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N个侧面》是一篇对著名作家张爱玲多方面的分析与探讨。文章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情节、风格等方面进行剖析,揭示了张爱玲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同时,也探讨了张爱玲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她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张爱玲的N个侧面》读后感(篇一)
我们每一个人对张爱玲都并不陌生,说起来都能谈论几句。 张爱玲,一个民国传奇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如同一部未写完的《红楼梦》,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 读过她作品的人都知道,张爱玲的小说大多数是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整体故事走向或多或少都带了一丝丝苍凉感。虽然她人生起起伏伏,经历过诸多的变动,也遭受了感情的折磨,但在文学输出上她从未停笔,她留下了太多太多经典的作品。 而今天,我们站在当下的生活里,借由别的作者去解读张爱玲的不同面,闫红老师字里行间的细腻,为读者呈现了不一样的阅读视角,也让读者感知到了《张爱玲的N个侧面》。 出生于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里,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张爱玲阴郁、爱憎分明、生性敏感的风格。所以她的文字是血淋淋的,是十分直接入骨的,是没有一点点余地的,是将人的卑劣和种种见不得人的算计都摆在明面上让其无处遁形的。 所以我们能看到闫红老师在写读《第一炉香》这部作品时,字里行间都在表达一个信念就是这是一部清醒的沉沦的典范之作。 整个故事讲述的情节虽然十分简短,但是其中的波折和人物塑造却十分的立体。女大学生葛薇龙随父母从上海来到香港避难,投奔了已经断开联系很久的姑娘。葛薇龙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业得以顺利留在香港读书她不得不向姑妈梁太太求助,却就因此沦为情局当中的棋子,这其中的关系看似简单,但却是走向堕落的开始。葛薇龙心里十分清楚,这个不太熟的姑妈愿意出钱供自己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出卖姿色帮其搞情欲勾当,尽管如此她也心甘情愿成为工具为人所用,她沉迷豪宅里的一切,一步步迷失了自我。 这本书看似分为两个大板块,一部分是从不同的亲属视角去看待张爱玲本身的一个内在的。这里面有写亲情的凉薄,有对爱情的失望,更有对友情的一份殷殷期盼。作者写到张爱玲对自己弟弟的那份冷淡文字的底色是有点同情她的弟弟的,但是又没有那么明显,一封来自弟弟的信遗落在公交车上换任何一个姐姐都会去拿,但是张爱玲却不,她会认为这是老天爷帮她推开了这封信,要问主观上她本人究竟想不想看这封信呢?或许是想的吧,毕竟她还有片刻的不安,但也不是想的,因为她最终放弃了这封信,让信件留在了原地。 那么反过来,弟弟是怎么对待姐姐的呢?是得知姐姐去世消息时潸然泪下,是他一生平庸,一辈子作为一个配角活在光彩照人的姐姐的阴影之下。是面对姐姐未曾赠予的遗产也丝毫为埋怨一生未娶。这个平庸的弟弟或许也知道自己一生平庸,并未帮自己姐姐真正意义上做过什么吧。 这本书讲的是张爱玲,但又不仅仅是张爱玲,是关于张爱玲的前世今生,爱恨情仇。是一本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张爱玲的作品,值得一读!
《张爱玲的N个侧面》读后感(篇二)
看过《张爱玲传》后,感觉她很厉害。一个十几岁的小女生,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谁能说不羡慕。 在那个女生局限的年代,她是一朵蔷薇。迎风绽放。 绽放自己的才华, 绽放自己的爱情, 绽放自己的友情, 绽放自己的亲情。 她是特别的存在,想要了解更多。我们一起去看看闫红的《张爱玲的N个侧面》。 在这本书里,能看到她的很多面,直率的、害羞的、腼腆的、固执的…… 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爱情 她希望的爱妻是纯粹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喜欢三心二意的男人,也不喜欢这边哄着你,那边吊着她。 她遇到的第一个男人胡兰成,一个老男人。但是他欣赏张爱玲,和张爱玲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而张爱玲也珍惜他的这份欣赏。 胡兰成对于认识张爱玲,他表面是高兴的。既看不上张爱玲的“保守”,又希望认识这么一位贵族后裔。 两人从开始到结束也就几年时间。 对于桑狐,他们曾经相爱,但相爱的人不一定要在一起。或许分开就是最好的结局。 赖雅是美国人,也是张爱玲心灵伴侣。两人有着共同的艺术观、生活观。也是陪伴她最久的人。 友情 对于友情,张爱玲是向往的吧。 炎樱是她上学期的朋友,两人一起聊文学、聊生活、聊未来。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友情。她俩的友情并没有想象的长久。 中年后的张爱玲和炎樱感情逐渐变淡。 一方面是因为炎樱说要帮助张爱玲在日本找工作,而张爱玲去了之后,她并没有兑现承诺;一方面是因为炎樱或许感觉在张爱玲身上得到不她想要的东西。 而宋淇夫妇和她的友情,经过一段波折后变得更加深厚。 张爱玲在去世后,把财产全部留给了宋淇夫妇,包括文学遗产。可见,张爱玲还是很看重友情的。 当然,宋淇夫妇也帮了她很多。 亲情 对于亲情,她好像没有太多在意。可能跟她成长环境有关。 一个过时的父亲,一位思想超前的母亲。在两级拉扯之下,她的性格中既有父亲的保守,又有母亲的超前。 父母离婚后,孩子成了最大的受害者。都不想要孩子,又都不想剪断这份亲。所以,张爱玲内心是向往温暖的。 再加上跟母亲住的那段时间,姑姑在旁的唠叨,让她对情亲这种感觉似有似无。 说她淡薄也好,无情也罢。这就是真实的她。
《张爱玲的N个侧面》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前前后后看了好几个夜晚。成了每天的睡前嘉奖。刚拿到时,看到作者名字——闫红,怔了几秒,在想,我们什么时候有过交集吗?这么熟悉。
再看她的文字,也是似曾相识。
想起今年五一,冒着大堵车风险逆行,一个小时车程硬是走了四个小时,就为了去见高中好友一面。一起读书时,她最爱张爱玲,我更多地读三毛。
才气逼人的朋友喜欢才气逼人的作家,没毛病。我晚熟些,看梦里花落知多少,看拾荒女孩,咯咯笑。 时间的礼物真好,终于到了看张爱玲不会怯场的时候。闫红老师的文章里,不经意间也能瞥见张爱玲的影子。她说,张爱玲是河底的美玉,几经流水的洗涤,而愈发璀璨…… 懂得,所以,把张爱玲每个面写出来都充满包容和慈悲。 在这里,张爱玲不再清冷刻薄。亲情里漂泊辗转,爱情里起起落落,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每一笔都为这个奇女子的灵魂着色。
“遗少”父亲,有着老旧的作派,守不住家业,却是文学上懂得欣赏女儿的人。思想超前的不忍一点“不洁净”的母亲和姑姑,几个国家之间奔波,每个人都色彩鲜明,揪扯着女孩长大成人。 谁都不肯为谁妥协更多,谁都执拗地做着自己,像一段锦,被多个妙人儿织成很多的花色。女孩大抵从来没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吧,大抵无数的寂寞无人可倾听。那些与最亲的人打交道也免不了的伤口,多半要自己摸索着缝合。 爱情常以救人于水火的姿态出现,她愿意给它超常的包容。遇见胡兰成,有了倾听者。任他作来作去,忍他四处留情,让他上窜下跳消费她,终究是他值不起她的珍重,理解成纵容。放手也利落。
人们都不理解她和赖雅的婚姻。相识时已穷困潦倒,常常病魔缠身,她却说他很好。他点燃了她生活的火焰。对精神世界高需求的女人,能吃多少生活的实苦,超乎想象。
是呵,难得懂得,再沉重也是我的,是我的我就负责;是我的,我便越看越喜欢。既为我选择,代价我担着,无怨无悔。 遗产给了朋友夫妇。看起来离经叛道,却也合乎常理。在无数难过的岁月里,亲人各自忙碌着,亲情几乎缺位,朋友却殚精竭虑护她周全。超越血缘的情分,像是上天给这位不容易建立亲密关系的才女生命的礼物,这慰藉,她收了,在生命尽头依然回馈着。 是非成败转头空。她和她的亲人,她和她的爱人,她和她的朋友,还有她留给我们大家的作品。闫红老师在书里都做了品鉴。 很多地方颇有启发。原来,《色·戒》原著是这个初衷,想得虚名的表演欲是危险的,姑娘搭上生命,主旨无关爱情。原来《半生缘》里曼桢有着超强的生命力,荒诞不经的际遇没把她吞噬,错过的人就错过了,可她终究依然没违背自己地挣扎着活下去。原来《第一炉香》里葛薇龙不过是在清醒地沉沦,和她一起沉沦的还有那个摇摇欲坠的时代…… 车载音乐里一直存着陈奕迅的《红玫瑰》。关于两朵玫瑰的思考,也曾困惑我多年。不曾想,时至今日开始觉得很淡。一种其实它们“皆为幻象”的淡。无论你拥有什么,起点如何,怎样爱过,怎样伤过,到后来发现,啊,长长的路,还要慢慢地走,你始终在做的其实只是一件事,找到自我,完成自我。至于其他,全是虚妄,全是插曲。 没什么白玫瑰,也没什么红玫瑰,她们只是自我欲念的折射罢了。我们终其一生一直在寻求的都不过是与自己和解。她活得精彩纷呈(也伤痕累累),她走得静悄悄。所有物品收拾整齐,等待死神降临。 前几天看琼瑶安排自己离开的方式。又忍不住想到喜欢的几位作家,似乎都选择了令人扼腕的方式。精神自洽是重要的,生命也是可供裁切的部分,拿下它的主动权,这样或者那样。和而不同,唯有尊重。 作品映射时代。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你看张爱玲的作品,多是写普通人的事。且忌惮高潮。正因如此,才更觉真实。是啊,对大部分人而言,生命更像一把钝刀子,磨得我们血肉模糊。仲树老师在播客里聊起张爱玲和简奥斯丁,大意是说她们俩的作品都没有对当时的社会评头论足,看起来都是小众叙事,实则是更为委婉甚至哲学化的表达。 她们没有置身事外,她们用另外的方式对时代发出呼喊。 喜欢听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作家、作品。丰富我们理解生活和认识世界的角度。 毫无疑问,闫红老师的分析很打动人。把张爱玲其人聊得细腻而透彻。像隔空的好友,缓缓讲述她的一生。又精准捕捉她作品里的情绪和心事。我喜欢这种充满尊重和慈悲的表达。喜欢观点鲜明,也喜欢老师渗透其间的价值观。 “那个时光深处的姑娘,身穿旗袍,扬起下巴,眉眼间有一丝清冷,还有一丝孤傲,她侧对着世人。”这是我对张爱玲的刻板印象。读完这本书,张爱玲的画像已经变了。她曾不遗余力温柔和煦地活过,也幽默,也俏皮。只是一生辗转,良人难遇,这并没影响她笔耕不辍,留下诸多让人回味无穷的佳作。 她之后,很难再看到雷同的文字,节制而精准击中人心的。 很多年以来,我都被“华丽的袍子上爬满虱子”这句折磨。是的,她顶讨厌虱子,甚至在最后的日子里不停地搬家,躲避虱子。 世上并没那么多虱子,大概虱子只是让她烦恼的熙熙攘攘人群的化身。她想要的简单纯粹和敦厚温馨,怎堪其扰?怎堪其扰? 躲不开,就走掉。 末了,连夜把闫红老师的书也全部加书架啦。确认过眼神,是我爱极了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