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经典读后感有感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19 16:45:21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2-19 16:45:21   小编:

这篇文章讲述了父母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平和的氛围,从而让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作者强调了沟通、尊重和理解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了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通过亲身经历和案例分析,文章深刻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一篇

在一个广泛对孩子施行无意识控制的国度,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看到这本书。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以为育儿育儿,是在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而现实中更多的人是在控制孩子。这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养育孩子,首要之事,是父母进行自我调整,接下来是培养亲情,最后是引导,而非控制。

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环,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父母自己的自我调整。中国的一句害人不浅的古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以一种歪曲事实的方式给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所有不适当行为正名。太多父母打着“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在对孩子进行控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头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在家暴家庭中,父亲打母亲打儿子,这个儿子成年之后打自己的老婆孩子。孩子要做这个工作,父母说你得做那个。还有为孩子操办一些的母亲,导致这孩子成年之后出国读书连倒牛奶都会洒出来。所有的孩子带着童年的创伤走进成年,如果不能觉醒,那么这样的伤害又会被遗传给下一代。丹•西格尔说,如果不充分加以思考,历史常常会重演……研究已经明确证实,如果我们不对自己早年的经历正确处理和理解,孩子与我们的关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事实就是如此,在我所见到的家庭里,伤害像遗传病一样延续。改变是困难的。觉醒的道路漫长而艰难。然而,如果要做好父母,必须打破循环,进行自我疗伤。这是本书作者首当其冲提出的观点。对于中国大多数处于无意识催眠状态中的父母来讲,醒来,是做好父母的第一步。对于此,以及后面的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联系,如何引导孩子而不是控制,这本书给出了详细的训练的方法,步骤,是一本可靠的行动指南。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二篇

儿子今年8岁,老婆主要管他学习。最近发现老婆基本上转化成了孩子4岁以前的我——遇事儿大吼,对孩子各种态度差。我每次看到直接批评老婆,让儿子气焰嚣张——老婆为此特意强调了家长的权威什么的。在我看来如果把孩子当个朋友,那么只有对错不存在权威。谁大声叫唤谁就不对,这个在我们家有共识哈!

老婆是个好人,从小儿就学习很好,所以她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也能理解,但叫唤确实是个问题,需要改。于是入手了这本书《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看了,对我有帮助,回头送给老婆,希望也能对她有所启发。

每个人都不希望用暴力教育孩子(身体上的、语言上的都算),但我见过不少人还是总跟孩子着急——有些是源于自己儿时的经历(每人都是在模仿自己的父母),有些是受了自己另一半的影响。书里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解决类似问题。比如:要发脾气时倾听而非被愤怒驱使。要知道人在发脾气的时间是毫无理智的。再比如书中提到的沟通十条。

书里提到了情商,有自我安慰的能力,情感的自我接纳,控制冲突、理解与同情。反观我们自己,不少父母情商不高,如果不加控制,早晚也会教育出情商不高的孩子。我就见过很多不能理解别人感受的同事在职场处处碰壁的,这多半跟不当的家庭教育有关系。

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特殊时光”的概念。在一个时间段里(比如:15分钟)100%孩子做主,他说了算,100%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我每天因为工作比较忙,跟儿子待的时间短。这个方法刚好帮到我,每个晚上15分钟,周末1小时——跟儿子共度美好时光。这两天已经在试这个方法了,有收效,我准备长期坚持下去——尽一个当爹的义务。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世上有责任尽自己所能让他们成为完善的人,这远远要比留下钱财重要的多,正所谓“家有千倾地,不如意在身!”

总之,不止是育儿这个问题,在生活中那些易于发脾气的人其实是不能原谅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做事不完善、不能原谅自己有错误,甚至不能原谅自己的身材和长相,时间长了自然变得不和。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就是改善的开始。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三篇

古语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作为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千里马,能成龙成凤,可培养“千里马”的前提是有一名“慧眼伯乐”,想要培养出有责任、有能力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自己做一名平和自信的家长。

好像中国的家长老是奉行“棍棒下面出孝子”的祖训,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很多拒绝和惩罚,婴儿的时候吃手被拒绝、幼儿的时候玩水被骂、童年的时候拆电器被打……也许这些习惯性的拒绝和惩罚曾经断送了一名科学家、一名领导者?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这本书里告诉我们三个重要的理念:自我调整、培养亲情、引导而非控制。作者非常诚恳的告诉我们如何停止吼叫,与孩子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无需对孩子威胁、唠叨、恳求、贿赂,甚至威胁。

父母想要那种乖巧可爱、听话懂事孩子的自私的爱越来越强烈,我们总是在抱怨工作压力大,孩子不听话,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可是现实社会就是这样,就像一场又一场的轮回演出,一个段落过去了,下一个段落就要到来。一定会有让人焦躁忧虑急火攻心的事情发生,你不平静,你把糟糕的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一定会用更糟糕的情绪回应你,这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很多人的很多教训和经验都告诉我们,适当的让自己耐心些、平和些,一次比一次从容地去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许你会发现教育孩子并不需要你耗费多大的精力,平等、平和的交流会比吼叫、训斥号很多。

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补牙,在走廊候诊的时候看见一个妈妈因为自己的女儿不肯拔掉坏牙而在走廊大声呵斥女儿并在打了女儿一巴掌之后气势汹汹的走出医院,女儿一边哭一边追着妈妈。不一会,这个妈妈带着已经恢复平静的孩子回来进到诊室拔牙,而且一直在和医生强调孩子多么多么不听话。我们很多家长应该和故事里的妈妈很相似。在孩子哭闹、要东西、不听话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容易选择惩罚,因为我们发现惩罚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上,孩子和我们一样会对武力和控制具有本能的反感和反叛,所以你会发现一旦采取惩罚措施,除非我们不断加大处罚的力度,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引导而非控制。仔细研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作者给了我们很多实实在在的发放,帮助我们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改变自己的脾气、改变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一项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可是试着去改变,你会发现你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四篇

我的童年是disaster,母亲动辄打我, 理由小到也许只是回家迟了5分钟,而且是那种晚娘方式地打,鸡毛掸子小case ,大街上,当着众人的面随便打,对我妹更夸张,按马桶分分钟钟的事情。

因此,我小时候一直对自己说,绝对不会变成我妈这样的人,但是到我大了,我发现太可怕了, 很多时候,我的行为处事与我妈太相似了。

也因此,我虽然对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却决定丁克,因为,我没有能力去培养一个孩子,我没有平和的能力。

我很喜欢这本书提倡的概念,书是送给小舅妈的,不过看起来后,我发现,这似乎是一本自己重新成长的机会。

其实,养育孩子,父母比孩子更没有经验。尤其是现代社会,生儿育女是我们面临的最艰难的事之一。日常生活压力让众多父母倍感愧疚,他们觉得,如果时间再多一点儿,如果不是那么劳累,如果知道从何开始,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表现就会更好一些。

然而,有一些父母虽然时间也不充裕,却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似乎在育儿方面表现得非常平和,他们的孩子似乎都在顺利成长。他们有什么秘诀?什么因素让他们的孩子成长为如此出色的少年和成人?

这本书就介绍了这些父母所拥有的秘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心态很重要。心态就犹如我们看世界的眼镜,世界的颜色取决于眼镜的颜色,好的心态使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而坏的心态却使世界变得乌烟瘴气。

在现代家庭中,大多数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弦,他们往往对孩子十分关注,甚至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患得患失。由于对孩子过度关注,父母产生了无尽的担忧和烦恼,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抱怨: “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呢?”“对孩子那么好,他都不领情!”……这种由于心态没有放平而产生的抱怨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一个平和的心态,绝对不能把抱怨放在嘴边。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很难预料到会碰上什么问题,孩子会有什么举动……唯有保持平和的心态,父母才能从容地应对一切教育难题。例如,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只有将心态放好,既不抱怨自己的无能,也不埋怨孩子的不争弋,心平气和地去反恩、去努力解决问题,才能渐渐明白教育的真谛,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

除了理论性的要保持平和心态,这本书还分阶段性的给出了很多不错的意见。希望,更多的被不好的父母教育出来,却还没有像我这样对生养绝望的可以看看这本书,关于教育,关于如何做父母,我们知道的太少。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五篇

生儿育女是一件甜蜜而又辛苦的差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天使,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活沷快乐,以至现在书架上的早教书多如牛毛,但绝大多数育儿书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育纠正孩子的言行上。在我们文化中,好象孩子有问题,都是孩子的错,与家长没有什么关系。在本书中,作者的育儿理念独特、新颖,她首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父母身上,父母应先调整自己状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这些基础上再去有效引导孩子。即贯穿全书的三大育儿理念:一是自我调整,二是培养亲情,三是引导而非控制。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身教重于言传。因此,养育好孩子的前提就是父母自身先要做得好,先要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个样子。首先我们保持正念,要正视自己的内心状况,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搞好家庭关系,最后是教育孩子才会功半事倍。张德芬老师说过,把自己修炼好了,孩子就没有问题了。现在教育界越来越形成一个共识:孩子的问题,百分百是家长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强调,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自我修养。而且书中对于如何治愈儿时创伤、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等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法。

作者认为,深刻的亲子关系,是平和育儿的前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能促使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孩子也会觉得我们与他在同一战线,他们会更容易与我们配合。作者同时提出警告,如果亲子关系遭到,任何“育儿技巧”都无法弥补,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些老师很优秀,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要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

在自我成长及培养亲情的重要前提下,对孩子应悉心指导,而非控制孩子。作者在这一部分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阐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父母,不应越徂代疱,而应保持尊重,关心他,了解他真正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帮助,帮助他处理挑战,培养自信心,也让他自行获得最佳的成长体验。作者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情感意识提出相应的实实在在的具体方法,每个章节都有行动指南,易于父母学习运用、灵活调整。

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这本书给天下的父母提供了独特新颖的育儿理念,提供了详细具体的行动指南,简单适用具有实际操作性,这是一本很实用也很受用的育儿书。教育孩子应从父母自己开始,养育孩子给了天下父母第二次认真学做人的机会,这是最真正的教育。

另外有一处需要提出来:书中讨论到“移情”,“移情”是心理学中的名词,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把咨询师投射成了他成长经历里某一个正向的人物,产生了一些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这是正移情;负移情则正好相反,比如把咨询师当成了一个他所抗拒的权威人物,而在本书作者给出的移情定义是站在他人的视角看待,更确切地说站在他人的视角去“感受”。所以有理由怀疑此处的“移情”应该是“共情”,理解为“共情”,更符合上下文的内容,不知是作者的原因还是翻译的原因。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六篇

写《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的书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深呼吸”,告诉自己“世上没有完美的书评,也没有完美的书评人”。这些个,当然是模拟了本书作者劳拉•马卡姆博士的口气。现炒现卖嘛!但困难的是,书里面的“干货”实在是有些多,就怕放进这个短了那个。也罢,就我的两只手能“搂”进来的,咱有啥炒啥吧!

这本书的构架和出发点基于三个重要理念:一是自我调整,二是培养亲情,三是引导而非控制。这三个理念是统摄全书的核心,之后的三个章节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一对应展开。如作者所言:“绝大多数育儿图书都把焦点放在了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上”。这本书的理念则在于,父母先调整自己,在好的亲子关系上,再去有效引导孩子。

父母的首要责任是保持正念。书中有趣的例子是,当你乘坐飞机时,必须先给自己戴好航空面罩。因为一旦我们出现故障,孩子救不了我们。也救不了他们自己。 “当你过度紧张,极度疲惫,精力耗尽之时,就像在飞机上失去知觉一样,你已经无力帮助自己的孩子。”

同时,作者指出,“正念并非没有愤怒。情感是有益的,就像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一样。如果你看到汽车仪表盘上红灯闪烁,你绝对不会将仪表盘盖上,或者将指示灯的线扯掉,对吗?你会观察,然后采取相应行动。”

但问题在于,我们通常应对自己负面情感的方式是:“硬连线——战斗、逃跑或惊呆。”近来看书总爱胡思乱想,看到这一节,突然想到《武林外传》中郭芙蓉念念不忘的自我告诫:“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直接笑喷了。联想到一个个做父母的张牙舞爪、声嘶力竭教训自己家熊孩子的模样,可不像足了那个郭大小姐。世界如此美好,“孩子比禅师和理疗师还要高明,他们能为我们提供完美的机会,帮助我们成长和疗伤。”

劳拉•马卡姆博士似乎非常钟爱“三”这个数字,对“如何停止对孩子的吼叫”,她的建议是“停止,放下,深呼吸”,以及“三分钟情绪调整策略”:第一分钟:到底什么想法让你情绪波动;第二分钟: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第三分钟:帮助你的身体释放情感。直至第三章儿童成长指导中“帮助孩子利用3R修复关系”,种种种种,就觉得吕秀才站在对面冲我絮絮叨叨:“你要默数三下!默数三下!默数三下”好玩之极!

在解决了第一章的问题之后,作者转向了第二第三章。好在每一章都是相同的体例,概念及原因、各年龄段特质及要点、基础、行动指南。条块清晰一致,理论实操兼备。我非常喜欢的是书中引用了其他作者的观点“父母是孩子的北斗星,孩子以父母为中心旋转。”当我们不能给予孩子及时的情感支持和满足的时候,孩子必然需要转向其他的依附物,依赖他人或者同伴或者替代物无疑可能有潜在的危险,父母为孩子提供亲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孩子很容易与父母分离本身可能也并非好事。就我的专业、经验而言,很多青春期出现严重问题的孩子,源于之前与父母健康关系的缺失,所以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我们的目标是与他们建立一种强有力的关系,作为孩子同伴文化和社会基础的制衡手段。”也因此,尽管本书的大多数章节围绕婴儿期(0-13个月)、学步期(13-36个月)、学前期(3-5岁)、小学期(6-9岁)的亲情建立、情商引导、成长指导展开,但是,作者和我(似乎有抬高自己之嫌哈!)一致认为——只要把这几个阶段的基础做好,孩子之后的发展就有了顺理成章的前提。

在每章的行动指南当中,有很多很好的方法,比如,情感银行账户、特别时光、与孩子嬉戏的情商游戏(14个呢)。更能触动我的是书中提出的关于惩罚的真相、移情的定义、四种不同风格家庭的坐标图等,但更吸引父母的可能在于“创造一个没有责备的家庭”、“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吧!

不过无论如何,秀才的道白似乎更符合国人口感,宁财神的自豪感应该瞬间爆棚吧,建议做了妈妈的郭芙蓉也看看此书,世界一定更加美好!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七篇

相对于我以前读到的同类书籍主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解读孩子的心理,以告诉家长们如何来纠正孩子,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劳拉·马卡姆博士提出了新的育儿思维,直接把镜头对准了家长,认为在育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规则都应该针对父母而非孩子,家长们要以足够的冷静、最大的克制来面对孩子的行为,以及背后的感情风暴,使自己不断成长,最终成功创造充满爱的家庭。

父母和孩子必须并重,要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而非强调单向控制。

作者是“父母和孩子并重”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她把亲情联系作为平和育儿的核心,在书中阐明了三个育儿理念:一是家长必须自我调整,要管理好个人情绪,更加镇定耐心,努力克制因为孩子调皮引起的愤怒,避免使用暴力,避免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主动反应,坚持用爱与孩子保持沟通。二是全面加强亲情培养,要通过积极策略,特别是要专心倾听孩子心声,通过日常习惯来强化和改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赢得孩子信任,与孩子之间构筑牢不可破的亲情关系。三是实施引导而非控制,家长要坚持以孩子为中心,引导——处理他们的情感,发展克制能力,培养他们的情商,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字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行为,而不是对他们实施控制、强制服从,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耐心是父母最重要的品质,必须捺下性子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作者的阐述有理有据,细致周详,非常到位,不由得我不相信。也不难看出,以上这三个理念是在告诉家长们应该怎么做,是对家长们育儿行为的具体指导,书中也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给出了处理技巧,介绍了很多有趣的小游戏。但是,光有这些理念和技巧,根本不足以让我们培养出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有自律的孩子,关键是如何把这些理念落实到育儿行动上,把这些技巧运用到育儿过程中。这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指出,要成为一名好的家长还必须做到以下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方向,由塑造到培养。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我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他,规定他的成长,他也不是我们展示自己、相互攀比的工具,而是要放开、放手、大胆的培养他,象瓜蔓那样给他供给充足的情感营养,让他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到时候瓜熟蒂落,他自然而然会有一个丰满的人生。二是转变情绪,由剧烈到平和。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极度亢奋的文化和压力重重的时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过分纠结于自己的情感和压力,哪怕孩子犯下的一个不起眼的错误,都会让我们失去控制”,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去打骂孩子。耐心是所有父母最重要的品质,家长必须让自己平和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克制愤怒情绪,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付出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才能让孩子感觉到无条件的爱,才能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但是,估计这一点很多人都很难做到。

育儿是孩子与家长的共同成长,家长借孩子的成长发现自己,修炼自己。

正象作者所说,育儿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不断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克制自己,修炼自己,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不断展现新的状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带给我们惊喜。对此无数个父母都会说:“我小时也是……”。其实,我们也借此从孩子每一天的成长与进步当中,不断地看到最初的自己,重新温故曾经走过的路,不停的回忆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再次倾听自己生命之初的律动,重新发现自己,警示自己走好人生路。所以说,育儿可能更多的是家长在完成人生的升级版,完成一个修炼的过程。

所以说,育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成长,父母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修炼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成为一个平和的人,秉持正确的理念,拥有健康的心态,足够的耐心,就自然而然找到了快乐育儿的正确途径,就能够给孩子以充足的情感养料,与孩子建立真诚、亲密、快乐、健康的亲子关系,培养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有自律的孩子,也必然能够给他们,也给自己一个平和而丰满的人生。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八篇

文/蓝莓兔子

最近,时常会回想起孩子幼儿时期那可爱乖巧的模样,稚气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温暖的相守以及无怨无悔地照顾他、陪伴他成长的自己。然而,伴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和变化,他偶尔出现的任性与叛逆,却令我感觉到内心深处的焦灼与迷失,这种迷失与日俱增,不想面对,却又无力排解。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他们会呈现出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如果你是喜欢主导孩子一切的父母,那么你会悲哀地发现:从他们出生开始,教育就象是一场永不结束的战争。当父母以自己的权威试图对孩子施压时,他们不再可能保持那种乖巧的状态,而是慢慢懂得用哭泣、愤怒、任性、叛逆做为自己的武器,与父母对抗,与世界为敌。我们总是打着爱的旗号试图侵入、影响、决定他们的人生,教授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面对他们的反抗和叛逆,我们心痛却无力,于是只能用吼叫和惩罚,一次又一次残忍粗暴地破坏着那本该温馨无比的家庭关系,并且武断地认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令他们走入正途,将来有一天,他们一定会感谢自己“无私”的付出。

与此相反的是,在另外一些家庭中,教育并不会呈现出如此复杂的姿态:没有教训,没有顶撞,父母轻言细语,言辞之间充满尊重与慈爱;孩子正直快乐,尊重父母,也懂得担当。在很多人看来,这或许是因为巧合与幸运: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而他们,恰巧拥有那些可以被称之为天使的孩子。这并不是事实,就象《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这本书中所说:最重要的规则是针对父母,而不是针对孩子。要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需要首先解决父母自身的问题,放弃吼叫与愤怒,放弃想要主导孩子生活的那种想法。“无论年龄如何幼小,孩子也是人”,所以,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不能武断地决定孩子应该喜欢什么,学习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当然,这并不是主张我们完全放弃介入孩子的人生,放任他们的成长。但在开始教育之前,家长必须明白教育的方法和界限。

书中包括三部分内容:对家长而言,第一部分 自我调整可谓是最重要但也最难做到的,因为它涉及到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在所有情绪中最难管理的情绪便是愤怒,它具有强大无比的能量。当我们被愤怒所控制时,我们眼中的一切景象将变得颠倒扭曲,对孩子的爱也会在倾刻间荡然无存。就象序言中戴维在儿子凯利用割草机推掉他种植多年的玫瑰花时他所表现出的那种暴怒。然而妻子简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很快便将他拉回现实:“亲爱的,我们养育的是孩子,不是鲜花。”

是的,孩子不是我们的敌人,他偶尔会犯错,这是需要我们去包容的;他有时会烦躁、愤怒,这是我们需要放下一切去倾听和理解的;当他任性的时候,或许是因为他内心有着难以抹平的伤痕,而这伤痕正等待着被我们发现和治愈;当他表现叛逆的时候,他的内心也在进行激烈的抗争,他渴望父母能理解并尊重自己的决定,但也毫不畏惧为了自己的梦想勇敢一次。他虽然不懂表达,但他总会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报警信号,提醒我们他需要关注、包容、理解或尊重。而父母要做到这一切的第一步,就是在任何时间,先控制自己的愤怒,让自己以最为平和的状态走进他们的内心。

第二部分 培养亲情和第三部分 引导而非控制是本书的精华,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和极具代表性的实例,分别给出了婴儿期(0~13个月)、学步期(13~36个月)、学前期(3~5岁)和小学期(6~9岁)四个重要阶段的建议、参考及行动指南。通过这些极具可实施性的指南,父母可以尝试着与不同阶段的孩子沟通、游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管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他首先需要的就是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只有这样,他才愿意对你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你有机会聆听他敏感多彩的内心世界。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内心的家长。而维护亲情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有可能只是一句简单的赞美,或是陪孩子玩儿一个他喜欢的游戏。在某些特别的时光,他可能会渴望你的参与和陪伴。而当他渴望独处的时候,你也不要因为担心而表现出极度的不信任。在他们的世界,你需要抛弃自己以前的语言,重新学习一种与孩子对话的技巧与方式。

书中关于惩罚的看法深深地刺痛了我:殴打、隔离或是惩罚并不是孩子犯错自然结果,而是家长介入后的人为后果,它们会让孩子模糊自然后果和人为后果的界限,自己犯错后思考的不是如何弥补或解决,而是如何躲避惩罚。不管是损坏了别人的东西或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孩子需要接受的都不是惩罚,而是如何去处理和解决已经发生的事情,以及如何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然而就在昨天,当我因为他训练时表现出的软弱与眼泪而愤怒时,做为惩罚,我延长了他的训练时间,也导致了更多的不满和眼泪。这一切令我羞愧不已。我想,我可能受到了一些传统教育方式的误导。当我告诉他应该做一个吃苦耐劳,坚强独立的男孩子时,却忽略了他内心中无比正常的脆弱和恐惧。在他正努力适应和了解成人世界规则的时候,我不应该过早地要求他做一个表面完美内心却始终缺乏安全感的男孩。我的男孩,他需要在我的陪伴下,慢慢地去改变自己,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也与他人相处。

父母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养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真正聪明的父母,应尽可能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决定,关心他的性格多于他的成绩,发展他的个性而非共性。表扬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能力;表扬他们的勤劳,而不是天份;表扬他们辛苦付出的过程,而不是最终达到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将他培养成一个诚实、自律、高尚,并且身心健康的人。

我的微信公众号“蓝莓兔子悦读记”,会不定期发送一些自己写的书评,欢迎关注。查找公众号lmtzydj可订阅。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九篇

“我们养育的是孩子,不是鲜花!”这句话给了我很大触动。这是我在《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如何停止吼叫,与孩子建立理想关系》一书中看到的一句话。

是啊,鲜花是用来观赏的,我们的悉心照顾都是为了它盛放的那一刻,我们的赞美是喜爱它的方式。但孩子不一样,我们悉心照顾是为了他的成长,他能快乐健康才是我们爱他的唯 一动力。

说到这,我不由得审视自己:我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发火,会因为孩子不爱学习而着急,也会因为孩子没做好某件事情而生气……

那么,我对孩子吼叫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希望我一说话他就言听计从?还是希望他为了照顾我着急或者生气的情绪而强迫自己做好每件事?都不是,我也好像真的没办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答案了。

劳 拉·马卡姆是在育儿领域著述颇丰的一位作家,她的经验来自于庞大的“教养队伍”,因为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九个孩子的姑妈。在她的书中,我第 一次听到了“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的理念: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忘了初衷,被情绪所左右,从而做出了许多适得其反的行为。

情绪谁都有,这是人的本性,我们要做的不是不让情绪产生,而是要努力将情绪释放在亲子关系之外。能够排解情绪却不伤害别人(特别是孩子)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劳 拉在书中用三个步骤来概括平和育儿的过程:自我调整、建立联结、引导而非控制。前两个部分以理论为主,但也穿插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孩子失控时,父母如何保持镇定?”,又比如“如何利用联结让孩子顺利入睡?”等等……

第三部分是这本书的重 点,作者用原理讲述、引导方向以及行动指南的顺序为我们解惑答疑。相同的行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成因是不一样的,所要采取的原则与具体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学步期的情绪原理是无条件的爱,那么在面对学步期孩子宣泄但不哭泣的状况时,我们要做的是建立安全感,用玩笑的方式干预或者与孩子一起游戏,在不得已时要允许他哭泣并给予拥抱,不需要让他明白多深的道理,而只需要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的建议竟然可以让我转身就用起来,比如孩子感到恐惧时要如何做?答案是让他惊吓你,并假装被吓坏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促使他们通过笑声释放内心的恐惧。

我真的按照书中说的去试了,能看到孩子的改变,也相信一定频率的尝试会有较大的变化!这是《父母平和,孩子快乐》一书带给我的感受,你也不妨一试,说不定比我的效果还要好……

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读后感第十篇

首先在看这本书之前,让我们聊聊,对于那句——“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你怎么看?

嗯,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就我个人看来,凡是会这么想的,可能都是小时候在冷暴力下长大的孩子。反正我这是基于我的切身经历得来的结论。凡是这类人,在生活中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热衷于获得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依靠这种感觉而活着。

所以,你不欠你的孩子的。同样的,你能确定是你的孩子真的在需要你,无时无刻的离不开你;还是,一直只是你在享受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依靠这种有人迫切的需要你的这种感觉,来在我满足吗?不管孩子有多大,也始终不肯放手的,也只是你呀……事实上,孩子会越长越大,他们也并不真的需要大人的领导,如果你不去追着他们穿衣服、吃饭,过一段时间他们自己也就习惯自己打理好自己了。

说起来,父母这种职业,真不是是人就能干的,先不说能不能干好,就算只是及格也是需要经过学习的吧。不是说你有这个需要,有这个热情,想干就能干了。你喜欢小孩,和小孩玩的好,但是你就算是当个幼儿园老师还得考个资格证呢,连个看仓库的都得上岗培训,但是做“父母”呢,有那个意愿就成了~!

哪怕是从国立福利院领养小孩,也只是考察领养者的经济实力,和犯罪记录——完全不需要考个“父母证”什么,来证明他们的资质。全然罔顾了他们到底有没有那个知识,能不能尽到家长的职责;心理条件适不适合,负担起另一个完全无辜的小生命O__O"…

【如果孩子有依附感,能够被理解,便会茁壮成长】。——但如果,连父母自己都只是个受伤的孩子,却要负担起另一个生命的未来,他真的能够做到吗?

仅以个人经历,将这类的父母,大致分为三种:

一、将孩子视为自己儿时的化身,抱着弥补的心态,对孩子进行养废政策。具体表现可能就是,某个艰苦创业糙汉子,结果生养出个娇生惯养窝囊废的渣二代。

二、迁怒移情,以前老子也是这么过来的,凭什么你这个小畜生吃穿不愁。具体表现为,将自己的孩子视为阶级敌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想打就打,想骂就骂。

三、【自己受过的苦,坚决不要让孩子再受】,因为自己也曾是受过伤害的孩子,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受到伤害。具体表现为,明明也有黑暗的过往,但是已经完全挣脱出来了,虽然仍旧在意却不再介怀,能够理性的进行教育。

生活中孩子都期望自己的父母是第三种,但是往往能够得到的只是前两种。但是,个人认为最糟的就是一二的混合体。很不幸,我的父母便是如此,或者更确切的说,我的母亲就是如此。因为我的父亲单位的关系,在我小的时候就长驻外地的去了,我是被母亲带大的。可以说,我所有的不快乐的记忆,都是她给我留下的。

说起来,也是前段时间发生的事儿,那天我的母亲又对我逼婚,说是想要抱孙辈玩儿。当时我正在看电视,想起之前看的广告,随口就说,“就以现在养孩子的消费成本,我就算是结了婚也不准备生小孩。你以为还是像你那个年代,给孩子吃饱穿暖了就成!想一想,如果我孩子班上的小孩都吃过奥利奥,就他一个没吃过,如果是家长有那个钱就是不想给孩子买好说,但是手头紧买不起,做家长的自己的心里得是个什么滋味?”

结果她很不以为意的说,“凭什么给他买啊,你小的时候我就从来不给你买零食,你不也长这么大吗”。一瞬间,那种恶心劲儿涌了上来……我恨不能开开窗,就跳到楼下去,真的,一眼也不想再看到她!我真的特别的恶心她,想一想她以前做过的那些事儿,或许就像她始终怀疑自己是不是抱来的孩子一样!我真的没法相信,在只能生一个的情况下,一个做母亲的能这么对自己的亲生孩子。

当然,她不如意的婚姻让她迁怒,而且她憎恨她的童年,却又无能为力,所以她也憎恨着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起她小时候,已经是掉进了福窝里了……所以,她真的没必要给予孩子什么更多的了。自从上了小学我吃过几次零食?——我连次小熊饼干、奥利奥、薯片…,这些电视里广告做的铺天盖地,学校里几乎没有哪个同学们不曾吃过的零食,都一次没能吃上过!

是,家里年年买糖、买些果脯什么的,但是都是逢年过节她上供给她供奉的佛的,买的还从来都是虾糖、江米条之类我讨厌得要死,她打小就渴望无比却不曾得到的东西,但是我想吃的阿尔卑斯牛奶糖,还是等我住校后自己掏钱买了才第一次吃到。因为她以前为了破钱在楼下的小铺里买过最便宜的那种巧克力,她自己吃了觉得太甜,嫌不好吃,所以就理所应当的从来不给孩子买。

就算是我小的时候,给我买零食的也都是她的那些亲戚朋友,她自己小的时候是吃不起零食的,于是自然的认为自己的小孩凭什么能吃零食……我没上小学之前,她和我路过菜市场的小摊的时候,还会给我买上一包最便宜的那种块八角钱的烤鱼片和几个果冻的,但是,后来菜市场拆了,她也就习惯性的不给我买任何零食了。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连包话梅粉都没尝过,记得那次放学我看同学们都去买那个糖稀,实在是馋得不行,居然傻到会向她开口,可想而知,自然是轻飘飘的一句“太脏,不行”。别人家的小孩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都是大包小裹的背了满书包的零食,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分享。而我呢?只要等着中午她领我出去吃饭就好了,要么,就是她直接给我请假把我反锁在家里。

记得那年,老家的亲戚来了,送了我一大包的旺旺大礼包,客人走了,她就要拆开了吃。她想吃,我也想吃啊,但是没几天学校就要举行运动会了,我也想和处的好的小同学一起分享。我还以为自己总算是保下了这袋零食,但是我想的太天真了。在举办运动会的头天晚上,她居然很奇葩的又自掏腰包另给我买了些牛肉脯、汽水饮料之类的大概20、30元的东西。

虽然之后她那种以施恩的口气说,看你以后再和别人说,从来没给你买过零食了。但是,这也没能削弱多少我期待快乐的心情……结果第二天上午,大概平时举行课间操的时候,她突然从我的背后窜了出来,很自然的坐下,拉过我的书包打开还没拆封的旺旺大礼包,开吃。当着我身边同学的面,口口声声的,不能让我一个人吃独食,昨天给我买零食花了不少钱呢。现在想起来都齿冷,一个大人和自己的孩子抢零食,独吞了大半很值得自豪吗?!!

【如果我们违反作为父母的本能——通常是要求我们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冷酷。】【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能控制孩子,也不能控制生活之手对待他们的方式;但是,我们永远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依靠我们来引导他们面对这个庞大而混乱的世界。然而,我们自身的童年经历和文化传统告诉我们,应该借助惩罚、武力和控制来引导孩子。】但事实上,【只有孩子很小时,强硬才会起作用。如果我们忽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情感,问题就会进一步恶化。】

但是,即使在当下国内越来越多的父母反省到此点的时候,我们仍然遗憾的看到,还有更多的父母在逆潮流的,绞尽脑汁的想出各种方式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是的,暴力无用,他们就采取了经济控制,或者干脆把孩子养废,这样就能够更好更久的将孩子抓在手心里了。

说真的,想当一个合格的父母的人,都该来看看这本书。内容确实不错,作者以一种像是欧美访谈节目中常见的“嗨!我想我们需要谈谈”……那样明朗而柔软的女性口吻,平和的在与你探讨亲子教育的迷局,引起读者的共鸣,来反思自己对孩子教育中的种种本质上的错误。这种共鸣,是无分国籍的,只要你是父母,你就会被触动。

在本书中,你将学到【对孩子婴儿时期的安慰,正确处理他蹒跚学步时期感情爆发,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他在4岁时忍受挫折,在6岁时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8岁时勇敢面对顽劣儿童。】当然,【虽然本书只分析了9岁以前的儿童,但是你肯定已经知道如何避免他们在12岁时夺门而出,在15岁时远离毒品。】那么大的中国学生倒是不太容易接触到毒品,但是香烟的诱惑也是一样的。

劳拉·马卡姆博士认为,【育儿重在培养亲情,悉心指导,而非控制孩子。】【引导式教育从长远看来效果最佳。】她有条不紊的为我们揭示了,为什么只有当父母拥有正确思想,才可以去教育孩子的根本性原因。第三部分【引导而非控制】中,“移情”就是教导孩子换位思考的方式,怎样做到这点,就是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去体谅;而非是应付了事的蒙骗、欺哄。

之后的那篇【训诫与惩罚肮脏的小秘密】,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看到。惩罚肮脏的小秘密只是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外部控制点——权威人物。当一个孩子受到惩罚时,他开始认为自己无法独立“行为”。他认为,“正确行为”不再是他的责任,而是权威人物的义务,对方有责任“塑造”他。】惩罚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坏孩子,丧失他的自我能动性。而心情是会感染的,无论好坏。

说白了,当你斥责孩子,把你强烈的负面情绪转嫁给孩子的时候,他就会受到伤害,更别提你的咆哮让他感觉到恐惧了。惩罚只会让孩子想方设法的避免惩罚,过多的关注怎样才能够逃避惩罚,而非是反思自己的做法。而且,孩子往往是不知不觉的按照家长对自己的看法,在塑造他自己,也就是你如何看他,他就会长成什么样。当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他就会自暴自弃的随波逐流,不再努力了。

感觉作者说的都太对不过了,从上小学以后,我母亲那种推卸自己责任的歇斯底里式的发泄,就让当时还无行为能力的蠢女孩轻信了母亲的话——什么家里弄成这样都是自己的错,是我不够聪明不够让她放心;母亲的工作不顺利都是为了我,因为她全心全意的在照顾我,话说,如果她真的有像电视里的那种日本母亲,那样的细致的照顾过我还好说,但是,她有吗?

而且,就算是我真有不好的地方,她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如果她能做到她该做的,家里也根本不会弄成现在的这个样子吧。毕竟,那时候她都已经是大人了,我呢?……就像从我12、3岁起到现在,她还一直在抱怨我没有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说的就好像她自己把家里这么收拾过似的。话说,我家从小到大,除了每年的春节,她就没有劳动过贵手,仔细收拾过家。以至于我后来收拾厨房,需要家事小窍门的时候她一问三不知,还得我自己去查书该从何干起。

对,她自己像个男孩是的野到大,从没对孩子以身作则过,却能理直气壮的要孩子符合她心目中女性形象。她就这么拍拍脑袋,创造出了我应该表现的样子,只是因为我不是她希望我变成的样子,她便根据这个“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准则,对我做出了审判,指控我,辱骂我,甚至能毫不羞惭的说什么“为我而感觉羞耻”。

大概她是忘记了自己在家务上对我做的表率了。我家以前是干净过,但早前是因为雇的小保姆干活,后来小保姆走了就开始邋遢,还是几年后装修都拆光了重装才焕然一新,当然,很快又让她带回来的那些破烂堆成了原样。

一个从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孩子也从不会尊重她。——尊重来自于爱。因为尊重所以相信,反之,就是不相信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处处不尊重就会试着控制,这就是对爱的伤害。爱是慷慨的,无条件的,不该是充满条件的。真正的爱,没有任何理由与索求。没有任何的“如果”,没有任何的条件。

【你的孩子像个孩子,因为他就是个孩子。】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家长无法满足,只是因为他们的期待值过高了。显然,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天生下来就该乖巧懂事,无需学习就能知道所有的知识,令自己增光添彩了。大概,他们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花了大价钱定制的机器人吧,否则,怎么会‘幻想’出这么不科学的事儿来~!

PS.【】内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