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柯莱特》以一名年轻女子的视角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孤独与迷茫。主人公在大都市里追寻自己的梦想,却最终发现自己无法逃避内心的焦虑和孤独。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画面展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孤独。
《柯莱特》影评(一)
不过她确实美,有气质的那种,身材高挑。19世纪的服装,无论是盛装舞裙还是西装马裤都能完美的被她驾驭。 不得不承认,平胸成为了一种高级的代言词,在时尚圈人们反而越来越喜欢平胸驾驭衣服的美感。 很多衣服大胸的人还真穿不出来那感觉,搞得我现在怪羡慕平胸的人的。当然,无论你身材是怎样的都不必自卑,因为自信的你才是最美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人人都是“衣架子”!
《柯莱特》影评(二)
米西是打破柯莱特被控制婚姻的人 她说“这个链条有点长 但仍是一个链条” 从女主穿上男装走进渣男房间的那一刻 挣脱以爱之名pua的锁链的路线正式开启 从男主第一次和别人在公众场合调情开始 渣男开始显形 以致于后面不停出轨 玩弄年轻女孩 控制妻子写作 私卖版权 欲烧毁手稿…… 女主觉醒的有点晚 她还一次一次原谅她 是怎么做到的?幸好她在晚年认识到了
《柯莱特》影评(三)
18世纪末,她开始出版时,中国是清朝末期,经历完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等,同时代有袁世凯、孙中山、李大钊等,1912年进入民国。然后中国辛亥革命,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她法国著名女作家,茜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当时中国留法的学生,应该认识她吧。
这怎么还要求字数呢?
《柯莱特》影评(四)
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之下,柯莱特拿起了笔,开始以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为蓝本进行创作,并且最终完成了她的第一本小说。让柯莱特没有想到的是,威力竟然将小说冠上了自己的名字出版,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在文坛中引起了轰动,威力一举成名。 自此之后,威力发现了妻子身上出色的文学天赋,于是开始逼迫她继续做自己的枪手,当柯莱特忍无可忍拒绝了丈夫的无理要求后,威力竟然暴力相向。威力有了外遇,而柯莱特也发现,自己虽然身为女性,但是对女性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柯莱特》影评(五)
看完才知道是一部自传电影,讲述的法国作家“柯莱特”的曲折人生的故事。
可以说是年轻遇人不淑吧,嫁了一个看似风光,但实际是个窝囊废的老公。其实从侧面来讲也要多谢这位老公,我觉得如果不是经历充当写手的经历,我觉得也发掘不了自己写作的潜能。
有了自己的资本,做起其他事情就随心所欲多了(同性恋)。
个人是冲着凯拉·奈特利看这部电影,感觉还算不错。
《柯莱特》影评(六)
没有法国人骨子里的不羁 浪漫 随性 恣意。又或许是时代原因? Collete和Willy之间微妙的感情张力很吸引我 总是让我不断的想到致命女人里以跳tango比作婚姻 前期或许更偏向艺术家的奉献精神 混淆现实与艺术 拿作品沟通 连出轨都要编排舞蹈剧作为‘scandal’供人消费。不能否认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 但我分不清到底是因为作品碰撞出的激情还是控制与被控制者间牵丝戏般的互惠互利 可能因为更多侧重女性自立这一方面吧,感觉对女性间的微妙情感诠释略显不足,从观众视角来看 没说两句话就上床 不免让人觉得是为了姬而姬 打着传记的名头强行扯上LGBT 但Missy的那句‘that's not the traditional response, but i ll take it for now’真是 性感的令人上头 当然,就冲KK搞姬 这个五星也值...
《柯莱特》影评(七)
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最初的柯莱特是矛盾的,她在丈夫偷腥后毅然决然回娘家,但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又突然退缩,最后原谅了丈夫的偷腥。而后她遇到了米西,她一次次肯定了她的价值,逐步唤醒她的女性意识,柯莱特逐步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觉醒是艰难的,因此她、米西,丈夫和情人甚至共存了很久。
丈夫也是一个复杂的角色,虽然他一次次偷腥,傲慢自大,一次次对女主进行降维打击,褒扬自己的启蒙者身份,但在女主上演哑剧,观众喝倒彩时,他勇敢站起来大喊bravo。同时,柯莱特的独立女性意识也在此刻显露无疑,她大骂道貌岸然的观众,称其懦夫。不破不立,正是在此刻她确立了自己究竟要什么,并且能毫不畏惧地为之守护。
语言很美,修辞很多但不至于刻意,语句优美但不过于书面,演员也演绎得很好。
如果说克罗蒂娜时期的她还对威利心存侥幸,流浪歌伶时期则意味着她的一种突破、一种独立、一种饱满,丰富而充盈。
光影画面很美。
《柯莱特》影评(八)
传记片,虽然不是预期的姬片,但远比预期的好看,节奏、结构非常流畅,台词尤其好,字幕组厉害 柯莱特(1873-1954),一生挺传奇的。丈夫是巴黎小有名气的作家,身边一堆影子写手,柯莱特也是其中之一。夫妻二人保持开放的婚姻关系,各玩各的,柯莱特算是双性恋吧,在当时那个时代也够前卫了。柯莱特不仅写作,还和一个男装女伯爵(今天可以称这个伯爵为女转男)做舞台剧,四处巡演 电影只讲了柯莱特前半生的写作活动和情感生活。最后,柯莱特和丈夫离婚,争得自己作品的署名权。想看爱情故事或姬情的朋友可能会失望,里面所有的船戏,都不涉及情感深度,只是表明一种情感态度,或倾向性:我的身体我作主。其逻辑结果,必然是我的作品我作主,我的人生我作主。女权意识太明显了,尽管这种意识可能也不是主创想强调的 一部法国作家传记片,角色却讲英语,加上凯拉•奈特莉主演,很难不认人联想到她那部美得不像话的《傲慢与偏见》(2005),独立、坚定、聪敏这些词,同样也可以用在这部电影里的柯莱特身上。但真实的柯莱特,可能更复杂,也就是说,她肯定不是简•奥斯丁那种古典道德世界里的人
另外,从电影的描绘看,还以为柯莱特是畅销书作家呢,但其实她是当时很有名的严肃作家。毛姆《总结》(1938)说:“好的文风没有努力过的痕迹,你所写的文字应该看起来像是妙手偶得。在如今的法国,我认为没人比科莱特写得更令人钦佩的了;她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从容,让你根本不会相信她写作时费了什么力气。有人告诉我,有些钢琴家拥有一种很自然的技巧,他们弹奏的方式,大多数演奏者只有经过不间断的努力才能掌握;我情愿相信有些作家也同样幸运。我非常倾向于把科莱特置于这样的作家之列。我曾经问过她。当听说她每篇作品都翻来覆去写上很多遍时,我大为吃惊。她告诉我说,她经常会把一早上的时间都花在一页稿纸上面。”
《柯莱特》影评(九)
中考前我在日记里用最细腻美丽的字和词去写关于他和我的一切。有一段是他仿佛拿了历经了压抑的长夜,在有些湿润的阳光中笼了一层乳白雾气的花束,不远迢迢回到我身边。现在想来,当时日记中这份浪漫臆想的一切细节,都美好得像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那个坦诚的清晨和吻。那束花的香气是我太渴望的,最期待的。
于是在那段很短的感情中,在高一刚刚开学九门功课山一样向我压来时,我做了我觉得最能表达自己爱的事情。我用了一个月写了薄薄一本“恋爱笔记”,或者说记录了我们这些年兜转的距离和心路,那些少得可怜又极短的约会与亲密,当做他的生日礼物。
我很少坚持写这种东西,尤其其中倾注了我很多日夜的时光,含蓄又欢喜的真心。他当时是我一切信任与情感的开关。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自己真的有背弃一切的勇气与热烈的感情,尽管那是错误的,尽管后来的我不一定再有那样的傻气和冲动再去写那样的话。
不知道那本“恋恋笔记本”现在在哪里。是不是早已被它的主人尘封。
如果还在,我真的很想再看看。
“我最大的遗憾 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柯莱特》影评(十)
闲暇时刻随便翻一翻爱奇艺看到的一部影片,起初对于这样的电影我是不喜欢看的,但当时被封面吸引不由自主的点了进去。 这部影片介绍的是英国女作家柯莱特的传记,讲的是以为单纯可爱的少女嫁给一个书籍出版商威力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这部电影的配色以及视觉效果都很棒,整体氛围给人一种欧式风景以及开头的自然光给人一种希望与力量,随着剧情的慢慢推进,这种自然观越来越少的在影片中呈现,取而代之的是昏暗以及接近贵族的氛围,自我感觉,这种视觉上的变换不仅仅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更是由女主的心里变化而变化的。同时电影中背景音乐的应用也恰如其分,影片的开头为了提现女主的单纯整体背景音乐上都采用轻快以及自然声,从女主嫁给威力后背景音乐就从中转变,变得浑厚以及略微的深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为女主准备房子的那一个片段,本应该是凸现女主内心的喜悦,但我感觉,背景音乐却放的有一些奸诈的感觉。 再从剧情方面来看,整篇看下来,我感受到了两个方面:1.永远不要相信男人的鬼话。2.做女人不能被束缚,要独立。3.家庭教育很重要。怎么说呢,自我认为,从一开始威力接近柯莱特就是有目的的,电影中从开头就暗示柯莱特的能力,在柯莱特动笔的第一个画面是女主为男主写信,从信中的内容来看,女主所写的信及其富有诗意并且吸引人,后来柯莱特为威力当枪手来看,所有的安排都是蓄谋已久,威力还擅长以爱的名义捆绑柯莱特,让女主为自己谋取利益,同时扼杀女主追求自由的渴望。同时幸好女主是一个极具才华同时独立的女性,如果不是因为她有这样的性格,她早就如同那个时代的其他女性一样,沦为丈夫的玩物,每天被迫接受丈夫的不忠,同时从故事的背景来看,女主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离开不了她的父亲,影片中多次提到她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伍军人的同时她的母亲也给了她一定的包容以及爱护,所以说,我认为造就柯莱特性格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她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 以上是我对这部剧小小的理解。
《柯莱特》影评(十一)
不得不说男主是一个合格的“社交名流”般的经纪人,心思全用在商业营销,制造爆点”女爵与当红作家合力表演“,要有戏剧性的冲突,才能成为先锋与茶语谈资。
每次“爱情”出现纰漏,也会巧言令色言辞恳切说服女主。
男人本身或许就不爱他人,他们爱名利场,爱附庸在他身上的附属品,他想创造,想主导引领一切。扮演情圣,到最后都入戏留下几滴泪。反手就讲版权出售,买的房子也署名在自己名下。
略有遗憾的是最理解柯莱特的是女T伯爵夫人。或许只有同一性别才能完全理解,而他们只是尝试。
《柯莱特》影评(十二)
《柯莱特》 《Colette》 英国
我是在抖音上看的,被删减了很多,导致剧情都不怎么连贯,建议大家去找一下完整版资源。 19世纪末的英国,单纯的乡下女孩柯莱特遇到自己的爱情,嫁给了身为作家的维里,并在婚后随丈夫迁居去了巴黎。婚后的柯莱特以她自己的校园经历为背景,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本小说最终以维里的名义发表出版。令他们意外的是,这本小说大受欢迎,维里因此名利双收,他以各种理由强迫柯莱特不断进行写作。长久的非意愿写作和维里的背叛,让柯莱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她不愿意继续做维里“背后的女人”,她开始拒绝写作,她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去进行哑剧演绎,并从中获得新的灵魂初体验。在维里的又一次背叛——私自卖掉柯莱特小说的永久版权之后,柯莱特与维里决裂。她开始以自己的身份创作。 这个电影是根据法国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1873--1954年,主要作品有《吉吉》、《谢里宝贝》等)的真实故事改编,其中开放式婚姻、自我性取向认同,以及柯莱特和背景中女性意识的萌发与女性地位争取,予观者以深刻思考。 同时,在背景音乐,片中字体设计,拍摄镜头,剧本写作中,也都能算为佳作,可拉片学习。
很喜欢这个片头的字体设计
与后面母亲等柯莱特的那个画面对比
做自己的女王
《柯莱特》影评(十三)
影片讲述了一个法国女作家成长的故事。这个一开始单纯美丽的女孩,嫁给了一个大自己十四岁的放荡又自私的老男人。在濒临破产的时候,男人发掘了女孩身上的出色文学天赋,从此逼迫她做自己的枪手,他宠爱她,也压榨她;他引导她,也利用她;他给她自由,也为其拴上长长的链条!也因此女主渐渐思考,觉醒。从一开始只想做一个贤妻良母,到探索自我,与礼俗抗争,向不公呐喊!
观完此片,感触最深的是:拥有一个独立睿智,懂自己的母亲多么重要!人只有要为自己而活,才能发挥你真正的价值!
被伴侣利用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甘情愿的被榨取,被消耗殆尽。所谓誓言,这骗人的小妖精,天知道那是一种被认可的谎言。
曾经的我,也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成为一名背上行囊,执笔闯天下的自由侠客,在自己塑造光怪陆离世界里遨游。
很抱歉!我没能做到。
在一个又一个,没那么爱,也没那么讨厌的工作中消耗了自己;也在一个又一个,没那么爱,也没那么讨厌的人身上磋磨了自己。即将33岁了,我希望能有所改变!
有人说,死后他只愿独葬荒丘,我谓之:死的时候,我只愿躺在荒凉的土地上,墨色的孤树下,看着黄昏日落,等待夜色降临。
天黑,会天亮,熄灭的烛火可以重新点燃,而逝去的生命却是何以复生?
影片或可回答。
在影片的高潮,女主因为男主私自卖了版权,女主穿着小说主人翁的服饰去告别,她大喊:“你杀死了我们的孩子!你知道那是我的全部思想,你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伤害我。你以为单纯地说一句,我是男人,男人都这样。就能抹去我的伤痛吗?不,我是克罗蒂娜,也是柯莱特。你杀死了克罗蒂娜,现在我只是柯莱特。你不仅自私而且愚蠢。是你塑造了现在的我,我已经长大了,我比克罗蒂娜更强大。”
从此,女主也真正的离开了囚笼。
《柯莱特》影评(十四)
柯莱特在巴黎
男人和女人天生的智慧大概率相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智慧也是,只是后天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城里人的打扮精致入时,但Colette不为所动,她只觉得城里的人虚伪做作,城里也没有乡村那般开阔自然的风景。
嫁给城市里的从事写作的男人,这在普通人眼里,是一个乡村姑娘的福气,应该感恩在心才是。见到城市里的太太小姐们,两眼放光,赞美之辞不绝于口。如果男人出轨呢?知而不言,但求相安无事。
Colette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和母亲的谈话里,可以看到一个尽力袒护丈夫,一切以保卫婚姻为目的的柯莱特。
但当她渐渐熟悉了巴黎的生活,渐渐发现了城里人的思维模式后,她也不再是那个单纯天真、轻信别人的小女孩了。
发现丈夫出轨,她策划一个解决方案,迫使Willy不得不选择重新和她同一阵营。
面对相似的境遇,主人公是不是拥有充分的自信、勇气、智慧,决定了故事后面的结局,所以柯莱特能在她有意保留时保住她的婚姻。
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
当命运和天赋巧妙结合
大城市从不缺少机会,写作得好可以出版,表演得好可以登上舞台。
命运给了Colette一个机会,一个展现她天赋的机会。丈夫是作家,却并无写作才能。为了应付交稿,鼓励她写。
让Colette成为传奇的,就在于处女座即成名作。
她本人源自真实生活经历和内心诉求的克洛蒂娜系列,经过Willy这个出版页老鸟的润色,便成为一部真情实感且不乏阅读乐趣的畅销书。
反观自己,无产阶级的起步条件固然依然极其有限,但时代已经把我们的路拓宽了很多。
若看爽文爽剧时愿意相信自己和主角一样天赋过人、运气爆棚,在现实中,何妨保留那一点自信、一点乐观,以及主角们非同一般的意志与勤奋。
男人的手段
Colette最突出的头衔,就在一个“女作家”,且不论前面加了几个形容词。
男作家不少见,女作家却稀少而值得一提。但正如本文开头说的,男人和女人天生的智慧大概率相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智慧也是,只是后天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所以,为什么男作家不少见,而女作家稀罕?
其实,如果Colette不曾令人意外地努力争取自己的署名权,就算她写出了克洛蒂娜,我们也不知道Colette。
因为Willy无耻地独占署名权。这种行事,超出了天真单纯的女孩的想象。
正如很多或年轻或不再年轻的天真女孩,受男人捉弄欺骗却不自知。
她们想也想不到可以有人这么无耻。
在她们心里,她们注定和英俊的少年相知相爱,结婚生子,然后相夫教子,白头偕老。她们相信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被解救的Colette
有些人天生有闪闪发光的羽毛,但后天生长的环境不足以养育和展现他的羽毛,就像《被解救的姜戈》里的姜戈,还有Colette。
在乡村长大的Colette心思单纯、保卫婚姻。
在巴黎生活久了的Colette,写出了克洛蒂娜,智斗军火商夫妻俩,登上了舞台,争到了自己的著作原创权。
在这个当下(本文作于2021年),那些吃过原生家庭的苦的人,如果可以,请你们向着更好的世界前进,被解救的你们,大有可为。
《柯莱特》影评(十五)
男人和女人天生的智慧大概率相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智慧也是,只是后天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城里人的打扮精致入时,但Colette不为所动,她只觉得城里的人虚伪做作,城里也没有乡村那般开阔自然的风景。
嫁给城市里的从事写作的男人,这在普通人眼里,是一个乡村姑娘的福气,应该感恩在心才是。见到城市里的太太小姐们,两眼放光,赞美之辞不绝于口。如果男人出轨呢?知而不言,但求相安无事。
Colette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和母亲的谈话里,可以看到一个尽力袒护丈夫,一切以保卫婚姻为目的的柯莱特。
但当她渐渐熟悉了巴黎的生活,渐渐发现了城里人的思维模式后,她也不再是那个单纯天真、轻信别人的小女孩了。
发现丈夫出轨,她策划一个解决方案,迫使Willy不得不选择重新和她同一阵营。
面对相似的境遇,主人公是不是拥有充分的自信、勇气、智慧,决定了故事后面的结局,所以柯莱特能在她有意保留时保住她的婚姻。
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
大城市从不缺少机会,写作得好可以出版,表演得好可以登上舞台。
命运给了Colette一个机会,一个展现她天赋的机会。丈夫是作家,却并无写作才能。为了应付交稿,鼓励她写。
让Colette成为传奇的,就在于处女座即成名作。
她本人源自真实生活经历和内心诉求的克洛蒂娜系列,经过Willy这个出版页老鸟的润色,便成为一部真情实感且不乏阅读乐趣的畅销书。
反观自己,无产阶级的起步条件固然依然极其有限,但时代已经把我们的路拓宽了很多。
若看爽文爽剧时愿意相信自己和主角一样天赋过人、运气爆棚,在现实中,何妨保留那一点自信、一点乐观,以及主角们非同一般的意志与勤奋。
Colette最突出的头衔,就在一个“女作家”,且不论前面加了几个形容词。
男作家不少见,女作家却稀少而值得一提。但正如本文开头说的,男人和女人天生的智慧大概率相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智慧也是,只是后天环境把他们培养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所以,为什么男作家不少见,而女作家稀罕?
其实,如果Colette不曾令人意外地努力争取自己的署名权,就算她写出了克洛蒂娜,我们也不知道Colette。
因为Willy无耻地独占署名权。这种行事,超出了天真单纯的女孩的想象。
正如很多或年轻或不再年轻的天真女孩,受男人捉弄欺骗却不自知。
她们想也想不到可以有人这么无耻。
在她们心里,她们注定和英俊的少年相知相爱,结婚生子,然后相夫教子,白头偕老。她们相信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有些人天生有闪闪发光的羽毛,但后天生长的环境不足以养育和展现他的羽毛,就像《被解救的姜戈》里的姜戈,还有Colette。
在乡村长大的Colette心思单纯、保卫婚姻。
在巴黎生活久了的Colette,写出了克洛蒂娜,智斗军火商夫妻俩,登上了舞台,争到了自己的著作原创权。
在这个当下(本文作于2021年),那些吃过原生家庭的苦的人,如果可以,请你们向着更好的世界前进,被解救的你们,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