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供应链攻防战经典读后感有感

供应链攻防战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4 00:30:12
供应链攻防战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6-14 00:30:12   小编:

《供应链攻防战》是一篇关于供应链安全问题的文章,讲述了企业在供应链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文章中提到,企业需要加强对供应链的监管和管理,采取多重防御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文章也指出了供应链安全在未来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供应链攻防战读后感篇一

作者确实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地走访,为大家呈现了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独到的成功路径,每个供应链的链主都有自己的独有的核心优势,很多成功都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漫长复杂的竞争过程。所以看完之后,总觉得学了很多,又啥也没学到。还有待作者从庞杂的案例中总结出真正可以学习模仿的经验,而不是仅仅告诉我们这个公司很牛,那个公司很厉害

1/3页

供应链攻防战读后感篇二

耶伦老奶奶来中国说要中国控制“生产过剩”,国人的愤怒是能理解的,你们钱好赚时,你们把钱统统都赚走了,像Apple当年利润能超过50%;当年的我们,可是开门让你门来赚的啊,我们现在才赚个10%多一点,你们就急着关门,还有王法吗? 所谓供应链攻防战归根到底是市场之争,从 90 年代美国赢得冷战, 美国开启的量化宽松,出栈的资本如洪水猛兽+中国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到今天生产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工业品,再加上近年越南,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墨西哥和印尼都在工业化的路上,成衣和制鞋等劳动密集型已经转移到这些国家,中高端行业,像光伏、电池、液晶面板,汽车和机床等等,我们突破之后,开始卷得要命,从国内卷到国外,美欧日慌得一批,拼命想关门!开始是贸易战,接连的科技战,金融战都是想把我们的技术之路彻底斩断,不割我们的资产韭菜,华尔街要崩了,只要回顾一下 98 年中国四大银行中农工建不良资产超过 30%,中国如何力挽狂澜,就明白西方 G7 的招数,所以本书非常详细和辛苦的梳理了整个工业体系的供应链条,但没写到点子上,但解决问题的根源还是市场的争夺,而不是供应链,马斯克都知道如果放开中国汽车进入美国,美国汽车行业都要倒闭了,阿三不断对我们关闭市场和我们的供应链和产品质量无关。 应该重点关注的是如何打开市场,比供应链关键的是生态,也就是消费者的消费环境的建立标准,英语还是有优势, 需要更加开放,任何民粹和排外都是适得其反,更主要的是文化优势,想想现在在国内豪车领域还占优势的 BBA,前几年去欧美排队扫货的奢侈品,从东瀛背回来的马桶盖,现在还去抢购的果粉和特斯拉,文化自信任重道远,也需要读书人祛魅自信,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前提当然是和平稳定,否则供应链就是装备线,西方盼望的就是用一场战争拖慢中国技术的进步,锡安和西欧的经济焦头烂额都是拜战争所赐,各路代理人和小弟都在拱火,中美谁先忍不住下场谁输!

2/3页

供应链攻防战读后感篇三

当一个国家失去制造能力,就意味着丧失了创新能力。 陈旧的微笑曲线越来越偏离现实,有研发、有专利、有技术、有附加值的创新型中国制造企业,其利润率和市场价值甚至会高于某些品牌商。这已是活生生的现实。 供应链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等级性,又有网络性。前者表现为控制力,后者表现为连接力,对于巩固既有的优势会有较大的帮助,而设计力则为二者的加强或减弱提供了不同的力量。 从2001年到2018年的17年间,纺织服装行业创造了中国外汇净收益的75%。2018年,它创造了贸易顺差,占比达到71%。尽管到2021年,纺织服装行业贸易顺差下降到贸易顺差总额的44%,这个“奶牛之王”的整体产出依然在增长。作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值得守卫的。 1993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总逆差之比仅为3%,加入WTO的2001年,该比例为8%。这个比例逐步增加,在2015年前后达到了50%。这意味着全球所有其他国家形成的对美贸易顺差,大约和中国持平。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数字和年份。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加里·皮萨诺等人曾经给出一个确定研发与制造是否容易分离的模型。它通过产品模块化程度和工艺成熟度,将产品分为4类:工艺驱动式创新、工艺嵌入式创新、纯工艺创新和纯产品创新。工艺成熟度高、模块化明显的纯产品创新,如电脑就很容易分离,但相反的工艺驱动式创新,如纳米材料就很难移动。这种模式对于判断产业属于易于流动的“浮萍类”,还是很难撼动的“老树根类”,会有很大的帮助。

任何一个制造企业都面临三种能力的选择和平衡,分别是工程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界面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往往是研发工程导向,能够熟练地将基础原理进行应用转化;制造能力表现为建立复杂的生产线,并将多种元素组合在一起的集成能力;界面能力代表着用户友好的交互能力,它往往需要面对广泛的用户。

低端制造被低估之处,就是它拥有巨大的连接力。它的供应链体系并不简单,背后也有高级的组织形态在支撑。

希音建立了色彩管理系统,同时开发比色仪,让大家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描述方式也被统一。希音有一套标准的软件,设定产品的加工方式、布料要求等,做到无须沟通,任务自解释,可以说是极其高效的沟通系统。高效的供应链正在压缩一切无效的环节,包括沟通。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