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坟》通过描写主人公为了父亲的坟墓而奋斗的故事,展现了对家庭、传统、人生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性的复杂和家庭情感的纠葛,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反思。整个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
《坟》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开篇就是几篇迅哥写的文言文,写的还是学术文章,毫无注解,读来实在晦涩,好在之后的许多文章都是能读明白的近代白话文了,不过字大多是能读懂的,只是其中思想还不能一一理解。从胡须、雷峰塔的倒掉、照相机到“的”,迅哥挑选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化其为器,剖开中国人的外表,质问人心,令人不能不叹服,也从中窥得二三迅哥为人的趣味。迅哥不愧为文、思、革三家。此外,读迅哥的专业性文章,从他对小说史的研究,对拜伦的推崇,也可读出一些不一样的风味。
《坟》读后感(篇二)
前四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读得真是对白话文运动感恩戴德。之后就开始顺畅了。
有意思的是,《坟》里面居然有好几篇是鲁迅对女性和女权的探讨。《我之节烈观》开篇讨论“人心日下,国将不国”的论调,结果没想到几段之后,直接过度到“节烈这两个字,从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然而现在的’表彰节烈’,却是专指女子”,直接讨论到“节烈”及道德对女性的束缚,抽丝剥茧,逻辑清晰,一层一层地骂。接后一篇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虽不涉及女性,但是也在讨论父权,与《节烈观》一文逻辑亦有相似,都是对崇老尚老,不破旧的思想的一种抵抗。
《娜拉走后怎样》是对易卜生《傀儡之家》的讨论,火力也集中在女主角娜拉身上:“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傀儡之家》虽然在娜拉出走之后关门一声结束了,但是鲁迅在这里做了各种推断:作为一个女性,从家庭中出走,会发生什么事呢?经济上如何独立?社会如何接纳?
《论雷峰塔的倒掉》里对白蛇娘娘的好感度也实则让人觉得,鲁迅就是一名女权主义者。(注意:《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虽然也在讲雷峰塔了,但是笔锋一转,写到西湖十景之缺,从而谈论社会的破坏与重建,“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
《寡妇主义》同样也在抨击“贤妻良母主义”,谈女校,谈读书人谈论女学生,讲独身,讲中国的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
鲁迅在《坟》里讲述的,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歧视、偏见,虽然都是上个世纪初的中国现状,但是现在看,将近一百年过去了,一点都没变好。
《坟》读后感(篇三)
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比惨的社会,似乎只要别人更惨,自己的惨便无所谓,别人的好就更无所谓,于是自己的好也无所谓了。而且世界也似乎真的越来越惨,仿佛又要受斗者“衷悲而疾视”了。
欧洲的难民潮,美国的特朗普,政治正确越来越“不正确”。其实,这政治正确,何尝不是一种“节烈”?鲁迅说:“不行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如此而已。真正要做的,是“去虚伪的脸谱”“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鲁迅的愿望,至今未曾实现。
“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这个宏愿太大了。但小若家庭关系,鲁大师依然有话可说。
“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洁旧账,一面开辟新路。”可惜“觉醒的父母”仍太少,或者不愿自己去“肩住了黑暗的闸门”,今日要家长放弃对子女的控制,依旧“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除非拉去电一电?)
而这种控制欲,还要释放到别人身上。科学网感叹科学家难上头条,便有大批闲人来批评科学界的功利心。可是“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可惜中国仍缺乏这种土壤。
科学只是众多“雷峰塔”中的一座。“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被偷取的砖块,不仅仅是一句网络暴力、一条谣言、一篇假新闻、一次医闹……“虽曰国人,要借以泄愤的时候,只要给予一种特殊的名称,即可放心剚刃……”
只得说,现在仍不好实行“费厄泼赖”,且必须痛打“落水狗”,少感叹些“今不如古”,少干些“坚壁清野”,“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坟》读后感(篇四)
坟
鲁迅著
译林出版社,2013.11(鲁迅自编文集)
ISBN 978-7-5447-4378-5
鲁迅杂文-杂文集
这本书是朋友2018年送给我的,前几篇都是鲁迅先生早期的学术研究,而且都是用文言文写作而成,读起来生涩难懂,我断断续续读完,品不出一二。后面都是1918年之后的散文,白话文写作,极有意思。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阴阳怪气第一人:
——总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着,或者死掉;遇了强暴,便死掉;将这类人物,称赞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国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
——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新马褂。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他的文章我都有点不想挑出些句子或句段品鉴,每句话都意义深刻、意义深远,一旦读起来就应当再从头读一遍: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鲁迅先生的文字也很有趣,读完觉得他真可爱啊:
——再说费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 呸!
——所以不许其去,还是只要女生不去,别人也不发生,抑或即使发生,也就管的了。
其中《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这两篇演讲稿是我高中最喜欢引用的好词好句,几乎可以达到全文背诵的地步。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有趣生动,遣词用句有意思。又极富有现实主义,是议论文写作的大宝藏。我可以这么说,掌握了鲁迅先生精髓,基本上议论文立论论证不会跑偏。
──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
──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
鲁迅先生的文章,值得在各个年龄层段读、值得反复读。希望大家常读。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