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100字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5 07:50:22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4-25 07:50:22   小编:

《我们与它们》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描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作者以真实的案例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忍和冷漠,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这篇文章引发了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使我更加意识到动物的重要性和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一)

“从高大宏伟的建筑中走出家门,和朋友们打声招呼,然后去往各自的工作岗位,准备开始充满挑战的生活。”

只有人类能做到这些吗?白蚁住在错综复杂的“格子间”;鸟儿们用不同的叫声表达“我喜欢你”和“有危险”;狐獴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犀牛会给自己涂上天然的“防晒霜”来保护皮肤……

在这个星球上,很多我们引以为傲的天赋并不是我们独有的,我们与动物共享的不只是空气和土壤,还有行为、情绪,甚至认知能力。

让我们一起来打开这本书看看吧

1/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二)

人类是高级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影子

无论是人类的文明社会还是自然动物世界之中的优胜劣汰

人类与动物都肩负延续生命与文化传承的使命

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才构成了当今的万物和平

我们羡慕动物星球的简单和纯粹

我们向往动物星球的爱与长情

但其实,我们很像很像······

这本绘本瞄准人类与动物的共同点展开科普,比如:

我们耕种,并且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农具。

它们——切叶蚁也会耕种,它们用叶片培养自己爱吃的真菌!

我们会使用工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便捷。

它们——章鱼也会使用工具,它们把椰子壳作为保护自己的工具,遇到危险就躲到坚硬的椰子壳里面;

它们——猩猩也会使用工具,它们把树枝当成捕捉白蚁的工具、把树叶当成喝水的工具、把石头当成砸开坚果坚硬外壳的“锤子”,也是好用趁手的工具。

······

在15个我们与它们的共同点中,你可以发现动物的更多秘密,了解它们的喜怒哀乐、它们的努力生长,深入了解它们曾经乃至现在给我们提供的灵感和帮助,感恩它们与我们一起守护这个美丽星球,学会给予它们足够的善意和尊重。

绘本还夹带一页海报“你是动物知识小达人吗?”根据绘本科普内容精心设计了20个问题,可以来一场亲子互动答题,看看孩子的阅读理解程度,在趣味互动中巩固科普知识点的掌握,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2/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三)

你们家孩子喜欢撸猫还是逗狗呢?对于可可爱爱的动物,感觉大小孩子都无法拒绝啊!

记得有一次捡到一只受伤的翠鸟,孩子精心照顾了它几天,依依不舍地将它放生了。

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我们对它们越了解,越觉得动物和人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黑猩猩会用木棍或者石头等工具寻找更美味的食物。乌鸦会把行驶的汽车当作“坚果钳”,把坚硬的坚果扔到马路上,让路过的汽车碾开。

人类和动物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人们彼此交流、建立联系、体验不同的情感。动物和我们一样,也能感受到爱与快乐,甚至还会与同伴争吵。喜鹊、长颈鹿、大象和猩猩都会在同伴去世时默默站在它的身边,像在举行哀悼仪式。

这这个星球上,很多我们引以为傲的天赋并不是我们独有的,我们与动物共享的不只是空气和土壤,还有行为、情绪,甚至认知能力。

打开这本《我们与它们》,对照发现15个人类与动物的共同点,在歌颂生命的同时,提升对动物的科普认知。

这本动物科普绘本采用16开的大开本,双页插图的形式方便小读者一目了然的对比人类与动物的共性和特点,欣赏精美插画的同时还能学习到许多知识。

孩子蕞喜欢的还是内附的趣味问答页,拿到手还没开始翻看内容,就开始了趣味答题。没想到成绩还不错,答对了15道,看来称得上是动物的“知心人”。

人类是唯一能够创造未来,同时也能永久毁灭美好的物种。如果因为我们无知的优越感而破坏了美丽的大自然,那将是极大的遗憾。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边的动物,用善意和尊重来对待它们吧!

3/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四)

我们都知道,人类和动物有很多的不同。那你是否知道,我们与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在我们追求科技进步、艺术创作以及各种有趣的人际关系时,其实很多动物也正做着我们所能做的事,甚至有些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

动物科普绘本《我们与它们》,以大量的插图和内容,展示了人类与动物分享的不只是空气和土壤,还有行为、情绪,甚至认知能力。

随书赠送趣味问答页,非常有意思,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学校考场上。总共有20道题,都是关于动物知识的,如果亲子阅读,也可以考一考孩子,说不定孩子比你还厉害!

每一道题的答案全部藏在这本书中,看看你是不是动物们的“知心人”!

~

绘本科普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15个意想不到的共同点。

耕种/玩耍/使用工具/工作/家庭/互相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拥有天赋/共同合作/照顾自己/建造房屋/交朋友/有情绪/运动......

看完后,你会发现认知被颠覆了!

例如,许多动物也会“耕种”,有些会用工具来觅食或照顾后代,不少动物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亲缘关系,它们也有自己的交流方式,甚至也会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能来吸引异性的注意。

看完后,我不再觉得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而是这个宇宙中的一份子。

我们和所有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我们的行为,都在影响和塑造着这个宇宙。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类和动物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依存的关系。动物们拥有与我们一样的情感和智慧,只是它们表达的方式与我们不同。

例如,当我们与朋友分享快乐时,狗也会高兴得摇尾巴;当我们感到悲伤时,猫会安静地在我们身边陪伴。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动物们也有着与我们一样丰富的情感世界。

这本书还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尊重每一个生命。

尽管我们是人类,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轻视其他生物。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与它们和谐共处。

下次当你看到动物时,也许你可以试着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它们。你会发现它们真的非常聪明、非常可爱!

4/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五)

又是一本好玩的亲子阅读好书,读完这本书,会有一种“原来我们人类,也并不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所拥有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不是我们所独有的。而且科学家们所谓的动物智商测试,虽是拿动物做实验对象,但对标的却是人类的反应标准,所以也算不上严谨。

其实动物的智商,远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有些技能,我们人类还是从动物的行为中得到的启发。

比如在种植作物这项生存技能上,我们人类掌握这项技术的时间要比动物晚得多,只能排到第四名。

一万两千多年前的原始人类发现耕种可以给自己带来充足的食物,于是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种叫切叶蚁的蚂蚁却在5000万年前就掌握了种植技术,它们把大量的树叶切碎带回巢穴,然后把咀嚼过的树叶碎片、唾液和排泄物混合在一起,制作培养真菌的肥料,让真菌快速生长成为它们的食物。

除了切叶蚁,还有一些动物也会“种植自己喜欢的食物”。

海底的雀鲷,会在海底的珊瑚礁区域里种植自己喜欢吃的海藻,还会清理其他妨碍海藻生长的水草,赶走其他偷吃海藻的家伙。

生活在深海的雪人蟹会让一些可食用的细菌生长在自己的蟹钳上,饿的时候就用梳子一样的嘴巴把细菌梳理到嘴里吃掉。

蚂蚁会饲养蚜虫,因为蚜虫可以分泌甜甜的蜜露供蚂蚁食用,而作为回报,蚂蚁则给蚜虫提供保护。

你看,我们以为的头脑简单的动物,实际上智商了得,它们能根据它们的体型和生活环境,摸索出一套独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方式。这跟我们人类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做出创新改变也是一样的。

不仅仅是在种植作物方面人类与动物相似,在玩耍、互相交流、使用工具、展示自己(求偶等)、与他人共同合作、建造房屋、工作、学习、照顾自己、交朋友、运动等等方面,我们与动物的行为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比如关于学习能力,书里列举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有一种生活在日本的乌鸦,会把行驶的汽车当作它们的“坚果钳”。它们会趁着红灯亮起的时候把很难打开的坚果扔在马路上,让行驶的汽车从坚果上碾压过去。等到下一个红灯亮起的时候,它们就会飞过去收集已经被碾开的坚果了。

这和我们用门夹核桃是不是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种拟态章鱼,可以模仿超过15种不同的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拟态章鱼可以改变身体的形状和颜色,躲避猎食者的追捕。

这和我们的迷彩服是不是也有相似之处?

看完这本书后,是不是觉得动物们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呢?我们与动物共享的,并不单单只有空气和土壤,还有行为、情绪和认知能力。

我家娃读完后,问了我一个问题:

假如动物们也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大脑,那么到底谁会成为最后的强者呢?

5/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六)

孩子喜欢动物,知道许些动物的特点,如猫会捕老鼠,猴子爱吃水果……但不知道很多我们引以为傲的天赋和能力动物也有,比如耕种、使用工具、玩游戏、交朋友等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我们与它们》绘本向我们讲述了动物和我们相似的15个行为、情绪和知能力,并且传递了爱护动物和大自然的理念。

作者是捷克作家帕芙拉哈娜科夫娃,她的文字优美简洁,非常适合小孩子阅读;插画是俄罗斯的达莎列别舍娃绘的,形象传神、颜色雅致,是小孩子喜欢的风格;

书的封面是硬板纸,正文是铜板纸质,柔韧光滑,小孩子多次翻看也不会烂。

《我们与它们》中的每个章节都是先写人类的某个行为或情绪,接着写着有相似行为或情绪的动物,每个内容都令人新奇:

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欲望和需求,以及自我信息和环境信息等,都可通过语言交流,让彼此知晓和了解。有时候,用语言交流的同时还会用表情、手势或姿势,增强感染力。

所以以前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类有创造语言和使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而动物不会说话。

但阅读《我们与它们》后,知道原来动物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动物之间也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只不过它们是通过声音、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气味、发光和身体接触等。比如:马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快乐、好奇和害怕的情绪;小鸟儿饥饿时大声啼叫,紧急情况时高声尖叫,求偶时歌声优美……

动物和我们的交流方式不同,但都起到沟通的效果。

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人类的祖先就会用石头和木头制作工具,用它们进行狩猎、捕鱼和制作物品,随着人类的进化,使用的工具也多样化和复杂化。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工具,从小开始,就要不断学习不同工具的使用。

很多动物不仅天生会使用工具,有的还会制作工具,比如:黑猩猩会用石头砸开坚果的外壳,取得果仁;条纹章鱼生活在海床附近,没藏身的地方,所以它常常带着半个椰子壳,遇到危险时就躲到椰壳里;新喀鸟会用自己尖尖的喙把树枝一端“雕琢”成鱼钩的形状,精准地捕食树干里的虫子。

不过我们人类遥遥领先于动物,因为我们人类会不断发明新工具,让生活学习和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纵观人类历史,共同合作的理念贯穿始终。从远古时期的一起狩猎,一起捕鱼,到如今的修路建桥、科研项目、公司经营、医疗和教育等等,都是团队合作完成的。

共同合作可以使任务高效完成,还可以完成个体不能完成的事情。

有些动物也善于合作,比如蜜蜂分工明确,公蜂采花蜜和花粉、建造和维护蜂巢、喂养幼虫等,雄蜂和蜂后负责繁殖后代;

有的动物还和不类的动物合作,非洲草原上的红嘴牛椋鸟帮助斑马清洁毛发和除螨虫,斑马回报给它身上的虫子吃。

《我们和它们》让孩子们了解到了动物鲜为人知的、与人类相似的地方,看到了更多生命的精彩,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要与动物和平相处,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6/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七)

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约翰.默尔

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生活着许多许多的动物,它们和人类一样热爱着自己的家园。当我们走出家门去上班去学校的时候,动物们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它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其实,它们和我们都一样。

最近和我家的小朋友一起看了一本有趣的动物科普绘本《我们与它们》,三岁多的小朋友对于小动物的喜爱都表现在了喜欢小猫咪,喜欢小狗,小兔子,小鸟,有时候我们去公园玩儿,看到路上的小鸟,她还会跑过去跟小鸟打招呼,“你好,小鸟”。

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会问这问那,充满了好奇。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

人类使用各种的工具应用在农业种植技术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也应用到农田的种植上了。这样就节省了很多人工的时间。

说起种植技术,人类可不是首先掌握这个技术的。

12000多年前的史前人类发现,他们可以自己种植作物,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类可以在某个地方定居了,通过种植,他们拥有了充足的食物。

到后来,人类学会了驯养野生动物。他们开始饲养绵羊,山羊,各种牛,这些动物不但可以提供肉和奶,还可以帮助人们耕种作物。

而动物们的种植技术又是怎么样的呢?

早在5000万年前,切叶蚁就已经掌握了种植技术,切叶蚂的一部分工蚁把大量的树叶碎片带到地下城,这些碎片是被用来培养他们喜欢吃的真菌的。

另外一部分的工蚁把咀嚼过的树叶碎片,唾液和排泄物混合在一起,制作成培养真菌的肥料,这样真菌就能够快速的生长了。

我们家三岁的小朋友,对于上班工作还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每天早上爸爸要送姐姐上学,然后去上班。关于工作的分工其实还不太懂。给孩子讲工作分工,其实可以多让孩子观察一下。

每天的早高峰路上都有很多很多的行人车辆,我们走出家门去自己工作的地方,人类的工作分成很多的行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公交车司机,外卖小哥,幼儿园老师……分工多种多样。

那么小动物们需要工作吗?它们是怎么样工作的呢?

鸟妈妈的工作很重要,那就是日复一日的给小宝宝提供食物和保护,它们必须做好这份工作,不然孩子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了。

濑鱼经营着一个”清洁站”,它们为海洋动物们提供舒适健康的清洁服务。有时候游进一条海漫的嘴里,清理赘生物,可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我。作为回报,它们的这些顾客不会吃掉它们的。

人类和小动物们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不过有很多的地方,我们也很相似。动物的幼崽虽然不用走进学校,但是他们要跟自己的父母学习生存的技能。人类通过不同的通讯工具,使用着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小动物们也用各自的方式进行着交流。他们通过自己不同的声音来传递不同的信号。

《我们与它们》你会发现,小动物们居然拥有这么多和我们相似的地方。孩子喜欢小动物,看小猫咪玩耍的时候,也很好奇,原来它们在玩的时候也在学习本领。如果你家也有个喜欢小动物的小朋友,那千万不要错过这本有意思的动物科普。

7/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八)

《我们与它们》这是一本科普人类与动物有着15个共同点的的绘本。打开孩子对动物认知思维,以自己生活的方式对动物生活方式对比,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动物世界。不仅提升了孩子对动物的知识,更让孩子明白生命的精彩,从而热爱动物。

找几个核心说明本书内容丰富有趣,生动形象。

我们耕种:人类掌握天气规律,找到一年春耕秋收的要点,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作为食物。50000万年前切叶蚁已经通过带回大量树叶,培养它们喜欢吃的真菌。

我们玩耍:人类孩子们创造了很多游戏种类,通过追逐、捉迷藏、喝茶下棋等游戏,成长发展,让生活更加有趣。动物宝宝们也喜欢玩耍,猫咪练习捉老鼠,黑猩猩宝宝喜欢收集树枝等。

我们使用工具:人类发明了很多便捷工具,提升效率,如:各种餐具方便饮食,复杂机器制造其他工具。动物们也很聪明,会使用工具方便自己,如:猩猩使用树枝捕捉白蚁,章鱼用椰子壳保护自己等。

我们工作:人类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职业,如:警察、医生、摊主、工人等。动物们也需要工作,狐獴们也分工明确,有守卫、保姆、捕食者等。

我们的家庭:人类每个孩子都有爸爸妈妈,形成一个个小家庭,父母照顾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他们独当一面。动物们也有各种各样的养育方式,小猩猩妈妈哺育、照料小猩猩,直到小猩猩可以完全独立生活。

角度新颖:

1.我们与它们,人类与动物对比模式来展开,通过我们的生活方式来感受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15个共同点来表达人类与动物的共同性,丰富多彩,如:耕种、玩耍、工作等。

3.丰富的优美图片,把人类生活和动物生活展现的淋漓尽致。

4.答题卡,通过知识小达人答题卡,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习动物知识,强化理解,效果翻倍,

科普经典知识:

1.切叶蚁用它们的牙齿就很快把树叶切成碎片

2.黑猩猩用石头砸开坚果坚硬的外壳

3.在不同的情境下,鸟会发出不同的叫声

4.雄性园丁鸟会建造婚房来吸引雌鸟

总之,这是一本通过多角度对比人类与动物的共同点。感受动物世界,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了解生命的精彩。

8/9页

《我们与它们》读后感(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许多绘本中,都会设置可爱的小动物角色,它们有的是孩子们的玩伴,有的直接被拟人化成为了主角,萌萌的动物类绘本一般都会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

然而,孩子们对动物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可爱上,那么还远远不够,可是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写实版的动物世界,对他们来说又有点不太好理解,因此也难以提起兴致。

最近发现了一本超萌的写实类动物绘本《我们与它们》,用对比的写法和特别设计的插图,画出了动物界里各种聪明伶俐的可爱生物,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读起来惊叹不断!

在《我们与它们》里,作者通过精妙的设计和排版,用左侧展示我们人类的活动和情绪,对应地再右侧展示和我们高度相似的动物们的活动的情绪,不但让孩子们系统地了解了我们的各种能力,也用最直观地方式“看到”了动物们的聪明和可爱。

在“我们玩耍”中,孩子们会惊喜地看到,除了我们喜欢过家家、捉迷藏之外,小动物们也这么会玩爱玩:小猫咪会把“捉老鼠”当做一场游戏;黑猩猩宝宝会把树枝或鹅卵石作为“布娃娃”来玩过家家,抱着它们到处玩,甚至哄它们睡觉;海豚会把海藻当做玩具球,玩传球游戏......

在“我们运动”里,我们发现自己不是万能的,虽然我们能跑会跳,但是动物们也拥有着我们不具备的运动能力,比如鱼儿会游泳,有些松鼠和蛇甚至可以在空中滑翔。

在“我们的家庭”里,孩子们会看到小宝宝出生前会在妈妈肚子里面待上10个月,在出生后一开始什么也不会,直到被爸爸妈妈照顾着慢慢长大,在动物的世界里,也有许多的好爸爸好妈妈,其中非常有趣的是:海马爸爸是动物世界里面的超级好爸爸,因为海马宝宝是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面孵化长大的,而不是在妈妈的肚子里哦,听到这里,孩子们都会发出一阵阵惊叹,竟然是“爸爸生宝宝!”

在“我们有情绪”这一页,孩子们会看到,不仅仅是我们会恐惧、会愤怒、会伤心,小动物们遇到危险时也会害怕;当猫咪拱起背竖起尾巴就代表它非常生气,这时候千万不要靠近它;如果喜鹊去世了,喜鹊朋友们也会为它难过。所以小动物可不是我们的玩具,我们要学习尊重动物。

这本绘本的意义,不仅仅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动物,更教给孩子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们人类不能因为“无知的优越感而破坏了美丽的大自然”,而应该学会“用善意和尊重来对待”这些大自然中的“动物朋友们”。

在“我们拥有天赋”这一节,孩子们会看到:每个人(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天赋,身体柔软的杂技演员、跑得很快的运动员、模仿能力很强的演员......她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来实现人生的理想。读到这里我会停一下,问问宝贝“你觉得你有哪方面的天赋呢?”鼓励她们多发挥自己的天赋,多展示自己。

在“我们交朋友”这个篇章里,孩子们会看到,再好的朋友也可能会吵架,会让自己伤心,但是也许平静下来之后,大家还可以重归于好;即便我们和朋友产生了分歧,只要我们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友好地解决问题,依然可以重新做回好朋友,你们看,动物们也会选择自己的朋友,还会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来增进友谊。

鲜艳萌趣的卡通人物和小动物们,左右对比的精心排版,让这本《我们与它们》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既学习着尊重、爱护动物,也更了解了“运动”“家庭”“天赋”“学习”“合作”“情绪”等15个领域的知识,生动又有趣,让孩子爱不释手。

9/9页

还剩6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