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民》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作者通过描述一个平凡人的成长故事,表达了追求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书中强调了人类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呼吁每个人都要关心全球事务,发挥自己的力量,成为世界公民,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世界公民读后感(一)
18到19世纪是欧洲等西方国家崛起之路的时期,在列王的纷争之上,大航海时代开启的冒险与探索新大陆的征程使得西方对于东方世界的觊觎变得急为迫切。在这一时期,书信体文本的小说,游记就掀起了一股交流式的探索之风,加上印刷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各国的追捧。如《波斯人游记》,《磨坊信扎》,《俄国来信》等一系此类作品。
奥利弗·哥尔斯密创作的书信体《世界公民》正是基于17—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背景下写就一部作品。本书通过旅英华人李安济的视角,以123封书信的内容对英国社会的诸多方面如人性、道德、风俗等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大量涉及中国的故事、寓言、语录、哲理等,堪称一部面向18世纪外国读者的中国知识百科全书。
书信集的副标题是中国哲人信扎。可见作者赋予了主人公睿智的审视视野来看待异国。然而这一角色实际是虚似人物。通过这位中国哲人的眼睛与提出的疑问与种种见解,鞭打批判却是作者心中对于东西方文明对比后的一种上帝视角的思维审判。
有些话不能直说有些观点不能直白,那么巧借异国人,展开英国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世界公民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的内心话。探讨需要对比,审视需要角度,拉踩之下见真章,漫骂之下显浮躁。那些伪善的,虚华的,做作的,傲慢的,看似贵族的旧时风气,都在作者借李安济的去信中一一吐槽。
一封封信中的碎碎念与所见所闻构成了荒诞幽默的时候场景,而诙谐认真的语言又让读者确信这位哲人的存在,的确那些吐槽如此真实,这不就是现实中的世界嘛。
文化的差异突显了主人公遇到的诸多事件的冲突与滑稽,那些存在的现象原来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之下,如此不合理,这些所谓贵族的傲慢与偏见,不公平与虚伪的造作,被揭示的淋漓尽致。
无疑书信的设计中包含了作者太多的思考与批判。多元的文化下,社会现象所产生无尽的遐思,对与错,美与丑,虚伪与真诚似乎也没有那么真实。
革新除旧总是需要勇气,推翻既定存在也需要时间。《世界公民》似乎也是作者给出现实英国的一剂良药,在哲理与风趣中给未来提供的一种可能。
世界公民读后感(二)
世界公民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启蒙运动时期,一些具有世界情怀的知识分子,常常把自己叫做世界公民。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公民也变得更普遍。而这本《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礼》正是来一位英国作家所著的讲述中国人的故事。
17世纪到18世纪,许多中国的瓷器、织物、漆器等在欧洲盛行,因此很多欧洲国家掀起了“中国热”。同时,除了这些精美的物品之外,那些启蒙思想家还注意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所蕴含的理想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哥尔斯密虚构出来的旅英中国人和家人、朋友的通信,借中国人之口抨击英国社会的问题,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作者显然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公民,并非因为自己是英国人而偏袒英国,反而夸赞中国文化、中国思想,所以,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作者的思考,以及介绍中国文化,如: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国的写作、中国的历史等。
这本《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礼》虽然是18世纪所著,但是它在中西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出18世纪欧洲启蒙学者曾经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的养分,也是西方了解中国的一道桥梁。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世界的公民。这本《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礼》带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世界公民读后感(三)
恕我愚昧,起初我一直认为,近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吸取了他国之经验,却较少深入思考长久以来中国思想对外国文明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直到读完奥利弗·哥尔斯密所著的《世界公民:中国哲人信札》,我方才更好地看清了自己的局限——虽然本书出版于18世纪中叶,但其内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然意义非凡。 本书以一位自称李安济的中国哲学家为主角,并通过他写给中国友人的一系列信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 无论是作者对黑衣友人矛盾之处的欣赏与疑惑,还是其对英国学者间不着边际的讨论的批判,亦或是谈及气候对英国人的深远影响,本书都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彼时中欧文明之分歧,尤其是作者通过此类事件而引发的哲学思考,更是令我茅塞顿开: “当我不再感到惊奇时,我可能会变得睿智。” 大抵真正的智慧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这些知识的反思与内化,当我们不再被事物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或许我们就离真正的智慧更近了一步。 “人类一天到晚都在迷茫中徘徊。” 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常常困惑不解,但正是这种迷茫促使我们不断地深入思考、探索,因此,迷茫大概也是推动个人成长的阶石。 “享乐的生活是世界上最令人不快的生活” 仅仅追求感官上的快乐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反而可能导致内心的空虚,因此,在我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还需回头看看精神层面之需求…… 虽说本书确是一部关于文化对比之佳作,也传达了某种超越国界限制的人类共通价值观念,但由于成书距离现在太过久远,故而书中某些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 不论是李安济对中国女性裹X脚这一恶俗的欣赏,还是他过度关心儿子而忽视妻女下落的观念,在我看来,都是与现代人权和平等理念相悖的特定历史时期的落后价值观。 纵是如此,《世界公民》依然是不可多得的哲人信札,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经典之作,也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所在的时代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