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凡·高的花园》读后感锦集

《凡·高的花园》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5 06:41:14
《凡·高的花园》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2-05 06:41:14   小编:

《凡·高的花园》是一部描写印象派画家凡·高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凡·高的生平和作品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花园的独特理解和创作灵感。读后感受到了凡·高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艺术的热情,让人不禁被他那种纯净、热爱生活的态度所感动。

《凡·高的花园》读后感(篇一)

之前写过一个叫“凡高的花园”的主题文案,为了这个文案,看了许多凡高的画和文字,也完完整整地读了凡高的自传《亲爱的提奥》。

以前只是觉得凡高的画“好看”,读了他的人生,才知道他的画为什么好看——他有着世间少有的纯粹、干净、良善的灵魂。

以他笔绘他心,所以美得流芳百世。

以前,别人问我最喜欢的画家是谁。

我说凡高——带着装逼的成分。

现在和以后,别人问我最喜欢的画家是谁。

我说凡高——真心实意,五体投地。

《凡·高的花园》读后感(篇二)

肤浅说句,以前对梵高作品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对比色彩鲜艳的油画,因为很有个人风格,所以很适合做各种商品。

这本书截取的内容都是关于梵高所画的花园,作者笔墨轻轻带过这些年艺术家的经历。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在精神病院的花园,总是能让他平静下来。

大概是第一次认真观察他的作品,原来在1885年前,也是有其他的表现方式,有画风清新干净和印象派的。

梵高很擅长用对比强烈的颜色,尤其喜欢各种潇洒变化的蓝色。他的天空有很多种颜色,绿色,蓝色,紫色,白色,黄色,灰色,或浓或淡,变化多端。

最喜欢的一种观察方式,就是找找这个花园的光的方向。天空的颜色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才有那么多变化。人物的皮肤会有土黄或紫蓝或黄绿,毫无突兀感。

当然,梵高的画,最明显的风格就是各种漩涡式的线条。有人说过,看油画要会看他的笔触,这倒是要受训过才有的技能。

这本书有几幅素描稿,基本上可以看出,作品都是各种短线条组成的。若是彩图,每一种植物的线条流动方向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植物,比如最多出现在某精神病院的松树,也会根据当时的光线和画家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感觉就像是,每株植物,每片天空都充满了能量的流动。梵高说,艺术家要懂得倾听自然,“似乎每样东西都在说话,每样东西都充满了特性。”

所以,一副《开花的栗树》,精神抖擞,带着繁衍的绽放,风骚地立在画卷内。

因为笔触的特殊,梵高的花园,多数都充满了运动性,似乎把每个季节的风的痕迹都嵌入了画内。若是线条的消失或是方向的少变化,像《长着向日葵的蔬菜园》,给人一种强烈的存在,却又静静伫立的感觉。也有《阿尼埃尔 voyer d'argenson公园里的情侣》,树木和花朵线条都静静地垂立着,好像是一个甜蜜的空间。

最后,好喜欢梵高画的玫瑰,似乎轻轻一勾笔触,像是刚刚旋出来的冰激凌筒,粉白粉白,花朵很小很多,点缀着花园。(见《花园里的玛格丽特.加歇》《杜比尼的花园》

《凡·高的花园》读后感(篇三)

很多人都说自己喜欢凡·高的画,同时很多初学油者所临摹的作品中,凡·高的作品几乎是初学者中的初学者所会选择的。

为什么会这样?

凡·高的画不是传统油画,或者说学院风格的油画。

凡·高的作品透视性不强、造型不够准确,但是色彩鲜艳,色块较多。

换句话说,就是容易画。

而色彩的鲜艳、画风的特殊,加上凡·高的名声,自然会有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着喜欢。

凡·高是一位苦难的画家。

或许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生于牧师家庭的凡·高并没有接受过包括绘画在内的任何高等教育。

甚至他努力准备了几个月之后,发现自己无法适应教育,便跑去当一个传教士。

然而凡·高连传教士都当不好,因为他的热情在于当地的人,而不是要传出去的教。

在当了传教士一年之后,凡·高失业了。

可是对一生只有37年的凡·高来说,对绘画的热爱,从未失业。

凡·高去了当时欧洲的几个艺术之都,比如安普卫特、巴黎。

他也算是当时艺术圈里的激进青年,和同样尚未成名的高更在一起合住了几个月。

凡·高无法听从高更的建议,也不想去做一个流俗而无法表达自己的贵族御用画家。

在于高更的几次争吵之后,盛怒与情绪混乱之下的凡·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此处采用了本书的说法。另有一个说法是,凡·高为了表达自己身为穷吊的爱情,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送给一位妓女。)

凡·高数次出入精神病院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描绘精神病院花园的作品。

凡·高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感受,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似乎受到了日本刻板画和欧洲点彩画(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但我更喜欢这样一种定位:在凡·高的眼里,这个世界是鲜艳而流动的。

凡·高出名的作品几乎都是植物,比如向日葵、鸢尾花。

然而在喜欢凡·高的人眼里,凡·高的每一幅油画或者素描作品,都是极其美丽的。

《凡·高的花园》与《凡·高的树》是一个系列的两本书。

书中简要介绍了凡·高的生平经历,比较珍贵的是书里有大量的凡·高的非名画。

每次看到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似乎来自荷兰、安普卫特和巴黎的阳光,同样也在照耀着我们。

-------------------------------------------

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凡·高的花园》读后感(篇四)

一、

凡高有一年,得了精神病,是在精神病院里生活的,准确的说,只有精神病院才可以让狂躁的他安静下来。

凡高是个恋旧的人,小时候和弟弟、妈妈、仆人等在自家花园愉快地玩耍的经历,使得花园成为凡高内心深处的宁静之所。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凡高生于1880年之前,比我早出生100多年。直到1990年之前,我都在山里玩泥巴,我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杉树林,在被我爸爸连根拔起、栽上一排排秃秃的栗树之前,杉树林都是我最爱的居所。我在树荫下玩耍,放养,做梦,如同100多年前凡高在他的花园里游荡。

凡高在精神病院,也不忘记仔细观摩窗外的花园。这个精神病院位于普罗旺斯的某镇,凡高穿着精神病人的衣服,大概是斜条纹、棉布的——我猜。他站在窗前,用他的微微眯起的三角眼,以及火红色的头发去打量窗外的那片盛放的紫色鸢尾花。

我不知道是鸢尾花的摇晃造就了艺术上的破土而出的摇曳感,还是凡高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必须“挣脱”的。

花儿挣脱大地

星云挣脱天空

劳动的人伏地而生 似乎并无挣脱的可能

吃土豆的人陷在手里、嘴边的土豆泥里 自安自得

似乎这辈子再也不会挣脱宿命

——多年前,我在语文课本上看到凡高的画作《吃土豆的人》时,我感到出奇的愤怒。我愤怒于这一家子怎么可以如此心安理得地吃着土豆,他们的指甲缝里带着未洗净的泥土,他们已经在土地里劳作了大半辈子,然而他们依然满足于这种日复一日的艰辛——如同当时我见过的,那些村里的人们。

二、

他画里的花园,充满了勃勃生机、一往无前。花朵铺在大地上,一铺铺到天际,红色的花和绿色的叶子相间而生,花朵和土地的缝隙间,密密匝匝的沾满了浅黄、褐色、金色、白色等颜色。可以看出金黄是向阳的灼热,褐色是土地的阴凉。其他杂七杂八的颜色,是凡高心里的颜色。

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独有的颜色去表达。

假设我去画我心目中的杉树林,除了绿色外,我可能选择紫色,来表达阴凉;选择黄色,来表达花朵;选择黑色,来选择草叶间的幽深——都说梦里是没有颜色的,在我梦里,杉树林是有颜色的。

凡高的紫色鸢尾花,摇曳在两张A4纸并排大小的版面上,摊开在我面前。

每一枝上长着硕大的头颅,画家用黑色勾勒了花朵轮廓,每朵花像是立体雕塑一般有存在感,甚至带着一种生命完全张开的粗暴——尽管鸢尾花是优雅的。

这种粗暴感在我喉间跃跃欲动。

我真的想说——这幅画,或者说凡高的某些画,似乎与科幻电影《异形》里的那些恶心的异形生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果说《异形》是暗黑的,那么凡高的画是“明黑”,明晃晃的躁郁与阴暗朝你砸过来,令安静的人不再安静,令死寂的人活泛起来。

鸢尾花的叶子是摇动的,甚至是疯狂的,它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流动的线条,还在于每一笔的方向,它是向上的,是放射的,是旁逸斜出的。

另一幅单张的鸢尾花画作里,凡高把背景全部填满放射状线条,整幅图似乎要爆炸。

凡高的名作《向日葵》,花瓣色泽金黄,仿佛在烧灼,一副要挣脱花瓶的模样。

他另有一副《向日葵》,采取仰角,向日葵硕大的花盘缩到很小,叶片如女人的衣裙一样垂顺下来,用色绿色底子上覆盖一层表现阴影的锗褐色,叶片如中魔一般,这种溢出画框外部的生命力及反叛,在多年以后,依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尽管足够明亮,依然能够看到他那略带阴暗的生命的底色。

若不是心间隐藏太多的压抑,为何会采取喷射而出的颜色及线条?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