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与票房》这篇文章探讨了电影口碑与票房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口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的票房表现,良好的口碑往往能带动更多的观众购票观影。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口碑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总的来说,口碑和票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值得电影行业深入思考和研究。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一)
本书不适合普通人看,因为太专业,普通人看会一头雾水,找不到书的重点,因为不是相关从业者也不会有实践的机会,故而意义不大。本书是真正给影视行业从业者看到书,最低也要是演员这个级别,再往上编剧、导演和制片,则更好。
本书讲的是一种理论,想要把道德这个普世价值观与电影票房联系起来,解密故事电影成功背后的秘诀,探讨故事到底想要表现的是什么,电影故事的真实意图。作者说无论是哪一种故事,电影、舞台剧还是小说,认为里面成功的作品里面有一个共同点,道德前提。只有道德正确,才能激发人的共鸣,引起传播,而不仅仅是娱乐,或者说即使是娱乐大电影,比如漫威,里面其实也是正义战胜邪恶这个价值观,或者说探讨人性,坏人也有好的一面等等,归根结底都是道德问题。
全书大致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和历史。从历史中选取故事与道德相关的理论基础,比如作者有借鉴苏格拉底的一些观点,人类喜欢故事不仅仅是好奇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能从故事中掌握某种规律或者思想,故事是为生活服务的,不单是娱乐。这就要求好的故事一定要与人的道德为标尺,要有底线。好故事一定是符合道德前提的,这样才有传播的可能和意义,也就是传说中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是道德在电影中的实际应用。这里比较复杂,我也不确定我的理解是正确的,说一下我的观点,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这里作者是分为八步,每一步又确定了具体的类型,如确定电影类型,确定主角目的,确定喜剧点等,单是这些概念其实是有点虚的,还好作者还在文中有举例,根据电影来讲述这些概念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很多编剧在创作或者改编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刺激,同时也要在故事场景中融入道德感情,这虽然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情感植入,但有了之后的故事才有了进一步打动人心的可能。
说简单点本书可以理解为一本工具书,能帮到影视从业者的不是你这个镜头该怎么拍,也不是这个故事怎样去编,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把握一个度,把人类的道德情感融入到故事中,贯穿一个电影不一定是情节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可能越是大手越对这个能有深刻的理解,也希望每一位从业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德灵魂,并传递出去。
其实近两年的电影票房就已经能看出一个趋势,电影的票房最后能走到多远多高,越来越依赖口碑。宣传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真正的结果宣传不占大头,一部电影的口碑如何才是关键,如18年非常火的《我不是药神》,就是一部完美的例子,这部片子的道德观点就被完美的融入进了电影故事,再加上演员演技在线,故而上映之后口碑炸裂,然后票房炸裂,这是一种必然的关系。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二)
文|西贝玦 前几天看了一小部长达7分钟的网络短电影,名叫《塑胶人》,讲述了一个胖女孩在匆忙地要去和男友约会的准备中,无意间发现自己拥有能够随意改变自己面容和身材的神奇能力,她开始按照时下流行审美的高鼻梁,大眼睛,尖下巴来改造自己,不仅容貌变得精致了,腰变细了,腿也变瘦长。可看着镜子里现在的自己,怎么看都觉得像鬼一般,再看看桌上曾经和男友的共同合照,才发现早已经将自己的身形和容貌捏得面目全非。而电影短片的最后,胖女孩打开门,迎接男友的到来却又将自己捏回了最初的样子,并且变得更加自信而从容。 由这样一部仅有7分钟长度,却在网络上盛行一时的电影短片,你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的故事线索或者道德前提,真正的美,是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或者说,不需要多美,自信便是你最好的样子。 读完《口碑与票房》这本书之后,我开始细细去思量自己以前所看过的卖座较好的电影,确实大都离不开一个支撑有力的道德前提。《阿甘正传》的道德前提可以归纳为勇敢地去努力,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聪明;《肖生克的救赎》的道德前提可以归纳为内心强大的人会拥有不可限量的能量,从容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最好状态;或者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美丽心灵》的道德前提可以归纳为将自己的幸福依赖于别人身上,只会前功尽弃,鼓足勇气承担起使自己幸福的责任,才会带来真正的效果。 《口碑与票房》确实是一本更适合于编剧,演员,作者这一类人来看的专业书籍,因其阐述的很多词汇和知识确实需要建立在对电影知识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之上,比如说“恩宠时刻”到来之时,主角领悟到了真理,朝着正确的方向选择和发展,那么这部剧便能成为喜剧,反之则发展成为悲剧。 而“恩宠时刻”指的是什么呢?在经典喜剧当中,“恩宠时刻”指的是当道德前提的真谛清晰地呈现在人物面前,并且被人物接纳认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在阅读起这本书来,确实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之所以可以将道德前提称之为卖座故事的公开秘密,仔细回想起来,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电影,其实都有一个能让你深有所感,受到鼓励,激发或者领悟,从而凝结归纳为一个三观正,认识真的道德认知,无论是从哪个层面上来说,它寄托在电影故事中的主角人物上,让你深刻地认识到在道德认知的照耀下,主角所受激发的重要性。而你认识到的这种领悟,也会内化为你认知的一部分。只不过没有认识到这个专业词汇的我们,仅仅是将这种认知看做是自己看完电影之后的一种个人感悟。而其实卖座电影的编排本身,也确实需要建立在一个可以高度凝结的道德前提之下。 我在这里觉得《口碑与票房》这本书可以推荐给影评人,除了制作电影本身的相关人员外,读透并能够自由解说电影确实也是一件需要专业知识支撑的评鉴能力;当然这本书也同样适合于大众的电影爱好者,通过那些云里雾里的情节编排,你更能明白自己为何会爱上某些电影,反复观看,乐此不疲。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三)
互联网时代里世界变得很小,足不出户我们就能畅游世界!这可是很多年前不敢想像的事,如今因为互联网的发达这些都成为可能。在这样网络高速路上,影片成百花齐放的景象。关于电影我一直都是偏爱纪录片,尤其是考古类和各国美食节目。而相对于酷、炫、演技炸裂的欧美大片观看的次数却很少,究其原因还是自身欣赏水平不够,而导致对这类影片有抵触情绪。
大众对电影的喜好都带有自己的口味特点,但有一种情况下大家会同时喜欢一部电影。那就是票房高、口碑好的影片。票房高说明观众多,口碑好说明故事立意好对社会大众有教育或引导作用。具备这两点的故事总是会收获更多的好评和追捧,于是高票房和好口碑就成了成功影片的两大法宝。 如何做到高票房和好口碑呢?这就是这本书作者要告诉所有读者的知识。有句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本书里作者用长篇大论来强调一点:故事的道德前提!什么是故事的道德前提呢?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价值观。一个人有怎样的价值观就有怎样的追求,同样一部故事也一样。价值观都包括那些?勇气、尊严、友谊、负责任、自我控自力等都是价值观的体现,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价值观能带来事情最终、有影响的结果。如果一部影为了吸引观众而表现的都是贪嗔痴,那么人们学会的就是贪心。反过来价值观好的影片,最终带给大家的是智慧。生活需要积极的、正面的智慧,这样良性循环下社会才能更和谐,我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更好。 一部好的影片需要有好的切入点去欣赏,这本书也需要我们去抽丝剥茧的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更好的欣赏一部影片,而不是跟风似的稀里糊涂去观看。全书总共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总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前提与价值观,其中介绍了前提了两种用法,看过了这一章节我们会明白前提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最终道德前提会让我们明白故事的灵魂所在。第二部分十一个小章节,在这里能让读者了解到如何成就高票房和好口碑的电影。这部书的特点是:作者用整部书一多半的篇幅来说明道德前提的重要!接着知识点环环相扣,接着讲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运用道德前提。 当我们捧着这本伟大的作品品读时,对这本书的作者充满了敬佩。斯坦利·D·威廉斯,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国际电影创作者。他在过去的30年里,他参与制片、编导、拍摄并剪辑了400多个影视项目,他为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公司和影视机构制作直播节目。作为电影创作者和作家,斯坦利·D·威廉斯是拥有传播学、电影制作等多个学位的大学教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斯坦利·D·威廉斯不仅仅为专业人士带去知识,同时也为普通人带来能看透大片的利器。 在我们普通人心里总有许多未知的、看似高不可攀的隐形墙,它们阻挡了我们探知的热情和前进的脚步,当我们拥有了一本可以随时教会自己去选择的书,我们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界面。当我们学习到了电影有关的知识,再遇见口碑好、票房高的欧美大片,我们也不会再雾里看花看不懂,这就是书籍里无尽的力量。 关于《口碑与票房—卖座故事的道德前提》一书,你还有哪些疑问呢?如果有那还犹豫什么呢?去看它吧!我想告诉你:电影的世界精彩纷呈与黑暗料理并存,如何去选择很重要,然而懂得欣赏更重要!这本书是能让每个想走进电影世界的人,找到开启电影世界那扇神秘大门的钥匙!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四)
2018年于我而言是非常美好的一年。先是重新开始看纸质书,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读书打卡,后又开始写书评,年底还开始了学习写影评。
淌徉书海写个读书笔记并不是很难,写影评却有一定难度。我们的要求是,先写介绍类影评,把你喜欢的、豆瓣评分7.0以上的电影推荐给大家。也就是说,你的影评要足够吸引人眼球,却不是完全靠剧透。
那么,如何抓住好的角度,介绍该剧的值得一看的点,是必须学会的影评方式。
我写过《老男人》的影评。一群老年人决定亲自去完成一个逝去老友的遗愿,角度是几个人"不服老却又困难重重",历经艰辛地去做事,实现一种内心的救赎。理清了一条线,明白要介绍的重点,影评也就很不错地完成了。
后来读了这本书,【美】斯坦利 D.威廉斯的《口碑与票房》,明白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专业知识,知道了我们平时说的选择角度去写,其实就是电影中的"道德前提"。
前提是什么?在法庭环境中是"证据前提",在故事中是"故事的核心或者说故事线",在电影电视中,就是"情节线",或者"主题"。比如我看的《老男人》,前提就是三个74岁以上的行动不便的老人要亲自送一张签名到临市的博物馆。这样整个故事就因此扩展下去,成为一个有完整定位的电影。
道德前提,是指在整个故事之前,要提炼出一个主题,一个有道德定位的深刻主题。它是一个故事成功的基石。道德前提根生于价值观。一个电影和故事,彰显一种美德,也会有另一面的矛盾冲突,这样将带来更加有趣的戏剧化局面。价值观即道德前提成为故事的核心主题,为电影赋予深刻意义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领悟与满足。
道德前提描述了一个故事的道德内涵。编剧在处理问题时,需要同时设置一个正确面和一个错误面,同时谈论对与错,这样才能让一部作品达到更高的顶点。
好的故事除了道德前提,还要一个时刻,"主角的恩宠时刻"。道德前提虽然会在整个故事里贯穿始终并持续产生作用,但仅有一个时刻,能让主角终于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产生作用,这个就是所谓"恩宠时刻"。"恩宠时刻"来临之前,人物在客观现实主线上所做的一切努力几乎都是徒劳无功。而在此之后,人物的精神主线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他的客观现实目的。
作者用《美丽心灵》来展示了恩宠时刻是如何作用于主角,并让他看清真实的自己的。男主角约翰.纳什的目的是挣脱精神分裂症给他带来的各种幻象,以便他能够专心工作,并与妻子过上正常生活。于是他遵从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采用电击,并服用药物。此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不断地探索人生,以扭转自己的命运。
"将自己的幸福依赖于别人身上,只会前功尽弃。鼓起勇气承担起使自己幸福的责任,才会带来真正的效果。"
后来的几次戏剧化冲突成为故事的转折点,也就是恩宠时刻。约翰终于通过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病症,重新掌控了自己的工作和婚姻。
书中后半部分描述了将一个真实的道德前提植入电影故事结构中的八个步骤,及最后的终极案例。
《口碑与票房》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书,作者是拥有传播学、电影制作等多个学位的大学教授。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道德前提在情节设置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则借用影片实例展示具体的操作方法。
有导演说,编剧、导演、制片人都应该读读、比研习讲故事的技巧有用得多。
身为观众,通过阅读本书,也能明白一个好故事是如何让你逐步深陷其中的。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五)
我们迫切需要好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同时也要包涵深刻的道理准则和生命的伦理指引,为一个更加健全而明治的社会开出救世良方。
口碑与票房
像一款更加精准的芯片,装进电脑后让使用者感到研发者深刻的功能开发以及更明确的程序结构。Stanley D.Williams的《口碑与票房》对于电影创作者以及热爱电影的人们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存在。阅读时的思考和干货充足的提炼足以让每一位阅读者感受到与当今电影完全不同的灵魂明示和启迪。如此赞美,是因为这是一本真正懂得电影作用与实际的书。深入根基又立于人上。既有准则又有教导,娱乐之余寓意无限。
电影最初来源于创作者们从生活思想中提取的灵感,这些细碎的思维灵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初体的故事。而这只是一个开端。这个故事需要创作者们共同协作、整合、解决各种不论是合作还是创作的问题和矛盾。如此才会有一个明确而稳定的结构目标。在有目標的前提下,后续工作就会按照这个中心开始安排和计划。电影才会有一个完美呈现的机会。而这个前提就是书中反复出现的核心词汇:道德前提。
这似乎和我们平时理解的电影不同,作为观众,几乎很少关注创作过程,而是享受着每一次购买后艺术故事的成果。对于一些创作领域未得到有效方法的创作者们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充满创作材料的宝库。而对于普通观众的你,也许从今天开始,对于电影的观赏你将有不同多维的欣赏和理解。不再粗浅单一的认为电影只是一种娱乐文化。当我们知道电影中道德前提的意义,不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会对电影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迈进,电影也就有了更严格、更宽广、更深刻、更有效创作欣赏的平台和市場。
客观而论,随着受众电影欣赏水平的提高,我们似乎很难再从单纯的幽默或者悲伤的情绪来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或深刻。如果一部电影带给我们明确的价值观和思考生活的灵感,如作者所讲,这无疑对创作者们来说是最大的回馈。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次值得买票的享受和学习。
虽然如今形形色色种类的电影有很多,然而被人们接受、称赞、欣赏和分享的经典电影仍旧是耳熟能详的居多。如何创作出有灵魂有思想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让口碑和票房同时实现的电影呢?这本书就用专业、详细、深刻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才可以做到。对于创作者这是一本使用的工具书,对于电影爱好者,这本书会让你更加了解电影的本质和制作过程。
全书中心词汇:道德前提。道德前提是一部电影的核心和基石。它像一颗定心丸,只要有了它那么创作者就会有明确的指示和思路,创作过程也会更加紧密和顺利。整本书核心在于故事的叙事结构,读起来也许会很专业,但实际上也会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了解到,电影其实是一门高度协同、合作完成的艺术。很多偏颇的观念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缓解和整理。
本书一共十八个章节,同时章节又规划为第一部分:历史与理论,第二部分:应用。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会详细解释什么是前提,什么是道德,道德前提在创作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其中找到明确的目的从而带领观众一起更随创作者的思路达到最后共鸣的效果。这一部分,会有详细的理论证明和解释。每章结束还是有思考的习题来巩固学到的知识。
第二部分,实践,会从实践操作的角度讲述道德前提,里面有电影分析和策略指导。逐步的告诉我们如何让将一个真实的道德提前植入三慕戏剧的情节设置中。了解创作的过程就是理解电影的过程。相信以后观看电影时你眼前的世界会和周围的人完全不同。在欣赏的当下你也能同时感到电影背后创作的过程和想法。
道德前提是电影艺术中最核心的普世珍宝,它有着更普世的含义和精准的创作价值。希望这本书让艺术创作者们激发更多的灵感,也希望热爱电影的你站在幕前能看到电影本质的价值,或者直接一同走进创作者的队伍中来。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六)
一名出色的编剧、 或者作家、亦或者导演需要什么? 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需要百分之一的灵感,在我看来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方法、工具还有一颗热爱的心 我记得中国有一位导演说过电影就是牟取利益的手段,确实尤其导演的电影有很部,豆瓣的评分就不必多说了。 回归正题斯坦利D威廉斯的《口碑与票房卖座故事道德前提》就是我所说的方法、工具之一。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第-部分:阐述道德前提在清节设置中的应用在我看来这是对“道德前提” 成功应用的阐述。也是电影成功的结果,此书告诉你获得口杯与票房需要什么成功的范例。其间很多著作在道德前提下成功的案例。比如伊索寓言,罗伯特麦基的“主控思想”,菲尔德的“来龙去脉”等等。都围绕着一个点那就是本书的主要观点“道德前提”。说的多道德前提是什么,根据书中的两个例子可以明显的了解什么是道德前提? 道德前提,就是一个因果关系,什么导致成功什么导致失败,如果总结起来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因果关系,道德前提是对良性与恶性面的双重验证。 “道德前提”的结构形式: (道德缺陷)引起(失败),而(美德)带来(成功)。 这里我们列举两个例子。首先是电影《城市滑头》它的道德前提是: 自私自利最终会引来痛苦与焦虑,而无私无畏将会带来幸福与欢愉。 另-部电影《虎胆龙威》的道德前提是: 无止境的仇恨报复导致死亡与毁灭,而勇于牺牲的爱将带来新生与荣耀。 简单来说,正确的价值观带来良好的结局,错误的价值观带来不好的结局, 正能量可以带来好的结局,负能量带来不好的结局。这就如同好人有好报,坏人下地狱是一个理。 利用道德前提这理论完美的诠释了喜剧和悲剧, 用书中两个例子来说: 1、喜剧 《冒牌天神》中的道德前提是:一心期待奇迹,只能引发挫折与沮丧,而努力成就奇迹,将会收货幸福。 2、悲剧 《意外边缘》中的道德前提是:漠视道德的教诲,将导致死亡与痛苦,而无耻地卖弄道德,更会带来杀戮与恐惧。 这充分的展现了人性中的恶。 这其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恩宠时刻”,恩宠时刻就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人物看清实事真相的拐点,也是一个选择点。看清了,选择对了则是美满的结局。否则,反之。 第二部分借用电影实例展现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过程如何获得成功。 这成功的形成以“道德前提”为理论基础的体系。 作为一个写作爱好者来说,看过这类的书籍还不少,《故事》、《编剧有章法》、《小说的骨架》、《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等等。而在这其中我发现这本书没有《故事》讲述的全面,本书主要讲情节方面,对人物的作用描写的很少。 看过《口碑与票房卖座故事道德前提》,我也在自己观看过的电影中做了个练习。 泰坦尼克号的道德前提是:禁锢的思想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自由的思想可以得到永恒爱情。 《口碑与票房卖座故事道德前提》是写作,编剧不可多得工具书。即便,你有了再好的工具也要付诸行动,也是枉然。坚持你热爱的写作,坚持你自己的梦!
喜剧故事主线
悲剧故事主线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七)
二十一世纪几乎人人都可以追求物质满足以外的精神支柱,影视剧也在这样的大潮流下风生水起,现如今即便是牙牙学语的幼儿,估计也能说出电影亦或是电影院之类词汇了。由于每个人爱好不同,此生我只去过两次电影院,后世是否会再去有待期许,第一次去追了《栀子花开》,第二次是一个美国大片,名字已经淡忘,半场已神志不清几乎进入睡眠状态,此后经年再没去过,只喜欢窝在家里一席暖窝中看电影。
看着中国影视剧经常被网友吐槽,我也有所想法,时代在进步,但是风俗文化土生土长的,导演演员们虽然在努力的迎合着观众新的眼光,结局还是不解人意,我认为其实并非影视剧本身有多不好,而是更多的受文化以及眼光限制。都说人生是一场戏,我觉得此话不假,很是有理,重点每个人都是演员也都是导演,短短数十年,如何导演出传奇大作值得细细研究。
近来一本《口碑与票房》让我看完,感悟很深,的确此书挺专业,也被宣传为:编剧,演员,导演,制片人的必读工具书,于平民百姓的我而言,也许看此类书籍确有不适。但是平心而论,作为观众,不理解导演们的工作内容工作实质,又如何最好的在影视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呢?哪怕少许理解也可,人生这部戏,又需要何人来指导呢?又会有何人来指导呢?所以这本书适合所有人看,因为成功的背后总有些心酸艰辛值得人人学习效仿。
此书作者是美国的斯坦利.D.威廉斯,在探讨如何创造出卖座的故事,有一个前提就是:道德。通过《口碑与票房》,我们能够明了,所有放在大屏幕,镁光灯下的无论故事片,还是纪录片,还是影视剧,亦或是舞台作品,文学创作以及商业广告等,本质都是一个个故事,是故事就必须要遵循:道德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观众更多的支持,让故事更能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阐述了应该以道德为前提的电影制作,专业不专业先不说,看完此书的确能让人换一个眼光看电影,一改以前的思考方式,能够恰到好处的辨析出好坏。在第一部分:历史与理论方面,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美德表深深地震撼了我,他的美德思想是在通过生活各方面细节要求自己,对于每一项美德如何转化为行为,富兰克林做出了细致的规划。所以对于讲故事的制作人编剧而言,这就是一个突破点,由于个人美德坚持会导致一系列蝴蝶效应,这不失好故事的源泉。
对于电影的真实意图,不仅是客观事实的呈现,更应该是精神主观上的共鸣。这样编剧在写作的时候就会不是一般的迎合,而是要关注故事的潜在思想,包括潜在寓意,情感轨迹,道德前提。就像詹姆斯.邦德的007系列电影,在电影中一个清晰的主题就是:追求权力导致死亡与失败,而追求正义带来生命与成功。这样一个角色在编剧和导演以及诸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阐述一种真理,才会让观众过得观看时的满足。 一个个章节从理论实践到具体操作,让短短一两小时甚至更短的影片在观众眼里更加的形象,在此书中一步步过程,环环扣环环,对于想要从电影中获得无论职场升华,还是梦想塑造,亦或是只是情感的满足甚是不错。于我,还知道人生这场戏该如何好好导演了。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八)
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对本书的创作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阐述故事的内核;另一部分故事内核在实际中的运用。
两部分是独立分开,也是交替运用、相互实践与证明。
第一部分阐述故事内核
即对故事道德前提的由来、定义、结构形式、重要性的阐述。
作者认为道德前提的有无是故事卖点与观众认可的核心,而什么是道德前提呢?一般我们知道“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中普遍遵守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文中作者对道德的这个词的定义更多是在论述对与错之间的区别,对于对与错的讨论就形成了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又是深深植根于相对的价值观中,这让一部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有深度。
作者通过权威读物《圣经》、《伊索》、苏格拉底…一系列的经典论证了道德矛盾在经典中的运用成功。
作者对于前提的定义,引用书中原文(用斜体字):
一、在正式的逻辑学中,“前提”这个词被简单的用来指代对证据的陈述,对推论的支持
二、“前提”一词的另一种用法,将我们带回到娱乐文化产业—它意味着一部电影、一出电视剧的外部显性故事线,也就是“情节线”。
三、而深埋在故事线之下,由每一幕场景中的情节作为证据进行支撑的,就是“前提”的第三种用法:故事抑或电影的戏剧核心。(道德前提)
作者对于道德前提的定义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的延伸,也从不同大师级的写作指南不同表达,但相同表达思想中,论证了道德前提的唯一性、正确性与重要性。如:罗伯特·麦基的“主控思想”、迈克尔·蒂耶诺的“行为—思想”、迈克尔·豪格的“主题”……
道德前提的表述方式是什么呢?
相较于一般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寓言、主题,道德前提是故事的自然法则与过程,每一个行为都会有一个自然的反应,每一个起因都会有一个自然结果。
从而推导出道德前提的一般形式:
道德缺陷造成不合意的结果;而美德带来期望的结果。
这种表述方式,是否是故事的卖点与关键呢?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好故事的定义是:“好故事”就是值得将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发现这些东西是你自己孤独的任务。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世人愿意听的呢?
本书作者通过对各大口碑与票房皆取得成功的电影如《勇敢的心》、《大话王》、《美丽心灵》等的分析,发现每个成功的故事中的每个角色的轨迹、设置、冲突以及大部分的对话都拥有一种系统性的、聚焦本质的特点,这各特点来自与贯彻故事全篇的道德前提。
故事中的一切要素都指向道德前提,包括情节、每一个主要角色在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中的行动轨迹等。
第二部分的故事内核在实际中的运用
故事的写作中,道德前提是核心,人物的戏剧轨迹表是关键,如何为戏剧点排序是重点。
道德前提的设立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慢慢总结,也可在一开始写作中就想好道德前提。道德前提的提前确立,可以为不同客观现实目的提供不同时期的精神主观动力,让故事更加合理,逻辑更加清晰,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层次感更强。
作者在文中给了具体操作过程,八个步骤。在最后将《勇敢的心》作为教学案例,进行了具体剖析。
八个步骤可以总结成为三个方面:
一、道德前提的设立
二、人物轨迹的设置
三、根据戏剧点编排情节
第三方面,作者根据传统的三幕式结构,作为构造故事的手段。将故事根据人物的对道德前提的不同反应嵌入三幕式结构的三段论中。
灵活运用了三段论的传统模式,给传统机械的三幕式结构注入了精神内核。
相较之于克里斯托弗·沃格勒的《作家之旅》对整体故事写作流程的详细讲解,本书是在一个核心的基础推动人物的客观现实主线的进展,再根据人物的精神主观暗线排列戏剧点顺序构成符合逻辑的情节。
然而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是在一切客观现实目的准备就绪的前提下的逻辑合理排列。对于故事的创作具体方法的建议,并不太实用。
推荐给有故事,想要增添作品内涵、层次的作者朋友们。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九)
《口碑与票房》是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Stanley D.Williams)2006年出版的《The Moral Premise》(副标题是:Harnessing Virtue & Vice For Box Office Success)中文版的再版作品。此书2013年曾发行中文版,名为《故事的道德前提》,副标题是: 怎样掌控电影口碑与票房。这本书深度解析、论述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成功电影故事都拥有真实的道德前提。
《口碑与票房》封面
在我看来,《口碑与票房》这个书名容易让读者产生误会,以为这是一本全面剖析影响电影口碑与票房各项因素的书。其实这本书的关注点只是影响电影口碑与票房的一个因素,就是故事创作与理解问题,而且是聚焦在故事的道德前提上。所谓道德前提也就是电影故事的戏剧核心,是在内在层面上要传达并讨论的内容,用逻辑学观念来说,就是整部电影要论证的推论结果。不过我承认《口碑与票房》这样的书名,明显比《故事的道德前提》更能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
就《口碑与票房》的具体内容而言,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我觉得核心受众应该是编剧、导演、制作人、演员等影视工作者,更宽泛的受众包括小说作者、营销文案人员等所有故事创作者。尤其是对于编剧,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已正确的方式来构建一出剧本,从根源上排除重写的可能。在这本书中,首先讲述了故事的道德前提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列举了道德前提在故事创作中的实际应用步骤。
作者在《口碑与票房》中指出,如果一部电影想要获得成功,那么道德前提必须始终存在于每一幕场景中,存在于每一个主要人物的轨迹里。普遍的道德的真理,才能推及到无论地域、无论时代的所有人的身上。观众不会对一部电影的道德前提有清醒的意识,但是他们对于电影的整体感知以及共鸣的产生,都依托在道德前提之上。道德前提的表述形式必须足够的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够在任何历史时段、任何地域与数百万的观众们产生共鸣。
针对围绕道德前提构建剧本的问题,作者列出了八个操作步骤,即:第一步、确定主宰的美德;第二步、确定主宰的道德缺陷;第三步、确定故事的道德前提;第四步、确定电影的类型;第五步、确定主角的现实目的;第六步、确定主角的现实障碍;第七步、确定主要的戏剧点;第八步、为戏剧点排序。
同时,作者在《口碑与票房》中还指出,嵌入在故事中的主宰故事的美德必须是真实正确的,因为它必须能够为大众所接受。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故事将某些混乱的价值观视为是道德正确的,观众会认为它认同的是一个虚假的美德,而对故事避而远之。主宰故事的道德缺陷与主宰故事的美德,必须是彼此对立的。一旦故事创作者决定了用于激励主角的美德,以及相对应的缺陷,就等于准备好了赋予人物深度。这意味着,理所当然的可以将缺陷分配给英雄,将美德分配给坏人。
此外,作者建议故事创作者为每一个人物都填写一张这样的表格:首先,设定在电影的前半段故事中,人物是如何行动的;其次,设定人物在恩宠时刻,是如何面对道德前提的真谛的;以及最后描述电影的后半段人物的行为。对这三部分内容的设计,会帮助故事创作者在规划剩下的情节和动作时,始终有一个“准心”。
作者还以电影《勇敢的心》为例,为故事作者总结出了一套故事创作流程:首先,设定一个道德前提;其次,创建轨迹情节表;再次,依靠轨迹情节表决定主要戏剧点的排列。这之后,故事创作者就可以开始根据轨迹情节表以及主要戏剧点来具体设定故事情节了,通过增加场景与细节将故事完整地连接起来,从一个主要情节点,发展到转折点,再到下一组。
电影《勇敢的心》海报
以上我只是简单概括了一下作者在《口碑与票房》一书中论述的观点和给出的实际应用建议。我觉得这些内容对于影视工作者、小说作者以及营销文案人员,在故事的创作和理解方面都会有很大帮助。尤其是编剧或导演,如果能有清晰的人物轨迹情节表等文字说明内容给到演员和其他影视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所有人将更容易理解每一幕场景中每个角色彼时所要表达的。
我认为,《口碑与票房》这本书中的理论部分内容占比很大,更适合影视相关专业人士深入学习时参考。而后半部分中的应用案例,对于故事创作又极具实际操作效仿价值。但必须要明确一点,这本书的理论前提是需要有优秀的导演、出色的演员、娴熟的电影拍摄手法以及电影发行方的努力,如果在故事创作时再按照作者的建议一步步认真执行,我相信这样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一定会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最后,针对《口碑与票房》这个新的版本,我发现它修正了此前《故事的道德前提》中的一些文字错误,对于配图和文字的呈现样式上也有所修改。但是,由于书名的变动,编辑仿佛直接运用了“全部替换”的方式,把书中的“故事的道德前提”都替换成了“口碑与票房”,这也造成了书中个别位置语句的不通畅。比如:P87页最后“因此口碑与票房还可以这样表述”;P125页“这种对于类型结构的期待会预先决定主角对口碑与票房,以及冲突的反映”;最典型的是P123页第十章的题目“第三步:确定口碑与票房”,口碑与票房还能提前确定?不过这也只是编辑上的小问题,并不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作者:Rosiedream)
《口碑与票房》P125页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十)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我是一个爱看电影的人,以前几乎每周都要去趟电影院,但是在过去的这一年,因为生二宝,所以电影院去的次数少了很多,但是这依然挡不住我这颗爱看电影的心,改在网上看,虽然时间晚了很多,有时也会被朋友或媒体剧透,但依然乐此不疲。
有时候一部电影带来的震撼,让我几天都兴奋不已,沉醉在其中,无法自拔。
比如《水形物语》中为了营救鱼男与反派斗智斗勇,凭善良细腻之心收获真爱的平凡哑女;《三块广告牌》里为了给亡女讨公道而四方游走,化身现代牛仔上演复仇故事却又迸发人性光辉的悲情母亲;还有《寻梦环游记》中被封锁在冥界寂寂度日,穿越时空瀚海只想再唱一曲《记得我》的抱憾老爹等等。
每一个成功的故事,每一个独特的角色,都是在各自道德前提的轨迹之上构建成形的,或许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遇到这样的人,或许他们做的事我们这一生都不会碰到,但是这些故事角色身上散发的普世道德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这也是我们今天这本书《口碑与票房》里重点提出的一个观点:任何电影,只要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它们就有一个共通之处——真实的道德前提。
所有成功的影片,都会围绕着一个“并不完美”的人物展开,他(她)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都某个客观现实目的产生诉求,但却在自己前进的路上遭遇了一系列的现实障碍,并且这些障碍变得越来越难以跨越。
但是,主角面对着的每一个客观现实障碍,其实都是源于一个单一的、主观精神的,或者说是情绪上的障碍。为了克服所有的现实障碍,主角首先必须跨越这个唯一的精神主观障碍。
这个攻克精神障碍的过程,才是主角的整个经历、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而这个唯一的精神障碍,便是道德前提所要揭示的内容——对主角面临的精神主观困境的真理描述。
在成功的电影中,精神主观的真理描述,或者说道德前提,始终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显露在主角面前,但只有唯一一个微妙的戏剧化的时刻,它显现得最为清晰。
这一时刻通常出现在整部电影的中段,是一个“给予恩宠”的时刻——为主角的举步维艰给出了解决之道,让主角生命历程中的根本冲突变得像水晶一样透明。
所以,电影要分两层来看,一层是电影的内容,是客观现实层面的显性故事情节线;另一层是电影的真实意图,是精神主观层面的隐形故事。
道德前提无比重要,它是一个故事成功的基石。因为道德前提为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里应该出现的冲突给出了基本设定与方向,然后再由这些场景中的具体情节将矛盾冲突增强并加固。
它让编剧明确清晰地知道电影究竟在讲什么,知道它的真实意图。对编剧而言,这意味着会有一句简短精炼的话统领你的故事,确保你写作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聚焦核心。
对观众而言,道德前提会把散落在电影各个时刻里的诸多思想观念统统汇聚起来,等到影片结尾,隐藏在此前所有场景中的信息就会瞬间凸显出来,一幕接着一幕在观众的脑海中清晰成像——这就是编剧对于故事隐含的深刻主题的道德定位。
比如电影《勇敢的心》,威廉·华莱士是一个经典的史诗性英雄。在被苏格兰皇室授予骑士称谓之后,华莱士告诉他们:“我们之间存在着差异。你们以为苏格兰人民生来就是为你们效忠的,但我却认为你的地位是用来给所有人民带去自由的。我要去确认的就是,他们是否真的获得了自由。”
所以,伟大的电影就是既可以在主角的外部故事驱动下为观众带来娱乐上的满足,又能够通过隐藏在故事内部的行为让观众收到感染并从中领域普遍真理。
还有上面提到的,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恩宠时刻”,在这一时刻,主角受到了道德前提的照耀,借此看清了人类的境遇,看清了自己的困境,即便他可能并不完全理解道德前提的真谛。
比如电影《意外边缘》的恩宠时刻:儿子的葬礼上,神父坐在露丝的身边,给予她一个为自己的愤恨祈求宽恕的机会——好比是一次神圣的调解(坦白)。
还有电影《冒牌天神》中诺兰的恩宠时刻:布鲁斯祈求了一整天的奇迹诞生,并最终从上帝手中获得了无穷的能力,当他第二天清晨醒来的时候,他听见了周围所有人的内心祷告。从这里开始,他意识到自己被赐予的天赋和恩宠,以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成为他人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你逐渐会意识到,在反复的挣扎中,一个优秀的故事往往并不是依靠无懈可击的结构来触动观众的,大多数情况下,是那些隐藏在表象下的故事内核激发了观众的情感。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着都曾明白,想要让故事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大众对故事产生共鸣,必须要赋予故事一个明确的价值观主题,也就是本书中提出的“道德前提”。
优秀的故事都蕴藏着某种魔力,它们会跃出银幕,穿过黑暗的影院,直击我们的心灵深处。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完)
文 | 黑暗中的向日葵
图 | 网络
《口碑与票房》读后感(十一)
口碑与票房
7.2
[美]斯坦利·D.威廉斯 / 2019 /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中国内地上映的《战狼2》为什么会有破50多亿的票房,如此高的票房,在中国目前是个奇迹,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票房记录。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观众一致公认的好口碑,票房才30多亿,与《战狼2》差了20亿。虽然两部电影都是年度最高票房,但好的口碑是决定票房大卖的前提。那么是什么在背后支撑这些口碑好、票房大卖电影的呢?
有这样一本书为我们揭晓了谜底,《口碑与票房》。全书聚焦于故事表层叙事之下的深层结构,即故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告诉我们无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无论是影视还是舞台作品,无论文学创造,商业广告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讲述,所有成功故事都有其与生俱来的基因那就是:“道德前提!”
《口碑与票房》的作者是:美国的斯坦利.D威廉斯。他是备受赞誉的国际电影创作者、作家、拥有传播学、电影制作等多个学位的大学教授。在过去的30年中,他参与制片、编导、拍摄并剪辑了400多个影视。撰写的电影、传媒领域的评论文章在北美及欧洲多国发表,在美国影视界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口碑与票房》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士,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硕士何珊珊翻译。
《口碑与票房》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道德前提在情节设置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则借用影片实际例子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此书将成为指引故事创作者一路披荆斩棘的明灯。身为观众的我,阅读后此书,让我明白了一个好故事是如何让你逐步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
1.电影中的道德前提是什么?
道德:毋庸置疑,就是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质好坏的一个词,它是一个形容词。做人要有道德前提,做事要有德道前提,那么影视剧本也要有道德前提。道德前提是荧屏编剧和小说写作者写好一个剧本的重要法宝。写作者在写剧本前拟定好道德前提,是一个良好习惯,没有这个良好的习惯你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作者,也写不出优秀的作品。
我们还是先回到“前提”一词的定义上来。《口碑与票房》在本书指明“前提”的重要意义是:“电影情节线或故事线。”“前提”它意味着一部电影,一出电视剧的外部显性故事线,也就是“情节线”。我个人理解为就是故事的内容的主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骨架,就比如一个人没有了骨架,拿什么支撑你的血肉之躯。
而深埋在故事线之下,由每一幕场景中的情节作为证据进行支撑的是“前提”的另一种用法:故事亦或电影的戏剧核心。也称之为道德前提!不管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核心二字,只要你能明确故事内容的核心,那么你的故事就是完美的!
2.道德前提的重要性
每一出优秀的戏剧必须有一个经过合计规划的道德前提,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或观念能够像一个清晰可见的道德前提那样,强有力地将你带入它的逻辑推论里。是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每一个优秀的剧本都有一个清晰可见的道德前提摆在哪里,有了道德前提,观众才会认可,好口碑来自观众,高票房来自好口碑,二者把一个好剧本推向了最高点。
若在剧本当中缺乏这样的前提,那么你在创作过程中就需要反复的修改和详细的策划,一次次改变你的想法或条件设定,甚至全部推翻重来。因此,在创作之前你必须要有前提,它将带领你准确无误的获得你想要达到的目标。
道德前提无比重要,因为它首先让编剧,其次是观众明确清晰地知道电影究竟在讲什么,知道它的真实意图。对编剧而言,这意味着会有一句简短精炼的话语统领你的故事,确保你写作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聚焦核心。
埃格里说:“一个优秀的前提,就是对你作品的一个简短而精炼的概括。比如文中的一个案例,如果确定的前提是“吝啬导致浪费。”其对应的故事梗概就是:“一个人拒绝纳税(吝啬),因而被捕(导致),被迫支付了一大笔罚金(浪费)。”
说到这里,我已经完全明白了道德前提在影视作品、小说写作中的重要性。即使我一个不会写剧本的人,看了之后也明白每个剧本创作之前,都要先打磨一个与剧本匹配道德前提。就像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要围绕主题来写内容,不要跑题了,意思是一样的。
3.现代写作指南中的道德前提。
读完斯坦利.D威廉斯的《口碑与票房》,它让我豁然开朗,此书不仅能帮助我们写作者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的讲述手法,同时对于影视方面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是一本包含创作材料的知识宝藏。书中分析了成功的银幕剧作的结构组成,告诉了所有的读者如何自己上手。仔细阅读《口碑与票房》,在它的帮助下,你会克服种种困难,燃起你重新开启写作之旅的希望!
道德前提是写出优秀剧本的第一步,那么在现代自媒体的写作中,道德前提同样可以作为一个指南运用到我们的自媒體文裡面。
如今的自媒体文也是一样,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一个聚焦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道德前提。不管你是写诗歌也好,都要有一个情节主线吧,这个情节主线就是道德前提。人物故事情节主线也好,情感故事情节也罢,每一部好口碑、高票房的作品,都离不开道德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