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100字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5 09:45:08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4-15 09:45:08   小编: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是一部科普读物,作者以生物学和音乐的角度探讨了生命与音乐之间的奇妙联系。通过对细菌、音乐和巴赫的介绍,引发读者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让人感叹生命的奇妙之处。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第一篇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引起了心理学家、物理学家、诗人和哲学家的兴趣,他们一直想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如何发展出无与伦比的创造、想象和解释能力的。达尔文的弟子们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解释意识、语言和文化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而出现的,他们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但最终却以困惑和争议告终。尽管我们对蛋白质、神经元和DNA的内部运作的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刻,但我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

丹尼尔·丹尼特说,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改变。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中,他对进化思维进行了最全面的探索,他以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思想为基础,展示了一个理解的头脑实际上是如何从一个无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部分是哲学推理,部分是大胆的科学推测,扩大了丹尼特在哲学思想前沿传奇生涯的主题!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第二篇

书名:《从细菌到巴赫到再回来》

作者:丹尼尔·丹尼特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品:湛庐

阅读难度:进阶

~~~~~~~~~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第三篇

西方人太爱追求为什么了,整个西方科学思维都是苏格拉底追问的继承,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探索的,伦理,道德,包括神。把神拉下神坛,这个想法,让在中式文化下生长的人,想想,灵魂都要抖三抖。我们文化里,刚好反过来,不断的把各种东西神圣话,推到一种不可冒犯的地位。

西式思维里面,对权威的极度警惕和厌恶,让他们觉得没有一种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研究,讨论和解构的。有时候,不得不叹服其理论之美,有时候又恨他们把自己脑子里的神话给弄没了。现在看周围人是如何解释理解这个世界的,也只能沉默了。

接下来的吐槽离题了。

离开学校那么多年,通过自学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而且,学到的基本科学知识,从来没有运用过。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是参考“观点”,依照“经验”,而不是看现有科学证据已经到什么地步了。比如发烧感冒是否需要吃消炎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有效果,就这样日常的事,现有的研究就摆在那里,也没人会去看,而是去找up主的观点。更不用说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运用了。

我们学习科学,但是实践却又是另外一套。

科学,无疑还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第四篇

书名:《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

作者:丹尼尔·丹尼特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解锁心智起源的密码

起初,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感觉书名很有意思。细菌和音乐家巴赫这两个看似八杆子打不到的单词,还能再回来?原来作者只是为了读起来更押韵。From Bacteria To Bach And Back,头文字B。

作者丹尼特,是哲学界的泰斗,马文·明斯基曾评价说“丹尼特是我们这个时代蕞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在过去50多年里,他一直致力于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重构对心智本质和人类赖以存在的种种重要价值的理解。这本书,就是试图在说明人类的意识和心智是怎么来的以及人类的心智是如何提出和解答这个难题。

我们知道细菌的存在,但其他动物,比如狗、黑猩猩、甚至细菌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人类的心智与众不同,它能通过思考工具理解什么是细菌,而其他的生灵都做不到这点。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本末倒置的。作者在书中阐述了12个思维陷阱,将会颠覆你的一些常识。

我们都知道,生命已经在这颗星球上进化了近40年,蕞开始只有单细胞实体细菌。而后,经过不同原核生物的碰撞,罕见的改变了它们的生命进程。再后来,有了真核生物,人和其他动物、植物都是直系后代。这就是人类的起源和自然选择下的进化。

人类的心智明显比其他动物都高,就比如我们会探究我们“怎么来的”,这是人类互动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总是要求对方解释自己,为他们的选择和行为做出辩解,然后进入下一个“为什么”的递归循环中判断、赞同和反驳他们的答案。我们很小就会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怎么来的?”“为什么我和其他小朋友长得不一样?”等等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和思考。而其他动物只会模仿家长的习性而生存。

书中作者给大家展示了3种推理倒置,层层推进。其中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心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之所以万物都有进化,是因为进化依赖的是高保真复制,这其中就会有基因突变的可能。

霍加狓是我蕞喜欢的动物,我在SD公园见到它的时候,饲养员说他是中非的一种很像斑马的动物。我谷ge后发现,他居然和斑马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和另外2种已经灭绝的远古生物还有长颈鹿是同一祖先。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它的面目和长颈鹿一模一样,而且投喂的也是一样的树叶。我觉得这可以很好的证实生物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基因突变,比如长颈鹿原本的短颈突然拉长,为了能够吃到食物而生存下去。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读后感第五篇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书桌上。我拿起一本书,书名《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引起了我的好奇。书页翻动间,我仿佛踏上了一场关于心智起源的探险之旅,与作者丹尼特一同探寻那隐藏在人类心智背后的奥秘。

在书中,丹尼特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心智并非某种神秘不可知的产物,而是从无意识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这一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它挑战了我们对于心智起源的传统认知,为我们理解人类心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丹尼特认为,人类心智的形成与模因的传播和竞争密切相关。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通过语言和其他社会行为得以传播。这些模因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它推动了心智的发展和进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知和控制外部环境,更能够创造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想法。这种心智的进化,是文化进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塑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心智能力。

书中的第二个观点,是丹尼特对于语言与心智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他认为,语言是心智发展的重要载体,它通过模因的传播和竞争,促进了心智的进化。语言本身由模因组成,这些模因在人际间传播,不断变异和演化,从而推动了思维工具的精细化。这种精细化的思维工具,反过来又使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模因,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心智与语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此外,丹尼特还强调了文化进化在心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文化进化是一种比生物进化更为迅速和灵活的进化方式,它能够通过模因的传播和竞争,快速适应环境变化,推动心智的快速发展。这种文化进化过程,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心智能力,也定义了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社会结构。在这个意义上,心智的形成不仅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通过《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这本书,丹尼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关于心智起源的全新画卷。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挑战了我们对于心智起源的传统认知,为我们理解人类心智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哲学和科学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探索之旅。

在书的最后,我仿佛与丹尼特一同完成了这场关于心智起源的探险。我深深地被他的思想所打动,也被他对人类心智的深入洞察所震撼。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们的心智并非神秘不可知,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和理解的。正如丹尼特所说:“我们的心智是由文化进化过程塑造的,它既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工具,也是我们创造世界的手段。”这句话不仅是对书中观点的总结,更是对人类心智本质的一种深刻洞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