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昼》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主人公在炎热的夏日里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化,最终在亲情和友情的支持下,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部小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和思考。
《炎昼》读后感(一)
作为第二部,看完却觉得改变不少。主人公初了书店老板外,还有一一个迷茫的少女和迷茫的诗人。
每一个故事依然是意想不到的名人登场,书店就像缩小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主题有自我认识,与父母和解,国粹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塔子明白了开始了自己读书生活,有了女性的觉醒却仍在探索。松冈在诗人到学者的探索,都是不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过程。
《炎昼》读后感(二)
时代的变迁,总有人会无所适从。明明是无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却总打着所谓不认可的旗帜来自欺。
变化就是变化,曾经一心追求新潮,如今反而成为了顽固派。
也算是读到了自己吧。
人与书的联系,琐碎而日常,更显得真实。苦闷之时,亦常以读书来排遣,实在是顽固透顶了吧。
长篇大论的部分,窃以为不如百鬼系列了,或许这也是一种自欺?。。
《炎昼》读后感(三)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二本京极夏彦涉足女权主义题材的作品,在上一本《络新妇之理》的书评中,我写道“那昙花一现的对女权运动的惋惜,反而更像是一种男性当权者的気まぐれ”,对本书我同样持此观点。
书中大部分女性角色仍然是悲戚而被动的,美音子蓦然出嫁,禾子死于疾病,塔子的母亲甚至为父权背书,只有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平冢雷鸟毕生为女性呼号。这么想,这本书的女性角色含量实在太少也太薄弱,远不如男性角色有存在感和深度。
女主角塔子的人物设定很有意思,少女有一种意欲冲破世俗障碍的反叛,却又迷惘于反叛的前目的地,最终踯躅止步,始终处于将破未破的状态。她想要抵抗的也不是什么“时代的洪流”,而是自身天性对现状的一种“不适感”。书的最后似乎赋予了她与前作品男主角高远彬一样的可能性,但后者的可能性像是一种延伸,前者却更像隐去,作者落笔对女性角色的可能性有意无意的遏制,让炎昼在“未完待续”上远不如破晓。如果说破晓是三伏盛夏,那炎昼就是寒蝉残夏。故事结束,也只会迎来悲秋,就如同日本女性未来的命运。
《炎昼》读后感(四)
世界只是本然地存在着。人亦复如此。然则,人就是无法如实地去接受本然样貌。因为正如松冈先生所说,人是说不分明、是错误的。因此人才会运用语言吧。 无论述说或书写,皆为咒术。 语言用来表现,却并非表现的对象本身。话语只是音的组合,是通过组合数个音,让人的心中显现某物的咒文。当咒文与现实相呼应时,人便会自认为理解了世界。 一切言说皆是咒文,一切文字皆为咒符,一切书籍皆是封印了片断的、不完全的世界的咒具。要使这不完全的咒术完成,还是不能缺少阅读这样的咒法。填补不足的,就是 聆听与阅读的人。 ——《炎昼》 有句话是这样评价京极夏彦的作品,“别人难以模仿、难以企及的作品,对他来说只是兴趣”,的确如此,之前读《魍魉之匣》就钦佩于作者对人文社科的知识贮备之深、运用之自如。而在这本《炎昼》之中,京极夏彦举重若轻,把土地与文化,文化与历史,历史与人文之间的距离和关系精炼呈现。 全书以“事件”、“普遍”、“隐秘”、“变节”、“无常”、“常世”六个章节构成,各自围绕相应主题讨论了语言文化,民俗意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语言并不坚深,但每每一针见血。 在京极夏彦的文笔思想中,并不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架构,而是知其所以然后要知其为何是如此个所以然。世间有很多“理所当然”的事,若只是习得而已并不能据此形成有力的意识,虽然“我”不可能是客观的,但正因如此,才需要常思组成“我”的认知观的材料。其实京极夏彦也是想说,文化既然是可塑的,人就是可塑的,但重要的是,用什么来塑。差异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那延长出去的结果则有优劣可论。
《炎昼》读后感(五)
第一次写书评,先说说实体书的样式,世纪文景这家公司的书虽非精装却做出了精装的效果,每章之间会有一些黑或绿的厚页,封面是绿色的贼靓。 言归正传—— 京极夏彦这个作者我以前听过——我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小说,随后喜欢看松本清张的小说,我发现其作品腰封上或推荐语上总是写着什么什么社会派推理宗师,宫部美雪京极夏彦东野圭吾……等均受其影响,但我却从未看过京及的书,据说他的书是妖怪推理。 看完《炎昼》发现其中不发妖怪推理,就比如贯穿全文的幽灵之说(好吧,我感觉那个很水),本书我觉得根本没法和松本清张的比,既无推理,情节也不紧凑,没有阅读欲望,他的模式是:主角塔子在家里遇到了什么事然后离家,遇到一些幕末明治时期的名人(作家作曲家将军……)然后一起去一处书楼(顾名思义很多书的楼)遇到里面的老板(npc),然后老板给那些名人解忧,根据谈话给他们推荐书,塔子也从他们的谈话言行中收获了许多,也放宽了心态,家里遇到的烦心事有所缓解。 这样的模式我个人觉得就前面的好看也就是塔子的剧情(干货),其他什么老板的心灵鸡汤啊感觉都特别无聊,我每每看到都想跳过,但是赠书约评不得不认真读完,那些无聊剧情至少占百分之五十。还有一个无聊的是里面总是讲些幕末明治时期的人物,那些作家啥的对我来说根本就是好不了解,所以我并不对他们的遭遇感兴趣。 总而言之作者总是拿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用历史人物的遭遇窜连起来,然后老板再说出一大套晦涩难懂的话来为其解开心结。不知各位怎么看我觉得很水,我觉得我以后肯定不会再看京及的书了。我记得有一位他的书粉说其作品很厚(最薄也有500页?),包含很多知识,看来还真是包含很多呢,不过那些我都不怎么感兴趣呀。 真心觉得其作品读了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既无东野圭吾的将几件事件窜连起来的那种惊艳,也无松本对人性的挖掘那么深。 啊对了,此书与夏目漱石《我是猫》很像,我是猫里的猫家里常来一些有识之士,他们与猫家主人总是会发生一些言行,此剧情感觉京及模范的特别。。。不过我觉得如果要看和书有关的还是看《我是猫》吧,京及的《炎昼》真的是很无聊,真不明白为何能豆瓣8.5评分得。。。 当然也有些优点吧在我看来,比如作者身为日本竟然没有忽视日本大屠杀中国的事情,并且还还有一颗反战之心,很像墨家的兼爱非攻,文笔清新华丽,但是太冗长的无聊剧情使人无兴趣再去看什么解忧,大道理了。且对话的格式看着极其难受,经常忘了这句话是谁说的
《炎昼》读后感(六)
说到京极夏彦,我大概要从多年前还在学生时代阅读他那本名作姑获鸟之夏说起了,不得不说那时候连着他的鬼魅魍魉系列一同推出的那一套书经由吴念真的包装真的起到了至少从外观上就很吸引我的效果,而这本也算是延续了那种风格,虽然已经换了设计师了。然后果断的把那本名字也十分好听的姑获鸟之夏买了回来,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还好,毕竟是悬疑推理小说,又是谈及什么鬼怪之类的,时下对日本妖怪文化非常着迷所以很有兴趣读下去,结果已经读了很多了还是没有读到想读的所谓妖怪,原来到后来才知他笔下所谓的妖怪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借由妖怪这个名头另类的去写推理罢了。所以可以说当时很失望。 但不得不说的是,京极夏彦的确要区别于大部分的推理作家,他从妖怪这个角度去写推理融合妖怪文化的确开辟了他自己的风格,也因此他的作品总会显得更神秘,与平时我们总看见的那些要么连环杀人案要么变态心理学什么的要拉开很大的距离。再加之他的语言可以说是很好的阅读语言,因为简练易读。 再说到这本新作,可以说从我在网上看到它的简介开始就一直没太搞清楚它到底是讲什么,尤其书封面上的描述更模糊,最后才弄清楚是一个关于书店的故事,更准确地说是借由这个书店和其中几个人物再以女性的视角谈论文学艺术,其实也可以说是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文学艺术观。 这样的题材我很难以想象是以一个长篇小说去写的,虽然我刚开始读以为是分成一个个短故事的形式。 故事最初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角开始,而且是从她对芙蓉与荷花的联想开头,这个我想说文中真的有很多和植物相关的描写,制作上也搭配了精美的植物图案,可以说在看对植物的描写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在阅读自然笔记类风物书籍的幻觉。加上又是日式的审美,就给这本书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美的体验。这不得不说是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吧。 当然,有时候人物之间大量篇幅关于文学作品的争执也显得冗长而无趣了一些,只能说这本书真的太私人化了,可以说并非大众口味的书吧,也不是平日里京极夏彦的风格。 唯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小说中这位逃离家庭逼婚的女性,从她视角中观看的世界比那些文人书卷气太过严重的世界要有趣的多,甚至会让我想起川端康成笔下的旧时代日本女性的命运,就是不知道最后她到底是怎样的结局。如果故事可以为她单独开辟出来一条主线就好了,可惜这本书重点完全是作者借用这些人物表述自我的观点,人物也都是摆设罢了。 最后想说,这本书整体上还是可以一读的,作为了解日本文化底蕴是很好的,但作为业余人士也许稍微有一点无趣。
《炎昼》读后感(七)
系列第二部。第一人称的故事旁观者换了一人,但故事和前作大同小异,同样是由六个单元故事组成。 《事件》,讲诉日本著名小说家田山花袋因为对真实事件的二次创作中的客观真实性与虚构性的意义抱有苦恼,最终理解了虚构产物也是组成客观事实的一部分。 插图:《牧野日本植物图鉴》(木芙蓉) 作者:牧野富太郎 《普遍》,讲诉日本演歌师添田啞蝉坊对于自己创作的作品是否有存在意义,是否对社会推动有所帮助感到苦恼,最终理解了作品存在价值的本质不是由作者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感悟。 插图:《牧野日本植物图鉴》(嫁菜花) 作者:牧野富太郎 《隐秘》,讲诉日本心理学者福来友吉在科学技术有限的社会环境下,探寻心理学、神秘学等,这篇是系列少有的悲剧性故事。人类对身处的客观世界认知固然是受人类文化的影响,哪怕超出现在人类认知范畴的领域,也是真实存在的一部分,绝不是虚假的,只不过人类还没有学习掌握相关的科学依据。所以如果过度超出当时的能力局限去探究未知的领域,就会有很大风险,毕竟历史的开拓者只有极少数人,在他们的背后有无数勇敢的失败者。 插图:《牧野日本植物图鉴》(水仙) 作者:牧野富太郎 《变节》,讲诉日本著名女权运动家平冢雷鸟早年间因为家庭原因及社会原因,对不同国家及地区间的语言、文字、文化乃至性别的差异冲突抱有困扰。这篇故事讲诉了大量的哲学问题,如事物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事物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以及新进思想与民族主义间的冲突与融合。来表达女权方面的思想,尤其是那个时代的刻板传统的国粹文化,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牢固掌控。 插图:《牧野日本植物图鉴》(时钟草) 作者:牧野富太郎 《无常》,讲诉日本军神乃木希典对于历史变化的感慨,越是这种高层人物,越是在历史转折点受更大的冲击,是否还被天皇所需要,是否还有存在价值,尤其是选择为理想而死或为理想而生的问题探讨。 插图:《牧野日本植物图鉴》(百日草) 作者:牧野富太郎 《常世》,讲诉这本书穿插的事件旁观者,同时也是日本著名名俗学家柳田国男的故事。故事内容主要讲生与死的,死是必然的产物,人类是唯一知道自己终将会死的生物,所以对死之后的存在抱有极大的敬畏与好奇,因而创造宗教、鬼怪等产物,这些并不是为了死者而存在的,反而是被生者创造,为生者存在。人死后能留下什么,也是由其他生者所决定。 插图:《牧野日本植物图鉴》(梅) 作者:牧野富太郎 总得来说,这本水准在线,但是比起前作,在故事上有些缺乏新意,震撼度降低了不少。书中包括第一人称旁观者在内讲了不少女权,有些主题重复了。
《炎昼》读后感(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京极夏彦书楼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故事发生在明治三十年代一间名为“吊堂”的神秘书店里,通过叙述者塔子与神秘探书者的故事,让读者窥看日本明治出版业的变迁史,实乃一幅再现明治日本社会风情的京极版《清明上河图》。。本作依然是延续着上一部的风格,每章都有日本历史名人出现。叙述者塔子通过聆听造访吊堂的各个神秘人与吊堂主人的谈话,以自己的所闻所感写出了各个神秘人物从心中困惑到找到方向和存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塔子的心境也开始不断的改变。
作为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个人认为本作在情节和叙述上比第一部要完善了,封面的设计也比第一本好看多了,吐槽一下第一本的封面,红色的底和书楼吊堂四个字配起来太违和了。第一本红色,第二本绿色,第三本会是神马颜色呢,黄色?非常喜欢世纪文景做的京极系列,风格统一,,纸张好。期待着后续的作品,文中还留有不少的谜团期待后续慢慢给出解答。
本书并不是传统的推理小说,有着精彩诡计和解答。看这书更像是听故事,从别人的故事中来思考自己的故事。讲故事是京极的强项,他总是在一个故事里能列举出大量的事实,这与他平日大量的知识积累有关,我觉得看他的书很费时间,因为里面总是有好多你不知道的事例,我总是需要查阅很多其他的资料,这部分的时间有时比看书还长。当然有些人看书的时候对于自己不明白的知识一带而过觉得不耽误整体阅读就行。我觉得这么看京极夏彦的书会错过很多的乐趣。当然每个人看书的观点不同,我也没有说能职责他们什么。
本人的阅读范围主要是推理小说类,对日本的历史,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也都几乎来源于日系的推理作品,对于书中涉及的日本的历史,文化,艺术类的知识很多都不太理解,由于书评时间有限其中只一部分查阅了相关信息,另一部分会在之后有时间再进行查询的。因此就不在这班门弄斧的写这部分评价了。
当时的明治时期,出身富裕家庭的塔子,受家人逼婚,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已不再愿意以成为一名贤妻良母为目标,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和父权意识对抗。塔子从听书店老板与各个神秘人的故事,也在抛弃心中的迷茫,越来越坚持心中想做的事。
松冈国男的真身柳田国男是日本民俗的研究大家,也是京极夏彦老师非常敬重的人。京极老师以他作为作为书中人物个人以为是带有私人感情的,希望读者们能够关注日本民俗,关注柳田国男,京极对于日本民俗可谓爱到了极致。个人是非常喜欢京极这个作家的,也希望推荐给更多的人去看。刚入门的话看书楼系列和百物语系列短篇的更合适。
《炎昼》读后感(九)
京极夏彦的书就是有一种魔力,哪怕再艰涩难懂,依旧会吸引人乐此不疲地读进去。不用提波谲云诡的“百鬼夜行”与“京极堂”系列,这次的“书楼”系列更是另辟蹊径,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跟随主角的视角,我们走进了一个个书中人的世界,焉知,书中人也是现实中的名家,而猜测书中人身份也是读书的一大乐趣。 京极夏彦笔下的小说总是带着点推理的成分,但《书楼吊堂》给人的观感真的很不一样,如果说读当代作家的那些畅销推理小说,像是在看电影大片,那本作更像是静坐,听台上的戏曲唱文,别有一番古典韵味。都说大众文学与纯文学在如今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可在本作中,却兼顾了两者,谜团有之,文学美感有之,读这本书可能得不到一口气读完反转不断的刺激,却可以让你仔细咂摸,回味绵长。 明治革新之际,东京郊外存在着一间名为“吊堂”的神秘书店,吊堂主人博览群书神秘非凡。出身富裕士族的塔子受家人逼婚,逃至郊外偶入书楼吊堂。此时身份不凡的神秘探书者同时造访吊堂,一个讲述、一个解惑,一个倾听,故事由此展开,当然,最大的看点还要属浩瀚如海的“掉书袋”,博古通今,光是看了这些知识量丰富的思辨对话就值回票价了,有时会看不懂,可就是会觉得不明觉厉。讲到情节的话,我很喜欢的轻小说《古书堂事件手帖》也是相同的路数,一间旧书店,藏于其中的一本书引发了后来的一连串事件与解谜。要说不同的话,就是《古书堂》里的事件经历者都是普通人,名家们的作品只不过是引子,而在《书楼》中,名家们成为困惑者,他们在吊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寻到了自我,就此走上了改变之路,由此创造了一本本传世之书。某种意义上讲,《书楼》可是《古书堂》的源头(笑)~ 很厉害的是,京极夏彦一方面要了解这些著名读书人的平生与作品,也要了解明智革新时期的风物,还要用恰如其分的塑造让书中“虚构”的“真实存在”的人活在那个时代,串联起那个时代的思想浪潮,还要用更久远更深奥的知识来讲解当下的种种议题,不断升华,我很怀疑京极大师除了每天睡两个小时之外,全都在读书。 读这本书,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戴上了一副虚幻的眼镜,既可以使人看到根本不可能看到的遥远的事物,又可以让发生的一切显得近在咫尺,临了结束了,恍若一个虚幻的梦,又很真切。这样的阅读体会,我相信你绝不可能在其他作品中找到。我是第一部和第二部一块儿读的,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不忍卒读(不是拍马屁,是本人最真实的阅读感受)!
《炎昼》读后感(十)
第一次试图读京极夏彦的书是<百器徒然袋>
看了几页读不进去,弃了
之后就再也未曾试图读过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但前几天看新书推荐发现这本书
首先封面很喜欢
进而看了一下简介
因为爱书,就喜欢与书相关的小说
马上买来看
甚至有点急不可耐
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且不说情节
书整体的风格雅致,内敛
十分喜爱这种绿色
书页的纸质柔软轻盈
连续但有分隔的故事间被<牧野日本植物图鉴>中的植物分隔
有种可见的终结感
故事终究还是会结束
分隔的彩页印着融合在故事中的植物
在植物中看到自己
或者将植物的意志作为自己意志的延伸
吊堂的主人叫龙典,读到到数第二章时揭示了名字
冰山大人曾经直接叫他吊堂
吊是凭吊书籍,总觉得不可思议
书籍为什么需要被凭吊
为什么书店就一定得看作是书籍的坟场
从不这么认为
可以将书卖给真正需要的人但我觉得并不需要凭吊吧
但凭吊书籍这种情感基调是会让书楼有种淡淡的伤
也许是日本的"物哀"
书店老板是典型的超凡脱俗的智者隐士
曾是僧人而后还俗,卖书为生
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往来皆为显达
每每对惠顾的客人排忧,帮助来此寻找的人看清自己真正迷茫的是什么
字字珠玑
没想到京极夏彦的辞藻如此典雅
小说的氛围古朴清新,神秘
在那个时代的日本
女性独立的意识正在觉醒
战争,西方文化的入侵,时代正在变换
巧妙的将个人的家国的,传统的,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冲突
凝聚在一个个出场的独具代表性的人物身上
每个故事的每个不同的人都能了解到日本历史和文化的一个侧面
很猎奇很新鲜
非常值得学习,给我很大的启发
塔子小姐一直遇到不同的人来到书店
对于塔子是个避难所,而且又能从其中得到慰藉
如果我是塔子我可能会每天去一次书楼吧
塔子总是因为祖父的训斥而逃跑
但在祖父生病后没有了祖父每日训斥却觉得少了些什么
塔子其实并不讨厌祖父,其实是爱祖父的
她理解祖父只是在家庭中尽责的扮演好自己,尽职尽责
每个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都很迷茫
祖父虽然严厉坚守传统,但其实并没有像其他的武家逼迫塔子结婚
只是安排相亲,让塔子自己决定心意
塔子的母亲一直未生男性子嗣,祖父从未苛责塔子母亲半分
看到这里有些感动
每个故事所抽出的真相很微妙隐蔽
似乎只有在微妙隐蔽的灯塔书堂才能引出微妙隐蔽的心意
所以外形如灯塔的书堂有其隐喻
无乱如何都会忽略走过的建筑不就像我们心中最真切的欲望
一方面是被他人遮蔽
但最主要的还是自我遮蔽
看不清自己,迷茫,失落
就像无论如何都会错过的书堂
只有缓步前行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去这里才能找到
而书堂老板的形象更像是每个人心中真挚的部分
总之深受感动
《炎昼》读后感(十一)
京极夏彦是个有魔力的作家。
看过他的姑获鸟系列、百鬼夜行系列、百物语系列以及一些零散的非系列,京极夏彦的作者风格如夜空皓月般鲜明,每部作品都打上了浓浓的个人印记。他的书可以称为京极夏彦宇宙,作者不惜用长篇累牍营造出一个京极夏彦的世界,读者可能在初读时抱怨这是什么鬼扯,但慢慢读下去都会或多或少被京极夏彦那有魔力的文字拉入他的世界,从刚开始的不屑到逐渐沉浸于书中营造的氛围,到完全被京极夏彦蛊惑,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京极夏彦的波长,接受他的思想辐射。
于是,不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无趣,但一旦接受京极夏彦的设定,喜欢的人不由得叩首拜服,投入京极夏彦教,追看京极夏彦的每一本书,体验在阅读中被洗脑的快感。记得有人评论倪匡说即使他写的书是无字白纸大卖,套用同样的评论,我相信即使京极夏彦灌了1000页的纯水,也一样能大卖。
那么,是什么特质让京极夏彦的书有如此魔力。个人觉得有如下几方面:首先悬念的设计,比如姑获鸟系列。其中不少作品即使放到纯本格推理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次是妖怪文化的广征博引,比如百鬼夜行系列,每篇拿出来看都体现了作者渊博的知识。除了这些之外,我觉得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几乎每本书都有的思辨精神。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京极夏彦是个很有思想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经常会说出一些有见地的话,而这些可以看做是作者借笔下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一些看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炎昼》这本书,就是作者思辨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一本非典型的小说,京极夏彦几乎完全摒弃了自己赖以成名的故事的悬念、布局和妖怪理论,转而把重心放在思辨上。每一篇都是塔子、书店老板和松冈国男三个主要人物,每一篇的故事走向都雷同:塔子来书店的路上遇到客人,松冈国男来书店,客人找书,然后就是大段的对话。所有情节都是为对话做铺垫,更确切说是为对话中的思辨精神做铺垫。这几乎已经不能算作小说了,而是披着小说外衣的议论文。
这种写法剑走偏锋,也很挑读者。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估计读不到一半就放弃了,而喜欢京极夏彦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别有风味,大呼过瘾。
在看这本之前,我没有看过前一本《破晓》,甚至为了保留神秘感,没有看任何关于书楼吊堂的介绍,完全不知道这系列是什么风格的。读第一个故事时,我仍然保留着对于妖怪传说和神秘事件的期待,以为在书楼中会发生什么灵异事件,抑或书楼本身就是超越凡间的存在。读完第一个故事,什么也没发生,而且对人物关系一头雾水,不免有些失望。但第二个故事中讨论的文人与社会的关系话题一下子吸引了我,自此完全陷入书楼吊堂的世界。
在这个系列中,京极夏彦通过睿智的书店老板之口,抒发了他自己对于自由平等、社会进步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等一干话题。本书设定的年代正是日本由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时期,是日本腾飞前的准备期,新旧思想在次年代不断冲突。人们看到外面世界的进步,但又不愿直面自身的问题,内心充满矛盾与彷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书店里的一个个顾客看似是要来买书,实际是来解惑,来探求内心的方向。书店老板可能是本书中唯一一个带有一些灵异色彩的要素,仿佛一眼就能看穿客人的内心,通过言语的诱导为客人解开心结,指引方向。客人在离开书店后人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而这些人的际遇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推动了社会前进。历史与未来在这个书店里相遇,现实与虚构在这本书中交织。这本书表面上是写给爱书人的小说,实际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记述日本的近现代史。这种写法,也只有京极夏彦能信手拈来。
书以言道,文以载物。这是一本写给读书人的书,也是京极夏彦写给日本上个时代的备忘录。
《炎昼》读后感(十二)
书楼:一个异世界的入口
《千与千寻》的重映,勾起了无数人的童年梦想,想要一个异世界的入口。可悲的是,等长大了,往往更想要这样一个异世界,需要逃离日常的一地鸡毛,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让我选,我想我的异世界应该充满了书,特别是各类虚构文学作品。我大胆推测,书楼应该是每个爱书之人所幻想的异世界。可以沉溺可以逃离可以放纵,更重要的是重新拥有进入现实的勇气。在这一点上,非常羡慕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了。
京极夏彦的作品有一个特色(或者说我个人理解的特色),就是有些掉书袋(非贬义)之感。当年读京极堂系列的时候,尤记第一本《狂骨之梦》带给我的阅读难推进之感,也由此造成了我隔了很久才重新从《姑获鸟》开始阅读京极。《书楼吊堂》系列也是相类似的,极具京极特色的作品。它的掉书袋不是体现在大段关于神秘学妖怪学的论述,而是出现了大量的史实和人物,需要读者云里雾里的往后翻尾注查阅(我可能是被论文宠坏了,对尾注始终适应乏力)。
针对《书楼吊堂》,我个人总结了两种读法。第一种是认真的求索,去查阅一些书中涉及的史实和人物,阅读的体会会更好。第二种称为囫囵吞枣派,即不究其背景只管阅读。非常惭愧,读了两卷,我依然是第二种阅读方法的践行者。然而,这毫不影响我的阅读体验。相较于《破晓》,《炎昼》这一册,阅读的代入感与体验都会更深。因为主角塔子像极了当下的很多人。对现实说不上抱怨,但是也不满意;具体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或者改变也毫无头绪。但是生活也不是无忧的,毕竟到了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却始终不知道自己该去到哪里。当代迷茫年轻人写照之一。又或者如同松冈,沉浸在对自我的否认当中,想要彻底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但是搞不清楚为什么厌恶过去的自己,而未来的图景该如何展开事实上也不是很清楚。是为当代年轻人写照之二。跟随着这样的两个人在明治时代和吊堂一起畅游书海,必然是一种有趣而又有代入感的体验。故事仍然是从一个个人物找到自己的书展开,和第一册相比,这册的氛围更加厚重,也更具有了现实的悲壮色彩。第一册里每一个灵魂都被书所挽救,但是这一册《炎昼》里还是有人无法因书改变自我。这并不是读书无用,相反我认为《炎昼》的故事更像是在破除定势思维,比如破除读书功利说,破除革新一定是好的。读书并不一定是有用的,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用的,但是如果你愿意,还是能够从书里感受潜移默化的力量。相对应的,革新是必要的,但是广为流传的形式其实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也是值得思考是否应该保留。全书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艺术的讨论。艺术的优劣不仅仅由作者判断,更来自于传播。相对应的,艺术并不惧曲解,在传播中自然会有曲解,但是真理自然可以传递,因此更广的传播更有利。这是何等有力的描述,这也展现了作者本身的自信,正因为坚信读者之中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本意,才敢于发出更多可能获得争议的声音。
在人物塑造方面,《炎昼》也维持了京极夏彦的高水准。虽然寥寥数笔勾勒,但是书中出现的各个人物之间并无重叠,各色人物悉数登场又个性鲜明。比如塔子的母亲,虽然并无姓名,但是却是一个矛盾的付出的形象。最后说回吊堂本身。我个人是很羡慕这样的书的祭奠者扫墓人的。我甚至觉得他的形象有些类似博物学者,胜海舟大人说,吊堂你真是每个门都进一脚。现代社会的专业性分工要求每个人都专精一个方向,了解的越深未知的也越多。对于我这种兴趣广泛的人而言无疑是有难度的,我喜欢广泛的涉猎但是可能都只是浅尝辄止,因此我也幻想做个博物学者,广泛的了解全面的涉猎,但是可能都不专精。看到书中角色有这样的特质,真是羡慕又感叹。
最终,每个人的结局是什么不再重要。看到塔子开始学习自行车了,松冈终于摆脱了内心的纠结做出了选择。无关对错,迈出去的这一步,就很重要了。
PS 没有给5星,大抵因为我对京极夏彦爱的还不够深沉吧,在某些地方确实还是不能静下心来跟着作者的节奏耐心的读完(我的错)。
《炎昼》读后感(十三)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明)于谦《观书》
从仓颉造字的那一刻起,风就学会了哭,雨就学会了泣。而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与推广,更将一本本书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读不懂书的美好的人,不一定不是好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好文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已经十分普及。然而,纸质书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因为在他们心中,书的真正价值并不只是单纯的承载信息,而是承载了更多美好的东西。而《炎昼》所讲述的故事,正是书籍赋予人们力量的那些美好故事。
“语言用来表现,却并非表现的对象本身。话语只是音的组合,是通过组合数个音,让人的心中显现某物的咒文。当咒纹与现实相呼应时,人便会自认为理解了世界。”
整整三层楼高,好似灯塔一般的古怪建筑。走进店里,最先扑入眉睫的是一汪黑暗。等眼睛习惯了黑暗后,才逐渐看清排列的烛台上点着的日式蜡烛,昏黄的光芒下, 满墙的书直达屋子顶端,数量惊人。它们静静地排列着,等待着有趣的灵魂去读懂它们。一个叫"挠"的学徒静静的点着蜡烛,在黑暗中,穿着一身白色素面无染和服的老板的身影若隐若现,但脸部却一片暗淡,不易看出他的容颜。这个秘密的世界伴随着他的出现变得更加神秘而奇特。从外部世界浸浊而来的肮脏的尘埃霎那间被关到了门外。他就是吊堂主人。这里是书楼吊堂,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无数人即将邂逅宿命中那本书的地方。
本书由六个相对独立的短篇串联而成,有追求理想的自然主义文学写作者,有意外造访名人大家,也有否定自我的诗人。其中穿插着塔子自我觉醒的女性意识与众多女性处在父权社会中的无奈与绝望,最让人感慨的是书的后半部分无处不在的反战思想。这些书楼的探索者们在他们各自的命运漩涡中挣扎,一同被命运裹挟于大时代的浪潮中。
故事的行文与风格都与京极夏彦之前的妖怪系列一个格调,用了大量简洁的对白和心理活动来营造气氛,并辅以大量的 "说教”来推进故事的发展。本书字与行间行文优美,赤裸而透明。而书楼作为线索仿佛一个照亮了芸芸众生的镜子,冷冷清清的游离于世间红尘之外,跟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毫无联系,却又充满了温情,又与世间的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错综纷杂又战乱的年代,书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困惑,每个人都是辽阔宇宙中的一颗星星,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与轨道。
书楼吊堂的主人通过让书与探书者际遇,继而让我们在宏大的日本近代史中穿梭,不觉窥见了日本近代文化艺术史那沧海桑田的变化。书中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剧情,只是在杜撰。可是就偏偏吸引我看了下去,看书中的他们坦然而清楚的面对自己内心的理想,毫不做作而一往直前。这一切像极了爱书的我们,借助于书本,在不同的"平行宇宙"间穿梭,我们读到了先人们的理想与智慧,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
书楼隔着氤氲的薄雾,浅浅的浸透露着阳光,突兀的出现了,仿佛天边一道灼然的闪电。它隐藏着洞明人世之后的沧桑沉静,令来访者有着无以名状的企盼。
谁,又是下一位探书者呢?
《炎昼》读后感(十四)
如果要让我写副标题,我一定会这么写。炎昼作为书楼吊堂的第2本,无论是内容和结构都要远远凌驾于第一本之上。以至于在读完之后,久久无法下笔来写点东西。我自觉对于日本社会,历史,文学狩猎颇多,基本不存在什么需要注释才能了解的盲点。而在读完本作以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我的知识理论体系不足以支撑我写这部作品的评论。还是退一步写点读后感吧。尽管是读后感,还是要遵循我的一贯思维。从结构到内容的论述。
炎昼这本小说依然是由短篇章节构成,固定的登场人物就是书店老板,伙计,这与前作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还有两位新的人物,一位是作为叙事者的塔子小姐,另一位则是几乎每次都能在书店遇到的松冈国男。再加上每一章都会出现的章节主角——历史名人。构成了本作的人物体系。叙事者塔子小姐担任的是叙事者,也就是第一视角。所有的故事都是她看到听到的。所有故事都只存在于见闻。故事的主体对象是书店老板,松冈国男,历史名人。因此,我们根本无法了解他们三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经历过什么样的体验。只能从他们某个时段的对话中去了解塔子眼中的几人。而这样的叙述方式似乎与文中讨论过的某种题材的作品创作方式似乎一致。
书楼吊堂系列的看点之一在于每一章都有一位历史名人登场,猜测此人真身是一大乐趣。因此,我也不便破坏读者的兴致。不过有一个人则必须谈及,就是本作主角团之一的松冈国男。其实听到这人名字,很多人就都能猜到他的真身。没错,就是日本民俗学的始祖柳田国男,同时也是乡土民俗研究的关键人物。京极夏彦所写的小说大部分都与妖怪相关,甚至被称为妖怪推理。但事实上,京极夏彦并非妖怪研究者,妖怪也要属于民俗学。无论是妖怪的诞生,形成,传播都与其诞生的土壤,历史有关,而这些则属于民俗学范畴。提到妖怪,民俗,首先会想到百鬼夜行的鸟山石燕。鸟山石燕搜罗了大量资料,以其绘画技术描画出了怪物形象。而妖怪,传说与当地的研究方法,以及田野考察等方法都是出自柳田国男。无论是水木茂,还是京极夏彦,以及现在层出不穷的妖怪作品。若要追根溯源,柳田国男的研究是绝对躲不开的。可以说他是京极夏彦的大前辈。而本作也是京极夏彦对柳田国男的致敬与解构。
从历史来看,柳田国男的年轻时代是诗人,写的都是新体诗。当初求学期间结识了森鸥外,田山花袋,国木田独步,他的新体诗也是当时所流行的抒情诗。而这样的诗人是怎么走上民俗学之路的,京极夏彦在本作中就从思想,家族,环境等方面,抽茧剥丝虚构出了,或者说是呈现出了柳田国男的变化。每一章看似是关于那些历史人物的,其实都是在为柳田国男而写,可谓一箭双雕。
故事从松冈国男写不下去新体诗,对自己的创作方向抱有疑问开始。他与朋友造访了书楼吊堂。书店老板对于他们的创作进行了一大段的诡辩。解开了两人烦恼的不同,事实上是在讲“见闻”的创作方法,如果把“见闻”写成自己的故事。这也是“物语”这种文体的基础架构。随后第二章就要论述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这块不做点功课很难理解,我稍微说几句。日本近代文学是从1868年的明治时代起算,最初是启蒙时代,如森有礼,福泽谕吉等人提出一些新的西方理论,作为启蒙思想。随后,坪内逍遥发表了近代小说论,将文学分为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戏作,政治,翻译三类。按照文学发展的正常程序,接下来就该是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时期。但不知道为什么,日本这个时期没有发展起来那种反应社会的现实主义,而是结合本土化的古典主义,出现了尾崎红叶和幸田露伴这样的文豪。随后是浪漫主义的出现,也就是森鸥外,泉镜花等人。但日本的浪漫主义持续时间很短,很快便过度到了自然主义,其中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国木田独步都是这一类。然而,既然有自然主义,就有反自然主义。如夏目漱石,耽美派的谷崎润一郎,白桦派的志贺直哉等都是这一类的。关于俳句,和歌,大正时期的大众小说则是后话。本文提及不到。
在文学发展方面,故事中的这个阶段应该是明治时期,还是自然主义和翻译文学较为兴盛的时代。第二篇里就提到了艺术的定义与创作的内容。基本上店主的结论就是创作者没有在创作之初就觉得自己是在创作艺术的自觉等等。具体讨论起来就没完没了,还要结合各种例子与私货,暂且不谈。总之,我认为这段也是为了松冈国男准备的,其实是在引导他得出创作的态度。
随后的第三章则是神秘学与心理学,或者可以上升为神学与科学的论断。民俗学到底是科学还是神学。这章的目的是基于此的讨论。而普遍认为迷信,则是文化的一种。人们迷信也是文化的一体,不能因为迷信就将其排除。民俗学的研究中存在两面性,既要肯定迷信的作用,又要实施否定迷信的科学研究。
第四章是国粹主义的讨论,我认为其本质在说本土化的问题,西学进入以后,日本如何维持其自身文化,以及本土化的存在。我认为这可能是全面西化的日本能够形成期独特美学特征的关键,正是因为明治和大正时期,有着这么一群探讨民族国粹与独有精神的人,才能形成战后日本的美学架构。这里也是在树立松冈国男的信心,告诉他如何在西学与自身文化间取舍等等。
第五章看似是反战题材,毕竟提到了旅顺大屠杀。但我觉得核心直指日本的士道,也就是所谓的仁义中的义。店长是借以否定七生报国的楠木正成,达到其发对战争的观点。这章的诡辩不如前面有说服力。也并非对士道有过深的探讨与研究,而且论辩中有大量诡辩内容,不过对于本章主角反思,以及给他心底留下思考的种子是足够的。
最后一章则彻底改变了松冈国男,经过前面的五章铺垫,松冈国男最终变成了柳田国男,走上了民俗学之路。这本书是京极夏彦送给读者的柳田国男邀请函,我想但凡看了本作的都难免想去读读远野物语吧。京极夏彦用其难以形容的知识库,通过文学,政治,文化等层面解读松冈国男的变化历史。其诡辩水准,其引用和使用人物典故,社会背景的水平极高。虽然本作用了不少注释,我依然觉得不够。读懂本作的确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或是要做大量功课。我想当今的大众小说里也只有京极夏彦能够做到这一点吧。
最后顺便吐槽一下,文景这次请的封面设计师不错,装帧比破晓不知道好了多少。封面的主标题用了炎昼,而没用四个字的书楼吊堂,更加突出了标题。腰封盖住下面混乱的排版信息设计,也让炎昼两个字有了直观体现。可能这个设计师只负责护封,内封依然是字体颜色与纸的颜色混不清的设计,也没有做工艺。内页环衬用了两张,非常不错。特种纸四色印刷的章节页,搭配黑页与内文页的三色构成,从切口方向看下也相当顺眼。封面用纸也换了,这次的特种纸与百鬼夜行系列是一种,手感很好。最主要的是这本书压的很好,不像前作那么蓬松。可以说是目前装帧里面最好的,当然内文纸还是不太行。最好用80克的纯质才配的上这样的装帧。目前很少有图书公司给大众小说配双封,也就是护封。大部分都是新星,读客那种单封。文景的书真的不错。
.
《炎昼》读后感(十五)
继《临终 月冈芳年》《发心 泉镜花》《权宜 井上圆了》《赎罪 冈田以藏》《阙如 岩谷小波》《未完 夏目漱石等》后,书楼重启。
书籍仅是阅读,便能传进人的心灵深处。这里是安放早已失去的过往、无数的知见、凡百执着的墓碑的灵庙。这座灵庙里,也安放着松冈先生的新体诗。
又一次来到东多摩郡中野村的郊外,和塔子小姐一起寻访那座陆灯塔般的建筑物,走进龙典的还俗之处。看到那张京都女儿节娃娃般的脸庞没?还有那一身白色便装和服而年龄不明的老板。
壹 | 探书观
六段邂逅,静静品读深厚的人与书的羁绊,看那位民俗大家的成长史。
《柒 事件 田山花袋&松冈国男 The Odd Number 木芙蓉》
田山花袋
水芙蓉与木芙蓉,尾崎老师以流丽的拟古文和通俗的剧情博得大众欢迎,松冈先生则是位浪漫诗人。其有言,“个人的事实,对世人来说就等同幻想”,透过无珠之眼瞥见浩瀚的书之世界。
老板卖书,是为了替无人供养的灵魂找到有缘之人,系起缘分并供养。
对于因人心而困惑的松冈先生而言,感觉到不可思议的人,也属于天然自然的一部分呐。禅说不立文字,是故一切书籍皆为封印了片断的、不完全的世界的咒具,不可少了聆听与阅读之人。
至于田山先生,将事实描写成事实,必须设法让读者于内在生出事实。
松冈国男
《捌 普通 松冈国男&添田平吉 源赖光公馆土蜘蛛作妖怪图 嫁菜花》
(明治三十年)松冈先生就像上回一样,体面地穿着质料高级、剪裁合体的西服。
松冈国男
“我深信所谓的art是能超越时代与文化的,但至少我写的东西不是如此……”
添田先生有一股像是对社会的愤怒,有想要设法挽救的期盼,但他虽然唱歌,却像不会叫的蝉。
事实上,二位各自是新体诗和壮士演歌的创作者,亦有着独特的烦恼,不妨先看看歌川国芳所画的三张一套锦绘,由此思索艺之含义,日本的艺道却决于宗师、必须恒常不变,而艺术的价值,应由第三者来决定。
如那野菊,亦或嫁菜花,其并不会困扰。传递者与接收者的想法间,有重大的乖离,艺术毋宁应诞生在大众之间。毕竟西周先生翻译的“艺术”,正是liberal arts,人文科学。
添田平吉
《玖 隐秘 胜海舟&松冈国男&福来友吉 The Golden Bough & Mesmerismus 水仙》
直书文字和横书文字哪种比较易读?甘月庵的广告也是横书的,不妨思考下心理学与催眠术的关系。
胜海舟
“书多成这样,不觉得都想骂声混帐了吗?品秩、爵位那些,就像是兜裆布的花纹,有没有都无所谓。”
福来友吉
乐在其中地读,就是最正确的读法,问题的关键是人物是否活在读者心中。
松冈先生说,贫穷应该从这世上消失。福来先生认为身为学习心理学的学者,挑战神怪不可思议才是正确的态度。为了改变土地和乡土的现在,必须得了解文化的成立与机制。
借由了解人和物理的机制来治愈心灵,然而,秘即成花、敬而远之,是会发现真理,还是陷入隐秘?
松冈国男
《拾 变节 平冢明&松冈国男 准亭郎的悲哀 时钟草》
这里的老板啊,只要纸上写着字,就连三河屋的流水簿子也读得津津有味。这时的地方日报跟幕府瓦解前的江户瓦版根本没两样。
平冢明
松冈先生说话越来越像个禅和尚了~“我认为倘若不了解这个国家的一切,就无法担任中央官吏。”
遗憾的是圆了博士没有乡土这样的概念。他仅能区别近代与过去、真理与迷妄。这个国家应该是更多姿多彩的,那种整齐划一而扭曲的过去,只是幻象。
所谓nationalism,是重用该国固有文化及传统,借以发扬国威。然而人民根本没有自由,比起国粹,是只尊崇日本这个“我”的日本主义。于个体而言,变节并非耻辱,应思考为何变节,不变之处方为本质。想一想,天照大神这位女神躲入天岩户后发生了什么?元始,女性实为太阳。
松冈国男
《拾壹 无常 乃木源三 中兴鉴言 百日草》
身为葡萄茶式部的一员,响子该何去何从?
你是个软弱的人,应当珍惜自己的软弱。
南朝覆灭,正成公亦自戕了。相应地,学习山鹿流兵法的赤穗义士可不能拿来当成近代军队的典范。没有非要人死才能贯彻的大义。所谓战略,便是“略去战争”,选择开战,便形同放弃国家。“在您的内心深处,是您无法抛弃情爱的本性,那是您的美德。”
乃木源三
他是位无法立下决断的愚将,不可以害怕变化啊。不知这位红着大眼的爱哭鬼,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迎接死亡?
《拾贰 常世 松冈国男&天马塔子 一日一小时三日三小时自行车乘用速战术 梅》
日俄战争前夕,战争乃愚策,有萨摩式的葬礼吗?
人必有一死,如墨染白纸,唯有尊重每一个生命,将之记在心里,才是最好的供养。因此我才会立起那些名为书籍的墓碑,做起守墓人,免得它们佚失。不过唯一确定的是,人死去之后,就再也无法见到他们活着的身影了。(胜海舟逝世后有感)
一载翻过,法事余韵,前往寺院的小径途中、那栋树木围绕的奇妙建筑物,樱花飞舞的花瓣与芳香唤起了读书的回忆。你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吗?雪中白鹭,黑夜乌鸦。
松冈国男
“我只是写着充满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的诗”,但她灭亡了,她的过去并未消亡。每个人都在透着“我”这张膜,去思考、去发现。有多少活着的人,就有多少另一个世界。
“您想要追究的,应该是人们为何会将单纯的枯芒草看成幽灵吧?”迷信亦为文化之一,每种迷信皆有其存在的理由。幽灵是什么?非人而已,由地点和时间、动作等条件决定。或受怨灵文化影响,但怨灵为作祟神,幽灵唯一的必要条件是已经死去。死者能否超度,全靠生者。愧疚之心才是地狱。
跳盆舞时,以斗笠遮住脸部,人与非人者浑然一体,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回归另一个世界,即生者之心。
松冈国男
贰 | 系列论
在前作里言及的武藏晴明社第十六与第十七代宫司——中禅寺洲斋与中禅寺辅的故事,在本书中相较见少。全书以天马塔子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较引人期待后续。同时有待再次阅读,以明伏线。
世上有许多即使不明白原理,也能运用之物。虽然不存在,但当做存在,就能变得更丰富。
期待再次穿过贴着写有“吊”字纸张的帘子,聆听关于书与人的故事,这里只有两侧一字排开的日式蜡烛及高远的天窗射下来的微弱日光,和整然高耸地排列的万卷书籍。
柳田国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