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鱼翅与花椒》经典读后感有感

《鱼翅与花椒》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2 10:30:32
《鱼翅与花椒》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9-02 10:30:32   小编:

《鱼翅与花椒》是一篇温情感人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家乡吃到鱼翅和花椒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反思了现代社会对于食物的过度追求和浪费。文章让人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和珍贵,也引发人们对于保护环境和珍惜食物的深刻思考。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一)

扶霞,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却因为因为喜爱中国美食,而在中国定居,使中国成为她的第二故乡。从她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二十年来的乡土变迁和社会人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扶霞作为一个外国美食家不仅品味了中国美食,而且在品味的过程中也没有丧失怜悯和慈悲心,并找出其中的原因。 酸甜苦辣,百味人间。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二)

作者写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中国美食的认知尚可一读。因为作为个体的人对异国美食,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同的感觉。扶霞如果能从自我的感知和体验,再进一步从美食理论上,归纳总结中国美食重要特征。可谓足矣。不幸的是她揉进来不少关于中国历史的叙述和议论,凸显力不从心。好好的一锅粥,做成夹生饭。应该是二星半的评价。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三)

一个英国女孩眼中的川菜和中国。

书里对生活和食物的描写很细腻,扶霞对成都不仅是喜爱,还有依恋。这本书不仅是写怎么做饭,也有对老街改造、食品安全和杀害野生动物等问题的思考。每一章最后会有一个菜谱或者菜单,可以学着做做看。

总之又是一本让我看完想回家种田做饭的书。每天看个一两章就很舒服。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四)

怀着好奇的心情,又出于对美食的热爱,读了这本书。这本书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扶霞在中国探寻美食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获。不夸大事实,不回避矛盾,写实的风格让我觉得这是一本真诚的书。从老家河南到上海读书工作,7年过去了,仍然最喜欢馒头和面条。喜欢冒着热气的馒头,喜欢河南烩面,喜欢水煎包和胡辣汤,喜欢两掺土豆粉,喜欢妈妈做的所有的菜。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五)

因为很喜欢这本书,所以在双十一的时候又屯了纸质版,果然还是读纸质版更幸福,看到喜欢的句子,感慨的地方,用铅笔✏️划了线,用标签纸一贴,嗯,那感觉如同刚咀嚼完美食一般,满足。

第二遍读,又有不同的感觉,书没有变,我有了不同的经历,不再是那时的自己。除了食物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六)

书中有这么一段关于点心的解释:

点心这个词涵盖很广,很难直接翻译成英语,但中文字面意思也可以解释为“触动人心”。 事实上,点心不是这个意思。心是指心口,指胃。点是动词,加一点东西的意思。点心就是正餐之前防饿吃的一点点食物。

点心和零食是不同的。点心可以用来止饿,但是零食只是吃着玩的东西,不能拿来抵饿。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七)

读完了一遍,的确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不过感觉作者太想把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融入自己的菜和故事里,作者学到中国经典文化只是皮毛而已,却一而再再二三的想体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是足够深刻的,寻章摘句,太想提升书的深度,显得有点叶公好龙。不过让一个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的经典著作和哲学的确有点强人所难,毕竟很多中国人对传统经典的重视都不够。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八)

吃,是中国人的灵魂。往生物学意义上说,这片土地上就没有中国人不敢尝试的,哪怕他是珍惜动植物,或者来历不明的再来入侵生物(这些年生物入侵的风滚草.水葫芦,哪样不是靠吃来拯救生态平衡的)。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中国人迎来送往那点人际关系的精髓可不就在这"吃"里嘛——正所谓,有什么事是一顿夜宵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九)

喜欢吃,喜欢看和吃相关的电影和书籍。

推荐语写得非常诱人,“鲜活有趣精准”,引起极大兴趣。

看完之后略带惆怅,这真的是纪实文学吗?感觉像一个梦,梦里去了成都,开始了一段专心研究食物的日子。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日渐精进的眼力和厨艺,才烹饪好的美食的香气,每一天新鲜的体验,让人着迷。合上书,回到现在,惆怅。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十)

花椒,川菜的靈魂。

扶霞作為一個英國人,來到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從此沈迷在中國菜中。

嗯,中國菜的確非常偉大。

花了四天在學校午休時間偷偷看完了這本書,每次對於食物的描寫總能引起對學校食堂的不滿,但最後還是得回歸現實對吧。

所以!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啊!

這的確是很難受的一件事。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十一)

《鱼翅与花椒》,一个英国女人探访整理中国美食和食谱的经历的书。

从四川成都,到重庆辣火锅,到湖南长沙毛家菜,到香港粤菜,到福建闽菜,到北京御膳,到上海和扬州的淮扬菜,再回到她的伦敦老家。这个对美味有热爱又对吃食有思考的女人,对中国菜式和菜式的历史渊源典故了解比我多。不信?书中列了一些垂涎欲滴中餐菜肴菜谱和制作过程。

好家伙,是个狠人。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十二)

读完这本小书是在伦敦的地铁上,抓住来往行程的空隙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读到后记时竟然有种莫名的成就感——毕竟距我真正完整读完一本书可能有一年了。正是意识到自己缺乏阅读这一严重性,打算从比较容易的书籍开始着手,食物永远是最感兴趣的话题,家里的书架上还摆放着八月在上海的西西弗斯书店买的《餐桌上的世界史》尚未读完。相比起偏理论化的后者,扶霞这本书显然更加有趣,生动,有感情。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十三)

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营养;烟火人间,全是温情的味道。

凑单买的书,真是太有趣了。作者与翻译的文笔,像沾染着最亲切的人间烟火气,亲切的像朋友之间的闲聊。透过付霞的眼睛,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博大精深的中国菜,以及地方吃食产生的深层的社会思考。好吃的食物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充满了艺术性。还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十四)

在这本书里,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两面讨好的能力。在批判中国吃保护动物的同时,不忘提一嘴国外也有类似事件。即使是批判中国食品安全,也要想尽办法说些好听的话来挽尊。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看看她参加过多少不同场合不同人物的酒局就知道了。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正是人们心中典型的老外形象,充满好奇心,热爱中国文化,懂生活,包容文化差异……但人设做得太高大上,话说得太滴水不漏,总让人觉得空洞。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十五)

先不说我是怀着多么期待的心情买了这本书,这书写的真的好看吗?看着网上清一色的好评,什么伏霞好可爱,好感动,好幽默,好生动,好有趣,我完全读不出来好吗。好枯燥啊。她要是乖乖的写食物我还能接受,非要寻求深度,时不时的发表一些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看法,又肤浅又自以为是,我们根本不是那样的好吗,看得我好尴尬啊。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这本书捧这么高,实在读不下去,弃了。我大概是个异类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