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回望勾吴》讲述了一对青年情侣在勾吴古镇的一次相遇和别离的故事。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唯美的画面,描绘了青春、爱情和别离的主题。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回望勾吴》观后感(篇一)
四星,还算不错的一部纪录片,不过通篇基本一个节奏有些平淡。内容偏重考古,但其实吴国留下来那些东西对普通观众来说其实吸引力并不算大,反倒是吴越相争那些的传奇故事更让人津津乐道。专诸、孙武、伯嚭、西施、范蠡这些传奇人物基本怎么没出场,伍子胥、勾践戏份也比较少,吴国灭楚、越国灭吴这些重头戏也是一句话带过,有些遗憾。
1/6页《回望勾吴》观后感(篇二)
“从天鼋图腾的家族南来,到奔跑呼啸的吴人出现 从周章第一次认祖归宗,到寿梦构建吴人的国家 从挂剑君子到雄帮霸主 从兵家至圣到江海涛神 从肇建吴都到柏举之战 从跨江越海到黄池会盟 地处江南的吴国用自己的血性豪迈, 刚烈勇武、孜孜以求 完成了一个国家从弱小卑微到强盛称霸, 再到倾覆亡国的兴衰过程” 这是片尾最后的总结,我觉得很到位,我觉得吴是个很努力的国家,吴王是很努力的君王,从泰伯到夫差,有名有姓的有故事的吴王基本就没有什么安逸恶劳醉生梦死之徒,只有一代代的努力,可能着急了可能过激了,但是归根到底,都不是单纯为自己。 我很喜欢吴国,虽然吴人后代在国灭后散落八方,但是看着苏州城,看着旁边的木渎古城,好像还能看到千年前阖闾大城的恢宏霸气,看到其上寄托的一代代吴王的殷切希望和梦想。
2/6页《回望勾吴》观后感(篇三)
1、阖闾大城为苏州
2、跑着啸的人:吴
泰伯仲庸(姬昌伯父)纹身断发
每年农历初八泰伯生日,泰伯留有后人守泰伯庙。
司马迁: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3、季札、阖闾(公子光)、专诸刺吴王僚(鱼肠剑)、要离杀吴王僚子庆忌。
4、虎丘塔下阖闾墓,剑池干枯有大洞。
5、衢州龙游石窟,可能是勾践藏兵处。
伍子胥:楚人来吴,建阖闾大城,劝夫差灭越,夫差令其自杀。送儿至齐,儿改姓王孙。
胥河:伍子胥投江地;胥口:伍子胥尸体发现处;胥门:悬门抉目处。
6、大而耗(邗沟工程,京杭大运河中一段的南北贯通),富而骄(向鲁国证百牢(子爵五牢),自称蛮夷不守周礼),众而嚣(黄池会盟当日越国攻破吴国)。
3/6页《回望勾吴》观后感(篇四)
第一代吴王首领泰伯是周王室后代,来到吴地(太湖边)后纹身断发
第十九世吴王寿梦(中原才开始记录吴国)向鲁成公请教周礼。
寿梦的儿子季札(主动拒绝当王)前往音乐之都鲁国听音乐(《诗经》),季札挂剑(送给去世的徐国国君)
专诸、要离两个刺客成就了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奠定了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基础。
楚国和晋国相持对峙,吴国撕毁了和楚国的盟约,向楚国发动战争。孙武(原齐国人,“兵者,诡道也”)的《孙子兵法》第一次应用是与楚国的柏举之战:江南水网密布,不适宜车战,发展步兵(速度快),打游击战;吴国青铜器发达(农器和兵器,含锡和铅)。开创了全新的战争局面。
吴越因地缘政治和被裹挟到晋楚纷争之中而发生战争。吴越之间发生了第一次有记载的海战。伍子胥和吴王夫差争论是否放过越王勾践、灭掉越国。勾践卧薪尝胆;而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因为伍子胥看到吴国即将亡国,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为齐国打造兵器)
吴王夫差修建邗沟连接长淮。吴想当霸主和晋鲁等国参加黄池盟会;越国军队洗劫吴都。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铍。勾吴灭亡。
隋代把当时的吴郡改为苏州。
4/6页《回望勾吴》观后感(篇五)
《回望勾吴》这部纪录片拍得不错,对于了解吴文化有很大帮助。说起吴文化离不开吴太伯,他是西周文王的伯父,太伯的父亲有三子,其父认为太伯的三弟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都很贤明,因此有立季历为继承人的想法,以便传位给姬昌。太伯知道父亲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于是便和二弟仲雍迁居到吴地(现无锡、苏州太湖流域这一带),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来避让季历。当时的吴人被中原人称为蛮夷,他们断发文身。吴太伯于是入乡随俗,并给吴地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技术,教他们兴修水利、种桑养蚕、饲养家禽,于是得到了土著人的拥护成为了他们的首领。 因为吴太伯这样重大的贡献,所以他也成了整个江南共同的祖先,而位于苏州桃花坞历史街区的泰伯庙,就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太伯的庙宇。大诗人杜甫年轻时就来此祭拜过,后来回顾往事还留下来“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的佳句。几千年后昔日断发文身的吴人,蜕变成崇文进取的苏州人。当时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吴地,也成了如今中国区域经济文化的中心。谦让尚礼的吴文化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苏州人。而谦让就易和气而不易争斗,所以苏州人给国人的感觉是性情温和。 小时候家里人跟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对苏州人产生了特别好的印象“宁愿跟苏州人吵架,不要和宁波人讲话”,这说明苏州人比较和气,即使吵架也不容易升级动武。(当然,一切经验的东西都是可以被证伪的,长大后听宁波人之间讲话只是觉得宁波话“石骨铁硬”,但是相处也很好。)据说,李光耀后来在中国诸多城市中选择在苏州建新加坡工业园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苏州人性格谦和,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他深信“和气生财”的道理。
5/6页《回望勾吴》观后感(篇六)
一边考古证据,一边史籍记载,叙述平和,配乐悠扬,片尾曲尤甚。 从天鼋图腾的家族南来,到奔跑呼啸的吴人出现。从周章第一次认祖归宗,到寿梦构建吴人的国家。从挂剑君子到雄邦霸主,从兵家至圣到江海涛神,从肇建吴都到柏举之战,从跨江越海到黄池会盟……。 地处江南的吴国,用自己的血性豪迈,刚烈勇武,孜孜以求,完成了一个国家从弱小卑微到强盛称霸,再到倾覆亡国的兴衰过程。浓墨重彩,举足轻重。 第一集 探秘吴都 前514年,太湖流域,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吴都,号“阖闾大城”。(苏州老城区域) 吴王夫差盉:“吴王夫差,吾金铸女子之器,吉”。馆娃宫、《越绝书》、《吴越春秋》、《孙子兵法》、吴青铜剑。 考古既是在寻找一座地下之城的本来面貌,更是在寻找一座地上之城的文明脐血。 第二集 肇建吴国 泰伯奔吴:周文王姬昌的伯父泰伯和仲雍让位于文王之父季历,奔吴,断发纹身,融合。“吴”字的由来。《史记 吴泰伯世家》 考古真山:玉覆面、玉甲饰、七棺两椁、兽面纹。吴19世王寿梦。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吴执代王”邯王是野,作为元用。“铜矿战略资源,青铜器工艺精湛。 前584年,时晋楚争霸,晋奉行远交近攻,晋申公时,巫臣使吴,授排兵布阵。”寿梦初霸,始用兵车“。吴楚则多战。 第三集 礼邦雄邦 前561年。寿梦崩,欲立四子季札(吴地名贤),三拒之。“季札挂剑”: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寿梦传位长子诸樊,诸樊死传弟余祭,余祭死传弟余末。因季札不受,传余末子王僚。诸樊子公子光命专诸刺僚,命要离刺王僚子庆忌,即位,即吴王阖闾。(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阖闾的雄邦之梦。阖闾葬于苏州虎丘山剑池下(鱼肠剑、三千剑)。明正德年间,文征明、唐伯虎、王鏊:”先王遗现“。文献记载与实物发现吻合,尚无法挖掘。 ”阖闾伟业,季札淡泊“,”霸主的野心,君子道仁心“。 第四集 王图霸业 屈原《天问》”勋阖 梦生“。阖闾用楚人伍子胥及齐人孙武,励精图治,国益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安徽铜陵、湖北大冶铜绿山:青铜全部用于兵器及农具,王室礼器少,兵器制作精良,剑脊(加铅增硬)及剑刃(加锡增锋利)。 吴楚柏举之战,3万吴军对20万楚军,兵圣孙武本人指挥的大规模集团军作战(利趾者,多力者)。攻陷楚郢都后,伍子胥鞭尸楚平王。 孙子兵法:中国临沂铜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第五集 吴越恩怨 吴王诸樊迁都(太湖北岸到太湖东岸(原越地)),吴越因太湖流域地盘争夺不断。前544年,越人俘虏暴动杀吴王余祭。越人杀二十四世吴王阖闾。 吴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一心北上与齐晋等国争霸,越国背后使绊。吴王夫差铍。伍子胥造吴海军,建”大翼战船“,伐齐败归。 夫椒之战。取越存越?夫差与伍子胥已产隔阂。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从战俘到取吴,只用了21年。越王勾践打造兵器藏诸山中(浙江西部衢州龙游县,姑蔑) 考古:山东新泰市周家庄。前484年,吴齐艾陵之战,吴胜。战前,伍子胥使齐,托付其子于齐贵族鲍氏,改姓王孙。夫差杀伍子胥,悬门抉目,江海涛神。 第六集 融入华夏 吴亡原因:”大而耗,富而骄,众而嚣“(中山王鼎)。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战船,便吴师逐鹿中原。)、”吴来征百牢“、禺邗王壶(贿赂证据) 黄池会盟: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图虚名而去实获。 越国趁夫差黄池会盟时攻吴:吴太子死,国都残。国力耗尽,只能对越纳贡讲和。九年后(前473年),吴亡。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延续:苏州泰伯庙(吴世家谱)。传承:金海欧仿制干将莫邪剑。归宿:陈凤九东吴博物馆(公办民助) 沧浪亭内,虎丘塔下,剑池水边……
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