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专业主义》读后感100字

《专业主义》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0 12:25:21
《专业主义》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5-03-20 12:25:21   小编:

《专业主义》是一篇探讨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文章。作者认为专业主义是一种态度,要求从业者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感。通过对专业主义的深入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专业素养的建议,强调了专业主义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文章内容丰富,观点明确,值得深入思考。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一

其实这本书只要看懂提纲就可以了,里面的内容让人有种看不进去的感觉,如果内容精简些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有些内容给人一种是硬塞进去的感觉,可有可无,有些道理本来就懂,但是一些建议和看法还是十分值得学习和注意的。

1/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二

书中比较强调专业和奉献精神。从一开始着重阐述什么是专家: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丽娘;以客户为第一位;具有无穷的好奇心;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

而专家需要具备的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

做事,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

2/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主要是描述在现今社会,个人需要发展哪些能力,并且详细地描述了三大能力:英语、理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没有给出发展这些能力的途径,可以和《即战力》、《知性力》参照阅读。——2013.1.15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要写多长啊???!!!

3/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四

如果你想成为专家,就必须与各种力量抗衡:

1、还是自己更可爱;

2、达到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3、不想干辛苦和困难的事情;

4、不想惹怒别人;

5、不想失败;

6、不想受束缚

我把这个看做是鸵鸟心态。趋利避害是本能,而本能是短视的。想考虑的长远就需要用理性的力量强迫自己做违背本能的事情。这就需要强调纪律的力量。

4/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五

要......不要......;大力......深入......;加强.......;

只要......就......。

太水。

不过尔尔。

一锅兑了水的鸡汤

喝吧,你还要花时间上厕所

不喝吧,你都花了银子和时间了

佩服有些同学看了两遍,我读了一半就悬崖勒马

——不要纠结沉没成本,赶紧弃坑!

5/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六

这是我看的第二本日本人写的书,不知怎么的,总感觉很难读,是翻译的不好还是本来写的就很难读懂呢,,,书中的跨越很让人捉摸不透。我想还是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够。

这本书是《罗辑思维》中推荐的,前面的内容中,读到了一些亮点,特别 是有关组织里面授权的事情。有些人经常说领导不授权,天天抱怨,而有些领导又很恋权,这些人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

对于一本书,我的看法是,只要有一个点让我受教了,就是本好书。

6/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七

这篇读后感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

奔着罗胖来入的此书。

前部分专业的定义和精神非常认同。后面看着看着有点渐行渐远的意思。有点不明白作者的专业逻辑了。全书套用中国古话:熟能生巧,像金庸小说里的武功高强的大侠,最后人剑合一,无剑胜有剑,剑在心中的意思。后面扯远的部分洽洽与作者最后突出的逻辑背道而驰,虽然如此还是值得阅读,读此书给了我灵感。这么说吧,这或许不是一本能让你成为专业的书籍,却是一本让你思考如何成就自己专业的良文。重感悟轻记忆!

7/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八

我觉得这是一部讲“战略管理”的书。作者的牛x之处在于,讲战略管理前先否定了战略管理。而后将战略化整为零。当今企业已经很难明确出几年或者多久的发展规划。因为外部变化太快。只能靠不断适应或者创造出客户或者用户的新需求才得以发展。

作者的观点大概是:基于超速变化的未来,预见到任何成功模式的研究都可能将人误入歧途。企业是需要战略的,但不是常规定义的战略规划,而是探索如何以变应变。在这种情况下,机制或者模式已经无法复制成功。

只有靠人,靠团队。企业组织貌似回归至返璞归真的状态。每一个个体都富有“专业精神”。作者讲的专业2字非常深刻。

ps:我觉得这本书翻译的很烂。

8/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比较模糊,最初的关于专家的定义的阐述让人敬佩作者的严谨。

构思

讨论——讨论方法、讨论的主旨。

我有兴趣的内容是:

写下这本书中可以让自己学习的地方或读后感想:

本书章节数很少,但是每一章内部都有很多小的主题,阅读时说实话有点难以专注的一口气看完。所以除了最初我接触本书的内容,其余的部分我已经很难再回想起来。

专家对顾客负责,而不是仅仅出卖自己的专业技能的生意人。关心顾客的需求,这一点在《史玉柱自述》、《精益创业》也有反复提到。具体在我们的工作中,能不能进行工作追踪,能不能在相关人士不配合的情况下想办法推动。

9/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十

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本书重点是阐述了很多观点,如果不看论证,仅仅读一下目录也可以了解书中强调的能力,即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不奢求全部读懂,文中几个闪光点读来可以应用于生活、工作中,结合自身的缺点,也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做了一个提醒。比如为了使遇见到的机会和事业不至于变为空想,我们必须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在任何时代,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

要想在这个时代获得成功,必须首先从虚心验证现实中的各种事实出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为了使自己的思想从作茧自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有时必须彻底放弃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些东西。

自我变革没有止境,它通过由先见到构思,再由构思到先见的不断循环得到实现。

10/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十一

#每天浏览一本书# 09 《专业主义》1.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首先建立假说,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然而不少人把假说误当作目标和结论。2.从提问、展开讨论到解决问题-韦尔奇是具备这方面才能的为数不多的经营者。3.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

---------------------------------------------------------------------

买了不少书,收集了不少书。如果不抓紧看的话,不知猴年马月能看到了。很多大牛都是每天读一本,咱不要求这个了,每天浏览一本,找出其中的关键几句,这是最好了。实在不行,有所收获,做下总结也行

所有傻逼的坚持,都会有牛逼的结果。

11/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十二

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多收获,带给我一些思考。从目录页来看,全书四大部分,每个部分指向一个方面的能力。开篇最重要的第一章“你够专业吗?”实际上并不是评判或指教一个人如何更专业,而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平行性质的叙述一个专业的人或说专家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应该做到什么。从第二章到最后培养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与适应矛盾的能力,都是借鉴商业史著名案例拓宽意识的叙述。并没有真正值得叫好隆重推荐的地方。最可笑的事第四章讨论的能力中说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故意用来作填充本书的废物吗?短短两面的篇幅,阐述一遍讨论的本质源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告诉读者最普遍的两个逻辑链,试问本书是写给还不认识商业不知何为思考的人吗?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案例,都没有把所指向的结论完整地做一遍分析与梳理,总是一语带过,这样没有丝毫说服力,只是单纯讲道理。与成功学的书籍虽然没有像“心灵鸡汤”一样鼓舞情绪,但是区别真的微乎其微。

12/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十三

这本书通过一些世界著名大企业和企业家的示例,论述了成为专家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涉及态度、目标、思维方式、交流技巧等。概括起来核心就是“不变”与“变”。不变的是以客户利益为重的目标、不断学习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强烈的危机感。变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考)、我们的能力(直觉能力、沟通(倾听、提问和说服)能力、思考能力)。“变”是为了让“不变”更加强大,而“不变”使“变”有了明确的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与太极中的“阴”“阳”是异曲同工。

书中提到的一些原则和技巧,对我克服某些缺点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同时还使一些平时我们已经在使用的方法有了一个很好的概括。

尽管我对本书中的某些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13/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十四

一本大名气的书,可是没有产生细读的吸引力,从谈专家到各种方法论,多种思维方式的讲解和描述,会引人深思,但是总感觉停留在上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夹杂了更多的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泛滥还有中国的国情和体制。

让人一直思考为什么中国没有管理学家来定义中国的现象,中国真的不太国际化,有些思维强放在这里,根本得不到解放,需要有一定理解程度的人去将其转化,适合自己,方能排上用处。

开始以为这本书是写小日本专业精神,可是看起来更像是批判日本正在流失这种专业精神,然而中国呢?书中提及的专家定义、好奇心、辩证法各类理论,可能说起来不用再读,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定义,而且大同小异,可是能实施并能坚持的少之又少,中国的崛起必须要专业化的带入,一个事情做好做精,比什么事情都做,最后沦为全球低技术含量生产基地的名头更有自豪感,这本书时间充裕的人还是可以细看一下,洗刷一下自己的思维,但是一定要带着自己的判断去读,结合现有的新生条件和环境,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14/15页

专业主义读后感篇十五

知道这么书是通过Excelpro书里对大前研一专业精神的强调,大意是讲在当今时代拥有什么技巧不是关键,关键是有专业的精神。这和禅里像佛一样做任何一件小事的理念不谋而合。

看完本书几点感悟:

1、对专业的阐述,专是指对最终客户负责;业是指追求最终的成果。

2、逻辑是国际性通用的语言,建立在逻辑上对各种可能性的讨论是最终选定路径的关键。

3、逻辑、辩论在西方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Discuss(讨论)=dis(不)+cuss(嫉恨);Debate(辩论)=De(不)+bate(打)。讨论、辩论的最终目的在于拨开云雾见到真相,对事不对人。

3、思考力是可以像高中时写议论文那样练出来的。提出假说、寻找论据进行论述、决策、执行。

4、先见的能力在当今变幻莫测的世纪是制胜的关键,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5、将先见的愿景转化为现实的执行力是成败与否的关键。

本书看完后,有深受启发的感觉,但它是大前研一在哈佛评论上文章的汇编,不是很成体系。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