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冻住的女人》是一部描写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小说。主人公在冰冻的世界中寻找自我,经历了种种挑战和考验,最终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小说情节扣人心弦,引人深思。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力量。
《被冻住的女人》读后感(篇一)
对没错又是她又是她,读的第十九本埃尔诺,这本比我预期的要好,被冻住的女人是谁呢?一开始以为是她的母亲,但又发现不是。
被冻住的女人,是母亲,是自己,是童年与大学时见到的每一个人,是未来的自己,是视所能及的女性。
不同于其他几本中的剖析回忆,这部早期作品更加目标明确,更像是在对着“被束缚住的女性”这一主题在写作,同时又作为她的早期作品,视角更加“年轻”,同样是回忆起自身的童年与父母的关系,言语之间更加“稚嫩”。
更多的在于叙述和一些思考,那种剖析不及后期作品,但确实是很不错的一部作品,在关注常见的“女性问题”上也许这本更为深入,后面的个人特色就较为鲜明了。
谁没有被冻住,是埃尔诺。也会是未来的每个人。
《被冻住的女人》读后感(篇二)
力推。书名绝妙,全书基本是《第二性》的肉身经验版,剖开遮蔽,扽平褶皱。补其堕胎外的其他经验,月经羞耻,性萌动。家务内宥性(回环结构,以回忆女性长辈困于家务始,以年轻的自己困于家务结,多么痛的领悟),性化逻辑(寒花老师有言「男人是人,女性是性」),男性凝视,内化,这些是接着波伏瓦写,而更重视肉身经验,身体的直觉,感觉的现象学,女性的性觉醒和初步的性经验,把握精妙,尤其在教堂里的性意识,很锐利,深一层看,是对战后欧洲天主教价值回潮的反叛。重建的一大要点即是稳定战时松动的男女秩序、家庭秩序(可参考女性史20世纪卷,伯恩哈德五部曲),这种压抑底色甚而深刻影响了之后的性解放运动,所以书中满口黄话的女孩子实则也是这种价值的保守者,也是男凝产物,大飒蜜一种?
可以再思考母女关系。埃尔诺访谈说母亲是她的女权主义启蒙,这点必须站在以上角度来理解,有点雷厉风行气场,有粗暴的思想行为,造成伤害,但也在普遍的家庭秩序下造就微妙的错位,虽然彼时安妮以为羞耻(你爸爸怎么在家削土豆?),内里在错位中有一些意识的激发可能。
在学校阶级差异、文化资本的不同,写得也很贴切,的确很布尔迪厄。书里信息还有不少,还有安妮的青少年阅读史。
《被冻住的女人》读后感(篇三)
我的父母亲与别人的父母亲是不一样的,他不沉迷于酒肉,她没有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我的母亲站在乌泱泱的人群里,优雅从容,不逊色于男人。她的生活方式,与我见到的其他人都不一样。通过母亲,我知道世界是给我们投身其中纵情享用的,没有什么能对我们横加阻拦。父母没有因为我是个女孩而限制我去追求那样的成功。对我父母而言,出人头地这件事,没有性别可言。而在生活中,我只需要对我自己负责,对我自己的未来负责。但是虽然没有成人的我,暗地里也觉得女人所有的不幸几乎都来自男人。而我也在那些故事里发现了,那些不一样的她们是“小姐”,而非什么小东西或那谁。
青春期的我,对事情的本质没有深入的了解,趋同于我的伙伴。我偷偷给自己编故事,用一个假想出来的、更优美、更脆弱的女孩换掉真实的自己。相互竞争看谁更能自我否定。我以为长筒袜、直筒裙、高跟鞋并非为了使我变成“性对象”,而是为了让我被人选中从而变得幸福。父亲的和蔼变成了软弱,母亲的活力变成了凶悍。
尽管我度过了一个积极的童年,充满好奇心,我还是接受自己低人一等,要被献给别人的必然事实。我清楚意识到性别差异让我深感绝望,我不相信哪一天能被消除。
十年后,轮到我自己待在一间闪亮而沉默的厨房里,草莓和面粉,我进入那个画面,可我却感到窒息。所有人都钦佩她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中,致力于带给丈夫幸福,没有人想过她本来可以活成另一副模样。我们感到害怕,惊慌失措,女性的忍耐力真是惊人,他们把这叫做坚韧。
结婚的意义,只有在以后才会变得清晰。他能体验到家庭生活的一切温暖,在其中感到舒适自在,待在家里多么幸福啊。他没有清洗过,擦拭过,像拾粪昆虫一样在墙角旮旯忙活过。只有愉悦。
斤斤计较的细节,令人精疲力竭,我算计着给自己买本书,或任由垃圾桶被塞满,既不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反抗,而是出于报复心理。
就算是这样,最后会叹息着说婚姻是对彼此的束缚。
一个女人被冻住了。
后来,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让我依附超过三周。他们是我自由风景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