故事。在面临生死考验的同时,他们的爱情也受到了考验。通过对时间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以及爱的力量和意义。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一)

很感谢在这个时代能通过阅读一本书,就能感受到几十年前的那种激情彭拜,残酷热血的氛围。可能感受到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一张纸上把英国法国的海岸线,画了下来,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这个诺曼底登陆这个大致的情况。当时德国人不少的看法都觉得,盟国会在加莱登陆,因为这个地方应该是海峡之间最短的,如果渡海的话,应该是最优的一种选择。 登录的时候非常浩大,上千艘的船,上万的人都要按时间去到达一个指定的位置,虽然模拟了很多次,但一到真正的去实行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这指挥的时候,颇有点儿纸上谈兵的那种感觉,将军的指挥肯定是综合了很多其他信息加以采纳而得出来的一种决策。那本书作者采访了众多当时的见证者,有的是亲临战场,有的是生活在那里,还有的是远在指挥部。 一向以严谨服从命令为荣誉的德军将领,竟然在登录那一天,有很多都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包括元帅隆美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是去参加演习,有的是去见上司,有的是去休息,真是天赐良机。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二)

历史是人的经验和经历的集合。诺曼底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符号,而是由数百万人经验中的无数第一视角近景镜头拼接成的巨幅马赛克群像。

唯一遗憾之处同时也是微观叙事无法跨越的屏障,是逝者无言,我们只能听到幸存者的故事。于是乎太多的镜头随着奥马哈海滩上士兵的生命一起戛然而止。

人类的理性力量达到巅峰的一天,现代性在拯救自己的同时开始自我毁灭的一天。兼具伟大和荣耀的一天。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三)

《最长的一天》是瑞恩撰写的《二战史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59年率先出版。2005年中文版初版面世,由于翻译仍存在有待商榷的地方,资深战争史研究者董旻杰再次校译,于2018年3月出版。

《最长的一天》描绘的是诺曼底登陆一天之内发生的所有事情,从登陆前夕的德军指挥官,英国地下反抗组织,盟军首领的各种活动、到登陆前夕和当日所发生的事件都做了详细的陈述。瑞恩有着身为战地记者所特有的新闻人的敏锐和独特的切入点,亲历诺曼底登陆的他用笔描绘了一个史诗级战场。瑞恩耗时20年走访了5000多位见证人,参与登陆日的英国美国加拿大的幸存者,他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件,地图,行动报告,伤亡人员名单,大量的文件以及口述等等有价值的一手资料,查阅了秘密档案,对诺曼底登陆研究现状的研究,以及对德国老兵的采访,这些资料都是瑞恩写作本书的内核。国内知名战史作家余戈先生曾经评价《最长的一天》,就像“在诺曼底的海滩上装了一万个摄像头,这种上帝版的控制能力建立在对几千个人的访问之上。”

新修订版《最长的一天》与原版不同的是,依照中国人的习惯保留了能查到的人物的姓名全称以及职务、尽可能写清了对出场的军人的部队番号,职务和军衔。

与以往冗长的战争史不同,本书从具体的人物为切入,由点到线,以线到面,全方位的进行描述,充满了活生生的人的所作所为与喜怒哀乐,而不是干巴巴的史料。瑞恩的初衷“无一人无出处”的品质得以充分体现。本书是关于人的故事,不管是盟军还是德国,都是最长的一天。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四)

读战史,可以帮助丢弃纠结和不安,可以修复玻璃心,找到坚韧和人性的光芒。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用十余年时间寻找D日幸存者,通过当年参战的德军和盟军幸存者、战地居民等,拼图式还原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实况”。一路读下来,如同沉浸在几十条故事线和几百个分镜头的脚本中,身临其境,历历在目,有那些大无畏的英雄,更多的则是普通一兵,以及平民,置身战场的茫然、恐惧、绝望。有人说,一个伟大的新闻记者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当代史学家,作为战地记者的瑞恩当之无愧。他的作品中,战士的英勇牺牲、战争的残酷暴力、人性的文明光辉与原始本能的残忍,全部坦坦荡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1944年6月6日,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舰队开始在那些海滩外面集结——近5000艘舰船运载了20多万陆军、海军与海岸警卫队的官兵。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军名将隆美尔居然在家休假,对一线毫无所知,而希特勒更是在高级将领们的患得患失中后知后觉,直至灭亡,这算是命中注定吗?而盟军方面,多方调动,计划周详的行动,在执行中也一样是错误百出,混乱不堪,冤死亡魂众多。

珍贵的是,无论盟军还是德军,在混乱中,都有单兵或小组迅速反应,顽强的让战斗进入掌控,让人敬畏的信念和执行力。

在看美剧《兄弟连》时,最后一集德军被俘将军的讲话让人动容:“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且骄傲地为祖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存在也只存在于战斗中。象兄弟一样,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互相扶持,你们共同面对死亡,一同接受磨难。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为能够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而感到骄傲。你们有权享受永远快乐而和平的生活”

最长的一天读后感(五)

#阅读打卡#《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科尼利厄斯·瑞恩 计划阅读360min ,实际阅读276min,完成率100%

摘录:

加拿大第1伞兵营A连连长唐纳德·J.威尔金斯(Donald J.Wilkins)少校正在一座貌似小工厂的楼房边悄悄地走着,忽然间发现草坪上有一群人,他立即匍匐在地盯住他们,黑影们却一动不动。威尔金斯使劲看了半天,站起身子骂骂咧咧地走了过去。果然不出所料,这些人影是花园里的石头雕像。

感悟:

这本书的同名电影很是出名,一直没有看。基于对二战这段历史的兴趣,在微信读书上找到了这本书,连带作者瑞恩的另外两本关于二战的书《最后一役》《遥远的桥》所构成三部曲,想一并看看。二战的书读了不少,纪录片也看了不少,人物传记也了解了一些,具体到细致地描述某一个战役的,倒是没有涉及太多。 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是在采访了众多亲自参与过二战的人之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写成的这本书,因而他天然地具有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优势。而他的写作方法也极具特点:不是从整个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宏观面上来陈述、分析、评论其前因后果和过程的,而是通过战役中的每一方参与的作战人员的具体行动、身处当地的普通人在D日前后的生活轨迹甚至细节来展现的。这样的写作让战争场景十分具化,读者甚至可以身临其境一般地进入到当时的世界。上帝视角的回述口吻也增添了事件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让人不置可否。 我们会发现在诺曼底登陆的前几天,德国高级军官坚守在西线一线的人数越来越少。诺曼底也被他们认为是不太可能的登陆地点,天气不太好的六月初更是不会是登陆的时间。因此即使在希特勒的侦察兵们监听到了发动“霸王行动”的广播暗号之后,他们仍然选择不相信。在这里,在诺曼底,防线很放松,兵力很少。希特勒还承诺如果这里发生登陆战役,会派1000架飞机过来,只是当地的士兵们永远没有等到那1000架飞机。 隆美尔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决定请假回家一趟,并会见一下希特勒的。而远在德国南巴伐利亚州贝希特斯加登的别墅里的希特勒,更是每天中午起身,开个两次会议,深夜再举行舞会、音乐会狂欢,然后再和爱娃睡到中午。领导者都如此了,可以想象当盟军的伞兵们飞降到犹他时,德军是多么的不知所措。很多当地的德军都认为,或者说是希望,这只是盟军发动的一次小型攻击。而盟军由于天气变化和对地形不熟,先头部队的伞兵散落到四处,难以集中。但是慌乱的德军并没有给他们致命一击,甚至出现了两边士兵面对面不敢开枪,而装做什么都没有发生,就此分别的荒诞场景。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战役前的“等待”,战役中的“夜晚”和“D日”。它不像小说一样有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科尼利厄斯·瑞恩写的就是群像,是纪实文学。在一个自然段里,会从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个人物,从一个场景飞到另一个场景。每一个人都有名有姓,是真实而具体、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会害怕、会战斗,也会在科尼利厄斯·瑞恩的笔下就那么死去,事实上他们真的死去了。 战争还是残忍而惨烈的,海滩不再是阳光下的度假胜地,变成了尸体横飞的生死场。就算希特勒一直没有下达命令增员,面对德军的防线,盟军的损失还是相当多。人性在战争面前一览无遗:舰队为了按时达到海滩,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落水的士兵们淹死;三个德国士兵想投降,大喊着Bitte(不要),盟军的上尉听不懂德语,几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挂在树上的空降军,飞起的没有脑袋的尸体,大腿被炮弹炸开看到骨头的年轻士兵还幻想着吃了药就会好;杀掉一个美军却在其衣服里找其与妻子的合照,想帮其寄回去的德国俘虏······有时候看着看着,眼眶就湿润了,为生命,为人性。 在最后的最后,隆美尔从一直痛心疾首的惋惜中走出来,还希冀增援赶到能扭转局势,发现毫无希望之后,只能劝他的部下在这最长的一天,劳累的一天,去睡一个觉。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睡得还不错的时候了,因为一年之后,德国战败。 感谢有这样的作品,用这么丰富的资料,极具创意的写作手法,诚恳不做作的态度,书写了这一段历史。也要赞美一下翻译李文俊、 陶洁 、 申慧辉、 董旻杰,他们对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身份、军衔,每一个专业词汇都做了修订,对于作者明显的逻辑错误进行了改正,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可信度、准确性,向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致敬。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