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好菜知时节读后感摘抄

好菜知时节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1-11 09:45:29
好菜知时节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5-01-11 09:45:29   小编:

《好菜知时节》是一本关于季节菜肴的书籍,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图片展示了不同季节的蔬菜水果及其烹饪方法。阅读本书让人深刻认识到食材的时令性对菜肴口感和营养的影响,启发读者在烹饪时注重选择时令食材,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好菜知时节读后感(一)

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做菜的呢?

大四即将毕业那年,开始在校外租房子住,最常做的事情是浪费时间,一副茫然逃避未来又焦躁得巴不得赶紧工作的懒散模样。逃课,睡到自然醒,然后跟那时的男朋友手牵手去逛超市。在吃了无数顿泡面加鸡蛋、点遍附近所有外卖店之后,决定下厨为他做菜。

从最最简单的番茄炒鸡蛋和地三鲜开始。清楚记得第一次做番茄炒蛋时的忙乱样,关于到底先炒鸡蛋还是番茄,便在网上查了无数个不同的版本,现在的我却早已忘了当初到底先炒了谁。但那盘菜却被吃得精光。

大概每个女生的第一次下厨,都与爱情有关。没有什么比亲手为他做羹汤、织毛衣更能安放那年少的爱了。

毕业后,开始真正的一个人生活。在遥远的东五环,与三户人合租在一套房子里共用一个厨房。我有个小小的电饭煲,放在卧室角落里的小桌子上,低矮的小桌子下垫着泡沫地垫。很多个没有约会、无需加班的晚上,都会坐着地铁回家。洗好菜,关上门,蜷腿坐在小桌子边,电饭煲烧开水,下鸡蛋、下青菜,煮面条吃,拌着腐乳或者下饭菜。

那是来北京的第一冬天,只觉得北方的冬天又无聊又漫长。冬夜寒冷,还好我有热腾腾的电饭煲。那一年,陪着我吃火锅面过冬的,是电视机里糗态百出的“挑战麦克风”。一边笑,一边吃掉整锅的晚餐。

第二年春天来临时,我的厨房迎来了一位来北京考研的大学同学。她的到来直接助长了我的厨艺。两个女孩开始在公共厨房里上演各种“大菜”:红烧猪蹄、排骨汤、鱼。在此之前,我只接触过生猪肉和生鸡肉。她的厨艺算不上精湛,却有股与生俱来的自信,因此做出来的菜竟然很不错。我们两人经常能同时吃光过四盘菜。

对于每个在异乡工作的姑娘而言,只要她对生活品质稍有要求,那么学会做菜只是迟早的事。

再后来,我搬家过几次。慢慢与熟悉的朋友一起生活,厨房也大了很多。当有了共同的客厅之后,聚餐便是周末里最经常的事。夏天一桌凉菜配啤酒,冬天一炉火锅涮羊肉,吃掉一下午的美好时光。

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拿手菜,回锅肉、麻婆豆腐、青椒肉丝、可乐鸡翅……还藏了几道私房菜,皮蛋苋菜、金钱蛋。而慢慢练就的一项本领是,知道如何处理聚餐后剩下的食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搭配出个人早晚餐。

做菜是种分享。做得一手好菜的成就感,不亚于出色地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而即便一个人,那些懒散不愿出门的周末,熬夜加班味蕾抗议的深夜,或是心心念念妈妈味道的某个节日,也因能洗手为自己烹饪,那份不亏待自己的心顿时让正能量满格。

如今定居在五环外的公寓里,有爱人与一个不大的开放式厨房。厨艺依然只能满足身边不挑剔的人。

曾经看冯唐对女儿说,煲汤,比写诗重要。

谁说洗手作羹汤,不是世间幸福又自在的事。时光慢慢沉淀,如今的我只想做个认真生活的平常人。

不管是读过的诗,爱过的人,还是烹饪过的菜,都是平凡生活里的美好所在。

好菜知时节读后感(二)

我偷偷从中屋搬来了小凳子,放在灶台前,蹑手蹑脚地踩上去,一只手轻轻扶着灶台的边沿,另一只手伸向那盘装满奶奶刚刚切好的藕片的碗里,取一片最薄的生藕片,左看看没人,便快速放入嘴中,一阵清凉爽甜的感觉瞬间流遍全身。

这是我第一次在厨房里偷吃东西,个头还不及灶台高多少的时候,那片薄藕的口感过了十多年都还留在我的脑中,似乎之后的人生里面,再没有哪一次摄食莲藕,有那般滋味:惊喜、夏日里的透凉,全在那藕片入喉的一瞬滴滴浸入身体,像一次馈赠,只有我跟上帝知道,又像一次密谋,想起来除了嘴角的浅笑,就是满心的知足。

奶奶在的厨房,我便能轻易取得半成品的菜肴,当时还窃喜自己的小聪明及不露痕迹,不曾料到那是奶奶的顾念才能得逞的事,我记得奶奶做的菜的味道,跟母亲全然不同。

奶奶自幼丧母,成长在旧式家庭,父亲再娶,继母说不上坏,但不稀罕女儿那也是自然的,说起打打骂骂,奶奶还是很自然的表情:“哪有后妈不打孩子的。”12岁就入了旧式工厂做童工,大革命时期出生的她,经历抗战的烟火,但好歹是在大后方,没什么生离死别的故事而已。做工吃食堂,来去几顿,奶奶的手艺并不像做惯了家务的精致女子,多了份粗野,但那份粗野又含蓄得很,不修边幅的,但又自持的粗野。婚后爷爷在农村,奶奶带着父亲在城市,要工作要带孩子,三年困难时期,吃,不过饱肚子的事,哪还能怎么讲究,加上奶奶的个性温和谦恭,即使是传统的辣椒入菜,似乎也因此降了点火候。

读书时,父母工作忙,多吃奶奶的菜,觉得不好吃,绵绵的,不带劲,不像母亲,火大油多,出来的空心菜还是绿油油的,看着舒服,而奶奶总是省油,速度也不快,软塌塌的菜,吃来也无味,不沾染油烟气。

许久之后我才发现,不沾染油烟气正是奶奶一生寡淡的日子,隐忍的、不争的日子。烹调如人,丝毫不差,但有一样菜,我却只喜欢奶奶做的,那便是回锅肉,西南的回锅肉通常不用五花而喜好臀尖,不是厚肥交叉,代之肥厚均匀,一半肥一半瘦,像是楚河汉界那般清楚,奶奶的豆瓣酱和甜酱都加得适当,肉色既不辣红,也不酱黑,清清爽爽,再来点青蒜苗,一大块肉就着饭一口口吃,吃得奶奶满脸的幸福,被需要是件多幸福的事情。

后来外出求学,一年也才能吃奶奶的菜那么两三次,爷爷驾鹤西去后,她便再没动过锅铲,我不太懂得爷孙辈的微妙关系,但我敏感缺能体察得到,我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发过的脾气,使过的性子虽已过去,但情总是在,他们的关心也只能是那般简简单单、质朴至极——就是回锅肉里那一点点的青蒜苗,土豆丝里的些许的肉末,就是给你盛汤时偷偷多加一块鸡腿肉,平常的举动就叫人觉出深厚、浓浓的爱,也就是秋天里那碗肉、夏日里那盘藕的滋味。

时光流逝,奶奶渐老,这是件让人恐惧又无奈的事情,面对时间,常常如此。在外工作,有自己的事情,那份辜负的无可奈何让人窝心,但似乎又是没有太多办法的事,可能我们都只能如此,任由岁月去磨蚀,唯有忍耐,直至释怀,但吃这件事情,那些留在唇际的味道,是那么稀松平常,缺又深厚博大,浸透在生活里,成为存在的能量。

好菜知时节读后感(三)

很小的时候,奶奶曾经教育过我:“女孩子不要天天想着怎么招蜂引蝶,你背书学习不好,笨点没啥,但是一定要做个品行端正的女子,要知道有花自然香……”

正因为“有花自然香”这一句。我越来越朴实,曾一度忽视了自己是个女孩子,再因为与父亲长相处,更是不为自己的外貌打扮费过一丝神。

倒是父亲和奶奶都只对我做家务这一条,强加要求,并且达到苛刻。

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切土豆丝,那时候,我记得舅舅还曾因为不想切土豆丝,贿赂我给我买了泡泡糖。

我曾在早上一边熬粥,一边大声读书。现在想想父亲真是严厉,原因除了让我早读顺便熬粥外,还有一个原因,大概也是父亲小时候一直向往的,让我变成一个贤惠的女子。

可我天生叛逆,能学但不愿意常做。不到命令下达,我是一概不管家里的厨房,我印象很深的还是我和父亲因为懒不想操心饭菜,而对着我们家2个泡菜坛子混一顿的场景……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做菜做饭了,喜欢围着厨房转的,始因都找不到了。

这或许是小时候,奶奶炒菜总让我在旁边学,而我总是为了试试菜,或者第一个吃到点什么。

在或许是我恋爱了,开始想为了给亲爱的他大显身手一番。这些都忘记了,现在的我,一边四川菜,一边山东饼。

我很喜欢逛菜市场,很多人都认为那是老人家或者欧巴桑去的地方,可我确只有在菜市场才能找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我辛苦做的每一道菜,得到家人的嘉奖而感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开始的我是不愿意在家务事情,耽误自己时间的,但是恋爱,结婚后发现,生活就是这样一日3顿饭,柴米油盐酱醋茶。

很喜欢,在春天养生,夏天降暑,秋天补气,冬天御寒。所有的蔬菜,我总能找到它们固定的营养搭配,辣的不辣的,丁或片或块,总能在锅里翻滚着。

闻到香味的时候,已经出锅。色香味俱全,完美。再用好看的碟子盛出。食欲不用诱惑,自然都在那一刻全部蔓延开来……

一个人做菜,一个人吃菜,总是可以看出来一些。

自然是美味华丽作料奢侈的菜,更着某些人喜爱。

清淡的简单的没有特意要讨好的菜,有那么些人也是更愿意多吃的。

原味,才是最能长久打动一个人心的。

话说一个人吃的东西,都能养的出它的性子,脾气,这就有了南北之分的差异。

北方的人豪爽,南方的人婉约。我在座上吃着鸡蛋西红柿面条,老公便一边吃面一边吃起大葱来,一看便之差异。

哈哈,好菜知时节,好人也知时节。

吃简单的东西,做简单的人,是我的言下之意……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