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这篇文章通过深入探讨人们对酒精的喜爱原因,揭示了喝酒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作者认为,喝酒可以带来情绪的放松和社交的愉悦感,成为人们释放压力和寻求快乐的一种方式。然而,文章也提醒我们要理性对待饮酒,避免酗酒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读后感第一篇
我自己不喝酒,但是对酒的话题感兴趣。
酒精对人体和社会都有很多潜在伤害,但人类的基因还是喜欢酒。从演化的角度,说明爱酒可能不是一种缺陷,而是某种解决方案,一直保留下来。酒的伤害是副作用,和解决的问题相比,是可以被接受的。
人是大规模协作的物种,经过漫长的发育期和学习期,发展出一套精简高效的认知控制系统(大脑的PFC区域)。但理性也有缺陷,如果用理性思考一切,人往往会做出自私的利己决策,对族群不利,长期来看最终又伤害到自己。
有个补充方案是“情感承诺”,可以适当绕过理性,高效建立信任关系,更符合长期利益。比如:爱、荣誉感、羞耻心等。
酒精会放松大脑中负责认知控制的区域,调节情绪。这种情况下人和人更容易建立信任,促进合作。也就是说,酒精起到了情感承诺的作用,甚至建立一种隐形的契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从文明早期就开始嗜酒,因为那正是需要靠协作来生存,却还没发明契约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是酒促进了文明的诞生。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读后感第二篇
有趣有趣有趣
冷知识,其实最早的酒只有葡萄酒和啤酒,都是低酒精饮料,直到蒸馏酒的出现才让一切真正乱了套。
作者并没有回避酒精起到的重要社交属性,而甚至给予了绝对肯定,毕竟其他让大脑中执行控制中心PFC暂时到达低值而获取快乐多巴胺的化学制剂比酒精更可怕。
另外一个冷知识,原来剧烈运动给予的多巴胺酒精也可以给予,而且给的更为迅速轻松,猛烈运动只等于2杯whisky带来的多巴胺,所以喝酒让人快乐可谓也不是一句空话。
此书可谓一本奇书,以科学管理解释“人间玄学”。
最后呼吁一句,请理性享用美酒!drink responsibly才能更好让人理性拥抱快乐!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读后感第三篇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知名汉学家森舸澜,译者是陶然。这是一本涉及生物学、神经科学、人类学、考古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讲述“我们为什么爱喝酒”的书。作者用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视角去从多学科领域进行阐述,给了读者很大空间的阅读想象,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方面会被作者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所吸引,另一方面也会对与“喝酒”有关的历史文明有一个多视角的了解。
学者往往能在司空见惯的生活里发现新的研究问题,这是让读者特别欣喜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有机会对这些问题展开一些思考,毕竟,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往往忽略这些所谓的日常生活。在本书的结语中,作者说,这本书的“大部分章节是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写成的,它戏剧性地证实了酒精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抹杀的作用。”作者认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文明错过了酒精,像古埃及、古中国、古苏美尔都有文字记录。人们在抱怨酒精危害的同时,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喜欢酒精。基于此,作者对有关“喝酒”做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从酒精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等角度,结合文化演化的进程,去剖析人类的心理、生理、道德、生活方式,从而给了读者一些相对科学且站得住脚的文化阐释。他用五章内容结构全书,用“我们为什么会喝醉?”“给狄奥尼索斯留门”“沉醉、出神与文明的起源”“现代社会中的醉酒”“狄奥尼索斯的阴暗面”这五章内容谈及喝酒与大脑、创造力、文化、人际关系、政治权利、文化群体、暴力行为等的内在复杂关系。
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去一路探寻这种内在的隐秘联系。作为知名汉学家,作者对中国和中国哲学非常了解,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到他对中西文明资料的引用详实准确,尤其是对《诗经》《论语》《尚书》《战国策》《道德经》《汉书》《史记》,以及陶渊明的诗的引用,对读者了解古代中国关于饮酒和醉酒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作者做这样的理论思考离不开他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得益于他广博的学术理论积累。对读者来说,发现事物和问题之间的内在且隐秘的深层联系,从而对其做科学且有价值的理论论证,旨在通过这些论证去探讨它们之于今天的我们的积极意义。通过本书,作者肯定了酒精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认为要正确有效地利用酒精的内在力量去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它的创造力。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作为读者,我很喜欢作者切入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也感叹于他最早对醉酒这个话题感兴趣是来自陶渊明,也认可他对“为快乐而快乐”这一观念的声援。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那就是对一个问题的认知需要在不断的演化、全面宏观的视角、多层次所维度的空间中进行长远的思考,正如作者对陶渊明的“酒中有深味”所理解的那样。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读后感第四篇
提到喝酒,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爱喝酒的人。俗话说“一醉方休,不醉不归”,人们爱喝酒的习惯似乎由来已久。
在《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这本书中,作者森舸澜毫不夸张地提出:酒精开启了现代文明,也助推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对酒精的痴迷不是意外,而是演化的结果。
一般来说,喝酒的坏处要比喝酒的益处更加明显。当我们处在醉酒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几乎是丧失理智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举动。
近些年来,在法律层面上对于酒后驾车行为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范以及更加严厉的惩罚。
对于一个经常喝醉的人来讲,他根本无法记清自己说过多少无理的话,做过多少越矩的事。
醉酒带给人们的伤害,不仅仅在于当我们喝醉的时候,无法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还在于过量的酒精本身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喝酒这件事情仍然乐此不疲,也几乎没有相关的立法来禁止人们喝酒的行为。这背后的原因就耐人寻味,值得探索了。
对于人们爱喝酒的原因,从演化的角度上来讲,有两个主要的观点——劫持理论和残留理论。
一种最常见的观点认为,我们之所以有醉酒的嗜好,是因为这背后牵涉的正是这类机制:它们都劫持了某种本来具有演化适应性的驱力。依“劫持”理论来看,大脑内有各式各样的奖赏系统,酒精和其他致人兴奋的药物碰巧激活了某类奖赏系统。
尤其是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顺利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情绪低落,也伴随着自制力降低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更可能通过饮酒的方式来自我麻醉。
我几乎从不喝酒,但我能够想象,对于很多人来讲,喝酒是一件让他们感到兴奋,陶醉的事情。尽管这种“幸福”的状态并不会持续很久,就像有些人爱吃甜食一样,即便知道吃的太多会变胖,也依旧会控制不住自己。
然而,我们同样必须意识到喝酒的益处。如果一件事情完全没有益处,那么就一定会遭到所有人的抵制,很明显在喝酒这件事情上并不如此。
一些研究表明,与滴酒不沾者或重度饮酒者相比,适度饮酒者更能体验到心理、身体和社会幸福感;情绪更高涨;压力更小(在某些情况下);更少有精神病理症状,特别是抑郁症;社交能力和社会参与度更高;收入更高,缺勤或残疾更少。
适度饮酒的老年人,通常更多交际、更多活动;即使是长期适度饮酒,认知功能也通常优于平均水平。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在酒桌上,人们会更加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讨论,或许也会更加的顺利。
从演化的角度上来讲,这也是为什么喝酒这件事情会一直传承下来。人们普遍相信“酒后吐真言”,当彼此在微醺的状态下互诉衷肠的时候,感情自然也会更加深厚。
在我看来,喝酒到底有益还是有害,关键还是在于是否适量,以及是否适当。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把喝酒这件事情看的太极端,保持理性——就像我们滴酒未沾一样。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读后感第五篇
酒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可以说酒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中,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且不可获缺的角色。
从夏朝暴政中的酒池肉林,到三国时期的煮酒论英雄,再到大唐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无数历史文化似乎都有着“酒精”不可缺失的影子。
但现如今,由于健康问题的持续被关注,“戒酒”甚至是“禁酒”似乎成了更多家庭、更多人的高声呼吁。这对于一个热爱饮酒的人来说,无疑是痛苦和不被理解的。毕竟,在这样的思潮下,任何人都可以扣上“为你好”的帽子,让你去戒酒和酒精Say goodbye!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这本书无疑是用理论支撑的方式,为喝酒找寻到一条出路。大量科学的数据,以及文献中所翻阅出的文化典籍无不印证饮酒的有益和历史不可替代性,让爱酒之人有了科学“撑腰”。
这本书从结构上,更趋向科学研究的论文刊物。它从酒精是如何被发现开篇,解释了地球上不同种类生物对酒精的依赖,用科学方式呈现出酒精对于生物大脑的作用,从而导致酒精这样的物质持续的发展,和被人类所喜爱(沉醉)的历史过程。
同时,它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了醉酒状态的心理形式,展现出醉酒状态。其根源在于动物的本性,当然在这里,人类同样是动物种类的一份子。
若单只是介绍酒精的历史或者证明出人类依赖于酒的科学道理,这显然不够支撑,对于酒的发展显得过于担保,所以作者还从酒类的发展文化,以及衍生出的种种生活方式,进行深入的剖析。其目的在是为了给醉酒人进行一个很好的“庇护”。和所有的食物一样,酒精同样是具备利弊的双刃剑,在促进感情以及放松自我的同时,酒精的过量,也会造成很多社会的问题,作者同样对于酒精的危害进行了充分的解释。
在关于酒的书籍市场中,这本书无疑是为饮酒者最好的理论“庇护所”,无论是心理上依赖,还是生理上依赖,都有着很好的理论支撑。
有趣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加拿大大学任教的外国友人。书中大篇幅都摘录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的历史背景,让阅读起来感觉亲切的同时,不由得对外国友人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感到敬佩。在大量的历史典籍的应用中,不难发现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甚至比国人还要深入,吾辈当自强!
现如今,酒精在受人类社会的社交领域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性,如何节制饮酒和科学饮酒,这本书呈现出最佳的视角。
阅读完这本书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酒精虽好,不要贪杯”。而对于热衷饮酒者“少喝点,喝好点”肯定是不会错的建议。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读后感第六篇
关于这本书的标题,我一看到就觉得太好奇!我们身边总有爱喝酒的人,也许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为什么爱喝酒呢,我也曾和朋友讨论过,可是仅仅是因为酒的味道吗?那第一次喝酒时,味道似乎也没那么大吸引力呢。或许是因为那句“小酌怡情”,如何来解释呢?真正使得人们爱喝酒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很好奇,所以翻开了这本书。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原以为这是一本爱喝酒的洋酒鬼写的自身对爱喝酒的理解,实际上我是大大曲解了作者的意图。我可太离谱了!作者森舸澜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杰出大学学者和哲学系教授,大学者写这本书的态度时非常专业的,把喝酒的问题当作学术来研究的啊!书中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作者非常详尽地做出了注释,而参考文献也一一罗列出来。所以,千万别像我这样产生误会,这是一本妥妥的正儿八经的科普书!
不过也不要因为是科普书就觉得这本书很难读,实际上这本书还是对中国读者很友好的,因为作者在书中追溯酒精的历史时,提到了相当多的中国历史案例和人物做依据。我在阅读时也总是被“意外”到,因为他提及了我很喜爱的诗人陶渊明,还有一些的中国古代诗歌。
这本书有个很有趣的角度,作者提出了一个综合问题,当然这个问题还是基于“醉酒”的特征提出的——我们人类为什么会追求酒精以及其他化学麻醉品?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因为酒精就是会令人麻醉的存在,“DRUNK”。是的,我们如果看这本书的英文书名,会更容易找到这个核心问题“HOW WE SLIPPED,DANCED,AND STUMBLED OUR WAY TO CIVILAZATION”。如果这些都是不好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文明之中又存在于今日呢?
我所理解的是,作者其实是很贪心的,借着以喝酒为核心提出问题,而酒实际上是一个主要代表,代表的是有麻醉作用的物质是如何出现在人类文明中,又如何助推人类社会发展的。可以说这种思路,是一种“存在即合理”的想法,也就是有积极的肯定部分。
所以,作者首先从古代开始搜集各种与酒相关的“证据”。比如一开篇,“人类生产酒精饮料最早的直接证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左右的中国黄河流域……”,比如到了第三章时提到“西方最早的一些生产葡萄酒的证据,来自公元前4000年的亚美尼亚洞穴群……”,诸如这样的证据可太多了,这都说明了人类自古就对生产酒精表现出热情,而酿酒行为也是源远流长。
第一章作者从人类演化、遗传、文化中去谈论,是不是演化把我们塑造成爱喝酒,喜欢一些令人有愉悦感的垃圾食品等不良嗜好,这种驱动力是不是从演化残留下来的,是不是大脑误会了什么。但我觉得这章的内容里更有趣的是“中国人为什么喝开水?(包括最初喝茶)”这个问题的思考,原来是因为烧开的水实际上也是一种消除病原体的办法啊!
读到第二章的时候,起初不是很好读,耐心一点就会发现,其实这章想要表达的问题很有趣,主要是为了给读者建立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人类的大脑发育特征,由此可以引出当人类摄入了酒精或其他麻醉品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酒精的镇定作用似乎集中在大脑的三个区域:PFC、海马体和小脑。”这里提到了一个词“PFC”,是大脑中抽象推理的所在地,也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认知控制”的所在地,即保持专注于任务、抵制分心和诱惑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
读到这里,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醉酒的人会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表现,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很正常的。因为降低了PFC,简单地说大概回归到了4岁孩子的状态,你试试让那个醉酒的人系鞋带,看看他捯饬20分钟会有啥结果,恐怕不用想也知道了吧。同时,也让我觉得更理性看待醉酒的人,别试图跟他较劲,跟他讲什么道理,他那会儿就是4岁的屁孩儿。
第三章实际上是从历史上看那些醉酒的充分理由,又或者说是那些对“醉酒有益”的证据和结论。包括增加创造力、减压、加强社会接触、增加信任、增加群体认同等……无论你有多讨厌醉酒,但是这又必须承认醉酒在过去时代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这些之后,第四章作者酒提出了在现代世界中,我们也需要醉酒的功能。当然,作者用最后一章,阐述了醉酒的坏处,这个落脚点我还是很满意的。
作者最后观点的是,以适当谨慎地态度接受饮酒。
而我读完全书之后,也对饮酒这种自古以来的行为有了辩证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小酌怡情来增加创造力,放松心情,还可以拉近我们与朋友们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饮酒会损害身体的健康,适度适量适时,持着一种有所克制的态度吧。
最后,如果大家觉得本文信息还有些价值,请点击“有用”,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谢谢。
我是卡西
热爱美好生活的阅读者
关注我,把好书分享给你
我们为什么爱喝酒读后感第七篇
李白斗酒诗百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自古酒仙和诗仙的形象就在人的心中有一定分量,李白的豪情万丈和才情,似乎又和酒有着莫名的关系。那么,人们为什么爱喝酒呢?酒和创作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好奇,好奇心,很想看看这背后的因果关系,和细致的解析。这本《我们为什么爱喝酒》就揭示了这背后各种各样的原因。
很喜欢这本书,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匆匆看完,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找寻有意思的东西。第二遍,仔细记了一下里面的一些知识点,很有收获。 喜欢这本书的封面,眩晕的感觉,字体也是眩晕的。 作者森舸澜是加拿大作家,汉学家,哲学系教授,涉猎广泛,心理学、东亚研究、人类演化认知、宗教哲学,所以书里面干货满满,很多方面都有提及,很有趣。 感觉作者也在尽量通俗的讲解科学范畴有关的知识,让读者能容易理解和读懂,更不乏偶尔幽默的轻松一刻。最大的惊喜是陶渊明,作者很喜欢陶渊明,让我一个中国读者很惊喜,也更加审视了中国文化,它的魅力和其中的普遍性。马上借来了陶渊明诗词选,作为补充,首先看了《饮酒》组诗,很有启发。 遇见陶渊明,是最美丽的意外,但,人生何处不相逢呢? 说说这本书有趣的地方。 作者的写作思路很有逻辑性,第一章,我们为什么会喝醉?从进化、演化遗传、动物学研究,追本溯源,探究人类喝酒的生物原因。大脑里的一些变化。果蝇,猿猴,吃了发酵的果子,醉醺醺的状态,遗传下来的基因。而最开始被吸引,可能是因为这是食物的味道,为了觅食。人类要储存热量,卡路里。 现代人喝酒,可能是演化的残留。 为什么我们在祭祀的时候是放酒,而不是其它,或者酒被其它东西取代?酒在人类漫长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第二章,重点揭示了,酒的社会、文化含义。 生存有个重要的力量,是社交技能。人们创造,需要一些团队协作,很多人的力量。创造,又需要在放松的情况下产生。 人类软弱,依赖他人,个体很难出现一些科学家,都建立在他人的文化积累上去学习。生命源于合作,生物界大多是互相协作,共同创造的结果和例子。人类更加需要一起合作,创造,而这一切,又需要对他人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醉酒,会让人回到一种容易信任他人,放松,孩子一样的感性状态,卸下一定的理智。 “ 释放内啡肽、增强多巴胺、血清素的释放,调节情绪、减少焦虑。模糊自我与他人的边界。” 但其实,运动、冥想、音乐,也会起到减压作用,或同等类似效果,为什么人们还是会选择喝酒,不选择其它? 人在社会上,面临诸多选择、挑战,需要放松和感性来平衡,否则,人类会很痛苦和倍感艰难。酒神和太阳神他们都在我们旁边,一个是放纵,一个是理性。大脑有两个区域,一个负责理性控制,一个是感性思维。 第三章,酒与文明的关系。 酒提高了我们的创造力,引向文明。人们通过合作,创造了现代文明。 人们在喝酒中握手言和、彼此信任,增进情感,而不喝酒的人有可能被孤立或者排除在这个小群体。喝酒与不喝之间,又有着微妙的社会关系,和联系纽带。 酒有它的负面作用,对人类社会的扰乱,比如人失控的行为,酒驾,暴力,那为什么各地的禁酒令没能彻底施行下去呢?有着怎样的历史发展和妥协?
人们的社交属性,使得很多事情需要面对面的谈论,商议,甚至是在酒桌上,情绪来了,谈成的几率更大一些。这很无奈。 回想人们在酒桌上的表现,会比平时更情绪激昂,声音更大一些,有些甚至会哭泣。酒精刺激了大脑中控制感性思维的区域,理性区域被抑制。“酒后吐真言。”“酒逢知己千杯少。"人们需要倾诉和朋友。 酒馆和咖啡厅一样,人们流连这里,熟悉的人,熟悉的话题,社交属性增强。 适度的社交饮酒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使我们与社区保持联系,并促进交流和搭建人脉。如果没有酒精,生活会非常具有挑战性,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 酒精会让人觉得自己更好,眼里的异性更具吸引力,甚至是对对方的行为更具误导性,觉得对方是在暗示自己,其实并不是,从而引起一些犯罪行为。 “ 逃离自我和环境的冲动存在于几乎每个人身上。“赫胥黎说道。 对醉酒,和人性的关系可能会更理解一点了。 人们对醉酒还有着道德上的偏见,标签化,其它事情,跑步、冥想、看电视和饮酒这种解压方式相比,是被不同看待的。 作者喜欢并多次引用的陶渊明,对酒的描绘却是和身心自在,归隐田间,放旷自然一起。 陶渊明在逃避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呢?他又是怎样性格的一个人,才有了他今天的诗歌境界。现在的我们,依然在饮酒,又想寄托什么?解决什么呢? 作者是想给酒正名的,因为快乐饮酒,因为要平衡一些事,"像陶渊明一样,学会平等的庆祝它们。” “醉于美酒?醉于诗歌?还是醉于道德? 遂你所愿。”——波德莱尔 最后一章,必然是揭示喝酒的阴暗面,负面影响。 家庭里的虐待,儿童的痛苦遭遇。成瘾现象。酗酒的遗传。 作者对比了南方饮酒文化和北方饮酒文化的不同,比如“俄罗斯饮伏特加烈酒的北方饮酒文化”。对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特别是蒸馏酒的出现,高度酒,啤酒和红酒酒精含量少。要更加小心高度蒸馏酒的影响。独自饮酒又更加危险,会越喝越多,无人看护。而社交饮酒,一群人喝酒,会有一些他人的控制和监督。餐桌负责人会在喝的差不多时结束宴会。酗酒和不良团体的人在一起喝酒就另当别论了。 医学健康相关人士说,最适合的饮酒度是滴酒不沾。但,还是有人喝酒,爱喝酒。大多的事都是如此。 作者在终篇结语说道,虽然最后讨论了醉酒的危害,但,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值得一过?更有质感? 作者强调了为快乐而快乐的观点,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也就是酒的精神含义,诗歌中,文学中,神话作品中。 还是要谨慎的利用它,在这不稳定的生态位中存活。酒神,是神,也是威胁。我们要保留创作能力,不断发展。 看完这本书,对人类的发展有了些了解,人的行为、心理、遗传演化,很有趣。每种行为背后有其成因,而揭示、追求这原因的过程,是快乐,有趣的。引发思考,一切来自于对人类的好奇。 本来读这本书,是想了解一些知识和干货来劝诫爱喝酒的人,比如我爸(哈哈),但竟被作者说服,看的过程中还去倒了一点点酒尝试一下,确实很开心。(这里不提倡饮酒啊,仅限个人体验。) 印象最深的还是作者强大的知识体系,很多学科的交叉运用,把一个事情能说的更明白一些。再就是遇见陶渊明,觉得他好浪漫,“诗酒趁年华。”对他的诗有了另一些认识,准备好好看一下他的诗集。阅读就是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寻找线索,生活有可能的线索。过程很开心,因为有些遇见是不可预测的。因为未知,而欣喜。 也感谢编辑,引进了这样一本小书,估计也是看到里面一些汉学知识,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很喜欢。 我们一起喝一杯吧!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