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猫》是一部富有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猫因为突然变得能说人话而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通过猫的视角,读者不仅能够体验到人类世界的种种荒诞和迷茫,还能够思考关于生命意义和自我认知的问题。这本小说引人入胜,令人思考,值得一读。
神仙猫读后感第一篇
好让人放松的一本书。
连续读了一两个星期纯文学,再翻开这本书,真是让我感觉到了轻松。
好怀念这么简单的快乐。
不需要费劲吧啦地理解、记录、恨不得嚼烂了才能体会出来的甜。
此书中的快乐,触手可得。
就好像,你都不需要踮起脚,光是站在那儿,桂花的香味就迎风飘来。
一整页,里面有时候,只有一幅画。只有一句话。
“我爱你。”
“你是我的。”
”它看见雨哭了。”
我的心,也开始慢慢学着安静下来。
我也跟着作者简陋的笔调,去琢磨琢磨:
我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书中写到的这些兔子,鱼,螃蟹,石头。
在忙碌的世界中,它们也有自己稳定的精神内核吗?
是不是当我轮轴转的时候,一不小心错过了它们的世界呢?
时光流逝得太快,我好害怕错过一切可能的美好。
但在匆忙中,又总是给忘记了。
所幸,这本书,又让我突然想起来了。
神仙猫读后感第二篇
这里可不是薛定谔的猫啊!是流动的猫,是眼睛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的猫。是形态各异的猫。
从作者的《门先生》到《寻谣记》再到这本《神仙猫》,从图文的角度来说,是一脉相承,但从精神/内核/内容?上来说,虽然都虚虚实实,又有微妙区别。
《门先生》更贴近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漫画”:以故事为导向、塑造人物为主。一个个小故事,逐渐丰满了门先生这个人物,虽然说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出有很多地方带有一些作者自传的性质,但实际是否真是“自传”并不是那么重要,我认为这里的“自传性”其实是想要传达出某种真实性和纪录性。(有点像王小波的男主王二,哈哈~
《寻谣记》就更加贴近“真实”这一面了,因为是一个真实的音乐相关的企划的一部分。所以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不得不”往后退一点,以一种更客观的视角去叙述采访过的人物和遇到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一个“以图画代替文字的采访合集”,全书里穿插着各种形式的其他图像比如歌谣、玩具、地图等等,使这本书从整体的层面上,还是更多的反映出了作者个人的强烈风格。“寻谣记”是实,作者想要表现的在虚。
到这本《神仙猫》,我一开始读,最让我好奇的是时间。开头的序言部分,一看落款2014年,我第一反应是不是印刷错误,还去版权页看了看,确定不是老书的新版印刷。然后继续往下看,就发现所有有时间标记的地方,都是2011年左右。
先抛开时间,继续阅读。
这一本书里的小故事,几乎全部为“虚”,只有情绪是“实”,怪不得我看有友邻说这是一本有诗意的漫画。里面的故事也并不围绕一个主角,主角甚至不一定是人类,哈哈~
看完后,我觉得时间也并不真实,或者说,对于读者来说,时间根本就不重要,因为时间背景并没有直接作用到故事上,发生在11年,21年,或者1851年,都是一样的,因为传达的是情绪,是体验。我甚至觉得作者可能是故意将时间设计为“非当下”,因为它和“当下的时代/社会背景”无关,我们只需要从心出发,去感受自己想要感受的情绪和故事即可。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部可以说是“唯心”的作品,里面却有很多真实照片,以及作者写的(不知真假的)记录,而上一部《寻谣记》,我印象中却没有用一张照片。
可能就如序言里所说,作者描写的是无处不在而无实体,但又形态各异的猫,作为读者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猫,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
最喜欢其中《父亲的游泳课》,《写书》,《芝麻饼干》,《螃蟹》,《风景》,《岛》。
神仙猫读后感第三篇
王烁的漫画集《神仙猫》,冷不丁看很不起眼,我女儿问我这是不是小孩画的。但实际上,这是很高级的画法,越看越上头,根本停不下来。
王烁不是想画得美、画得像,书里收录的虽然皆是毛笔画成,但都是漫画,有场景,有对白,我们要从漫画的角度来欣赏。
从源头来说,绘画也是为了记录,不论是对资产的数量和事件的记录,还是对情绪的记录,都是为了捕捉当下。王烁的画,就是对当下情绪和感受的捕捉,他的画,让绘画和体验结合得更紧。可以说是,有感而画,一触即发。
书中的画,不论是片段的场景,还是事件的叙述,都是日常生活的留白,他不是在讲一个故事,因为讲故事,难免要有所构建,构建就会拉开与生命体验的距离。而将包裹着情绪的细节转化成场景,配以文字,就会将即刻的感受和思绪捕捉下来。
这里面,有童年阴影、有对往昔的追忆、有恐惧、有愤怒、有感动、有伤感、有欣喜、也有讽刺。
这些感受和思绪到底有什么用?从一个宏大的层次上看,似乎没什么用,但这些感受和思绪,却占据了我们更多时间和精力。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指的就是如此。
再说作者的画风,很奇怪,呆愣愣的,似乎简单得小孩就能画出来。但是仔细读这些画,就会发现,作者不论在造型上还是细节上,都有着极为扎实的绘画功底。只不过,他无意雕琢细节,仿佛雕琢就会耽误他对感受的捕捉。
所以,这些画都是奇奇怪怪的,尤其是有一篇画大象,画吃饼干,仿佛不是毛笔画的,仿佛是铅笔,而且用左手画的。但细想一下,这更有梦境的感觉。
话说回来,这些画,我们也能画。从临摹的角度来说,这些画毫无难度,临摹学不到什么。但重要的是,就像第一个立起鸡蛋,第一次将女人比作花朵,也同样简单,但却无比重要,而第二个乃至后来者,就变了味道了,鲜活的生命力就缺失了,无法再激活我们的生命体验。
这些画也给我另一个启发,文字和线条我们都可以画,甚至也不用考虑画得好不好、美不美、像不像,重要的是要记录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完全也可以这样来捕捉自己的生活瞬间。
记得王烁在一次画展上说,这些画是他的日记,他将日记本上的画裁剪出来,裱框,展览,这也就意味着,这并不需要一个宏大的构想和计划,而是由心而发,信手拈来,所以,他的画也一定还在持续进行,我们还会看到他更多的作品。
我也希望看到他更多的画结集出版。
神仙猫读后感第四篇
上周六参加了王烁的新书《神仙猫》分享会。最后有人问,生活中一些愉快的时刻怎么来的?
王烁:从日常中一些无聊的尝试来。
无聊的尝试,就比如你回去把今天这个分享像流水账一样记下来。
好的。
(这个记录主要是王烁和李乌鸦的对谈,这个记录代表不了他俩说了什么,也代表不了我记住了什么,只能代表我记录了什么。)
李乌鸦问,什么是漫画,他是怎么从生活中产生想法,想到要画什么,为什么选择绘画的形式。
王烁说,讲画漫画就是自己讲笑话给自己听。怎么想到画什么,想法有时产生于观看角度的转变。漫画对于他来说的意义(之一)在于,每次遇到情绪的低谷,都用画画的方式渡过了。漫画有时候就像,中午咱们吃了一顿饭,中间发生了一个苍蝇的事,后来很久之后,想起苍蝇这个事,又会回到一起吃饭的那个时候。
有些提问他会老实地说,这个用语言不好形容,最好用画的,或者诚实地说不知道。
因为坐得远,所以我常常需要把自己调整到很聚焦他的声音的状态,不然我就会听到了他在讲话,但读取不了他讲了什么内容。像这种三五十个人的分享活动,主讲人会想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吸引过来,王烁好像一点这种心思都没有。他声音并不小,但说话的感觉,就好像在跟身边的一个朋友讲,听起来一点都不累。
李乌鸦:还是看看你书里的故事吧。我们这次有机会见到作者可以好好问一问。这个故事,最后感觉有点荒诞?它在表达什么?是什么意义呢?我们这次有机会见到作者要好好问一问,结局真相是什么呢?
王烁讲到最初的想法,来源于什么想法或者画面。至于意义、真相,因为故事、漫画不是一个阅读理解题,所以没有固定的答案,怎么理解看自己。
李乌鸦说,你的漫画有诗词的感觉,很喜欢会写诗画画的人,我不会写诗和画画。
王烁说,不会写诗画画,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不存在会与不会,两个胡萝卜,三个土豆,一个鸡蛋,这是不是一首诗呢?可能它不是你心里定义的诗,但它其实也是诗。
李乌鸦:《游泳》这个故事,它最后这段文字为什么这么绕呢?能告诉大家它理顺出来是什么么?
王烁:最后这么绕就是我有意造成绕的感觉,为了把大家绕进去。
王烁说的不像我记录的这么单薄。他的回答很真实。佛教说“真实语”,能讲真实语很难。他调动的是安静的思考,轻轻的点头,其实大家在默默跟着他走,只是看不出来。
李乌鸦多少有点无奈吧,她说:你是我遇到的最难聊的作者了。她大概是担心大家没能通过分享,更多地了解了书和作者。但聊到后半程她可能也就释然了。
很鼓舞我的一个点是,大家讨论《泥人》篇,母亲生病,发生变形,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我”四处求医问药,按一个老道(僧)吩咐做一个泥人,用泥做出身体,却做不出脸。王烁说因为他去法国上学的五六年,智能手机没普及,没法视频,也没回过家,发现已经不再记得妈妈的脸具体长什么样子了。李乌鸦问到故事中有很多离奇甚至离谱的情节,具体是什么意思,王烁:有一处我有想法在里面,读者看不看得出来,都不影响这个故事。有些就是编的,没有特别的意味。还可以这样?我大受鼓舞。这个故事很动人,也很解放人。
有个人问:画所谓“有意义”的故事还是“无意义”的故事?怎么做出自己的选择?
王烁:怎么选都可以。就像走一段路,在走之前,就按下选择键,不要怀疑,中途把有意义改成无意义或者反过来,不管选了什么,不要回头。下次可以选另一种。一直走下去,然后多走一走。
第一次见到王烁,在他身上感觉到一种无能为力的力量。
王烁的故事,和他这个人,可以很自然地露出人身上脆弱的部分,也容纳了看故事的人身上这样的部分。
走出这里,外面处处是强有力,和不得不看起来强有力,他的无能为力让人可以休息。
神仙猫读后感第五篇
真的很喜欢这本的装帧设计…长长的故事。拆出来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笑了。 “记录的好处就在此,有些东西,特别是那些生活中琐碎的事,在他人眼里或许不值一提,但它们被记录下来,也就能被看到。而它们被看到,不仅是在那个时刻,更会让我在某一个时刻找到它们存在的其他意义。” 很难评说的一本书,因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会赋予它很多其他的意义。但是正因为作者给了这本漫画很多的留白,我才能够偷偷地把我自己代入进去。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很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一棵树爱上了远方的另一棵树。他不能动,也不会说话。只能每天静静等待面前的旋转木马转过来。如果有一匹马是空着的话,马鞍就会折射出他爱人的倒影。他只是想欣赏片刻爱人的美丽,虽然说他知道,他们永远都不会相遇。 有一种很诗意的感动。就是感觉不需要大脑,不需要思考,很直白地就被触动了。不需要想,啊呀,既然你会思考,为什么你不会说话呢?你为什么不和落在你树枝上的小鸟说让他把你的声音带给远方的她呢? 漫画中已是另一个世界了。
真好啊!我一直很羡慕会画画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让梦直观地具象化。而这一篇没有那么精美,很简单,甚至有些就像是小孩子乱涂乱画也能画出来的一样。但时就像作者在后记当中所说的那样:记录是有力量的。
不必拘泥于形式,感觉即使是简单的线条和文字组合都会让人感到触动。很奇妙的体验。 精神状态不太稳定但是莫名就对上电波。读起来甚至有点解压。真好。甚至感觉作者比我还疯,脑内大声惊叫。
那么希望大家也会喜欢这本!祝阅读愉快呀✨
神仙猫读后感第六篇
趁着老婆给女儿洗澡的20分钟翻完了,看完意犹未尽,是本适合秋天读的有字漫画,那种北方大风降温后有点悲伤、忧愁和寂寞的秋天。
按照王烁开头对猫的解释,他对猫过敏,他画猫,但不接触猫。就像他的漫画讲述的是生活,但他的叙事并没有亲近生活,更多的是意识的流动和解离的情绪。
在书中他表示虽然不讨厌也没那么喜欢,但猫之于他是一种语气助词,和妻子对话时常带。
所以这本书在他老婆看来,其实应该叫《神仙》?
而在这本书的封面工艺上也印下了他的一个四季小短诗,有多短呢?短到他连猫的上肢都没画,四折就结束了。
书里的有字漫画按照作者的介绍,都是他记录的真实生活,但并不全然是现实,还有他的心流和情绪引发的异像和怪梦。
有的叙事在当代,有的在古代。
有的关于感情,有的关于亲情,不一而足。
有的线索是鲨鱼,有的只是好吃的芝麻味饼干。
他毕业于清华美院版画系,怎么解读呢……据我所知这是全国最高艺术学府里最好最硬核的专业。
但是他画的东西和正统艺术甚至和主流漫画的定义也可以说也毫不相干。
但基于他的学历我只能说,他完全有能力画得很正统,但他选择另一种表达,或者说另几种表达。
没错,即使是在这本书里,即使是在同一篇漫画中,他也使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
如果你仔细看上面的那些作品,也会发现他使用的是不同类型的画笔、风格、字体、篇幅、叙事,各方面都有差异。
看完这本书像做了几场梦,但有时不愿醒来,有时想挣脱。
打开这本书,就像这篇结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