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悦记》是一本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书,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对生活的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深刻地启示了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如何珍惜生命。
久悦记读后感(一)
提起流潋紫这个名字,可能有一部分人觉得有些陌生,但是说起《甄嬛传》和《如懿传》,你就能够想到那些经典的人物,以及这两部剧和流潋紫的关系。 作为一名作家的她,流潋紫最近还写了这本《久悦记》,这本书的封面以浅粉色打底,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有一枝带有花朵和花苞的桃树枝出现在封面上,看起来简单又好看。 而对于这本书的名字《久悦记》,我以为是作者随便起的,或者是散文中的其中一篇文字题目来命名。 等我读到这本书反面的文字,才了解到作者流潋紫之所以把这本书叫做《久悦记》,是想通过记录一些细碎的小欢愉,等到自己经历悲伤,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觉得平淡时,在拿出来,复习一下之前的快乐,让这样的快乐永远跟随着自己,或者说希望自己的小快乐一直跟随着读者,帮助读者在伤心时,平复情绪。 整本书除了一篇序言之外,总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散文,另一部分是小说,而在散文中总共分为四大章节,本书的作者流潋紫,她作为张爱玲的粉丝,分别从天气、植物,比如:桃花、月季、牡丹等花朵,吃食方面,比如:糖炒栗子、杨梅、栗子蛋糕,以及手势,比如:珍珠等等很多方面,将自己的经历和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或者作品联系起来,分享了她对张爱玲个人,以及对她作品的感受,还有关许多于她人生的小美好。 而在小说方面,每一篇小说各具特色,对于第一篇小说《小姨太》,作者通过对毋宁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婚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比如程立雪、郦芸、作家的妻子以及小姨太,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 而且。而且对于第一个故事,没有太多的心理描写,大多通过语言来表达出他们各自的心事和特点,比较充分的展现了人与人的相处中各自的私心,以及一些比较明显的优缺点,收尾也比较自然,做了开放式的结局,来让读者自己体会。
整本书散文部分的内容比较多,故事的话,主要以中篇幅为准,展现了不同男女主,对于爱情考量,以及各自的私心,很适合喜欢看散文和小说的读者来阅读,如果你是张爱玲的老粉,也很适合你从别的角度去了解她,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读。
久悦记读后感(二)
在一个十一月的午后,趁着阳光正好,读读这样一本书,轻描淡写中有对爱而不得的悲伤,无所畏惧里却饱含着悔不当初的疼痛,风平浪静后终于能够心平气和地描述过往,它就是——《久悦记》。 自己其实也不算张爱玲的粉丝,她的名声很大,可我好像也没有真的彻头彻尾地读完过她的任何一本书,反倒是经常在各种论坛上、微博里、微信里,看到她的各种语录,觉得仿若醍醐灌顶,再然后被各路专家辟谣,那不是张爱玲说的……总让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 这本《久悦记》看完后,我仿佛是突然结识了两位女性好友,我和她们坐在一起闲聊,听她们说过往的繁花似梦,说从前的余音绕梁,讲曾经的车水马龙,都已如过往云烟,同时感到,果然还是女人更了解女人,女人更珍惜女人,女人更心疼女人,那些话仿佛打在心坎上,警醒着我们,过去很多事情是因为没得选,到现在我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活得更恣意,过得更快乐,情情爱爱固然让人心动,让人心伤,但是总有别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寻,比如知识,比如阅历,比如让自己变得更好,过得更好。 作者流潋紫就张爱玲的的《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和亦舒的《叹息桥》中的李平做对比,故事都发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女人的处境好坏,大多凭借男人的宠爱,而男人真心爱过女人,就会为她长远打算,而如果只是算靠着别人的谋划,凭借那些微的爱意,只当一株菟丝花,风急雨急,终将被抛下。 可能我自己是个悲观的人,甚至并不开朗活泼讨人喜欢,甚至有些内向自闭,见到人的第一反应总是躲起来,我羡慕别人有笃定的幸福和快乐,羡慕他人情绪稳定,而我却像是一个一点就炸、敏感多疑的人,看不懂脸色,也不会说好听的话。 我没有办法和人维持长久的关系,甚至很多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那么自然地对人好,又可以那么快地抽身离去,就好像从未爱过一样。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在流潋紫地二次解读之下,让我仿佛看见了世界上的另外一个自己。 不是不期待爱情,不是没有认真得等待过,不是没有被爱过的,只是这些东西带来的快乐都不长久,可能都撑不过这个短暂的冬天,甚至让我觉得到底是我的期待本身就不是错的,原本就不应该等待,也不应该奢望,这爱情本就是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幸拥有的吧。 就用匡匡的《时有女子》作为结尾吧。 我这一生渴望被人珍藏,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可是我也知道,这个人或许永不会来。那我就抱着我的书,抱着我的梦想,自己和自己,拧巴着过吧。 end。
久悦记读后感(三)
如果不去特意查询流潋紫的简历,只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还以为她和张爱玲一样,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上海女子多是像她们这样,在日常鸡毛蒜皮的琐碎中寻找生活的仪式感和对自我的追求,是有很多小心思、小情绪和小情趣的,而这些,构成了她们的不同,也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如果将这些欣喜、庆幸、纠结、感动都用文字记录下来,我想,那就是这本书前半部分的散文的样子。
这本《久悦记》是散文小说集,前半部分是短篇散文,后面收录了几篇短篇小说。这本书应该是流潋紫第一本散文小说集,她的前两部作品正式让她声名大振的《甄嬛传》和《如懿传》。此时恰逢电视剧《甄嬛传》上映10周年,打开好多社交软件,无不在讨论、深扒这部电视剧,而作者流潋紫也时时被提及。
我和大家一样,也是通过《甄嬛传》认识的流潋紫(当然,指的是认识这个名字),当时我买了一套书,追完电视剧就开始看书,劲儿可大了,而看这本《久悦记》,也是因为我喜欢作者。但无论是从文风还是写作手法,这两本书是有很大不同。如果甄嬛传是品尝了一次超级盛大的满汉全席,那么久悦记就像是加班过后的一个小甜品,量不大,但足以慰藉繁杂琐事的心情。
这本书不仅篇幅短小,整体的体量也不大,我最近工作比较忙,基本上都是带在身边,利用琐事时间随时翻看看完的,一点儿也不累人。我最喜欢看前半段的散文,优秀的作家都是比较敏感的,总能发现生活中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小细节和小瞬间,还能通过文字再现当时情景、还原当时心情。流潋紫就是这样的,我喜欢她无论是在家待着还是出门逛街,从一件衣服、一串糖葫芦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情绪。我也是比较敏感的人,常常能发现自己的小情绪,当看到作者的这些场景时,很能带入我自己,想起我自己的种种过往瞬间。
后半段的短篇小说也挺有意思,感觉作者对男性依旧不太看好的样子,但从人性的角度,很有张爱玲的味道。我想,这可能也是本书由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作序的原因吧。
久悦记读后感(四)
《久悦记》。 入手这本《久悦记》,纯属一个偶然,流潋紫大火的作品我全都没有看过,火透半边天的《甄嬛传》和《如懿传》,对我来说只是两个名字而已,那一天要不是忽然想看散文,而这本书的颜值还相当不错,柔美中又带着一点点小俏皮,特别合我的眼缘,装帧又是我非常喜欢的锁脊装,我可能还是不会入手的。 阅读之后的感觉非常之好,只能用4个字形容,那就是相见恨晚。 家人看《甄嬛传》的时候,我听到过一些台词,隐隐约约觉得流潋紫很受《红楼梦》的影响,在这本书中碰到《红楼梦》的因子是我提前预料到的,倒也不特别的惊喜。 惊喜的是遇到张爱玲。
这本书分为散文和小说两部分。散文的很多篇中,都是一个资深张迷的痴迷之作,即有非常文学地在研究张爱玲,也有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想起张爱玲,这让同是张迷的我有同好者的惊喜。除了时时刻刻会提到张爱玲之外,散文集中还有很多她的生活的日常,也让你觉得她的身上有着张爱玲的影子:细腻、骄傲、甚至吃饭的风格。《豆沙》一篇是最让我有这种感觉的,流潋紫喜欢吃豆沙,偏又不喜欢那种大众的吃法,她吃豆沙的吃法,“豆沙粽子只挖豆沙,糯米都留着,春卷,只吃有豆沙馅儿的部分,剩下的油炸碎皮索索落了一盘子,圆子和八宝饭更是,中间的豆沙挖空了,留着洞穴似的一窝”让我瞬间就想到了张爱玲吃面条,一样那样的刁钻和执着,一样那样的好“味儿”。因为这个,居然就觉得她非常的亲切。 读到小说部分才知道,流潋紫和张爱玲相似的,又何止是吃饭的习惯,可以这么说,流潋紫的小说是我目前看到的比较有张爱玲风格的小说。 看遍张爱玲小说之后,颇有一种希望张爱玲的某位友人那儿还存有张爱玲的遗稿的盼望,这些年来,这愿望终是落了空。 读流潋紫的小说,尤其是那篇《小姨太》,读着读着都有一种错觉了,觉得这仿佛是张爱玲的遗稿。偏偏这篇小说里就有那么一个情节,一位作家去世之后,他的情人仿照他的文风继续用他的名字写作,别人根本分不出是真是假。感觉着如果把流潋紫的这篇小说混入到张爱玲文集中,可能也勉强能充得过去。 本来读前面散文的时候,我是很为前面的随处可见的张爱玲而惊喜的,但是读完《小姨太》之后,整本书,我认为这篇为第一。前面写小姨太的时候,我已经非常佩服作者的文风和构思了,没想到后面男人的正房太太出现,居然还能翻出新的高潮来。和正房太太比起来,小姨太的描写都有点黯然失色。 不知道流潋紫还有没有别的短篇小说集,有的话我也想继续拜读一下。
久悦记读后感(五)
昨天老婆突然提到《甄嬛传》,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电视剧了。时光匆匆,看《甄嬛传》风靡大街小巷的时候,好像就在眼前,但已经过去如此之久了。对于男人还好,特别是对于女人,岁月荏苒,处于青春年少的她们更容易感受时光的流逝。曾经二十几岁的人,转眼就近四十了,人到中年,感触也一定更多。 如果是一个以写作为目的的女作家,如果是一个生活在自己思想中的文字工作者,对于时光的感悟也许就更深刻。流潋紫,作为《甄嬛传》的作者和编剧,在曾经极为辉煌的岁月慢慢沉淀了下来,铅华洗尽的蜕变,也让她得以用另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面目面对我们。 流潋紫的新书《久悦记》出版发行。在这里,她再也不是那深宫大院勾心斗角的缔造者,她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人,有着女人都有的喜怒哀乐,有着最平淡、最日常的人生经历。而更难的是,她还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着自己纯洁内心的女人,当然也有着作为一位女作家天然的敏感性。
对于世俗中的女人,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足矣;但作为一个文艺女青年,还要琴棋书画诗酒花,还要阅读,还要写作,还要体味五彩人生。但人可以要的更多吗?也许可以,也行能让自己生活在风花雪月,但当真正的内心平淡下来的时候,这些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追求也就成了自己心灵的枷锁。 流潋紫也进入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中,她去找那种最真实的感觉,她去阅读张爱玲、她去理解张爱玲,她试图进入张爱玲的内心世界。也许她做到了几分,她在《久悦记》中的文章写着张爱玲,感悟着张爱玲,她写别的任何事物也会想到了张爱玲,她甚至开始模仿张爱玲。
张爱玲是才女,她的作品也深入人心,是很多读者追求的好小说。但如果把自己活成张爱玲,那人生一定是不幸的。无论张爱玲的人生追求,张爱玲的爱情,张爱玲的生命结局,到不值得学习了。文学上学习张爱玲,没有任何问题,但整个人生都向张爱玲靠近,把自己活成张爱玲,那就不是一种好的人生。 就说张爱玲的爱情吧,她和胡兰成的人生纠葛一直被提起,爱或不爱,为什么不能放下呢?为什么要以惩罚自己的形式来继续自己的人生?“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这已是不该;而后来分手之后,“我将只是萎谢了”,更是不该,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而放弃了自己一生的美好。
同样的故事也出现在了流潋紫的小说之中,她《久悦记》中最长的小说《小姨太》也就有了张爱玲似的人生颓废。爱情已死,为什么就一定要自我放纵,自我牺牲,为什么就不能放过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去追求新的爱情。也许,小说中这样情绪可以让人感动,让人怀念,但这真的不是应该有的正常人生。 “我们不过是一介凡人,没有能力去抵抗时间轰隆的无常,所能做的,不过是在长久的岁月里,记录下涓滴琐碎的小小欢悦,在偶尔绵长的悲伤里让自己记得,曾经那样快乐过,值得永远不忘,一生不枉,如影随形般跟着你。 这就是我小小的久悦记。”这是流潋紫这本书《久悦记》的名字来源所在。流潋紫沉浸在张爱玲的欢悦之中,可以久悦。但还是希望她的人生可以走出张爱玲的世界,走在自己的世界之中,这才是永久的欢悦,这才是人生之况味。
久悦记读后感(六)
先说《久悦记》里的散文吧。散文篇有三类:1. 写过核爆级国民剧的后生重读祖师奶奶的读后感;2. 生活随感,算是补上了她这几年在网上留下的空白;3. 少量后妃论述,主要集中在《禧》和《玄宗王皇后》这两篇。
个人觉得这次的散文里面,最有价值的还是后妃论述,外号后宫酵母不是白叫的。无论哪国哪代的后妃生涯,她写起来都毫不露怯,读完一篇就像听了一场文史专家的讲座。
小说篇里的旧瓶和新酒,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少量剧透预警)
一、新背景
从皇宫移步出来的这支笔,这一次来到了言情作家最喜欢写的近现代香港和上海。特别是与香港有关的两篇《小姨太》和《春》,领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时代,即:香港从1971年开始废除妾制。这个大背景下,男性和女性,落后观念与先进制度的诸多矛盾冲突,在这一系列小说中,我们这些21世纪的读者,通过流潋紫的笔得到了一窥。
二、新人物
定下了时代背景,流潋紫这次创造的人物形象也颇为新颖。标题名叫“小姨太”,但你读下来,这个小姨太完全不是印象里依萍妈妈或如萍妈妈那种角色。女主角毋宁,是一个靠作前夫留下的“产业”,到新社会玩弄男性的狠角色。她不是去加入、也不是去拆散别人家庭,而是借别人老公用用的这样一个女性。和男主程立雪确定关系的一大原因是,男人是她幼时的比邻,算旧相识,更直接的原因是,男人有稳定工作就有体检,没有病,简直图省事。
但你说她狠吧,她骨子里又是善良明事理的。这从她对待男人一家的慷慨可以看出。
这个故事里的两个女性,男人的正室和小姨太,都是精明的女人。正室郦芸也算一个没见过的文学形象。因为小姨太有钱,“指头缝里漏出来的”都是一个路易威登皮箱,所以明知丈夫搞外遇,却三番两次去求小姨太不要和她男人分手,名台词:“男人嘛,有钱没钱都要偷人,偷人就要偷你这样的女人,不影响我们一家团圆,还能帮我们养家。”
写到这里,流潋紫借这种人物关系,完成了一次对资本主义人伦关系的酣畅淋漓的嘲弄,我们在《金瓶梅》里就见过这种写法。
人物立起来后,《小姨太》这个故事经过一番精彩的高潮与反转,女性与女性之间,从所谓雌竞的关系,竟然巧妙地走到了girls help girls的结局。
三、新文风
比起流潋紫之前作品里经常被人诟病的堆砌华美辞藻,这次进步了很多。每一处的铺陈都有了目的,细品还有些巧思,例如小姨太的这一段:
“前程往事,像海边无穷无尽开着影树的红花,一蓬一蓬热烈地烧着,没完没了,红光满天,最后凋谢了,也是红色闪着余温光辉的灰烬。那是她的前半生。”
写前程往事的这段,和全文结尾写小姨太结局的比喻“南地枝头的花,就算掉在了地上,也是金黄灿灿的。永远地,不任东风,金灿灿的”
对照着看,生命的来和去都镀上了灿烂光辉,可见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很多理想。
另外几个短篇的叙述风格各有特色,每篇都写出了与故事本身相符的气质:《春》的心理刻画,《情人节》的讽刺笔调,《我没有姓名》的致郁,《清洁》的毛骨悚然……
四、旧酒瓶
所谓旧酒瓶,是说她这几篇故事,大部分还是用的她最最熟悉的“雌竞”内核来催动的。看到第二篇《春》你就可能会质疑,怎么又是二女事一夫,又是废除妾制。但回头一想,又不太一样。
每一篇都能花样翻新另出机杼,就像英国的阿婆,虽然都是写杀人案,每个故事还是各有味道。回到流潋紫,这个作者一向的长处是可读性强,这次有几个片段和台词,让我恍惚有读她的宫斗小说的爽感。
综上,我对这个系列的综合评价是:她类型文学的强大功底和向经典文学进军野心的一个结合。兼顾文学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