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通过对初一作文的修改,展示了作者对自己写作技巧的不断提升和改进。从原始作文到修改后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在逻辑性、表达清晰度和语言运用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这种不断反思和改进的态度值得肯定和学习。
第一篇
剧本是灵魂,反映出一部戏的基本风格和艺术思想。剧作家是建筑师,掌控着剧本情节和角色命运。剧本和剧作家在一部戏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不过,一部戏的最终成型,不仅依赖于剧作家,还需要导演、演员以及幕后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这就像打仗,既要有人负责指挥战役,也要有人冲锋陷阵,还要有人为前线提供粮食弹药。
剧本就像作战计划,决定一场战役的打法。但怎么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打赢这场仗。无论是剧本还是作战计划,最终都要上“战场”接受考验。作战计划根据实战需要可能进行调整,剧本在表演或拍摄过程中,也难免需要修改。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呢?这就要看导演、编剧和演员,谁在决定着这部戏的命运。换句话说,要看谁是这部戏的总指挥。在国内,一般采取的是“导演中心制”,导演在一部戏中拥有最大话语权。因此,导演对是否修改剧本、怎么改,拥有最高决定权。
具体来讲,剧作家拿出剧本后,导演可根据剧情等需要对剧本进行修改。剧作家当然也可提出不同意见,但不能轻易否决。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也可根据艺术表达需要对台词进行适当改动,不过应经过导演或剧作家认可。在国外实行“编剧中心制”的模式下,编剧可根据需要挑选导演和演员,实际上成为一部戏的总指挥。因此,导演和演员往往不敢挑战编剧的权威地位,包括剧本修改问题。此外,也有一些剧作是为大腕明星量身打造,实行“演员中心制”即主角制。在这种情况下,主角的话语权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但不管是什么模式,只要基于拍摄或表演的需要,都可对剧本进行相应修改。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这是对的。如果演员只会照本宣科,一部戏就可能丧失独特的艺术风格。剧作家认为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可能违背创作原意。这句话也没错。这里并未否认演员改动台词的权利,只是反对“随意改动”。因此,无论谁拥有更大话语权,从尊重艺术规律的角度,还是要有话好好说,对于剧本怎么修改,大家不妨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1/11页第二篇
长大,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有的人认为,这是一段漫长的路程,而我认为,长大有时只在一瞬间。
那是一天下午,放学时,天空昏暗,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敲打着这片土地。我发着烧,扶着柱子,焦急地张望着。我在盼望着母亲的到来。终于,一个黑点慢慢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黑点摇摇晃晃地来到我的面前,一看,正是母亲。
她拉起我的手,想带我回家。我刚站起耒,就觉得头重脚轻。她慌忙摸了摸我的额头,才知道我发了烧。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我,出了校门。等看见左右没人了,便蹲下来让我趴在她的背上。母亲前几天得了急性肠胃炎,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不肯让她背我。最终拗不过她,只得照做。
不用说,她的行程更加艰难。本来就因大风摇摇晃晃地站不稳,现在又背着我,还得腾出一只手来撑年。我想下来,可她偏偏不肯。不管手有多酸,她都不肯放松一下。因为她要托着我——她的女儿。
终于到了家。可是她还是不肯休息。一到家,她便急急忙忙地丢下伞,把我送到床上躺下,又给我做了一糸列的料理工作。这时,她才敢休息一下,坐在我床边的椅孑上,揉着酸痛的四肢。可还没过几分钟,她又跳了起来。我问她:“妈妈,还没坐多长时间呢,又起来干什么?”她疲惫地笑了一下,说:“我去做饭。不然,你岂不是要饿肚子?”嘴上说着,手里早就做起来了。我望着母亲,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那一刻,我突然长大了。我终于感受到了母亲背后对我深深的爱。母亲,请原谅我以前的无知,让您受到累累伤害;请原谅我曾经的无理取闹,让您屡屡劳累万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1页第三篇
花草的对比观察日记
阮伟灿
2013年7月4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就要开始做我的暑假科学作业了,也就是花草的对比观察。所谓的对比观察就是选择几种植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记录。我选用了薰衣草、含羞草、凤仙花这三种植物来完成作业。首先,我对它们种子的外表进行了观察,如下表:
表一:植物种子的外形观察表
种子 有无壳 大小 形状 长度 宽度 颜色 薰衣草 有 较小 扁圆形,有些地方凹进去, 约3mm 约2mm 土黄色,带点嫩绿 含羞草 有 较大 椭圆形,边缘很扁,中间很鼓 约4mm 约3mm 棕褐色 凤仙花 无 非常小 圆形,比较光滑 约3mm 约2mm 棕褐色,带点黑,有白色的小点点(很细小)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晴
观察了植物种子的外形后,下面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播种了!我根据种植提示开始动手了。1.先把泥土倒入花盆中,浇第一次水;2.播种,覆土1-3毫米,再浇第二次水,保持湿润。做好播种工作后,我把花盆都搬进了阳台。
表二:三种植物种子阳光照射情况对比表
花名 种子棵数 阳光照射的程度 凤仙花 3 较强烈 薰衣草 3 较强烈 含羞草 3 较强烈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多云
“哦,我的宝贝植物们!”这才想起它们,我飞快地跑向我的“植物园”,进行观察。可这些花草都毫无动静,连个小芽都看不见。“这才第二天呢,哪有那么快的呀?”妈妈说。是呀,还是等待第三天的到来吧!希望会有新发现。祝我的植物快快发芽!
2013年7月7日星期日多云
今天是第三天了!可是植物们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依旧是那再平凡不过的黄泥土罢了。真是不给力呀!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它们,可口的水滋润着它们,希望明天的种子会有新变化!看见茁壮的小苗。
2013年7月8日星期二晴
第四天,终于有了新发现!薰衣草的花盆里有了新动静!薰衣草种子长出了小苗,但是不是很明显,不认真看还真看不出来呢!别的盆栽里还没有新变化。仍然是那湿润的泥土。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晴
今天,凤仙花种子也有了动静!长出了令人欢喜的小苗,并且种子的颜色也深了很多,逐渐变成黑色。只有含羞草没有变化,在我精心培育下,希望它快快长大!
3/11页第四篇
5分钟对人类来说是一段不长的时间但是对我来说5分钟的差距极大这究竟是为什么?
昨天早上我刚刚吃完饭就开始玩我的乐高”千年隼号”,但是爸爸只允许我玩5分钟我就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玩玩得可开心了不一会儿,爸爸对我说:“李灏5分钟到了你可以去学习了。”
啊怎么这么快啊,我还没玩够呢!我心想就让我再玩几分钟吗?我的好爸爸,就几分钟。我心里虽然这么想但也不敢说出口,我只好极不情愿地走向书房。
还有一次5分钟就是我把作业做完之后我又去懒人沙发上看我最喜欢看的书《星球大战》,我看了一个小时之后,爸爸把我从关键的对战中给拉了出来,他对我说:“李灏你看的时间太长了,应该休息一下,那么你就去望远吧!“我要极不情愿地望着窗外的小山,心里十分恼火,爸爸怎么总是让我在关键时刻让我做什么,我已经受够了,我强烈的抵压着心中的怒火。接着爸爸对我说:”望5分钟。“
5分钟终于过去了,这次的5分钟显然比刚才玩的时间与时候要慢,这究竟是为什么?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答案,时间的快慢有自己来定,如果你喜欢的是事做了5分钟时间就是快的,不喜欢的就恰恰相反。
4/11页第五篇
水的对比
“哗啦啦!哗啦啦!”窗外倾盆大雨毫不留情地打着屋顶,不时传来大大的雨点把塑料板打“疼”的“呻吟”。
唉,已经快连下十多天雨了吧,可雨奶奶丝毫没有要离去的意思,害得我们美丽的富春江现在不仅都快满上岸来了,还都是泥浆,浑浊无比。一个个的漩涡,从上往下看,仿佛要把你卷进去似的,恐惧感顿时笼罩了全身。
不过,你可别看江水那么浑浊,到我们家里怎么就晶莹清澈了呢?让我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今天到妈妈厂里去,我可大开了眼界。看着一个个由泥浆变成清水的水池,我真是不得不赞一个!瞧,首先是第一个水池,是刚刚从江里抽上来的水,浑浊不堪;再到第二个反应池中;竟然清澈了许多,但还是有少许黄泥漂浮在水面上;接着又到了第三个沉淀水池,这时已经基本上没有泥浆了;水也由黄变成了浅蓝;最后到了第四个过滤水池,哇!第四个池大好多耶!里面的水蓝蓝的,看上去清澈透亮,这就是我们用的自来水了,可以运到各个百姓家了。但是,浑浊的江水怎么能过滤几次就清澈了呢?问了妈妈后我才了解,原来在这所有过程中要经过许多工作人员的一系列检测,杀菌、消毒、加药等等才能完成,可真复杂啊。
接着,我又对比了一下第一个水池和第四个水池,真是截然不同啊!第一个池中泥浆滚滚,浑浊无比,而第四个水池却清澈透明,给人一种清新无比的感觉。
现在大家该知道,水是怎样变清的了吧。
5/11页第六篇
以感受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先学后教”课改后的感受
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得幸福了,受到的教育更是好多了。我五年级时开始了“先学后教”的课改,更是让我们的学习效率又提升了一大步。
实行了“先学后教”的课改之后,我们每当遇到新的课程时,老师就会在前一天给我们发一张关于这个内容的“导学卡”,上面有学习这些内容的步骤和一些关于这些内容的基础小练习。我们则要在老师的提示下,对新的课程先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动脑思考,理解并基本学会新的课程,完成这张导学卡的自学部分。第二天的新课上,老师则会对我们昨天晚上的自主学习进行检测,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进行点拨,在对新内容巩固、加深。
对“先学后教”课改感受最深的当然就是我们学生了。我觉得我们先自主学习让我们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我们不再依赖老师,从而能够自主学习新的事物,自己去发现世界的奥秘,每当我成功的时候,我便非常有成就感,非常高兴。原来一节课会觉得有那么一些不够用,老师还会拖课,有些同学更是没明白老师讲的东西。可课改之后我们先回家自主学习,把基本的新课都先弄懂了,老师上课时只讲不会的,讲加深的,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我们学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探索。课改后教学的环节缩短了,我们便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作业,巩固学习到的内容,透彻理解新的知识,这不仅使我们的成绩节节攀升,更让我们课后作业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乐、休息,真是一举两得啊!
“先学后教”的可真让我们受益啊!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好的课改,使我们的学习更加轻松快乐!
6/11页第七篇
暑假中我读了梅子涵爷爷的《吹着小哨前进》,每一篇作品都以“爱”为主线,记叙了作者童年时期经历的事。作者认为都是一些傻事和趣事。可是我读了以后,却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书中描绘的那是中国最贫困的时期,作者生活的很艰辛,很小的时候就要打水,挑水……干不完的活。吃的几乎全是素菜,偶尔吃一次荤,小孩子们都高兴的不得了。早饭大多时候只能吃一点泡饭、咸菜、酱菜什么的,偶尔可能吃上一次大饼,喝瓶牛奶对作者来说是不敢奢想的了。不像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吃好,给我们补充营养,家长是变着法子做好吃的,既要荤素搭配还要营养均衡,有时候我们不想吃了还要哄着我们张口。就说早饭吧,就有中式的豆浆油条,还有西式的面包牛奶,我们想吃什么家长都会想尽办法给我们端来。
物质生活这样清苦,精神生活同样贫乏。作者那里一个星期才放一次露天电影。大人小孩都抢着去看,走几十里路也不嫌累。不能像我们现在,家家从电视上看,从电脑上看,还直接坐车去电影院看。想什么时候看就能什么时候看到。对作者他们而言,这可是奢侈到了超越了他们想象的极限。
书中还写到有一次,作者喝着橘子水时,竟然有个男生来抢,结果把作者半颗牙扳掉了,因为没钱没有请医生,之后剩下的半颗牙一到冬天冷的时候就会肿起来,真可怜呀!
自然灾害严重时,一个月的饭票半个月就吃完了。好不容易买到一个饼,许多小孩子就会疯了一样来抢,谁抢到了就大口吃,有的时候被噎的伸脖子瞪眼也舍不得松口,生怕被别人抢走了,那样自己就要饿着肚子回家了。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当时的孩子的生活,跟现在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呀!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为未来的生活更好,未来的中国孩子更好奋斗不息!
7/11页第八篇
读后感和评论的相同点:
1.读后感和评论都属于议论文,都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即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2.对原文的内容或所议之事都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并能做一定的联想。
3.都有一个引出问题的引子,先概述原文的要点,简要地叙述所议之事。
读后感和评论的不同点:
1.对象不同 读后感涉及的对象是:写自已读了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要以写自己的认识为主,如《纳谏与止谤》即如此。评论(包括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所涉及的对象是:思想评论以人们的思想现象为评论对象,如《乌飞鱼跃的联想》;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流派,如《是一篇很好的小说》。
2."人称"不同 议论文本没有人称的说法,这里套用记叙文的提法。读后感是写"我"得到怎样的启示,获得怎样的收获,并不涉及第三者如何。而评论文章总是某种思想或某部作品怎样,不必把自己摆进去。
3.任务不同 读后感重点落在一个"感"字上,其任务主要是写自己读了什么文章后,有怎样的感受及受到怎样的教育和启发,对文章所阐述的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见解。评论文章的任务是:思想评论是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提出偏颇的,批评错误的,它是一种报刊文体,不失时机地进行宣传教育。文学评论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可以向读者推荐和阐述作品,文学评论者作为作者的知音和读者诤友,应该使读者和作者,读者与作品的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欣赏作品的创作艺术"."它还肩负着引导读者正确地认识作品的重任,或抵制作品中的消极因素,或洞察错误作品的有害实质,井给读者以有益的指导".
4.作者的"地位"不同 读后感一般是顺着原意生发感想,评论则是针对原意表示态度,如果把读后感比作顺水推舟,那么写评论就是指手画脚了。过去有句话"见官大三级",评论文章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地位。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得出下面的公式,从而看出二者与一般议论文的关系: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8/11页第九篇
一说起我们的童年啊,自然会和电脑、肯德基、麦当劳……这类新潮的东东联系起来;而谈到咱爸妈们的童年,我们可就不得而知了。为了方便“忆苦思甜”,所以我决定:要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第一:吃。如果说要到哪里去吃饭,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饭店、西餐厅、小吃店的名字。丝毫不会想到爸妈在像我们这么大时吃的——自己挖红薯、挖芋头吃、自己去用杂七杂八、种类“丰富”的米烧一锅饭吃。所以我们不该挑三拣四的,嫌弃学校的午饭(其实是叫的快餐啦)。因为说实话,还没到无法下咽的程度。所以第一局,我们赢!
第二:穿。穿的那就更多了,单说我妈单位中的童装品牌,什么“笑眯眯”、“巴布豆”、“巴拉巴拉”,随便说说就有好几个了。而爸爸妈妈呢?只有在新年才能穿到“新”衣服,而且说不定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穿过的旧衣服。因此,第二局仍是我们赢!
第三:居住环境。这个不用说,那时候,有个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哪还去想挤不挤、舒不舒服这种问题,像现在的高级别墅更是想都不敢想。从此得出:第三局,又是我们赢!
第四:生活环境。此“环境”,非彼“环境”。想当年,天叫那么一个蓝啊,河是那么一个清呀!云,是白的,草,是绿的。春天:有鸟;夏天:有蝶,那环境,那感觉!可现在呢?天开始灰了,河水变混、变臭了。草也被踩得差不多了,汽车尾气又丑又臭。春天,鸟都找不到了;夏天,没有苍蝇就不错了。虽然爸妈那时候汽车还不是很多,但人家那(nèi)时候的空气我们能比吗?就算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那又怎样?所以这一局,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虽然我们最后以3:1胜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沉重的。生活条件虽然日益提高了,但我们的生活环境却越来越糟了。让我们从现在起,一起保护身边的环境,还地球一片生机!
9/11页第十篇
It has been said, “Not every thing that is learned is contained in books.” Compare and contrast knowledge gained from experience with knowledge gained from books. In your opinion, which source is more important? Why?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is an old cliché, but I agree with it. The most important, and sometimes the hardest, lessons we learn in life come from our participation in situations. You can’ learn everything from a book.
Of course, learning from books in a formal educational setting is also valuable. It’s in schools that we learn the information we need to function in our society. We learn how to speak and write and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equations. This is all information that we need to live in our communities and earn a living.
Nevertheless, I think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s can’t be taught; they have to be experienced. No one can teach us how to get along with others or how to have self-respect. As we grow from children into teenagers, no one can teach us how to deal with peer pressure. As we leave adolescence behind and enter adult life, no one can teach us how to fall in love and get married.
This shouldn’t stop us from looking for guidelines along the way. 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valuable sources of advice when we’re young. As we enter into new stages in our lives, the advice we receive from them is very helpful because they have already bad similar experiences. But experiencing our own triumphs and disasters is really the only way to learn how to deal with life.
10/11页第十一篇
今天,我无所事事的坐在椅子上,奶奶这时过来,我紧忙起来给奶奶让座,奶奶坐上去了,则我自己又拿了另一把椅子坐在奶奶的旁边。
我对奶奶说:“奶奶,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奶奶说:“以前呀,全家人都围在一张小小的木桌边,椅子只有一两把,有的人还要用站着呢,十分的拥挤哟,餐桌也不好,每人都一碗饭,也算不上一碗吧,应该比一碗少一些,桌子上的菜,只有菜,看不到一点肉,春节的时候,才能算是比较好一点的,春节时,餐桌上仅有一碟肉,而且肉还特少,这么多的人,一下子就会把那一碟肉给吃光光......”
咦,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又到了晚饭时间了,我和奶奶来到了厨房。
开饭了,大大的餐桌,桌子周围有好多的椅子,全家人都坐在了一起,没有一个人是没有位置的,桌子上的菜真多呀,有:红烧肉,鸭肉,白菜,排骨......
菜真多,所有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争,也不用抢,每个人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吃的菜,每个人饭碗里面的饭都满满的,饭锅里也还剩许多的米饭。
唉,想想以前呀,以前的人们是多么的艰辛啊,而现在的我们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所有的人都吃着大鱼大肉呢!
你看吧,以前的生活是多艰苦,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这个就是明显的比较,所以说,现在和以前的变化可真大呀!
1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