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好玩儿的大师的读后感大全

好玩儿的大师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5 06:50:29
好玩儿的大师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25 06:50:29   小编:

《好玩儿的大师》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作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触,讲述了一系列大师们的趣事和智慧。通过故事,读者能感受到大师们的深厚功力和智慧,同时也能从中受益,学到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哲学。这本书不仅让人捧腹大笑,还能让人在笑声中感悟人生。

《好玩儿的大师》读后感(篇一)

第一张照片从赵元任先生1911年在绮色佳与同学合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照相机开始,到1960年代末年逾古稀,头发花白与杨步伟老师的合影结束。将近七百页,约一千张照片,镜头带领读者围观了侧重学术主题的赵先生的人生轨迹。

如果先生还在世,我的朋友圈也不大可能有这么一位人物,开放所有的权限,分享他的点滴。时间是无法重叠的,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所有的历史,不论口述与文字,都免不了掺杂了讲述者的取舍。而照片,有摄影者想要记录的瞬间,也有观众可以自主提取和识别的信息,因此称为魔法毫不为过。

这些照片涉及很多轻松愉快的场景,比如用镜头“消毒”葡萄,亲授学溜冰的tips,纪念自己大撒把骑车,ΑΪda歌剧里出演希腊僧侣的造型,至少三只猫咪守护了书房,爬上船只的桅杆在船员的训斥声中来张自拍。

也有面对镜头惊慌失措的拆字先生,日军轰炸长沙时的弹坑,满目疮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车子不断抛锚轮船火车走走停停,史语所从长沙南迁到昆明竟花了17天16夜。

这些照片和日记在日军轰炸之前就被寄往美国,得以在炮火和漫长的岁月中完好地保存下来,在新的世纪被集结成册,我想这也是特别的精神财富。在起初,我只知道《施氏食狮史》和《教我如何不想她》,出于好奇买了这本书,然后随着镜头和文字,旁观了一个觉得接触新事物是很“好玩儿”的大师,如何在颠沛流离的时光仍努力工作前行,最终收获了“好玩儿”的一辈子。

被激励的我想拿过接力棒,奔向属于我的好玩儿的人生。

《好玩儿的大师》读后感(篇二)

书是今早还给图书馆的,这次的确不是拖延,复阳病了半月又加上高考占校,被迫在外游荡了几日,一月的借期就没剩多少了。再加上前期看的认真,或许这次并不需要太多苛责。 如果单说读书的感受,那么这次的书评是不完整的,也不符合自身流水账的风格,所以即使刚打字到这里,就已经预感到是长篇赘述了。 读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初在图书馆遇见,心心念念,即日就在自习当天读了半章。 二是借回,按照懒惰的惯例,拖到了生病,又拖到了康复回去复工,到高考解封前,大概是阅读过两次,进度到第二章。 三是今早就要去图书馆办理还书、赔偿、退卡等一系列手续,在ddl的催促下,昨晚一口气看到快400页,今早7点多起来又读,一早一晚一共才花两小时就将全书看完。这一过程看起来唬人,但读过的人都知阅读影集的速度。再加上进度已到赵元任先生离开校园,从前的逗趣少了些,我记录也就少了些。还有时间紧迫,我已不能再像之前对着合影认人,一切都是得过且过。 我赶着离行,在收拾行李,处理手续的空余里读书,进度正好赶到罗素来到中国。一切就好像冥冥之中,在我还轻松时,看了赵元任先生的求学与自由。在离行之际,我离别,书里也离别;我奔波,书里也奔波;我学语言,书里也学语言;我生病,书里也生病。百般愁绪,期冀不舍,叫我如何不想它。 从今早读完书到打字之前,脑中总有着无数的想法,但真到落笔,却说不出话,所以只能简单概括为以下几项。 1.令人惊叹的相片记录和编排整理及处处透露出的自得其乐。一本影集,几乎能详细再现赵元任先生的生活细节。希望这次阅读可以成为督促我开始记录短期经历的契机。 2.赵元任超群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意识。来到这里近半年,也才刚达到可以能听懂一些连读少的语速慢的方言,对比书中所述的什么北京话、南京话、杭州话、长沙话,实在有些不够看,心生羡慕。 3.留学、战争、学术与阶级。书中有名姓的各领域大牛,包括赵元任和赵新那,所得成就除了天赋之外是难以被忽略的家庭背景,书中学术与科研在某种层面显示出的是只有某一阶级才可参与的新世界。生活动荡,人如草芥。 言有易,言无难。

《好玩儿的大师》读后感(篇三)

赵元任先生,鼎鼎大名,现代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最年轻的一位。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位高山仰止的大师,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或者这么说,是一位极有天赋、什么都爱探索的好奇心大师。

人人都说赵元任先生有趣、好玩儿,放到今天,赵元任先生就是一个标准的“斜杠青年”:语言学家\音乐家\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等课程教师\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摄影师\话剧导演\竞走冠军\"猫奴"……

在学术上,他学业精深、“文理兼通”。获得理学学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教授物理。后回国任教清华,教授物理学、数学、心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音乐学等课程,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一起被称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是中国学者全面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言并取得世界性声誉的第一人。他主持的方言调查开中国现代方言调查之先河,旅行途中或每到一地,他都特别喜欢向人家学说各地方言,学得很快又特别爱“显摆”。

他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他的音乐作品把中国传统和现代音乐作了创造性的融合。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缩衣节食,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架二手钢琴,后来谱写中国科学社“社歌”(赵元任谱曲,胡适作词)。

1927年,他用白话口语改写剧本并亲自导演,剧作在清华大学礼堂公开演出,用生动的形式推动国语统一运动。

他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特别喜爱体育运动。打网球、划船、溜冰、竞走等样样擅长,竞走项目还得过冠军,接待罗素访华时,休息时间里,他还会在罗素的院子里抖空竹玩儿。

他还是一个“猫奴”,在工作间隙还不忘协调两只猫咪的矛盾。

尤为可贵的是,赵元任先生身上有一个同时代其他学术大师少有的爱好:摄影。他一生拍摄了10000余幅照片,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而生动的影像。

借着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好玩儿的大师》和其中收录的首次出版面世的千余张珍贵照片,我们不妨来仔细说说,看一看这位“斜杠青年”的养成记。

在赵元任先生的一众爱好中,有一项最为特别——摄影。

1910 年,赵元任刚上康奈尔大学不久,就用奖学金跟同学合伙买了架照相机,很快就迷上了摄影。赵元任虽不是专业摄影师,但他十分爱用照片记录下自己的学术与家庭生活,一生中拍下照片无数,直到去世前不久,由于手抖无法摄影才罢休。

至今留存的赵元任与照相机最早的合影,摄于 1911 年的康奈尔大学校园。

另一张和相机的合影——赵元任自拍穿衣镜中的自己(1920年)

这些照片绝大部分不是空景,都有人,甚至一多半都有元任先生自己的身影。透过这些照片的形态,我们能够想象摄影师赵元任的日常:随身带着相机,同时,还有一部随时可用的三脚架。如果放到今天,元任先生必然是一位“自拍达人”,他最喜欢的自拍照一定会刷遍朋友圈。

有一天,赵元任到城里参加国语统一筹备会,没赶上火车和其他交通工具,只好雇了一头毛驴。好久没有骑过驴的他三分钟就摔了下来。到了西直门,赵元任给自己骑毛驴的样子拍了照。他在日记中写道 :“不知是因为用三脚架自拍照相看了稀奇呢,还是看着一位穿西装的人骑驴稀奇呢?很多好奇的人围着看。” (1920年)

开大会时,赵元任常是招呼大家合影的那个人。“大家排好队合影留念呀”,赵元任招呼着(1920年)

收录在“赵元任影记”中的私藏共有万余幅,最早的照片拍摄于1896年,最晚的照片拍摄于1980年代,绝大部分都由赵元任亲自掌镜拍摄,如果放到今天,元任先生可能不仅仅是一位“自拍达人”,还是一位“直播达人”——他用这万余幅照片,给自己、为后人留下了一场长达80余年的“人生直播”。

在最新出版的“赵元任影记学术篇”《好玩儿的大师》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位学术大师的个人成长和学术探索,了解近百年前一个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也是透过这张照片,我们看到了这位语言学大师的人生B面。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赵元任最初是一个“理科生”。

他在康奈尔大学主修的是数学,选课表里大多是几何学、微积分、物理学、化学等课程。所以在1919年,他回到康奈尔大学任教,应聘的是物理讲师,讲授的是物理及物理实验课。

赵元任喜欢做些别人没做过的事儿。他在康奈尔大学当物理老师时,将电池的正负极放在舌头上,要亲口尝尝“电伏特”的滋味(1919 年秋)

1920年,赵元任回国到清华任教。由于前一学期学生罢课,赵元任到清华后,主要补教“中学代数”和“口述英语作业”两门课程。补课完成后再开设心理学,并与梅贻琦合开物理课。

赵元任在课堂黑板上写下:“物理课讲授, 清华学校,1920 年 9 月17 日。兼差:摄影师,赵元任;被摄者,同一人”。

当时清华园内大兴土木, 物理老师赵元任正观察工人搬运大石块(1920年)

赵元任先生曾说,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至于什么是“好玩儿”,赵先生没有直接说明。陈原先生曾经这样解读赵元任先生的“好玩儿”:“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有趣味,有兴趣,有意思”。

所以,赵元任先生一方面是一位严谨求实、讲求科学精神的语言学家,另一方面也不断在研究中寻找着乐趣,最终凭借着热爱和钻研,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语言学大师。

赵元任求学第一年自制的明信片,“短语寄长思”,这时候就已经开始迷上文字游戏了。(1910年)

赵元任喜欢所有和文字有关的事儿。有一次在下关见到一拆字摊,他拿了“佳”字,拆字先生写“進”和“焦”,说这次旅行一切都好,不必急。测完字,又拍了张照(1920年)

赵元任尝试用更生动的形式推动国语统一运动,譬如用白话口语翻译剧本,并将其搬上舞台。1927 年,他将英国作家米尔恩的《坎伯利的三角恋爱》用白话口语改成剧本《最后五分钟》,并亲自导演。该剧后来在清华大学礼堂公开演出。(1927年)

赵元任先生主持的方言调查是中国现代方言调查的开先河者。他们当时的理想是做全国范围的方言调查,但是回想当时兵荒马乱的国内局势,加上录音器械等条件的匮乏,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大致能够想象这些胸怀大志的青年科学家会遇到多少困难。

但是语言天才赵元任在各种艰苦的调研和跋涉中,仍然找到自得其乐之处,譬如他特别喜欢学说各地方言,又特别爱“显摆”。

有一回调查粤语,他到火车站想说潮州话买一张二等票到汕头,结果售票员给了他两张三等票,他只好由用广州话跟他解释。“现学现卖”的爱好,后来他到了国外也未曾改变:有一回到墨西哥开教科文组织会议,“我早晨用我的二五眼的西班牙话叫早餐,过了一会儿,饭厅里用英文打电话来问,先生叫的是什么东西。”不过对于这种玩语言闹的洋相,他一直是津津乐道的。

赵元任走访祖国南北,调查各地方言。上图为赵元任在进行湖北方言调查(1936年)

1948 年年初,由于外孙女Canta 经常生病,被送到外祖父赵元任家,由当过医生的外祖母抚养。Canta 深得外祖父母的宠爱,还成了赵元任的研究对象。从她牙牙学语开始,他就做了详细记录,并录了音。1951 年,赵元任发表英文论文“Cantian Idiolect”,这是语言学中

赵元任非常喜欢猫咪,工作时也不忘调解两只猫的矛盾(1950年代)

赵元任先生对音乐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缩衣节食,从每月 60 美元助学金中,陆续省出 220 美元,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架二手钢琴,跟老师学习创作音乐。他还选修了音乐课程,师从斯蒂芬学对位法。从此,开启了音乐谱曲的创作之旅。他专门为《科学》杂志谱写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是他的第一部钢琴作品,也是中国最早的钢琴曲之一。

赵元任与同学一起合奏(1911年夏)

赵元任是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届董事会秘书。除了为《科学》杂志撰写文章、翻译科普文章之外,他还谱写了《拟中国科学社社歌》。这首“社歌”是由胡适作词、赵元任谱曲的。

1918 年,赵元任获哈佛大学的雪尔登旅行奖学金,到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进修一年。看!他在短短一年游学中,“随身”带了多少东西:椅子、文件柜、全套《大英百科全书》,还有自行车部件。其中最大件的,怕就是他身后这架心爱的钢琴了。房东太太看到这么多东西大吃一惊,要求提高房租!

1921年,新婚不久的赵元任携夫人杨步伟去美国任教兼做“蜜月环球之旅”。抵达波士顿后,迁入剑桥萨克拉门托3号居住。安置新家,自然少不了钢琴,赵元任在留学时存放在绮色佳的钢琴也运到了剑桥的家里。

除了钢琴,赵元任还喜欢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玩意儿。1920年,罗素访华,赵元任全程担任翻译。10月8日,他从北京出发,南下上海去接来华的罗素。火车上,闲来无事的赵元任练习唱昆曲,还从其他旅客的闲聊中学习方言。坐船到九江,走访各处后,他花一块钱买了一支箫,下午在船舱里吹箫玩。玩兴不减的

“一专多能”的赵元任先生,对于体育运动也很有兴趣。在他的相册里留下了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图片。

赵元任喜欢打网球(1920年)

划船也是爱好之一(1920年)

还曾获得一英里竞走冠军(V. S. Chen 拍摄,1913年)

摄影爱好者赵元任还会自拍下自己玩耍的样子。这是在大学附近的毕比湖上学滑冰,为了表现自己是如何自我保护的,他用照片记录了“滑冰防护”五部曲:1.“不要紧!"2."不要紧”吗?3.前头要紧;4.后头要紧;5.“最后的”不要紧。(1919 年冬)

相比于很多学人热衷于记录自己的学术生活,赵元任先生在骨子里应是更热爱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所以也只有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我们还原了近百年前一个知识分子的日常状态是什么样子的。透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他是怎样求学、怎样生活、怎样运动、怎样玩耍的,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日常记录。

“好玩儿”,是赵元任治学的一个出发点,也是他面对生活日常的一种态度。常人眼中冷板凳的学术人生,跌宕起伏的百年历史,在赵元任的镜头下、体验中,似乎都展现出了另一种面向,这也是这本相册不同于其他时代记录的独特所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