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活着之上》读后感摘抄

《活着之上》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7 22:35:37
《活着之上》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1-27 22:35:37   小编:

小说《活着之上》讲述了一对年轻情侣的爱情故事。男主角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女主角是一名天资聪颖的设计师。两人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终于走到一起。小说深刻描绘了爱情的坎坷与甜蜜,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读后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力量。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一篇

虽然没有超过《沧浪之水》,还是非常好。思考没有突破,情节没有高潮,反而更难,更需要功力。离开雷锋的日子,作者的精神皈依屈原、曹雪芹,也没有什么不好。可曹公不仅写出了宝、黛、钗,还写出了凤姐、贾政、贾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希望作者还能写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二篇

内心的挣扎源自理想和现实的天壤之别,乱世当道,坚持真理。还是随波逐流。小说最为可贵的是真实,不可避免的多次提到,中国的人情社会。政治充斥学术,洪堡大学到时建校便提出不让政治干扰学术。20张为走廊的照片都有共同的名字——诺贝尔奖得主。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大师远去,不会再有大师的时代。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三篇

有很多纠结、无力与《沧浪之水》相似,曾经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后来发现,连好好生活都很勉强。

愿天下无贪,天下无奸,愿每一位读书人都能不忘初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处“广厦”不只是指遮风避雨的屋舍,还有前进路上的无尘杂。虽然当前做不到绝对的公平,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人人公平平等。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四篇

《活着之上》,阎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还是“沧浪之水”的风格,从机关换到学校。如果说池大为当局长还有虚构的成分,本书更象日记、报告文学而非小说,没有高潮,只是自然叙述。但毕竟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聂致远毕竟当了教授,比起李老师、高老师等还是幸运的。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五篇

单位发了10本书,让部门学习传阅,我很认真的看完了,并向身边的朋友推荐。

内容里废话很少,又写的很全面,人物心理,事情经过,描述得当有体现幽默,主人公和他老婆被金钱压迫的生活经历,体现了内心的酸楚。

我本身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人,对各种事情追求不是很多,但看完之后我也尝试争取一些,比如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争取带父母旅游了一次,哈哈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六篇

挺好的题材,学术腐败,当下高校老师的生存困境需要记录。

两个核心主人公:聂志远,一个痴情学术,志向远大,但蹑手蹑脚;

蒙天舒,学术投机,瞒天过海,前途大展。

长期不在学术圈混了,看了觉得知识分子的确折腾啊。学术那么多,能出1%的真正有社会价值的就行了,还是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总需要人来推进。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七篇

终其一生人追求的东西不过是生存。

睡在琉璃瓦下,还是睡在水泥板下,还是睡在桥洞下。不同的睡法,不同的活法。

由下往上难,由上往下就易了吗?

阎真笔下的人物和他一样,不甘心于不被人认可,又不愿融入这混沌的社会中,却又逃脱不了俗世的生活做不到孤独一人。

沧浪之水,活着之上和因为女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妥协。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八篇

看完这本书,有点失望。主人公不是迂腐,是太酸了,一天到晚纠结得不要不要的。

不过反思当下,清高好像成了一个贬义词。

今天的很多行为,究竟是对环境的适应,还是对现实的妥协?是不合时宜的“清高”,还是有底线的坚持?遇到主人公相似的事情,这个头该不该低,该低到什么程度?是主人公敏感还是我们麻木?

有时候要想生存下去,可能最低的要求是,你不去做,但要能接受能看得惯。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九篇

文章的叙事结构及思维模式与《沧浪之水》是一致的,但从内容的深刻性及启示作用来讲,则远远不及。 看到书尾的选题策划人时,似乎明白了一些。书纯是以收益为衡量标准下的产物,没有创意,作者也没有那个静心的状态来写书了。 书的内容或多或少有作者的经历和见闻,但是本书的写作、出版及收益的初衷,不知道在书的人物中自己将如何定义自己? 作者在书中批判了谁?在现实中是否已成为批判的人?!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十篇

小说中的主人公一直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被妥协和自我不断的拉扯和利用,既纠结又坚持,既无能又英勇。但能够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中,坚守住部分的自我已经实属不易。 曾经在做教育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黑暗的事情,也曾在想,如果我们在面对这样的事情妥协了,是否还能够自信的告诉孩子们要抵抗?我们到底想要孩子长成什么样? 也许大家都在信奉“水至清则无鱼”,但我仍然相信仍然有很多个“聂致远”在坚守本心。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十一篇

如果这本小说的作者是阎假,我是一定会举报他抄袭《沧浪之水》。现在小说的作者是阎真,我还是想吐槽,这是自我剽窃。

和《沧浪之水》相比,无论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剧情冲突,都是一模一样。聂志远就是高校版的池大为,他们娶的妻子都是一样的,碰到的对手也是一样,就是对手的妻子也是一样的。

我曾经两读《沧浪之水》,认为他是中国最好的官场现实主义小说,不是之一。但《活着之上》让我失望了。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十二篇

第一本接触到阎真的书是《沧浪之水》,读过之后令我久久不能平静,为池大为的转变痛心,郁闷以及苦恼在心中缠绕。

第二本就是这本《活着之上》,虽然和《沧浪之水》有些相似之处,但这本书的主人公并未像《沧浪之水》中的主人公那样沆瀣一气,大概是作者手软,对他仍然抱有希望,虽然他做不到屈原/曹雪芹那样,但最起码不会走到对立面去。虽然也有让人讨厌的地方,但总归是有点良知。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十三篇

一本描写近30年来高校学术腐败的巨著,曾获茅盾文学家提名!从高校里面大到正副教授、博导、校长的晋升及各种职称评定,小到学生助学奖、奖学金的评选、优秀毕业论文的确定;从艺体特长生到现在的高校自主招生,无一不是充斥着各种黑幕,各种权利交换,利益输送……书里写的那么具体,那么栩栩如生!我就想起了以前班上那些一下课就去教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混的人,靠着各种不择手段对自己同学下手而保研、留校的人的各种丑恶嘴脸……保研了又咋样,留校了又如何?现在不也就混成那个鸟样!赢了一时,输了一生!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十四篇

这部小说,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感受处处显现,虽然到位,但太多。给人的感觉,像一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这部小说之所以得到一些人的好评,显然不是艺术上的,而是小说中弥漫的怨恨情绪,迎合了大众对社会不公的愤恨心理。小说的故事,也是围绕这种心理设置的,而且是那么的露骨,不自然。如果这样的小说都被人认为是好小说,若不是因为什么(你懂的)而违心为之,那就是我们的文学欣赏水平是多么的低下。而这样一部艺术上毫无建树的小说,居然得到了路遥奖,甚至还进入了茅奖的前十。可见我们的评委的艺术水准是多么的差!

活着之上读后感第十五篇

忘了是在什么样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看了《沧浪之水》,当时非常震撼,从此一直期待着作者出新书。当2015年看到《活着之上》,就充满希望的买了回来,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成长太快还是作者成长太慢,现在的我和现在的他之间已经完全不合拍。这本书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可以猜到后面的内容,耐着性子看到三分之二时,已经再也完全无法忍受。人物形象性格单一、苍白无力、一点也不丰富饱满,情节看起来只是不停的重复、一点没有随着页数增多而更加生动深入。终于翻完了,主人公没有让人同情,反而让人觉得懦弱无能又有些讨厌。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