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一天》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描述了一天在太空中的奇妙经历。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太空中的宁静和壮丽。文章中提到了太空站的日常工作、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星星的闪烁等景象,让人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科普文章,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人感受到了太空的无限魅力。
《太空的一天》读后感(篇一)
在夜晚我们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总是畅想,人们什么时候才可以随意的到太空旅行?更加接近漫天灿烂的繁星。《太空的一天》满足了孩子们对于宇宙的浪漫想象,展示了关于在太空中工作和旅行的航天器的“角色”,而且以生动有趣的知识给孩子们科普了航天知识,让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太空中的一切事物,还可以学习到幽默风趣的航天知识。 如果想要居住到适合我们生存的行星上去,首先要发现这些行星,它们的位置离太阳太远和太近都不合适。和地球差不多环境的星球有哪些呢?有“金凤花行星”、“开普勒-452b”、“格利泽581g”、“开普勒-186f”。探索到了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后,人们便开始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太空中建立基地,建造能够实现星际航行的星舰,大大小小的飞船把各种物资运到太空工厂中的船坞,再制造机器人来为人类工作。看科幻片的时候,我们觉得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似乎只花很短的时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要抵达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即便坐上人类目前发明的最快的航天器,竟然也需要几万年的时间。 光的传播速度是目前已知自然界物质运动中的最快的速度,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也就是说光只需要一秒多点的时间就能从地球到月球。宇宙的速度也进行了非常合理的解释,包括“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这些能达到的不同宇宙的速度代表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能够迈得多远。 在太空中飞行的时候,舰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困难,比如太空中悬浮的太空碎片包括了陨星,彗星,小行星,流星体等天然的碎片,还有一些是由人造卫星和火箭残骸组成的太空垃圾,都构成了对太空飞行的过程中存在的威胁。如果这些高速飞行的小型天体的飞行轨道和星际舰队重合,会给星系舰队带来非常严重的灾难,所以在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并且警惕这些小行天体的出现。 《太空的一天》细致地讲述了航天器的工作和各种天体知识、航天知识和物理学知识,满足了小读者们对太空的全部浪漫想象和好奇。
《太空的一天》读后感(篇二)
一直都对浩瀚的宇宙和无尽的星空充满好奇,有时也会在将眠未眠之际,“神游太虚”,思索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起源。比如,看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就是我一年一度的仪式,当然也很喜欢看《宇宙》《旅行到宇宙边缘》《宇宙的奇迹》《宇宙时空之旅》《生命地位奇迹》《生命的进化》这类介绍探究生命起源、介绍宇宙奥妙的纪录片。
《太空的一天》就是这样一套关于宇宙和太空的绘本,共包括《月球漫游的一天》《火星探索的一天》《太阳系旅行的一天》《空间站生活的一天》《太空幻想的一天》。这套绘本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既呈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难历程,也展现了浩瀚无垠的太空神话。
阅读这套绘本,在感叹宇宙的宏大和生命的奇迹之余,我也感到脊背隐隐发凉,不由得激发出更为深刻的思索。人类到底算什么?也许只是宇宙的其中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过客而已,即使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在宇宙面前也不过弹指一挥间。在这个无限延展的宇宙链条之中,个人甚至于连一粒尘埃都不及,个体之于地球,地球之于银河系,银河系之于宇宙,宇宙之于时空。吉姆·贾木许借由《神秘列车》发出了一句淡然释怀的感慨,“人人都自以为是地在追求某种目标,而生活的本质是无常”,其实在洪荒宇宙之中,无常的又岂止是生活,这种无常感裹挟着一切,被吸附进了深不可测的黑洞之中。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许只有苏东坡的这句词才能表达出人类在浩瀚宇宙面前的渺小与卑微,这既让我们认真思索人类的未来,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的起源。让人肃然起敬的不仅仅是头顶的天空,还有人类冲破苍穹的渴望和希冀;让人叹为观止的不仅仅是不可思议的宇宙,还有人类上下求索的勇气和毅力。
最后就以康德的那句话结尾吧——“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一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太空的一天》读后感(篇三)
太空一直是孩子们充满好奇的一个领域,他们对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有着无限的遐想,也有着无尽的疑问。例如,孩子们在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或者在望远镜中观察到一颗明亮的星星时,往往显得比大人还要激动。随之而来的,也是有关航天和宇宙的一系列疑惑。
火箭是怎样飞到太空的?
空间站上面的人为什么是飘着的?
火星上面都是火吗?
我们能像坐飞机一样飞到太空吗?
……
对于孩子们感兴趣的这个题材,这套《太空的一天》就以趣味漫画与天文知识相结合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向孩子们展示与神奇的宇宙有关的一系列天文科学知识。既激发了孩子探索太空的梦想,又将有趣实用的小知识根植于他们年幼的心灵,也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工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都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巨大成就。在《空间站生活的一天》一册当中,编者就为孩子们呈现了发射升空、运送物资、载人航天、空间站生活、出舱活动、空间站实验以及宇航员返岗等这些在空间站探索中的重要环节。
从发射前的准备,到火箭的升空、并轨;从空间站的布局,到宇航员的实验和活动;从物资的运往太空,到载人航天器返回地球……书中几乎覆盖了在空间站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片段,解开了孩子们常有的疑问,也让孩子们对我国的空间站建设和航天事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绘本画风亲切,对于知识点的讲解简洁而又通俗易懂,有利于孩子理解和接受。整套书将天文知识讲得生动、有趣,全书的大开本设计也是方便孩子阅读,厚实的纸张在翻阅起来也显得很有质感。
这套书内容丰富有趣,插图精美,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增进他们对天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太空的一天》读后感(篇四)
爱尔兰儿童文学作家山姆·麦克布雷尼在他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里有一句经典名言:“I Love you,right up to the moon and back 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上面,再绕回来…”
初次读到这金句的时候,我当时虎躯一震,我想再坚硬的心,估计也瞬间就被融化了!我想,世人最浪漫的告白莫过于拿神秘、遥远的宇宙星空做类比吧……
鲜为人知的是,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达到384401千米,坐火箭去月球可能只需要三天,但是如果坐高铁的话,可能需要一个半月。
1959年9月12号,苏联发送的月球二号是人类探月计划中首个击中月面的人造物体,实现了人类探测器从地球向地外天体飞行,收集资料的目标。
1957年10月4号,苏联发射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一号,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开始。
1957年11月3号,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二号搭载了首只进入太空的活体动物小狗莱卡。
1959年1月4号,苏联的月球一号是人类首个空间探测器。
1959年三月份,美国发射了先驱者四号,成为首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1966年1月31号,苏联发射了世界上首个在月球上成功实现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月球九号。
1961年4月12号,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旅行,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5年3月18号,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的太空行走。
1965年六月,美国人爱德华•怀特也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22分钟的纪录。
1968年9月14号,苏联发射探测器五号,搭载了乌龟,昆虫等生物,成为首个绕月飞行后又返回地球的航天探测器。
1969年7月21号,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首次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月面漫步……
2013年12月14号,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上软着陆。它是目前全世界在月球工作时间最长的探测器。
2019年1月3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带着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
本书介绍了苏联、美国、中国的月球、火星探测史,揭秘了太空、天体、天文现象等关于宇宙的天文知识,浪漫广袤、又充满神秘的宇宙画卷,色调饱满,画风清新,贴近儿童的阅读习惯与偏好,是一本优秀难得的天文科普佳作!
《太空的一天》读后感(篇五)
《太阳系旅行的一天》和《太空幻想的一天》是“太空的一天”系列中的两本。
两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一天”为时间线,由航天器带领孩子沉浸式地体验在太阳系和太空中探险。为孩子呈现了浪漫广袤、又充满神秘的宇宙景象,在探险中用拟人化的手法逐一展现了在太空中工作的航天器,为揭秘了太空、天体、天文现象等关于宇宙的天文知识。
孩子们都知道用一天24小时的维度来记录经历和生活。那么,太空中的一天能做什么呢?能从水星飞到金星吗?如果从地球出发,一天的时间里能走到多远的地方呢?一系列的问题无一不在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
在带着孩子阅读之前,孩子已经把书从头到尾翻阅了一遍。起初我并未在意,只认为孩子在看里面的插画。令我惊喜的是,晚上孩子主动给我讲了火星为什么看起来是红色的,人类发现火星上曾经也有水,航天器还发现了厚厚的水冰……,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本书,孩子从中学到的比我预想的还要多。
孩子跟着《太阳系旅行的一天》里的探测器们一起旅行,以探测器旅行做为故事背景,用探测器的视角为孩子们展示了太阳和八大行星,包括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这里,孩子和“太阳女神”羲和号一起观测了太阳,跟着“信使号”踏上了探测水星之路,跟着“金星快车号”探测了金星,与“天问一号”探访火星,和“伽利略号”一起探测木星,和“卡西尼-惠更斯号”奔向神秘莫测的土星,跟随“旅行者二号”奔向遥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又从国际空间站观测我们的地球家园。
在《太空幻想的一天》里,以充满想象力的太空科幻故事,带着孩子一起展望未来人类太空探索的远景。未来人类在面临地球人口巨增、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开始走向太空,探索新家园。孩子利用书中介绍的科普知识寻找了新家园,建造了星舰,并参与了星际航行、太空采矿,排除了危机。在这里,孩子了解了深空探测,了解了星舰在星际航行的动力来源,了解了在太空中如何补给能源。同时,漂浮的太空垃圾对星际航行的困扰和威胁。无形之中,在孩子心里深深树立了保护地球家园和太空环境的责任感。
整体而言,书中画风瑰丽,视角多样,并用拟人化的语言表现了每一个航天器们的工作,用故事将一个个航天科普知识串联起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插图,拉近了孩子与宇宙的距离,为孩子呈现了富有童趣的太空故事和神秘的宇宙空间,对于本就处于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们,无疑是最好的科普书籍。毕竟,也许有一天,孩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或者天文学家,犹未可知哦!
《太空的一天》读后感(篇六)
宇宙苍穹,浩瀚星海,人类一直都想探索那神秘而多彩的太空,如果可以去到太空一天是多少人的梦想。
当看到这套《太空的一天》的时候,DNA动了。
那些画面可真美啊~
就像看科幻大片一样。
在这套书里,用虚拟的时间一天来浓缩讲述了关于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那些事。
在《太阳系旅行的一天》中,讲到了太阳系中各大星体的故事,带读者探知太空的奥秘,感受宇宙的广袤,以及天文科学知识的魅力。
每一个星球的资料、特点,还有探测各大星体所用的代表性探测器。并用拟人手法,给小读者们讲述了它们的“所见所闻”。从这些探测成果展示中,读者可以看到关于各大星系更详尽的资料。
以前只知道它们的名字的我,讶异于自己关于宇宙知识的匮乏。
虽然早就知道我们国家在航天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技术进步和科研成就,但是对于具体,并不清楚。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们的好奇,也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还好有这样的科普书籍,在给孩子读的时候,满足他们的好奇,也是自己心里在期待。期待了解更多的未知和神秘。
书里内容也是贴合孩子的阅读习惯,除了运用拟人的讲述,还有很简洁的概述,给各大星系一个有意的昵称。
如,炽热狂躁的“大灯泡”太阳,时刻光芒万丈。水星是半冷半热的“小铁球”,没有水的水星上内部是铁镍内核,寒冷另类的“冰晶球”天王星……当然还有我们的生机勃勃的“水晶球”地球。从中我们更宏观地了解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于动植物人类的影响。我们要保护好这个整个太阳系最有生机的星球。
每一个星体所代表探测器,像个导游一样,依次登场,给我们介绍那些它们已经到达而我们却未曾了解的星球。
探测太阳的是我们中国发射的羲和号太阳探测试验卫星,搭载太阳空间望远镜来对太阳进行观测。
而羲和号也是带回众多关于太阳的资料。太阳中心温度在1500万℃以上,太阳上不停地发生着爆炸的景象,难以想象。
火星上有着太阳系里最大的火山,木星两极也有激光,还比地球上的更大、更亮。等等非常多的星系科普信息。都让人惊叹。而这样的探索从未停止,因为人类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总是希望能有一天可以迈向星辰大海。而这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实现的。
虽然早就知道“我们上面有人”了,但是,对于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看了这书里的介绍又有了新的认识。
当看到“星际移民”计划时,还是心理暗戳戳地激动。
在《太空幻想的一天》中,看科技工作是如何将那些幻想一步步落地的。看他们是如何冲出地球,在无尽的宇宙中航行,遇到危险或者如何维修,甚至有没有外星生命,它们会是怎样的……
现在人类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巨大的星舰,人类告别地球奔向新家园,真正成为星际人类的一天,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当看到讲太空采矿的时候,好像离实现更近了一步。
这本书看得人心潮澎湃。
除了那些让人大开眼界的知识,还有就是这套书是大开本,手绘制作的精美画面,让人沉浸其中。
专业团队打造耗时两年的这套书,每一页都很精美。
那极具诱惑的蔚蓝色,那点点的缤纷星光,璀璨夺目,太空的壮观恢弘,让人惊叹。
翻开每一页都几乎在“哇~”
在给孩子读的时候,胳膊伸到最大也无法描述那是怎样的世界,只能用书中的文字去表述,用书中的数字去想象,感叹,限制我们想象力的是我们对于航天科技知识的不了解,了解过后,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通过阅读这套书,可以让自己和孩子,感受到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已经到了怎样的境界,可以说是突破了认知的边界。未来会收获怎样的探测成果,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从这套书开始打开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所在宇宙是怎样的,我们国家对于太空的探索力度和贡献,以期学习更多的天文科学知识,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在看了作者团队段张取艺的资料之后,又去了解了他们其他的作品。原来还有古代人的一天、原始人的一天、神仙的一天等,在那些里书里画风也是多变,尤其是有些特别可爱有趣。
就像在这套书里的文字,时而出现个探测器小可爱,用一些有趣的语言来讲述那些不太好懂的知识,小学生自己阅读也是看得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