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库2005》读后感锦集

《读库2005》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7 08:00:24
《读库2005》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6-27 08:00:24   小编:

《读库2005》是一本杂志,包含了当年的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让读者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文章探讨了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话题,展现了当时中国的发展和变化。阅读该杂志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也为未来提供启示。

读库2005读后感篇一

互联网这篇很好,人和技术和变革都绕不开人类的天性和弱点,“先关注有没有,之后才是好不好,好实用主义有没毛病的逻辑;三线弟子的生活好真实,有点庆幸我家当时没被要求下去;攀登者比那几部主题电影更真实,最终还是人性,不是那些反人性dezhuxuanlv。

分寸那篇体感一般。

感谢读库。

读库2005读后感篇二

#阅读打卡#《读库2005》张立宪 计划阅读420min ,实际阅读338min,完成率100%

摘录:

生活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部加缪的著作:《局外人》是给少年的;《鼠疫》以其社区精神,面向大学生、人道主义活动家以及此时此刻的前线医生;而《堕落》———一个自我贬低的故事,则是针对中年人的,给那些不快乐的律师或对冲基金经理;《第一个人》为人生的成熟期准备,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回忆。

感悟:

待补充

读库2005读后感篇三

1. 互联网这篇着实惊艳到我,不断剖析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论从积极和消极,世界因着“互联网”而改变,而且是一去不复返。还有里面讲到“中间商”,现在很多广告营销“舍掉中间商”显示互利各方,但是如同书里风险也完全转嫁,市场好的情况各自得利,但是如果市场不好,疫情的危机,给互联网和连接各个企业带来各种冲击。

2.攀登者,喜欢里面的两句话“登顶不是成功,成功登顶,安全下撤才是成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盛大,而其志甚远矣”。人一辈子,会发生很多事情,积极面对,愈挫愈勇,才是真正的强者。和我今天上午看了【圆桌派】第六季内邓亚萍那集,所传达关于“失败”的理念一模一样,感谢这篇让我仿佛体验了另一种人生的经历。

读库2005读后感篇四

标题看起来核人听闻,且过于悲观。但是作者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也给出了客观、中性的回答:没有任何一项新技术会是弯路,阶段性的阵痛永远只是技术与社会自我修复,并孕育下一次革命的前提。

技术变革处于上升期的过程中,它所带来的社会福祉会掩盖它的副作用。但没有技术能脱离由盛而衰的自然规律。当技术处于衰退期,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露,并成为众矢之的。连技术的获利者、“特权者”也会加入讨伐它的原罪的行列。技术如此,个人、企业和国家也是如此。

互联网之后,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会发生在什么领域?何时引爆?在问题得到回答之前,我们要经历一段经济萧条的寒冬时节,还可能相当漫长。

文中的贸易网、金融网、信息网即供应链的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作者在文中有不少过于书面化和理论化的表述,增加了阅读的门槛和难度。

读库2005读后感篇五

共7篇文章。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一文有观点,同时“屁股”也很鲜明。作者刻意混淆了互联网公司的恶和互联网的恶。无论技术是否中立,技术的使用者都有义务有责任防止技术作恶。互联网公司曾经通过逃避应尽的责任降低成本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当前对互联网企业监管收紧的实质,并不是技术红利的减少,而是互联网企业应当承担起技术使用者基本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在百度的例子中,作者就刻意将收集隐私数据和获取广告收入进行了绑定。另外,关于扎克伯格因为“一个产品经理拍脑袋决定的功能”而“不得不去为自己根本没有做出过的决定在国会道歉”的表述,有没有让你想起某些新闻里的临时工?

读完《攀登者》,除了敬佩攀登者的坚韧以外,也不经叹息社会的分化。张梁的成就背后,有王石“和农行总行打招呼”,有一对一甚至二对一服务的向导们。文中就提到:“有些8000米级别高峰的攀登过程,不需要背那么多东西,通常由向导和背夫背,自己只需要面对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各种差异的挑战”。以服务登山者为生的向导和背夫们,同样有能力挑战“14+7+2”,却注定没有挑战的机会。

《基因时代的疫苗研发》介绍了疫苗的研发和基因技术的突破如何让疫苗研发的模式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充分展示了关键技术对整体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线厂子弟学校》《“世界的温柔的冷漠”》《儒林入画》《分寸》也都值得一读。

读库2005读后感篇六

第一篇《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文章对于自己还是很有感触的,以为自身工作需要每天要接受很多的咨询,在这里说一下自己对于互联网咨询的一些理解:

1. 互联网对于传统信息渠道最大的帮助是获得咨询的便捷性,在咨询处理中应该最大化使用这样的功能,其实具象化的表现就是两个,一个是可以制式化的去关注咨询,比说说每日市场评述等之类的,其功能是高频板的传统财经新闻,帮我们节省了时间;另一个就是最大化利用“搜索引擎”,去减少问题盲点存续的时间和解决效率。

2. 但是要提防的是“推荐算法”,推荐算法会让我们在信息的洪流中更加的狭隘,因为你只会看到你愿意看到的信息和评论,你对世界的认知是更加局限化了,特别是在你看到更多同类咨询和观点之后,你更加盲目自信地认为看到了全部真相。

3. 其他就是要忽略过多“消息”对于你时间和头脑算力的占用,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我相信是有理论上限的,当我们过多接受了纷杂的信息和不加逻辑就轻易得出的结论后,我们会丧失独立思考、独立推理的能力,我们的头脑会被诸多所谓权威的观点所充斥,而丧失独立判断。

4.越是在互联网下越是要坚持传统阅读,这个传统阅读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坚持阅读“杂志”或者“报纸”以及“书籍”,就是需要看到被精选的文章,最好是长文,让我们接触更多不一样视角的系统性论述,而不仅仅是被不足140字的消息所填充,书籍也是如此,让我们具备针对一个主题阅读20万字+的注意力,而不是仅仅针对现象和结果的叙事性描述;另一个就是坚持纸质阅读,没有了弹窗和消息的干扰更容易让我们进入一段深思熟虑的思维体验,而不仅仅是满足于所谓“信息的获取”。

读库2005读后感篇七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互联网时代没有了隐私,几乎所有人都活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数据比你自己还懂自己,我们在最好的时代也在最坏的时代吧,互联网侵犯了用户隐私也带给了用户便利。本文提到“信息平民化”和“娱乐平民化”,的确自媒体的兴盛,给了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机会,我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世界任何角落的新闻,但是同时也考验着网民的自我思索和分辨真假的能力,我们所有看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的,有的只是发布者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进行粉饰的假象。同时我们也能在所有的碎片时间无成本的进行娱乐,抖音、快手各种短视频平台无时无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消耗着大家的时间,久而久之会有一种被APP桎梏的感觉,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手机,即使什么都没有收获就是要一直看个不停。文中还提到“互联网有可能增大而不是缩小信息格差”,就好像人工智能的发展最后终究更多的是为上层阶级服务,很多技术最后普及不到所有人。互联网也如是,智能手机普及率更高的地方,对自我控制更强的人,能够更好的利用互联网信息为自我服务,更大程度上提升自我。“互联网对于原本就处于经济弱势的人群来说,正面作用远没有负面作用来得显著。”互联网也让所有人能更直接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负面作用是,到处都是杠精。“我们几乎应该庆幸,AI翻译尚未发展到让地球上每个人无论说什么语言都可以顺畅对话的阶段。否则,任何人一上线都将面临七十亿杠精。”

《攀登者》和去年看的电影同名,同样讲的是攀登高峰的故事。人类登山探险的终极梦想,“14+7+2”,全球14座8000米以上山峰,七大洲最高峰,并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

《三线子弟学校》,“历史的一场风雨,对个人就是一辈子的命运”,讲述了作者在时期求学和之后高考的故事。

《世界的温柔的冷漠》,采访了寻找局外人的作者,关于加缪的影响和价值。我在2020年才读完加缪的《局外人》,也许多年后再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鼠疫》买了一直在书架还没有读。加缪作为一个哲学家,一身的主题是反抗和荒诞,《局外人》是一种温柔的冷漠。

《儒林入画》,《武林外史》画成连环画着实有趣,里面的故事真实反应了那个朝代的社会现象和人的生活,有文人墨客,有才华横溢的姑娘,有市井百姓,普通人的故事才最真实。

《基因时代的疫苗研发》,刚打完第一针新冠疫苗的我,感谢祖国母亲。疫苗的研发要经历好多困难,开发周期一般是十到十五年,如今为了人类的命运,在短短两年不到就开发了疫苗,在这中间有多少人付出多少心血,可想而知。

最后一个故事《分寸》,讲了传统戏曲里面几个讲皇家的故事。

总的来说这一期读库的故事可读性还是很强的,在读库群里催读2103的时候,我终于读完了2005,2006接着不见不散。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