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香港散步學的读后感大全

香港散步學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9 18:05:21
香港散步學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5-19 18:05:21   小编:

《香港散步學》是一本富有深度和情感的书籍。作者以散步的方式探索香港的街道和文化,展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和魅力。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作者不仅描绘了城市的景观,还深入挖掘了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这本书让人对香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引发了对城市与人文的思考。

香港散步學读后感第一篇

谢谢好朋友送我的这本书,翻阅起来特别轻松,封面配色像是香港街景一样缤纷。下面分享几点我的想法:

可以改进的建议:

- 作为一本游记,怎么可以没有地图呢?每一条步行路线,都应该随附相应的2D或卫星地图才对,本来就是彩印书籍,高德、谷歌地图资源都很丰富,怎么可能会不配图?如果纯靠阅读文字和照片,真的很难从城市角度去理解,更像是看了作者的朋友圈一样。

- 说实话,照片都太过家常、随手和枯燥了,虽然 CityWalk 并不要求散步者是专业摄影师,但既然都已经出书了,为什么不配一些更精美、更震撼或角度更独特的图片呢?

- 游记的配文是古今中外这类文体的通病,本书也不例外。很多时候读起来,感觉像是在文艺青年的靡靡之音,只能说作者确实很会夸奖城市,能把一座我认为极其普通甚至有点丑陋的建筑描述成「庞然的结构很工整,带点粗犷主义建筑的形态,展现了一种基建的结构美学」(见书 P111),实在是佩服。

值得夸奖的点:

- 如果配合地图软件,确实可以纵览香港本岛和九龙岛的十片不同的地区,算是能加深对香港的了解,也可以提供一些有意思的 CityWalk 路径。

- 如果文字是真诚的,那作者对城市的热爱值得学习。「对城市探索的欲望」其实很重要,夏天的南方城市其实很闷热,愿意离开空调房出来散步就已经不容易了。

- 可以激发我对城市历史和社区文化的思考,一座建筑的形成肯定是有大量人的参与,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谁修建的?遇到了什么阻碍吗?附近一带的社区文化因为这个建筑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香港散步學读后感第二篇

文丽大楼后面往上走的楼梯。“陈蕾《世界与你无关》的MV中也有她行这段楼梯的一幕,不少人都说这段好看,因为只要张开眼去看,必能从最平凡的城市角落看到不凡。”

城市中耸立的高楼住宅。“从其规划的方法到住宅的样式,都让人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知是世上任何一个大城市的新发展区。”

几乎被覆盖的排洪渠。“他们认为水道是建立社区归属感的核心元素,亦相信河的景观可以连接街坊,于是大力推动洁净启德明渠,彻底改变了它的定位。”

平台和天桥之间的空间。“单是探索这些天桥上无法穷尽的空间,已是赏心乐事,也是在香港重要的城市体验之一。”

像鸟居的橙色隔音阵两边保留了人行路。“让我们不只把城市设施视为功能性的存在,它们也可以衍生一些供大众欣赏和享乐的另类公共空间。”

把观塘拍得很像日本。“用某种角度把自己城市的风景拍下,由此接通另一城市角落的记忆,是很浪漫的事。”

-

在香港读书的时候,不想浪费任何一次出门探索的机会,和朋友或独自散步香港。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脑中闪过无数个记忆中的片段。

穿过家门口的地下通道沿着沙田河堤夜跑,走出大围站穿过的街市与村楼,在石硖尾南山村的一片蓝绿下吃沙冰,胆战心惊地闯进励德村的圆筒楼里旋转,躺在彩虹村的彩色球场晒太阳。

在那些陌生的城市角落,窥探和想象普通人的生活。我珍藏着这样的回忆。

书中有好几处无法用文字和图片穷尽感受的地点,也有好几处执笔之时已然不复存在或是正在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地点。这大概就是一些无法弥补的美好的遗憾吧,也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

我一定会带着这本书去走遍书中所提及的数十条散步路线。探访一些错位时空的隐秘感受,捕捉一些城市变迁和时间留下的斑驳痕迹。

以上,拜自己“真系好中意香港”所赐,说了很多感性的好话,最后还是不得不给未来的阅读者一点真实的负面评价。

这本书的丰富度与其说称之为一本书,不如称之为一本杂志。其实说实话现在很多内地优质的blog或是公众号所包含的信息量也都可以达到这样的密度。只能说是介于大众旅游景点推荐和城市文化研究中间0.5的一个状态。好奇心是没有被满足到啦。

作者黄宇轩是有温度有情怀的人,内容的切入点是很吸引人也是很有味道的。只是可以尝试去挖掘更多的信息给读者,而不需要3/4都是彩色实拍照片。希望第二本《城市散步学》可以做得更好,我马上接着去读一读看!

香港散步學读后感第三篇

– 學者黃宇軒在書展前後出書,這部《香港散步學》雖然好像趕不及在書展中上場,但看到不少媒體與社交媒體有相關報導,估計書也有一定捧場客,可喜可賀。

– 這本書以十條散步路線,介紹作者對香港這城市的觀察,側面反映了他自己對建築、空間、社區、文化的想法,比較易入口。

– 有朋友較我早看這書,說這書很快看完,略嫌太淺。確實這書沒有甚麼理論,連散步學是甚麼也沒有展開討論。作者在臉書上說自己在寫另一本書,在那一本會較深入探討理論的問題。想來作者的博士乃城市研究,應該在這方面有不少浸淫,期待讀到他的深入分析。

– 回到這本書,我在讀時會覺得只讀書本的話,略嫌不夠喉,這也是在談空間的時候文字配圖片的限制。後來我上去他有份創立的「懷疑人生就去散步」頻道,發現書中不少路線他們都有拍過相關的影片,雖然路線不一定重複,但也有不少雷同之處。讀完一篇文字再觀看一條影片,那樣的感覺便立體很多。

– 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話,以地圖的形式來在每篇顯示他所介紹的路線,也會讓那閱讀經驗更立體。不過這樣一來,製作時間與成本又不知要加多少,確實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 再者,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下他如何挑選這十條路線,背後有甚麼考量等,也會幫助我們認識作者的思考。

– 書中挑的不少路線,我讀來竟然都蠻有感覺。鴨脷洲香港仔就不用說了;但比如像談大坑、談寶馬山北角,竟然也勾起了我不少回憶,想起過去好像有去過某些僻靜角落。讀他寫己連拿利時及太子時,忍不住打開Google Earth來一一對照,這樣的讀法也是趣味盎然。

– 一些老區,一些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區,我們不難理解它們會被收入,因為在這樣的區有步可散。但我確實佩服他能發挖將軍澳的另一面,即便是「無街」,也不代表不可以散步,也不代表不能觀察這城市的空間如何被塑造,我們的生活經驗如何。這也反映了在他寫一些碩大無比的公營建築時,也不會一刀砌的批評,反而嘗試發挖它的美,或者說了解它與居民、市民的關係與意義。這態度是讓我有所學習的。

– 我個人來說也是頗喜歡留意不同區份的山旮旯地角、邊邊角角的位置。比如在太平山街附近,我就很喜歡去看那些塗鴉、stencil,總有很有趣的發現。過去年輕時有時一個人無事,也會在街頭遊盪,在某些位置找個地方坐下看看書甚麼的。雖然現在已少了很多這樣的閒情,但這些經驗編織起我對這城市的記憶。我甚至有個癖好,即看到些香港的照片時會很想盡快locate照片影的是那裡,這樣的小玩意也增加了我對這城市的認識,或加上了自己的印記。

– 黃宇軒多年來在報刊、媒體上推動人們對城市發展的關心,也知道他在文化藝術等圈子有很多跨界的合作。觀乎他在書後邊的鳴謝,他近日在臉書上分享的東西,更感到他是個超及中間經理人。期待他繼續的努力與創作,讓更多人留意我們身份的空間、社區與城市。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