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范西蒙》是一部探讨人性与道德的哲学小说。主人公西蒙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做出了触目惊心的行为。小说引发人们对于道德底线的思考,探讨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本能与选择。通过西蒙的故事,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饥饿范西蒙》读后感(一)
饥饿,无尽的饥饿,他就像一个被抽空的布偶,眼中再也看不到光,他没了思想,也从不思考人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从此范西蒙停止了一切思考,他只知道饥饿,他的肚子就像一口无底洞,他从不知道什么叫饱,当然,他可以几天几夜的不吃饭。 · 离了婚的范西蒙,事业受挫,他曾是个畅销小说作家呀,只可惜,江郎才尽,自此再也没有好的作品问世,失去婚姻的范西蒙,真的好久好久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即便房东太太为他烧了一桌子好菜,他只是狼吞虎咽,而饱腹感书中只字未提…… · 灵 魂的匮乏,内心的枯萎,情感的干涸,将这个男人彻底榨干了,他仿佛只能通过吃来满足自己,可是可怜的范西蒙,若不是遇到好心的房东太太,恐怕早已饿si在房中 ·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李西闽采用了一个极 为敏 感的角度,将这一特殊人群的情感问题,一一摆在阳光下。故事中涉及离异者、病患者、失恋者、单亲母亲、洗脚女等,她们看似是社会边缘人群,其实却是主体性人群。 · 《暖阳》中的单亲母亲苟玲,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她不断寻求着能让她托付一生的男人,女儿朱小丽一边痛斥着父母不顾她的感受,一边折磨着自己的母亲,两个柔弱的人谁也无法成为谁的依靠。谁也无法走进对方的心里。焦虑,恐惧总是无孔不入,直到把人伤的体无完肤。 · 幸好,不论是范西蒙,还是苟玲,亦或是朱小丽,她们都没有被生活抛弃,生活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却悄悄为他们留了一扇窗。我知道,于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不该扫兴的流下眼泪,可是,我的眼泪真的不值錢…… ·
我想是我矫情了,因为李西闽的文字从来不会只言悲伤,他的字里行间就像流淌着一条静静的小溪,它缓缓流淌,一路拍打着砾石,它不紧不慢,冲破了横在中间的阻碍,它将一切的恐惧与焦虑淹没在清澈的溪水中,驱散了心底那层被伤害包裹的厚厚的茧,蕞终,直面阳光,不畏悲伤。 · 那么,亲爱的,新的一年,你学会放下了吗?放下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事,放过那个蜷缩在黑暗中的自己。记住,一切都会过去的,就是在蕞冷的寒夜里,都有暖阳!
《饥饿范西蒙》读后感(二)
李西闽作为著名作家,中国新概念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和倡导者,被《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称为“恐怖大王”。这本《饥饿范西蒙》收录了他代表性作品,其中包括同名小说《饥饿范西蒙》等。小说中的每个故事都发生在现实的当下且共同的特点是书写了当代城市生活的多舛人生以及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也关乎在时代潮流裹挟之下人们对爱的渴望和理解。 小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亲切写实的语言能轻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笔下的人物形象平凡却立体,故事情节日常却跌宕,力求写出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愿望。描写了落魄作家、失意画家、单亲母亲等这些小人物。
作者解释《饥饿的范西蒙》时说造成范西蒙困境的原因,可能是在他成长过程中父亲留给他的心理阴影。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试图走出童年的阴影,那是一场深重的灾难,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家庭暴力对心灵带来的伤害,但很多时候都无可挽回,一生都在承受恶果。 也许范西蒙的困境也源于他自己选择的道路,如果安安分分做中学老师或许不会陷入生活的窘迫之中;也可能是是懦弱地放弃了真爱,从而造成精神上的荒芜饥饿。归根结底造成其沉沦的原因还是失去了爱,或者说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爱。 而爱是救赎。有的人从小缺乏爱的教育,也没有品尝过父母之爱。父母觉得,只要把孩子养大,保证孩子有吃有喝,不让他们受苦,那就是爱。其实父母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包括对孩子良好的态度。对爱的饥饿,才是我们面临的最深重的困境。 仔细想想,在人生过往之中,我们真爱过家人朋友或其他人吗?结论是,人是自私的。我们在经历了生活的重创之后会对自己说,应该爱自己,对自己好些。其实,这是自私的表现,根本谈不上爱自己。我们不仅不知道如何去爱他人,也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所以,如何正视自己的精神困境,对现代人来说变得尤为迫切,这关系到生命的质量和未来的生活。书中范西蒙在寒冬的饥饿中,终于发现了爱的重要,并且不顾一切地企图追回曾经的爱情。这是一种觉醒,也是自我救赎。 由此我也想到当代很多暴食症患者,或许他们的病就是情绪问题本篇的意义也在于此,也是我们应该叩问自己的:我该如何在余生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修正自己脚下的道路,从饥饿的困境中走出来? 后记提到作家本人以及亲朋好友的经历,我觉得这本书融入了很多作者感想,特别真情!
《饥饿范西蒙》读后感(三)
我该如何在余生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修正自己脚下的道路,从饥饿的困境中走出来?
----------------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一脚踏空,跌入一个巨大且虚幻的关于饥饿的梦境。很饿,非常饿,从来没有这么饿过,可这种错觉偏偏又出现在一年之中最不需要为吃食担心的春节,事实上这段时间我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
于是我惊觉,这是一本让人可以不自觉产生很强代入感的书:这个饥饿的范西蒙——为了追求心中梦想,毅然辞去稳定工作,专职写作的,落拓又木讷的男人,他的痛苦和困境,指向的其实是我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这是乌鲁木齐路上一栋三层楼的老房子,房东朱阿姨住在底层,二层住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最上面那层的租客叫范西蒙,是个写言情小说的作家。朱阿姨睡眠不好,所以对于租客有两个重要要求,一是干净,二是安静。
这两点,对于一个刚刚离婚的落寞作家来说,当然不难达到。本来范西蒙就是个很书卷气的旧时君子——他头发和胡子打理得很整洁,白衬衣的衣领很干净,指甲修剪得恰到好处。他更加安静,待在三楼自己的房间里,几天不会下楼一次,即使出门也大多是深夜,悄无声息出去,再悄无声息回来。
余下的时间,他都在更加安静地写东西,灵感一闪而过,写字的人并不总是能抓住它们。范西蒙当然也曾发达过,那时出版行业很红火,范西蒙的小说大卖,给他无穷的希望,以为可以长久地依靠这件事情谋生。
哪知后来不景气,大环境萧条,书卖得一日不如一日,出版方迟迟不肯给范西蒙的新书结款,而范西蒙的结发妻子跟一个玩手串的男人情投意合,一定要和范西蒙离婚才罢休。逼得范西蒙无家可归,以至于最后走投无路,饿得几欲昏死。
“饥饿”二字在这篇中篇小说中有两个意象。起初是范西蒙为了保持清醒的写作头脑,刻意维持的状态,后来因世事无常,人情种种,竟成了时刻萦绕在侧、挥之不去的钝痛,主动的选择行为有朝一日竟成了需要被动忍受的困境。
这本书好看的地方在于,它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悲欢:三楼租客小作家范西蒙的“热爱”与“生活”;二楼寻常夫妻之间的厮打吵闹与相濡以沫;一楼房东朱阿姨的热心、体面和孤寂;范西蒙前妻的泼辣、爽朗与爱恨;不肯给范西蒙结款的老板王小皮在时代浪潮里的得失……
我们从中看见的何止是人间百态,还有我们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