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何处是归程》讲述了一个因为生活困境而迷失方向的人,通过在旅途中遇到各种人和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和方向。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意义。这部小说给人以启发,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一
从一开始的惊讶,一个医生放弃光鲜的职业,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把妻子和女儿留在了家乡,和情人来到东京追求梦想,到后来对悠介所表现可以用虚伪与无耻来概括,不甘寂寞和雅子发生关系,裕子的离去,当她被老女人贵子骗了之后,我又觉得这是因果报应,最后她为了帮助裕子,不惜欠下巨额,又显得讲义气。在成为一名作家的路上,他一开始是矛盾的,但是还是坚持下来,这也是对自由的一种坚守吧~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二
从札幌到东京 一个地方杂志开始写作到让人惊慌的大都市 无论是出于对一个男人的需要成功 还是对着写作的热爱 从医之间写作 是放弃不了还是生活做至。
作者彷徨中度日 这些彷徨中有生活之杂 爱情之慌 还有自己面对选择自始至终的坚持 如同面对墙上的鸡形风向仪 那么牢固 那么一如既往的一个方向。
我想渡边纯一找到了自己坚持写作的理由 持续前进的动力 和那永如樱花烂漫的心境……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三
渡边淳一的这本自传体小说是好读的,我觉得几乎适合身边的大部分朋友。
35岁的悠介远离家乡北海道,把妻子和孩子放在身后,近乎中断主业整形医生,带着情人裕子来到东京追求写作梦想。
如果是一帆风顺就好了,主人公悠介混乱的男女关系(看到有人说这是性瘾),对于选择投入写作的不断质疑等等…最后他成功了吗?大抵是成功的,不然也看不到今天享有盛名的渡边淳一。
看完在想,为什么渡边淳一要把出名之前的这段岁月命以“何处是归程”?我觉得是这样的,和平凡大多数一样,盛年的他在探索价值、追求的过程中,是的,不断的自我怀疑,但如他所说“我不知道以后会走向何方,但要是我自己放弃了,一切也就完了…”
何处是归程?
前方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四
看书的时候会做许多标记,遇到喜欢的句子,喜欢的思想,心里欢喜,觉得和作者是这么的合拍,有时遇到一丝不同,也就不放在心上,就那么过去了,这样的看书是一定是对书的喜爱才能发现的,否则,看完了,对这本书完全没有感觉,和刚买来时一样就那么放在书架上,书在心中的唯一印象就是看过,但是,是真的看过吗?其实,只是一页页的翻过而已。
刚接触日本文学的时候,喜欢村上春树,买了很多他的书,读完之后,就想涉猎更多的日本文学。渡边淳一的这本《何处是归程》描写了他弃医从文的经过,以及在从文时内心里的彷徨和挣扎,书中描写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场景和对话很多,与现实及其相似。我们因为生活在现实中所以感受不到,但看书的时候,就会被作者真实贴切的描写所吸引,不由得感叹作者的写作功力上乘,又自己暗暗下决心要努力一番。
我第一次知道渡边淳一的时候是他老人家辞世的那年,2014年全网都在主标题报道,于是乎就这样在他走的那年,我这个还有大把时光的青年知道了他。只是不管看书时有再大的共鸣,也升不起温暖,只能觉得人生短暂,为了喜欢的事情要好好努力一把才好,《何处是归程》这本书就写了一个写作者对写作的追求和努力。
因为喜欢就推荐。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五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是怎样炼成的,世间凡人都在问这样的问题,导致所谓成功学的书籍泛滥,看都不想看一眼。
智商是硬件,努力是软件,亘古不变的道理。硬件配置高的人自然踮起脚尖就能触碰成功,但大抵上凡人的硬件都差不多,就比拼软件了。这样的道理被老是,被家长从小说到大,偶尔自己会有深刻的感觉。但是有多少付诸了行动,就不好意思了。每个学校都有人长的帅,成绩好,篮球水平高的这么一些人存在,不用羡慕,不用嫉妒。因为仅仅靠这些人来支撑整个社会,显然是不够的,名额还有很多,接下来分配的,就是给努力的人。认识的朋友中,确实有坚毅无比的,必须敬佩,也希望自己能多少受点影响,应该确实也能受点影响。
忘记哪本书上看到的话了
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靠机制给的安全感都不安全,只会给你带来惰性。想要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就要提升自己的信心,想要提升自己的信心,只能是靠自己脑子里的货色,想要多点货色,自然还是要努力。所以,不说成功了,就说最低的安全感,想要给自己,给家人,依旧要不断的在学习的路上上下求索。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六
《何处是归程》是渡边淳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他将自己放在人生的手术台上,细腻的再现了自己曾经抛家舍业,带着情人奔赴东京,追逐作家梦的青春流浪史。这部作品当中不只是描写了作者来到东京生存环境的改变、面对前路时的迷茫以及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更为着重刻画的是作者在这段如芦苇般摇摆不定的青春时光里的执着,就如文中时常出现的那个风向仪,明明应是随风摇摆不定,却固定朝向一个方向。这是否也代表着渡边在赌上自己的命运后,就算明知道迎接他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不确定,也仍旧选择不放弃,坚持初衷。
一直觉得渡边是个相当会讨读着欢心的作者,也同样疑惑着为什么他能够如此的细腻的分析女性的心理,唯有经历过,才能够如此细腻的刻画出来。
在《何处是归程》当中,作者本人将妻子留在故乡,与情人裕子一同奔赴东京发展,同时又与医院的职员雅子以及地方剧团的女演员贵子有着密切的交往。作者游走于各种女性之间,带着一种对女性的盲目的冲动,但是却又未真正的了解过其中任何一个女性,正如他不理解为何一直看上去深爱自己的裕子,会突然之间单方面的结束这场同居,而在这之后,一直对自己有着好感的雅子也同样说着“请不要玩弄女性”远离他的生活,而贵子,那场实为欺骗的自杀闹剧,更是将作者的人生放在聚光灯下,任人指指点点。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他更加的明白,在情爱当中那种相互矛盾又相互拉扯的心理活动,同样也让他更加的理解男女之间的差异,在女性的眼里只有简单的“爱我”和“不爱我”这两种答案。而男人则是一种轻浮、暧昧的动物。
作者于1969年从札幌奔赴东京,放弃外科医生的好工作,从事写作,并野心勃勃的以获得直木奖为目标。当时的文坛在全共斗运动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辈中人更是能人倍出,相继获得直木奖。这对于仅是入围的作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如此浑浑噩噩的日子,究竟何时能出头?是该继续以直木奖为目标写作?还是只是单纯的写作?如若没有梦想,何必远走他乡。
在作者上京后的一年多的时光里,他每天都站在悬崖边上,稍稍走错一步,便不知后果如何。尽管战战兢兢,这条路,作者仍旧选择坚持。
而今,这位仪表堂堂的日本文坛泰斗威风凛凛的屹立在我们面前,而这样一部剖心之作,我们可以捧着一杯热茶,安安静静的阅读。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七
刚拜读渡边淳一的《何处是归程》,也是恰巧,之前只知道他的《失乐园》、《无影灯》,但是都未拜读过。对于渡边文学也是知之甚少。无聊的一个午后,无心地逛着诺大的图书馆,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日本文学书架。其实蛮想借本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夏目漱石之类的文学著作,但是又想发现一些其他的好书。突然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何处是归程》。这是讲什么的呢?难道是讲自己的心路历程的。想到自己的状况——一个刚失业的,而且还被女朋友提出分手的三十岁的老男人。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一丝的慰藉。至少可以从书中汲取一些东西,帮助自己渡过那段时间。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居然是一本情爱自传体小说,主线是一名外科医生相木悠介和裕子两人“私奔”从札幌一起到东京,抛弃妻子和孩子,走上了作家的道路的故事。但是在东京,他又和雅子、贵子发生了关系。突然感觉是一本情爱小说。描述的就是一个自称作家的悠介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不伦的情感,着实让我觉得很诧异。虽然自己后续也百度了渡边淳一是何许人也?忽然觉得作者是在描写自己的那段上东京从事作家的故事及情感历程。哦,原来是写自己啊。原来渡边也有那么一段情感。但是第二遍再看时却越发感觉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描述。该书不仅仅只是写悠介与三个女人的故事,更是悠介对于走上作家道路的迷茫彷徨,以及对于作家道路的坚持的心路。文中写的从刚搬到下町的对着写作台发呆,白纸一动也不动。对于是否从事写作这条路的疑惑,以及自己为何从札幌到东京来从事小说写作的由来。文中“金色鸡型风向标”重复出现N次,似乎那风向标就是作者对于从事写作这条路尖刺的有力基石和精神支柱。对于无法写作下去时,抬眼看看它,便有了再继续的动力了。
看到悠介作家之路的艰辛,自己的那些困难,似乎也变的更加感同身受。失业到也不是什么大事,再找一份工作就好;但是突然被自己深爱的女孩给分手了,那心中的苦闷,或许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或许经历了那份苦闷与煎熬,最终让自己坚持下去的,便是好好地活着。经历的痛苦,或许只有自己才懂,因为所有的话语都似乎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那份痛楚。语言有时却是无法描述的。
人生或许只有经历过,自己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风向标,才不会在迷茫中失去自我。人生的路,自己走,才能有归程。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八
离开札幌离开家人离开诱人的工作,带着一个情人,就这么来了东京。因为35岁了,没有太多时间了。
现有几点想要说一下。
第一,身边的人到底要谁的问题。他带了她而不是别人,那先看看她有什么特点。漂亮自然是不用说的,她活得也很自我,并不是只说经济上的自我,她始终没把自己当作一个附属品,没有说要为了感情而要死要活,想的也没有某些女人共有的可怕的共病。刚来东京时,她并不怎么干涉他的写作生活,只是偶尔问问,也没有说催着男主赚钱负责一类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去干自己的工作,估计男主抛弃家庭就是因为这责任押着他他就没精力去追求梦想了。工作方面两人互不干涉,这一点是很好的。我不怎么相信两个人相爱并且有共同的领域爱好是个好事情,这样两个人贴合的太紧了有什么好处呢,没有了自己的一点隐私。爱一个人,爱大部分就很好,其它的部分,当作一个空间,两个人互不干涉,彼此欣赏,就很好。如果她当初没有努力去银座工作并且风生水起,男主后悔去挽留她的时候还会有那些诸如仰望不甘后悔的情绪,觉得她值得自己用力挽回吗。爱可以,但是不失去自我才是最重要的吧。她爱他,但是不像贵子一样要死要活得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站在女人的角度,我始终认为贵子是在矫情。她的自杀不是说爱男主太深,而是抒发自己的情绪。她就是这样一种感情炙热的人。她有过这种自杀得前科,可以说我认为裕子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贵子只是在耍心计,抒发情绪的同时还能吓倒男主。可是这样有意思吗。这爱情怎么味道这么怪。这种人,把爱情当作了主业,或者说暂时一阵子把爱情当主业。一旦这段感情固定了,他们的精力会迅速转移,或者是转移到别的感情上,或者是专注到别的事情上,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面对稳定可观的生活和自己的梦想。这勇气不是谁都有的,这也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要安全感呢,还是要心里没有时时刻刻的不安不甘和躁动。作者在书里也做出了很多说明,比如身在札幌时候的躁动和来到东京后时间充裕回顾自己从前时光的复杂情绪。人生时时刻刻在赌博。每一次选择都是赌博,赌之前想得太少会死得太惨,想得太多又会拖累步伐错过时机。赌小赢小,赌大赢大,作者是后者。其实想想,得到了就会失去。其乐融融的家庭和收入稳定的工作,和需要凝神追逐的工作还有自由不能兼容。那些做出了选择又直呼后悔的人实在是想不开。作出了选择,就安于选择。选择平淡的就要明白自己没有舍弃安稳的魄力,选择拼搏自由就多想想在渴求安稳的时候比如老年怎样按自由自在的态度度过。且听风吟。
在私生活混乱,面对空余时间不知所措没有写作冲动等等混乱的情况下,其实就像那个不动的风向仪一样,男主没放弃过那个让他不能安心生活的理想。庆幸他在这时候还微弱的坚持住了。在别人都迷茫的时候还能有一丝微弱的坚持,就赢了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九
作者为了追求自己的文学之梦,在三十五岁时毅然放弃了大学医院的外科医生工作,来到东京奋斗。野心勃勃的他一边以直木奖为目标,想有所成就,同时又焦躁不安。作为渡边淳一先生的首部自传体小说《何处是归程》,它再一次以其宽厚的性格,赢得了我的青睐。
渡边先生的作品,向来以人物描写,从外貌、动作、细节到心理活动闻名,无不生动细腻,读来让人渐入佳境,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同时,本书也作为作者在成功之后的回首往事之作,在幽默之余,也有了一种炉前闲叙的从容不迫。
我以为,作者提出的“何处是归程?”,一切都是只指向一个字——爱。作为小说,作者做了小幅的修改,但读者还是可以认为所写之事即为真事。书的线索分为两条,一条是文中主角悠介来到东京后的文学奋斗之路,一条则为着墨更多,描写的是一个三十五岁的男性的感情之路。这两条路,在不同程度上,最终影响了悠介写作的故事倾向性。
为文学奋斗——这是促使他辞职来到东京的最大原因。一方面他总是受到鼓舞,先后接到各杂志的约稿和连载,编辑总是对他抱有希望的;一方面,他虽然不断受到直木奖提名和候选,却从不真正入选,这让他倍感煎熬。而当“石头会”中有人真的获奖时,大家并非是切磋技艺,而成了明争暗斗,很不服气。原来,文学圈里,并非那么简单。
为女人迷惑——这应该是促使他拼命写作的反动力之一。他和妻子分居,带着喜欢他的裕子同居,却因为裕子行走,鬼迷心窍带回了在医院工作的雅子,还幻想能同时保有两个女人。在裕子一气之下走人后,他自尊大伤,想追回裕子不成,反而自找麻烦,竟进了警察署。再后的女人也不简单,因为喜欢他而假装自杀……总而言之,这三个女生都让他烦透了心。
追求文学时,我完全能感受他的心情。不仅是追求文学,追求其他事物也是一样。人总是希望得到肯定,而道路总是那么曲折,我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毕竟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在磕磕碰碰中前进。
而在他追求女人时,我完全站在了裕子的那边。悠介以为,他喜欢一个人,只要能亲密,就是喜爱,却不考虑长久,甚至不会想想裕子的感受。裕子虽大方爽朗,也如任何一个女性一样,无法接受背叛,更无法接受男人的这种幼稚、自私的想法。裕子是敏锐的,她离开了悠介,却让他愤怒——只是伤了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而在我看来,这不是自作自受,还是什么呢?这样看来,男女性的想法,差异实在太大,就如两条平行线一般。
不论如何,我还是尊敬渡边先生的。作为一个已走过大半个世纪的老人,不论是从医,还是爱情,他从困惑不解到完全明白,再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写进作品,已是大胆的自我解剖,让人崇敬。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十
《何处是归程》是渡边淳一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自己35岁时为了写作而放弃大学医院医生的工作来到东京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一名小说家的故事。描述了面对习惯改变的不适、环境改变的不安、现实奋斗下的不如愿和动荡生活的无保证的种种困境,遭遇了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刻画了自己最真实的心理历程,展现了自己在初到东京一年内的迷茫与挣扎。
尽管在全共斗运动【1】最盛时期下通俗小说呈现一派繁荣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已经通过在地方同人杂志上发表的《死化妆》等书成功入围了芥川和直木两个奖项的候选名单,但是同辈人的兴起及实力也不容小觑。作者在小说中着力描写了初到东京因写作不安定性及相应地收入不稳,本以为如愿以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可遭遇了人类在面对新事物时往往会念旧的惯性——当每天只是按照规定做该做的事情会觉得厌烦透顶,而当它停止时却又眷恋无比无所适从。在无数时间慷慨面前,却因不知如何安排,甚至出现写作障碍时,意识到自己脱离共同体开始怀疑上京这事的决定有些仓促草率。在出席文坛聚会、拜访前辈中刻画了新人作家的微妙心理,而当同辈人获奖时作为竞争者们的作家们的内心想法与言行表现等等。但对我来讲,小说里最让人有感触的还是他人的不理解。放弃医生的前途投入写作,周围人理所当然的反对,甚至母亲含泪阻挠,写小说时同行的批判,甚至连昔日好友也颇多怨言,那些说不出、道不明的不被人认同和理解的情愫下,除了“加油啊”、“振作起来啊”等这些经常出现在自己小说里面的话语之外,作者能寻求的支持便是感情慰藉。作者将妻子留在故乡,与情人裕子上京发展,却又因为新鲜感的诱惑与同事雅子暗生情愫,而过去与其关系密切的地方剧团女演员贵子也来到了东京,于是,作者便无法避免地陷入了与这三个女人的情感漩涡中不能自拔,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刻审视了男女之间的不同及自己微妙的行为及心理。
其中有意思的是,作者的不安与执着在两次发疯的行为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当作者误以为裕子的公寓内藏有男人意欲破窗而入,却误打了邻家玻璃被拘留了一夜。当发现裕子与其他男人共处一室时,又干出了用锯子锯链锁的事,并叫嚣着“让你看看我的执着”。也正是因为作者身体内潜藏着的这份执着,读者在看的时候,便能隐约感觉作者最后作为小说家取得了成功,也能更好的理解书中鸡型风向标的含义。
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鸡型风向仪,承接了季节的变化对时间上进行交代的作用,这个意象还代表着在这场迷失自我斗争中的勇气与方向。起初,悠介认为房间对面的鸡型风向仪是指示风向的,后来才发现它其实是被固定住了一直指向西面的,而并非像自己认为的那样会随风向而动,随着摇摆不定的写作生活、爱情纠葛,这个固定住了的的鸡型风向仪则暗示了作者慢慢对自己放弃本职医生工作努力成为小说家选择的坚定,对只指向一个方向的确定与不悔,文章结束时候,风向标的描述用语使用了“闪闪发光”这样的形容词,并表露了这样的心迹“不知道我以后会走向何方,但要是我自己放弃了,一切也都完了……”此时的风向仪已是作者最终明确肯定了某个人的风向仪,也是自己选择了指明奋斗方向的风向仪。
注【1】:1968年下半年开始的日本学生运动,旨在反越战、反安保、争取大学自治管理。
何处是归程读后感篇十一
对作者感兴趣是从一篇《丈夫这东西》开始的,发现原来男人还可以如此凌厉地剖析自身,实在是诚意至深,同时文章又能写得令人称奇,实在是思想艰深。于是开始找机会读他的书。
何处是归程,讲的确是如何启程。那么何为归程呢?我想作者的诘问一问初心为何,二问前路几许。
处于全新人生篇章的主人公面临着职业方向的取舍、对自我认知的犹疑、对情感归属的彷徨,因此,他要不断审视自己的现状、不断拷问自己的理想,以此来明确自己做出人生抉择的动机和支撑。此谓初心。
初心之一:作家梦。
大村彦次郎的书评提到,这是一位成功作家的青春回眸,读者可以轻松的心态对待。诚然,作者的功成名就有目共睹。但是,这段剥离后事的人生片段还是充满了未知与迷茫,读者又如何能轻松处之。更何况对于我这样生活初创期的读者呢?悠介的迷茫不正是每一个二十郎当岁的青年所共有的困惑吗?
作者在本书中呈现的行文风格是极其平直的,没有繁复的描摹,没有细腻的思踱,一切都呈现的极其浅薄,又极其充盈。正如春日的花云天,天是白的蓝,云是蓝的白。如此淡薄,才是生活的节奏,如此充盈,才是青春的骚动。
文章最后,悠介回望初到东京的感受,不是对未来的憧憬,不是对功名的渴盼,而是对这一重大决定不愿承认的淡淡悔意。那时的风向标只是闪着微光,一切都不很明朗。就像第一天坐到办公室的我,手里接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样。心里浮现的不是激动之情,而是深深的落差。学校里可以有机会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却只能翻译人家的著作。年少轻狂不知足。
文章的一条线正是悠介的耕耘之路。从最初的思维闭塞到中期的渐入佳境,再从心烦意乱到后来的有条不紊,悠介经历了创造初期的摸索与适应过程。而这一时期,人是最战战兢兢的,对外界的反应也最为敏感。人是社会动物,因而极大地依存于社会环境。对于菜鸟,一个笑颜、一个机会都是莫大的肯定与帮助。而对于成功者,批评也可以被一笑置之。这就是所谓成功者心态。而初入社会的我们往往是不具备的。于是乎,该如何坚守自己的梦想就成为这一时期人们的难题。
悠介只是凡人,他的坚持没有英雄主义的传奇色彩,他的坚持只是来自不断的认可与否定、不断的鼓励与刺激,以及自己作为男人的骄傲与虚荣。说出了梦想的人怎么能随随便便、灰头土脸地回到老家呢?于是乎,当一年之后,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头,悠介分明的看到风向标在闪闪发光。他终于明白前路正在足下,方向是不要回头。
初心之二:我爱谁
这本书没有呈现作者性爱文学大师的写作手法,全篇没有触及性描写。或许是作者为自己盖上的一层遮羞布吧。文章出现过的只是四段相互交织的性关系。那么就来谈谈这四段关系。
悠介和裕子是一对不合法的恋人。他们的关系要比情人紧密,责任也要比情人重大。同时两人又有一种同盟的情谊,身在异乡,相依为命。悠介承认对裕子的感情,也承认这感情无法被圈定。裕子也说了是最喜欢他的,只是一切发生在金钱之后。悠介的爱是放肆,无顾忌地两面三刀,偏执狂地监控专断,有种周公放火的心态。而裕子的爱是节制,知其不合法性而无欲无求,若无一颗真心,便不相往来。
悠介和雅子是露水情人。这是一个办公室外勾搭与被勾搭的桥段。也无不可,也非必须。可是,虽是露水,日出升温之后,蒸发殆尽之时也会让人觉得可惜。
悠介和贵子是戏梦情人。也不知是郎无心、妾有意,还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死生契阔。贵子的极端映衬出裕子的私心。
裕子和路人甲是买卖情人。两人各取所需。男人想得到颜如玉,女人想得到黄金屋。在感情之外,家也是对女人极具吸引力的诱饵。
本书中,悠介对性关系持一种模糊的、一知半解的探索态度。悠介时常诧异于女人的表现、费解于女人的想法。或许是男人想得简单却做得复杂,而女人则恰恰相反。花心或许是男人的特权吧,因为他们并不会真正爱上谁。在一起是喜欢大于爱,需要大于在乎。
纵观四段关系,男人的爱是占有,女人的爱是拥有;男人的手段是英雄救美、头破血流,女人的伎俩是勾心斗角、暗箭难防。悠介在三个女人之间徘徊,寻求的是一种感觉;裕子在两个男人之间抉择,渴望的是一份寄托。但是,感觉随时在变,寄托也会朝不保夕。不如找个听得懂你笑话的人。
前路几许?
了然了初心,也就明确了前路。然而前路几许又是个不确定的答案。人生还会有几多崎岖、几多绚丽都是未知之数。会不会迷失在远方?会不会又回到起点?
人生的轮回,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或许正是在走出了很远之后重新寻找归程的旅途。于是乎,前路即归程,归途是初心。
二十六岁的尾声,要不断地问自己:何处是归程?初心为何?前路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