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成为F》是一篇深刻的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探讨了人们对于完美的追求和现实的冲突。文章提出了“F”代表着失败、缺陷、不完美,但也是自由、自我认同的一种选择。通过对比完美与不完美的对立,作者呼吁人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追求真实的自我。
《全部成为F》读后感(一)
书本身还是很不错的,除了数学逻辑推理,还有很值的玩味的哲学理念,不是单纯的幼稚的悬疑剧本,很值得看。只是......即使我不懂日语,也总觉得翻译得怪里怪气的,很多专用词语等都没翻译准确,真希望自己会日语啊~~~~~~~
1/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二)
有关计算机技术的铺垫太多,早早就开始怀疑 F 是十六进制。继而自然想到溢出。
看到书架上所有的多卷本都只有前 15 卷那一段,彻底坐实了这个猜想。
技术名词的翻译,有些或大或小的问题。翻译这工作,确实不是文科生能应付得了的。
2/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三)
诡计是进密室时就是两个人,其中一个傻了一个,电脑程序设定为案发之前的时间晚一分钟,断电后时间恢复正常,监控视频以分钟为单位记录,断电的一分钟文件覆盖了停电前的一分钟,有一分钟的监控视频被覆盖了。字数不够,可是没啥写的了。本来想开坑把相关的书籍买了,什么春夏秋冬的,后来感觉坑太大还是算了。
3/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四)
没读太明白,是我太笨吗?但是故事大概意思我懂了,作案手法也大题明白。有些地方我觉得很啰嗦了,不太想日系的风格啊。
真贺田四季博士,这样的天才我也想见见。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个暴风雪,然而是个密室。只是有些地方线索给的不太清晰。
我还是比较喜欢暴风雪的模式。不知道森博祠的其他书怎么样,是不是都是这么高科技的推理小说。
4/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五)
刚看完浅田寅ヲ的漫画版,虽然画风不太能接受,不过对小说本身倒是有了些新的体验,而且也解决了第一次看简体本时候的一些疑惑。重新考虑之后,增加一星,觉得这本小说还是值得五星的。
结论一,一个糟糕的中译本真的会毁掉一本书,强烈号召同人译本;
结论二,F太适合改编成电影了,大家一起来YY演员名单吧!四季找谁演是最大的难题,要娃娃脸又要有演技,还要有天才般的气场镇得住场面。一个人要演四季、未来、道流三个角色,不容易啊!
5/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六)
作为一个读计算机的学生,其实在得知四季是这方面的天才时,就已经猜到F的正确含义了~同时也知道了往后那些杀人事件的凶手是谁~没想到的是,这个F在小说里面竟然是如此简单的操作,这样给我的感觉跟F的关系不大呢~搞不懂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 -||
回想起来,四季所做的事确实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这可能也是日本侦探小说一直传承的一种风格吧~
说实话整个设计并不精密吖~亮点并非在杀人的过程中,而在逃脱的方法上!特别是最后一幕,所有人都以为她会束手就擒,没想到竟然又是一个局~
乱七八糟地写了一些话,有一点点剧透,不过应该无伤大雅的~
6/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七)
在b站up逆桑的安利之下来看了这本全部成为F,之前吃了他的安利看了刺青杀人十分受用所以抱着很大兴趣投入到了这本书里来,情绪稳定的看到了第十章的解密篇,十分气愤。不是因为觉得诡计不高明(本人很喜欢这种纯粹的诡计,动机什么的其次,所以二阶堂的人狼城我看的十分愉快。)我气的是森博嗣这种解密说明的方式,也就是不满他这样子吊人胃口。当然了,谁家侦探不吊人胃口呢。阿婆,奎因,卡尔是,岛田庄司, 绫辻行人 ,高木彬光也是。但是在解密部门还要为了反转恶意吊人胃口的,森博嗣,你是第一个让我如此不愉快的。
气愤了几个小时,本想送出一星但是无奈他的诡计还是让我服气,所以打出四星推荐。题外话看完书后才知道原来这本书还被改成了动漫,没看过的小伙伴不妨由此入手也是不错的选择。
7/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八)
“服部叔你能把窗户都关上吗?我想稍微喊一嗓子。”
。。。
“啥玩意啊啊啊啊啊!!!”
【请确认你知道本文会有剧透,为了防止你无意中看到剧透我会先说些不透的内容】
【再怎么说剧透都是丧病万分的恶毒行为吧~】
关于环境和氛围:作者看样子是饱受梦野久作的影响,全篇都透着一股子潮湿阴郁的霉味。我回想到去年寒假看脑髓地狱的时候,虽然是电子书但是我硬是有捧着一本发霉旧书的错觉。后来成为京极夏彦的粉丝,我一方面喜欢他的论证一方面又特别不喜欢姑获鸟之夏的故事本身,因为这“小脑髓地狱”也又霉又臭。现在场景搬到孤岛,但是本作还是有严重的即视感,在故事上我有一种脑髓地狱加姑获鸟之夏加魍魉之匣的阅读体验。脑髓地狱式的多重人格(我再也不信这个了。。。都是瞎扯淡),姑获鸟之夏式的哔-哔-关系,魍魉之匣式的高科技水泥四方块密室(这种密室还一般都要把人切成块
8/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九)
叙述流畅性还不错,经典密室杀人的设定也不错。关于虚拟现实与人类文明的冲突也算有趣,但故事里的角色、人设我都缺乏兴趣。无论是伪装得可爱的大小姐、冷漠内向的犀川、还是与世隔绝容貌绝美的天才少女,或者岛上与世隔绝的研究员,都不太像人……缺乏温暖的一面。
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地方。
我知道有些流派以此为特色,但实在不是我的菜。
刚刚我在想,侦探小说、科幻小说这些分支,除了自身特色题材外,也该在小说本身的人物、冲突塑造上,花一些功夫。
像福尔摩斯、马普尔小姐、波罗这些作品,虽然侦探们也非常厉害,但他们在处理冲突抉择时,总带着人情味,有人性光辉和阴暗面同在。
这部书里的角色,就差一个个大喊”JOJO,我不要做个人了。“
9/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十)
不愧是大师的作品,又一次被完美的戏耍了。我已经很久没有一整天看完一本书的冲动了。刚开始看到简介是抱着日系密室的憧憬去看此书的,但是越到后面越茫然甚至有点脑筋不够用的感觉。开篇的逻辑性极强的高强度对话,让我忽然想起了昨天看的一部电影《社交网络》上面马克和她女朋友的交谈。用风驰电掣这四个字形容毫不夸张,因为我用了好久才把其中的条理搞清楚。同时谈论几个话题的交谈方式是我所不擅长的,自然也会有种大脑缺氧的感觉。所以此书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跟天才有关的故事,起码正常人不会这么说话。而后一切诡异的事情都因为这个天才而悄悄展开,原本的一次普通拜访却目睹了天才的灵异死亡现场,这让故事充满了诡异的气氛。主角不得不深入其中,但是当调查深入的时候关键人物却相继死去。此时于外界失去联系的主角不得不进入天才的房中调查,除了三段匪夷所思的留言,和电脑上的一段提示“全部成为F”再无任何线索。这是跟天才的智力赛跑,多年无人进出的房间却出现了天才已经死去多天的尸体,是密室还是灵异事件呢?只有你跟我一样读过此书以后 才会知晓。
10/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十一)
所谓的理科推理,其实也就是在书中加一些无关紧要的数学知识,看上去令人觉得深奥非凡。感觉作者讲故事的水平不是很高,故事不紧凑,讲得让人昏昏欲睡。明显感觉得出来,作者是设计出一个核心诡计,然后围绕其进行充实,最后完成故事。这种诡计充满着完美色彩,当然,作者赋予了凶手“天才”的人格,在天才光环下,什么样的情节都可以发生。女天才乱伦,弑亲,杀女,一切丧尽天良的事干尽,在书中,各个人物都如神明敬仰般地供奉着她,直到最后,男主角再与女天才重逢,仍然是一副崇拜有加的嘴脸。至少做为一个普通读者,在情感上实在难以接受。
为了设计一个完美的密室,作者无所不用其极(最核心的当然就是密室怀孕产子的桥段,严重剧透啦,哈哈),在普通人看来,实在太多疑点难以令人信服,当然,最后归于天才的名下,一切不完美都被天才的光芒所掩盖。
不认同这是一本好的小说,甚至不能说这是一本普通的小说,它没有自己的灵魂,除了推理,没有任何东西
11/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十二)
这本书我看了 一下是 九六年写的。记忆中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网路普及,也没有像现在一样家家基本都有电脑。
书中涉及的高端的电脑科技,虚拟实景游戏,还有先进的电脑控制系统,电脑病毒以及机器人技术,就算放到现在仍然是非常吸引人的。 作为科技普及这一块,作者很好的抓住了读者的兴趣。
再说故事的情节。十四岁的少女杀死双亲,十五年后又被杀害,并且是高科技控制下的密室。这个假设,本身就有很强的悬疑成分。天才女科学家到底在想什么,是一个谜。整个故事的解密过程,复杂跌宕起伏。
人物的塑造,两个年级相差十几岁,超越师生关系,又没到达恋人程度。一个是理性思维,冷静有时候有恐惧症的大学教授。一个是活泼可爱,养尊处优,但是目睹双亲意外死亡的萝莉。这两个人碰出的火花也是看点之一。
整体小说层层递进,悬疑逐一解开,最后的结局有点令人意外。
总的来说在本格推理中,属于偏向理性科学分析的,比较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12/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十三)
梅菲斯特奖的排面,虽然现在看里面的技术已经过时,但这个密室的核心还是非常炸裂的,当年这个喜当妈把我震傻了,真的很喜欢。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开门后根本不能保证没有人守在门前,凭啥所有人都得去追机器人啊,有人进房间的概率显然更大。另外这个钻空子的方法感觉也超容易被发现,不知道这个录像系统是谁写的,反正一下子把所谓的研究所全员精英写成了憨货。 第二点,也是致命伤:后两案的动机完全没有解释。疯子也得有疯子的逻辑,如果能有一个奇葩但有意思的动机,还是挺有魅力的,比如第一案我就觉得ok。第二案还能说老娘最高贵不把人当人,孩他爸也照杀,那第三案什么鬼,你自己自信给的提示,人家真看出来了你又玩不起了,low到爆,男女主要是先看出来你是不是一起杀啊,要不直接超神得了呗?明明想把凶手写成睥睨众生的神明,却越写越功利。 某种意义上本作只是个本成品,得看一堆其他故事才能了解凶手,仅看这第一本的话,四季跟S&M系列很多角色一样,沦为了故作高深的上位者。如果能把前面那些枯燥的叙事匀一些出来塑造一下四季,铺垫一下动机,那还是不失为佳作的。
13/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十四)
1.坑爹密室,卖萌可耻
2. 凶手和侦探都是可以调动无限资源的神,那还要不可能的密室做什么。
3. 尼玛最后又冒出来一个女儿。。。女儿。。。突然冒出个人来,掀桌!另外所长囚禁萝莉14年,作者确定他们只有一个女儿?二女儿呢?三女儿呢?四女儿呢?。。。
4. 25*25*25 = 15625, 25*25*35才是21875,速算天才萌绘小姐!
5. 7, B, D都很独孤,因为他们都是质数, 尼玛别把2,3,5不当质数啊。 如果16进制的话, 7有14这个好基友,哪里孤独了!
6. 在拨号上网龟速时代都能实现虚拟现实的四季女士面前,开个门什么的不都是小菜一碟么?四季为什么不直接写个程序把所有人都杀死或者关在自己房间里?那岂不是简单多了。
7. 这密室完美个头啊,要是切换系统引起电梯故障了咋办?
8.
四季:我为了这一刻已经等了65536小时了,哈哈哈。
山根:对了,四季,我们刚刚把硬件升级到了32位系统。你看,red magic 运行得更流畅了吧?喂。。。四季。。。你肿么了。。。四季。。。
14/15页《全部成为F》读后感(十五)
按书的扉页上所介绍的,森博嗣是某大学工学副教授,擅长写科学、数学内容的推理小说。读此书时,我时时告诉自己,这是1996年出版的小说!96年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班上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廖廖无几,连经典的windows98都尚未出现,而那个时候的森教授就已经开始写基于计算机底层原理、编程语言和木马病毒的推理小说了。看到书中“硬盘容量约有1G,才用了一半不到”时,不禁会心一笑,十六年的时间,小龙女变成了老龙女,1G硬盘变成了1T硬盘,然而基本的编程原理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书中的核心诡计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不显得落伍。只不过,同不少推理小说一样,诡计过于玄妙,充满太多偶然因素,现实可行性恐怕不高。值得一提的是,萌绘这个可爱的角色塑造得不错,活脱脱一个聪明、傲娇又爱吃醋的千金小姐。不足之处是,书中说萌绘和犀川都是非常聪明的人,但是看完小说并没有这种感觉,天才形象塑造失败。最后要吐槽的是,这本书的翻译和校对简直渣得无以复加,脱字漏字是家常便饭,处处佶屈聱牙,语句不通,出版商可说是毫无诚意,更不要提什么信、达、雅。不怕神一样的作品,就怕猪一样的翻译!(我读的是江苏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但我一直怀疑实际上是江苏2逼出版社)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