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呼兰河传》读后感摘抄

《呼兰河传》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7 01:15:30
《呼兰河传》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8-27 01:15:30   小编:

《呼兰河传》是一部描写中国东北农村生活的经典小说。作者郁达夫通过主人公呼兰河的命运,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小说情节曲折,充满人情味,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残酷。读后让人深思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

记得上学时有一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是萧红细腻的笔触描写童年时在园子里和祖父玩耍的场景,那时很羡慕她,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和大黄狗是彼时坐在教室里的我们触及不到的快乐。没想到的是,她也被困在短暂而又寂寞的一生里。

呼兰河这座小城像一个小小的旧世界,人们世代守旧的过着生活,没有好与不好也从从未思考改变,仿佛那是历史的大不韪。读到可怜的团圆媳妇儿被活活折磨致死,想起了鲁迅先生说的“吃人的旧社会”,一个小孩眼中带着的未曾入世的纯真来看待这座小城的种种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鲁迅先生认为萧红是“当代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女性生来细腻敏感,这样的性格也让年仅30就离开人世的萧红困在了自己的城里,年幼失去母亲和祖父,飘零的一生最后孤单逝于病榻,她孤独寂寞的心境让人每每读来更心疼她的遭遇,同时也更崇敬字里行间对人类的爱和女性觉醒。

今天的呼兰河不知是否还是这样,只是书中的场景我时常觉得熟悉又面目可憎···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

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鲜活的人物形象,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可是生活啊,不就是这样?更何况,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是一个5岁孩子的幼年记忆。记忆中的花园、四季、街巷、市井、亲朋故旧、街坊四邻,记忆中的自然风物、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一切都历历在目。

在这里,我看到小城的小,封闭,落后;我看到城中人的自私,虚伪,愚昧,麻木,守旧。他们主观上无恶意,却扮演着杀人的角色,迷信杀人、流言杀人、封建杀人、冷漠杀人,死了团圆媳妇,死了王大姐,来了云游真人,来了跳大神的,杀了人,若无其事,生活依旧从容。如此令人窒息,可是哪里能有新鲜的空气?

不过,令人宽慰的是,孩子的身边还有像祖父这样慈祥和蔼有同情心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仁者智者,还有苦难中仍拼命挣扎努力向下扎根的底层不幸者,如冯歪嘴子,生活连门带窗的都给他关上了,他却硬生生的活得比谁都有奔头有人气儿。

当然,孩子的视角下,却有着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人间的生离死别酸甜苦辣忙忙碌碌她还不懂分毫,她尽情享受着她的每一方天地。她有夏日的乐园,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与花草蜂蝶为伴有祖父的身影笑声温暖;她有冬季的储藏室,尘封暗淡的陈年旧物却成了她爱不释手的宝贝,每天都充满新鲜感;她爱看火烧云看它变换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她爱听小贩的吆喝声,每一种吆喝声都深深嵌入生活并成为生活中约定俗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她用清澈的双眼照见人间真实,她用干净的心映衬善恶美丑,她用敏感细腻的洞察还原记忆,她是快乐的,又该是怎样的孤独?所以不必苛刻,她只是告诉我们她经历过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三)

——读《呼兰河传》(【中国】萧红)有感

我对作者萧红早有耳闻,直到今年4月才买了这本《呼兰河传》,又等到暑假才有时间看完。呼兰河原来是个小城,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1911年的端午节出生在这里,1930年逃婚去北京,直到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去世,短暂的一生却颠沛流离。这本书便是她回忆幼年生活的杂感杂记,因为它的确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小说。里面的人物即便不是完全真实的人物,也是有大体上相符的人物原型的。尤其是她的家人们,属于作者的真实记忆。

有的介绍可能会说这本书“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我不否认这些,但我更愿意认为此书是作者在回忆自己童年时,顺带叙述了一下旧时家乡的那些令人难受的人与事。在一整个充满阴云的童年生活中,祖父就像一颗明亮而温暖的太阳,照耀着萧红的内心。我想这也是萧红能够在颠沛流离的人生中坚强走下去的力量源泉。若不是结核病加上误诊、反复转院折腾,我相信萧红绝对能够坚持到新中国成立。

过去了的毕竟都过去了,萧红再“不甘”也挡不住生命的无情逝去。但有些东西,它的生命仍然很长,比如书中所讲的愚昧思想,直至21世纪的今天,在我的老家农村,依然有不少人迷信“大神”之类的。好在现在人们总的文化水平在提高,也有顺利接收科学常识的各种传媒手段,今天人们的“愚昧”相比一百多年前的呼兰县,弱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没有一百多年前的生活经历,但以今天的社会情况去反推一百多年前的社会情况,不得不让人在三伏天倒吸一口冷气。在那种“黑暗、落后、愚昧”中生活,如入鲍鱼之肆,人人受其害而不自知。

即便故乡会有各种烂人蠢事,但身在他乡的萧红依然会想念她。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故乡支离破碎,游子思乡却无法回去。即便历经万难回去,那里也不再有她亲爱的祖父。漂泊愁苦,寂寞到了极点!唯一能做的,就只是借着文字去回忆一番。虽然我不曾有作者所经历的那种国破家碎的苦难,但我十分理解她对祖父的想念。我的爷爷在我两岁左右就去世了,幼时父母曾外出打工,我在做留守儿童时(本来也把我带去了,我又自己要求回老家),与奶奶和大爷(即大伯)相处的日子就很使我怀念。我也会像幼年的作者一样对花草虫豸之类的感兴趣,我也会去翻找家里的箱子和提包,我也会关注大人之间的交流,也会与大人之间发生一些小冲突......我不好好吃饭,奶奶就会在面条里面给我滴几滴香油,夏天的夜晚我大爷偶尔会带我去找“爬猴”(知了幼虫),找到了就让奶奶用油给我煎了吃,很香很香。奶奶和大爷都在我上高中时去世了,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时不时还会梦到他们,最近数年却极少梦到了。但我依然想念他们。

有时候我会想,当个作家挺好的,自己想念的人和物,只要写了出来,公开出版了,那就不只是自己能回忆到,连带很多读者也能一起“回忆”。所以除了那些愚昧思想,萧红作品的生命也很长。

2024.8.5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