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杂花生树的读后感大全

杂花生树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4 02:05:47
杂花生树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4-04 02:05:47   小编:

《杂花生树》是一部以家庭为主题的小说,通过描写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亲情、爱情和成长的故事。小说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温暖。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让人更加珍惜家庭和爱情的重要性。

杂花生树读后感第一篇

这本书很适合很想知道却又没有多少认识的人去读,感觉叶先生的杂文比小说有意思,清丽恬雅,不会强迫人去认同他的观点,却又不由自主地被他说服。无何,只能一页接一页地去看,没有过多的感慨,有的只是一份读书的享受。

1/4页

杂花生树读后感第二篇

用时15天,散文集 / 1.知识分子写的深度八卦,非常喜欢一个作家可以一直保留着阅读的习惯并且积极分析思索的这种态度。书香门第到底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知识面超广的感觉,这种书也是要买回家等很久之后明白了里面所有的典故和梗再拿出来看的。2.分析禁书的那一篇对于传媒和禁止的理解说得太对了,不认为如今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时代。然后关于雨果的看法我和作者是一样一样的

2/4页

杂花生树读后感第三篇

坚守文字信仰的纯粹文人

——读叶兆言《杂花生树》有感(981字)

作者:苇眉儿

喜欢和追随叶兆言的文字,不是因为他是叶圣陶的孙子这道耀眼的光环,而是因为他文字中独到的思想和见解,不人云亦云,让读者读到他朴素自然文字背后的淡泊心志。在今天这样一个浮躁、物欲的社会,还有这样一位老式的坚守个人文字信仰的纯粹文人,不由不让人心生敬意和钦佩,为他的执著,为他的坚守,为他的简单。

《杂花生树》一书内容宽泛,主要以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人物、现象为写作内容,有剖析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性格,触及江南女人的思路历程,研究高尔基等国外文学名人对中国一个时期的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等等。难能可贵的是,先生的文字不事雕琢,见解剖有深度,思想一枝独秀。

不人云亦云,不哗众取宠,敢于直面人生的黑暗和不足,敢于触及思想的底线和脆弱,读者读到了那些现代知识者和文化人的人格、心灵与性情,从中生发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叶兆言的《杂花生树》是一本文化散文集,收录了包括《周氏兄弟》、《阅读吴宓》、《革命文豪高尔基》、《〈围城〉里的笑声》、《闹着玩的文人》、《人,岁月,生活》、《江南女人》、《江南文人》、《从解手说起》等九篇文章。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阅读历程,走近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那些文化人物的身边,解读当时的文化现象。可以这样说,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本近现代文学史话的随谈。

该书述评的是一群陌生人的旧事,语言畅达又俗白,质朴又诙谐,外人评价说,“内容丰富翔实,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可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开头两篇《周氏兄弟》与《阅读吴宓》写得最好,《周氏兄弟》中考据的是鲁迅与周作人的恩怨,其中说到鲁迅因与周作人夫人之间的纠葛,所以他在冬天故意不穿棉裤;而《阅读吴宓》中考据的是吴宓与陈心一、毛彦文及至他对女人的粗糙态度。文中写家长道里短,给这些让读者觉得有距离和陌生感的文人,涂抹了几笔生动和真实。

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把想写的文章写出来,还能有几个读者愿意读,知之,好之,乐之。陈村曾说:“叶兆言不好写,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还没有绯闻……他的文章,你读也可以,不读也可以。他淡淡的清清的,为人为文软而不糯,熟而不腻,直而不迂,有信有义,自爱兼爱,宅心仁厚。”

正像很多人抱怨说,这个年代,纯粹的文人并不多。叶兆言先生把文学当成修炼的手段,日日笔耕不辍,我个人极为欣赏和崇拜这位坚守文字信仰的纯粹的文人,敬礼!

3/4页

杂花生树读后感第四篇

王勃二十岁的时候一篇《滕王阁序》写得流丽精彩,满篇是压制不住的才气和得意,开头结尾却不忘谦虚一番,说我年纪小不识世路,在大家面前献丑了。然而这谦虚里也带着点自矜:“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哪有人这样谦虚法的!

叶兆言写成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四十来岁,自然没有王勃那样的意气风发,但因为是叶圣陶之子的缘故,处处显出“晚辈”的姿态来,开首自序就是谈父亲,又说自己是“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好像意思是书里那些父兄辈们,我即便是有得罪之处,大家也就当做“童言无忌”,一笑了之吧。

这在写吴宓一篇里非常明显。叶兆言说吴宓算不上有学问,而且保守固执,用情泛滥,不过却够顽固,能坐冷板凳,有一颗研究死学问的花岗岩脑袋。这样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又八卦又好玩又辛辣,到了结尾到底是不放心,补上一句:“善变不是什么坏事,也不一定就是好事。顽固自由顽固的可爱之处,换句话说,活生生的吴宓,在个人事业和爱情上,都有其独特的东西,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坏,就可以草率评价。”

而就在这句话的前面,叶兆言还老实坦白地说“今天突然觉得吴宓非常有学问,很重要的一个心理基础,是现在许多人根本没有学问”。

读到此处,觉得叶兆言实在太可爱了。他的戏谑讽刺和谦虚敦厚都是真诚的。

以叶的才华,其实不难写出毛姆《十作家及其著作》那种尖酸刻薄毫不留情的戏谑文章,而且肯定比毛姆写得更一针见血,因为那些老一辈文人许多都与叶圣陶有过私交,叶兆言自然有大把“料”可“爆”。

然而他也真是性情淳厚,有一句说一句,聪明的评价一个也不少,却又不肯用笔尖划破老一辈人的脸皮,这是老实人的戏谑和体谅,也是传统中国人的谦和与人情味。你看他写《闹着玩的文人》,写那时文坛的争吵和风波,写茅盾和郭沫若之类,会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价值判断也摆得明明白白,然而叶不是夏志清,更不是毛姆,说不出那样尖刻的话,所以总把这些收为一句“闹着玩”,只是玩大了,玩出火了。

又有态度又能不伤人,文笔冲淡朴实却暗藏机锋,让人忍不住要一页页往后看,叶兆言算得上学养深厚,你好比与他共坐对谈,他笑笑讲起老文人一件一件佚事,表情里便是掩不住的好恶乐憎,你猜他总要撂狠话,谁想最后他只是温和地说: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

4/4页

还剩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